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运势
进入,属猴人整体运势并不乐观。

因自身地支与太岁相冲,所以属猴人在会冲太岁,且冲太岁是犯太岁形式中最严重的一种。
凡事都有好有坏,福祸相依,属猴人的运势也不例外。
属猴人今年吉运,在驿马和勋禄帮扶下,有升职加薪的机会,财运收入可观。
天解能逢凶化吉,为属猴人保驾护航。
凶运方面,岁破入命,属猴人的人际关系遭受破坏,随时有可能陷入人际纠纷中。
大耗属于最凶的破财星,受其影响属猴人遭遇破财在所难免。
沉浮入命,属猴人与爱人关系不和,矛盾频繁。
对属猴人来说是注定多变的一年,冲太岁的属猴人,在宜冲喜减轻负面影响
财运运势
进入,属猴人财运坎坷,受凶星以及冲太岁的打击,获财之路并不顺畅。
正财方面,驿马飞临,代表属猴人可以发外地财。
今年如果有出差的机会,可以主动争取。
凶星方面,大耗主破财,且是比较严重的破财。
意味着属猴人不仅自身的财运衰败,很难能够通过理财等手段获取盈利,同时还有可能会因投资失败等而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
若是属猴人不能好好化解或者规避此凶星的影响,今年会引发金钱危机。
事业运势
,属猴人事业运势相对不错。
禄勋的到来,预示上班族有机会升职加薪,创业者事业也将逐渐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驿马星能带动人的正面情绪,属猴人今年应该把握一些能出差的机会,事业有望再创佳绩。
如果有跳槽想法,也是一个不错的年份,主动求变,可减少冲太岁的不利影响。
属猴人运势运程大师详解版
感情运势
进入,属猴人感情运势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
驿马入命,单身猴有望在旅途或出差过程中,遇见喜欢的异性,展开一段美妙恋情。
感情稳定者,今年如果能够与爱人喜结连理,则能化解冲太岁的负面影响,反之,则可能分手。
对于感情不稳定的属猴人,今年不建议进行求婚、结婚等重大人生决定。
因为受凶星和太岁压制,感情易生变。
已婚者感情运最糟糕,天解入命,受其影响已婚属猴人可能会遭遇婚变事件。
健康运势
进入,属猴人健康运势不佳,有岁破、浮沉对健康不利。
受太岁和岁破影响,属猴人易因小事与他人发生口角矛盾。

受沉浮影响,可能会有遗失或被盗风险;同时要避开水源,小孩子游泳要有家长陪同,以免遭受溺水。
另外,今年遭遇车祸事故几率极高,开车人士要注意行车安全。
要想提升健康运,属猴人可以在年初之时进行拜太岁,或者佩戴风水吉祥饰物助运。
不同年份属猴人运势
1932年出生
进入,对于高龄属猴人士来说,生活安乐悠闲,在家能得家人的爱护,在外有好友陪伴,晚年生活幸福。
唯一需要担忧的是健康,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高。
1944年出生
对于44年出生的属猴人而言,进入,受到冲太岁的影响最大,要想化解这一危机,除了要以和为贵之外,也可以通过冲喜的方式化解。
此外,今年要减少外出,容易遭受意外事故。
1956年出生
56年出生属猴人进入,已经66岁,到了在家养老的年龄。
部分在职场上奋斗的属猴人运势大旺,事业和财运均有不错的发展,非常令人羡慕。
不过,健康上要注意劳逸结合。
1968年出生
进入,68年属猴人已经54岁,受到冲太岁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
流年运势不佳,工作上问题繁多。
健康表现一般,少吃辛辣生冷等刺激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1980年出生
进入,80年属猴人已经42岁,属于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奈何深陷冲太岁影响,运势变得跌宕起伏。
今年也是意外不断的一年,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定期给车子做检查。
1992年出生
进入,92年属猴人已经30岁,冲太岁的年份运势表现一般。
今年,不宜做大决定,尤其是跳槽、创业等,建议先将计划搁置。
感情上无惊无喜,平平淡淡。
2004年出生
进入,04年属猴人已经18岁。
今年不仅犯太岁,且需面临人生中诸多大事,压力较大。
在这个年纪,所面临的学业任务繁重,今年在学习当中动力稍显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18岁属猴人今年迎来人生的大考―高考,要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上,不宜做出翘课、早恋、熬夜等事情,以免影响学业进步。
