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李靖面对东突厥数万大军是如何做到用兵如神的?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3

唐朝的名将有不少,李靖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军事家一生可以说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在面对唐朝的重大边患突厥人,李靖也做到了用兵如神。

那么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战役,面对东突厥的数万大军,他是如何用兵的呢?

李靖在消灭雄踞江南的南梁政权,平定辅公祏的叛乱之后,又北征东突厥。

李靖一生用兵出神入化,最为精彩也是最为威震天下的就是他北上以少敌多,大败东突厥的数万大军。

军事家李靖怎样用兵如神大败东突厥数万大军?

因为北方的突厥势力时常进犯大唐北部边界,闹得当地百姓是民不聊生。

适逢东突厥内部发生变乱,各部开始出现叛离的现象,远在长安的李世民接受建议,发兵出征东突厥,行军总管是兵部尚书李靖。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的正月,北方还是寒风凌烈的时候,李靖只率领三千精锐轻骑直取恶阳岭。

由于天黑阻挠了颉利可汗的视野,以为李靖段不敢孤军深入,身后必有唐朝大军为援,所以大惊失色的颉利可汗一退再退。

李靖不仅兵法如神,还善于谋略。

李靖派遣间谍离间了颉利可汗和其心腹之间的信任,导致他的心腹前唐营投降。

随后李靖迅速攻下定襄,缴获大量辎重物品。

同时李勣也由云中进军,同东突厥的军队在白道交战。

早已成为惊弓之鸟的颉利可汗不敌李勣的骁勇大军,大败。

狡黠的颉利可汗意欲通过和好来使自己休养生息,于是唐太宗派遣使者安抚颉利可汗。

就在使臣进驻东突厥的前方营地时,率军跟进的李靖降千余帐军俘。

后又隐藏在大雾之中,悄然逼近了颉利可汗的大营。

待到颉利可汗发现唐军时,已然来不及排兵布阵了,唐军猛冲上去斩获敌军一万多人,颉利可汗也被擒获。

就此东突厥灭亡,唐王朝北部的一大隐患从此消失。

李靖兵法

李靖是唐初一代最为著名的军事家,他仅以两个月就拿下了雄踞江南的南梁政权,然后平定辅公祏叛乱。

随后李靖又剑锋转北,东突厥就此成为往事,吐谷浑也被打的落花流水。

纵观李靖用兵一生,战无不克,实乃常胜将军也。

文韬武略的李靖还根据平生经验写出来诸多著名的军师理论著作,像《六军镜》、《阴符机》、《玉帐经》等等,只可惜多数已经失传了。

军事家李靖怎样用兵如神大败东突厥数万大军?

李靖的用兵之道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深远的见解。

在对内治军上,李靖坚持奖罚分明,军法严正,而且不避亲疏,有恶必惩。

李靖认为,只有严明军纪的军队,才有出色的战斗力,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从而拥有源源不断的战力供给。

故而李靖的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一处是被烧杀抢掠的。

在对外作战方面,李靖始终奉行因势利导,循序善诱的准则。

用兵,只要能够看得到其中的势力,分辨清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优势劣势,就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出一套正确的方案。

李靖认为在古时候的战场,要重视地形所起到的作用。

倘若作战双方都拥有有利地势,那么让与对面,自己则设计埋伏。

倘若都是不利的地段,则佯装离去,待到敌方出来再立刻中途杀出。

而在一些深谷之地,骑兵勿进;一些阴暗沼泽,兵马勿进;一些辽阔地带,才是骑兵冲杀的优势。

所以李靖能够精准地看到每一处战争里致命点,攻无不克。

李靖可以说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难得的名将,唐王朝在他的征战下,提前完成了收复边疆的任务,他也成了后世敬仰的大英雄。

李靖夜袭阴山

夜袭阴山是发生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大唐和东突厥之间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唐朝军队在兵部尚书李靖的带领下,以夜幕为掩护迅速袭击了驻扎在阴山的东突厥营地,导致颉利可汗被生擒,东突厥也就此灭亡。

这场战役也叫“作阴山之战”,它彻底扫除唐朝开国以来北部游牧民族的隐患。

军事家李靖怎样用兵如神大败东突厥数万大军?

唐朝建国初期因为百废待兴,所以决定暂时向北部的游牧民族突厥屈服,这也导致了突厥用兵的猖狂。

贞观三年,东突厥内部突然发生内乱,唐太宗眼见时机到了便命令李靖率兵即刻出发。

贞观四年年初,李靖仅率三千精锐骑兵趁着夜幕成功袭击了定襄,城破,颉利可汗一度向草原深处退去。

后又在白道同李绩的军队相遇,颉利可汗的军队大败。

无奈之下可汗一面驻扎阴山,一面施缓兵之计向大唐求和。

李靖将计就计,以一万精兵跟在使团后面,趁着颉利可汗放松之际一举拿下。

在途径阴山一处时,偶遇东突厥的一千营帐但是被反应迅速的李靖一并俘获。

后李靖派苏定方的二百轻骑兵隐藏在大雾之中跟随在使团后面,步步逼近颉利可汗的大营。

待到东突厥发现有追兵时为时已晚,苏定方一声喝下二百骑兵迅速冲杀,唐军如羊群中撕咬的狼不多久大获全胜。

后李靖率军抵达,突厥军队已经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了,颉利可汗被生擒,部下也大都投降。

阴山一战平定了唐朝多年的北部边疆战乱,也为唐朝皇帝扬眉吐气了一番,自此唐军的声望开始扬名大漠。

抗击突厥部落最后战死沙场的唐初名将来济

来济简介:610年,来济出生在时期的江都,其父是名将的儿子。

隋大业十四年,右屯卫将军发动政变,来济家族遭难,唯独留下幼小的来济和他的哥哥。

来济幼小时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心有志向,又十分好学,更是通晓时务,也因此在唐朝时考取了进士。

唐太宗画像 贞观十七年(643年),来济受到唐太宗的提拔,担任吏部考功员外郎,贞观十八年,来济再次升迁为太子的司议郎,兼崇贤馆直学士,不久又担任中书舍人,协同令狐德棻等人一同撰写《》。

永徽二年,来济任职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又任监修国史一职。

永徽五年,来济因修国史有功,封为南阳县男,赏物七百段。

一年后,来济任职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永辉六年,由于设计陷害皇后,使得高宗想要册封武则天为新皇后。

当时来济与韩瑗等人极力劝说。

高宗却不顾反对执意废除。

武则天得到册立后,反而没有怪罪于来济,反而大加赏赐,然而却不知武则天心中记恨无比。

显庆二年,来济等人受到许敬宗、的诬告意图谋反,来济被贬至台州刺史。

龙朔二年,来济改任庭州刺史后,西方突厥部落前来攻打,来济为以身报国,率兵防御,最后战死沙场,享年五十三岁。

来济的评价 来济,是唐朝宰相,江都人,生于时期,死于时期,享年53岁。

其父来护儿,是隋朝的将军。

唐太宗时期,担任通事舍人,后来升任中书舍人,一路升迁,直至宰相。

那么对于他的评价是什么呢? 来济负责编写的晋书 对于来济的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二是在文学上,三是在军事上。

在政治上,公元643年,来济任通事舍人,太子因造反被贬,来济首当其冲,谏言保留太子性命,被唐太宗表彰,提升他为吏部考功员外郎。

直至高宗时期,担任宰相。

公元655年,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来济、褚遂良、持反对意见,但并未成功。

此事为来济被贬埋下了伏笔。

在公元657年,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终身不许回京城,直至战死,灵柩才被送回故乡。

在文学上,来济在任中书侍郎的时候,兼任弘文馆学士,负责修国史。

和令狐德棻等人编纂了《晋书》。

来济很善文辞,求进好学,通晓实务,著有文集三十卷,作品《新唐书志》流传于世,为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军事上,来济不畏敌军,视死如归。