属猴人每月运势详解
农历正月运势
公历2月1日-3月2日
属猴人进入第一个月份,运势不容乐观,诸事不顺。
本月属猴人适合外出走动,不管是出去游玩,还是外出工作,都能化解相冲带来的负面影响。
农历二月运势
公历3月3日-3月31日
进入农历二月份,属猴人的学习运势非强势,对于学生党而言,本月要努力学习,成绩上有望获得更大的提升;上班族可以报读与工作相关的课程,对未来升职加薪大有裨益。
农历三月运势
公历4月1日-4月30日
本月属猴人应酬较多,尤其是和朋友们的聚会,期间可能会有好友向属猴人请求帮助。

如果牵扯大量资金,建议属猴人谨慎行事,不要让自身陷入金钱危机。
农历四月运势
公历5月1日-5月29日
进入农历四月份,属猴人运势大凶,会遭受同事和上司的刁难;已婚者感情纠葛频繁,烂桃花来袭,不可与其他异性靠太近,以免陷入三角恋里。
农历五月运势
公历5月30日-6月28日
进入农历五月份,属猴人迎来运势的回升,工作将进入稳定期,获得上司肯定的同时,也能迎来事业的上升期,未来可期。
只是老年的属猴人,本月有旧疾复发的可能,定期做好身体检查。
农历六月运势
公历6月29日-7月28日
属猴人进入的第六个月份,整体运势顺逐,唯有人际关系需要多上心。
从商者本月思路清晰,有好的商机,可大力投资,均有所获。
68年属猴人本月精神颓废,晚上容易失眠。
农历七月运势
公历7月29日-8月26日
进入农历七月份,属猴人的整体运势急转直下。
建议属猴人做好当下工作即可,遇见困难之时,不可一人随便乱搞,可请教身边同事或上司,方可化解困难。
农历八月运势
公历8月27日-9月25日
属猴人进入的农历八月份,运势一般,需要担忧的事情却不少。
本月财运上容易遭受破财。
同时霉运较重,不宜替他人做任何的担保,以免陷入金钱纠纷里。
农历九月运势
公历9月26日-10月24日
进入农历九月份,属猴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月桃花运还不错,单身者能遇见喜欢的对象,且是双向的爱恋,只要勇敢踏出一步,将收获期待已久的爱情。
农历十月运势
公历10月25日-11月23日
进入农历十月份,属猴人迎来人际关系大挑战的月份,与家人、同事和朋友间关系恶劣。
建议属猴人多听取大家的意见,不可固执己见,任性而为。
农历十一月运势
公历11月24日-12月22日
进入农历十一月份,属猴人迎来本年度最繁忙的时期,劳心劳力,身心疲惫。
应酬增加,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财运,身心健康也遭到严重打击。
农历十二月运势
公历12月23日-1月21日
进入最后的月份,属猴人终于迎来好运,各方面运势发展顺逐。
贵人运旺盛,属猴人可凭借贵人的助力,获得理想的职位和薪水。
感情上不管单身还是已婚者,生活令人羡慕。
2
@-----------------------提示-------------------------@
今日生肖运势播报专版,每日生肖运势查询,欢迎大家到(今日运势版)查看。
化太岁锦囊开始热销,欢迎有需要的到【吉祥商城】查看下单购买。
赵普:阴谋大师?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金牌策划”
何为策划?按照专业的解释,策划是将宏观布局到细节执行的一个由大到小的完善过程,说白了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筹划的行动执行方案。放眼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来就不缺乏这样的“策划大师”,但若说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金牌策划”,纵横五千年的小编甜心即可觉得非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莫属了。赵普字则平,922年出生,幽州蓟人。时逢,天下动荡不安,赵普的父亲赵迥举族迁居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942年又迁至洛阳。赵普为人,没有苦读经书,而是从小就学习为官之道。成年后他迎娶了镇阳豪族的女儿。但赵普的仕途刚开始并不顺利,只是担任一些幕僚小官。(影视剧中赵普的形象)但金子总是会发光,后周初年,赵普在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的手下做幕僚。不久刘词病死,他在给朝廷的遗表上极力推荐赵普。