在公元662年,西突厥来犯,进攻庭州,来济负责防御敌军,对士兵说:“我犯了罪,但陛下只是贬了我的职,没有赐我死罪,如今大敌当前,我应该以身谢恩。

”于是亲自上阵,率兵突击,最后以身报国,力战而亡。

以身报国,士兵皆受其鼓舞,被追封为楚州刺史,其事迹流传后世,意义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文帝降服突厥:隋朝军队领域上的很大成功

守丧,隋主派人吊唁,国书自称顿首,陈叔宝却答书傲慢。

隋因突厥没平,容忍陈朝。

苏威劝迁都,隋主与规划到半夜。

早晨庾季才上奏:“长安城营建,快八百年了,水咸卤,不宜人,希望陛下应天顺人,迁都。

”高颎营造新都,择址龙首山麓开工,一年落成,大兴城比旧都加倍雄壮。

隋主遣将兴兵,北攻突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突厥称雄朔漠,侵犯邻边,齐周献媚,年给缯絮锦彩各几万匹,可汗佗钵笑:“两儿常尽孝,哪怕国贫?”佗钵死,国人立庵逻,庵逻又让位与摄图。

摄图住都斤山,自号沙钵略可汗;庵逻居独洛水,称第二可汗;大逻便为阿波可汗,率领北部;玷厥为达头可汗,管辖西方。

佗钵所遗寡妇千金公主华色鲜妍,沙钵略就纳她为后,即可贺敦。

当时隋已篡周,沙钵略说:“我是周室亲戚,隋公篡周,再不报仇,咋好见她呢?”派人到营州与高宝宁订约攻隋。

隋上柱国阴寿镇幽州、京兆尹虞庆则守并州备战。

原周司卫上士送公主出塞时被留,沙钵略放他回国。

隋主杨坚任命他为奉车都尉。

突厥入侵,长孙晟上书: 华夏安,北敌闹,打它没到时候,不管又来侵扰,要想个长远的办法。

玷厥比摄图,兵强地位低,说是相属,矛盾暴露,鼓动他们,一定开战。

处罗侯是摄图弟弟,人小鬼大,善于笼络,国人爱他,被摄图猜疑不安,外表和好,心里惧怕。

阿波,摄图受到牵制,只服强横,心意不定。

要,孤立强,团结弱,沟通玷厥,劝拢阿波,摄图只好回兵防守右地。

拉处罗侯,联合奚、霫,摄图分兵防备左方,首尾猜嫌,腹心涣散,十几年后钻空打它,可一举扫荡。

隋主叹为妙计,长孙晟口说形势,手画山川,描述虚实。

隋主派太仆元晖走伊吾道见达头,赐给狼头旗。

达头报谢,得隋优待,欢跃而去。

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出黄龙道,带着金帛,颁赐奚、霫、契丹等国,契丹引他给处罗侯重申前约,处罗侯内附,他回国。

沙钵略号召五可汗四十万骑兵入侵长城,从兰州到周槃。

隋行军总管达奚长儒有两千人,沙钵略率十万人挑战。

他很镇定,被冲散又聚集,三昼夜交战十四次,刀兵折损,徒手相搏,肉裂骨现。

突厥损伤几千人,停军不追。

达奚长儒受五处伤,封上柱国。

沙钵略抢隋戍所,达头兵退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孙晟散布谣言:“铁勒与隋联络,要打沙钵略牙帐。

”春暖草肥,沙钵略侵边。

隋杨爽为行军元帅,率同杨弘及豆卢勣、窦荣定、高颎、虞庆则八道出塞,过朔州得知沙钵略拢白道,距隋营几十里。

杨爽和总管李充夜袭,沙钵略睡梦中惊起,只见火炬荧荧,刀光闪闪,隋军四面冲入,吓得心胆碎裂,潜伏草中。

阿波派人前来请求结盟,然后带兵回归。

长孙晟派人追告:“摄图南来战就胜,阿波一碰就失败。

摄图要灭阿波,阿波应与隋联合图强,才算万全。

”阿波就派人随他入朝。

沙钵略杀死阿波家人,阿波西逃。

达头助他反攻,收复失地。

沙钵略部众多叛归阿波,阿波势力强盛。

沙钵略南犯,幽州总管李崇转战几十天,中箭身亡。

隋优抚他,派高颎出宁州、虞庆则出原州反击,告诉阿波与达头夹攻沙钵略。

达头向隋请降,定议东攻。

沙钵略三面受敌,慌了,代千金公主上表,请改,为隋主女。

隋开府徐平和出使突厥,封她大义公主。

沙钵略回信,还自称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沙钵略可汗。

隋主答书:“我是沙钵略岳父,要待他如儿子。

” 隋主授虞庆则尚书右仆射、长孙晟车骑将军,传书令他俩出使突厥。

沙钵略笑:“要拜岳父吗?”起拜叩头,跪接玺书,头戴玺绶,款待隋使。

客散,他自惭悲恸。

虞庆则入见,逼他称臣,沙钵略问:“臣字怎么讲解?”亲信答:“称臣,就是我国称奴呢。

”沙钵略夸:“能做大隋天子家奴,虞仆射有功劳。

”送虞庆则马十匹,嫁给堂妹,留住几十天。

阿波扩张,奴役胡人,东到都斥,西越金山,龟兹、铁勒、伊吾及西域小国投附。

他自称西突厥。

沙钵略向隋告急,愿到漠南,寄居白道川。

晋王支援,带给粮食,赏赐车服鼓吹。

沙钵略西攻阿波得胜,与杨广立约,指碛为边界,上表:“,民无二王,大隋天子是真,从此屈膝叩头,永做属国。

”派儿子库合真入朝,隋主下诏:“沙钵略通好,还是二国;现在作君臣,便成一体,华夷同德,共庆太平。

”召库合真到内殿赴宴,引见皇后,赏赐优厚,他拜舞辞行。

沙钵略大喜,年节贡献不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修筑长城,设置粮仓转运入关。

大兴城东到潼关,挖广通渠引渭水通航。

尚书长孙平提议:“每年秋季,百姓各家出粟麦一石,贫富有差额,储存里社,预备凶荒。

”隋主取名义仓,减徭役,放开酒、盐,搜典籍,修礼仪,改郡为州,发行历书,国泰民安。

隋朝统一,全靠这些。

刘 鼓动梁士彦做皇帝。

刘 见他继妻漂亮,把她勾搭上手。

梁士彦外侄裴通告他们暗中谋反,隋主不信,调梁士彦当晋州刺史。

梁士彦对宇文忻、刘 说:“这真是天意了。

”隋主后来查明真相,经审讯得实,杀掉三人。

三人中梁士彦七十二岁,宇文忻六十四岁,刘 不到半百。

突厥沙钵略派儿子进贡,请在恒州、代州打猎。

隋人到赐给酒食。

处罗侯号为莫何可汗,派人访隋。

隋派长孙晟加封,并赐鼓吹旗幡。

处罗侯厚礼款待,派兵送到边境。

他随后拿所赐旗鼓耀武扬威,西攻阿波。

阿波以为隋兵相助,望风归附。

处罗侯捣入北牙捉住阿波,上书隋朝。

隋主召群臣会议,有人说就地砍头,有人说抓来杀掉。

长孙晟说:“突厥内耗,不是阿波对不起隋朝,两国并存最好。

”高颎说:“骨肉相残不好,宽大处理。

”隋主迁阿波到荒郊,让处罗侯管束。

阿波愤懑而死。

处罗侯以后西出攻胡人,被流箭射死。

部下拥雍虞闾当都蓝可汗。

他觉得千金公主徐娘半老,依然美丽,就让她做了第三次可贺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