此时后正在淮南对南唐用兵,率兵刚刚攻克滁州,宰相范质便推荐赵普为滁州军事判官。赵普来到滁州,正赶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卧病在床,赵普“朝夕奉药饵”,尽心服侍。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赵弘殷对赵普待如亲族。而赵匡胤通过与赵普的谈话,对他也是非常欣赏,于是保荐他为自己的掌书记,也就是相当于赵匡胤的办公室主任、幕僚长。从此赵普便走向了“金牌策划”之路。此后身为禁军高级将领的赵匡胤在赵普的辅佐下的培植、壮大自己的嫡系力量。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临终前提拔赵匡胤担任殿前司都点检,从而赵匡胤掌握了后周1/2的禁军。虽然手里有了兵,但朝廷大权却掌握在以范质为首的三位宰相手里,而且禁军的调动必须得到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的批准。因此虽然赵匡胤万事俱备,但还欠东风。不过好在他有赵普。赵普帮助赵匡胤精心策划了“陈桥兵变”。首先伪造边境的战报,说北汉、契丹入侵,使得朝廷派遣赵匡胤出兵。然后在军营中制造赵匡胤醉酒,诸将拥护的那一幕, 接着大军回京,赵匡胤的内应打开城门,最终将赵匡胤推上帝位。这也是赵普为赵宋王朝策划的“第一大方案”。赵宋王朝虽然建立,但外有诸国并立,内有藩镇虎视,仍然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但这丝毫难不倒赵普,他很为赵匡胤开出了对内削除藩镇、对外统一全国的策略。对内,赵普建议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首先将禁军的指挥权收归中央,同时将禁军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再采取兵将分离管理方式。对地方藩镇采用强干弱枝之术,“削夺其权(派遣文官出任知州),制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大部分上缴中央),收其精兵(将藩镇军队中骁勇之士补入禁军)”。对外,赵匡胤、微服出访,在赵普家雪夜定策。赵普认为北汉虽弱,但为北宋挡着来自北方契丹、西北党项的压力,所以应该采取“先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北宋也是按照这条道路走的, 963年平定荆南、湖南,965年灭后蜀,970年平南汉,975年灭南唐,978年吴越、福建的政权主动献土,979年灭北汉,最终完成初步的统一。976年11月赵匡胤暴死,其弟赵光义即位。“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通常是在无子或者子幼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此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均已成年。虽然赵匡胤生前没有立下皇太子,但也没有立赵光义为皇太弟,所以赵光义的即位缺乏“理论支持”,实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赵光义。(影视剧中赵匡胤的 杯酒释兵权 )981年在已经卸任宰相、被政敌排挤的赵普给赵匡胤上书,说他知道赵匡胤、赵光义之间的一个传位约定。据赵普说,961年昭宪杜,也就是赵匡胤、赵光义母亲,在临终前,赵匡胤侍候药饵不离左右。老太后知道在世时间已不长,就召宰相赵普等入宫受遗命。杜太后问赵匡胤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天下吗?”赵匡胤回答:“能得天下主要是祖宗们和太后的恩泽。”杜太后说:“不是这样的,当时是让个小孩子当,群情不服。如果后周有年纪稍长一点的国君,你怎么能够得到皇位?你与光义都是我生的,你之后应当传位给你的弟弟。四海至广,能立年纪大一点的国君,这是社稷的福分。”赵匡胤一面哭一面顿首说:“怎么敢不如太后教诲的那样去做。”并转身对赵普说:“你把我们说的话全部记下来,不能有所改动。”赵普就在病榻前写成誓书,并在纸末署上自己的名字:“臣普记。”太祖手封其书,将之放到金匮之中,命可靠的宫人掌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也称之“昭宪顾命”。多么生动美妙的故事,但这是赵普编造的。赵普为了投靠太宗,恢复相权,报复政敌,才捏造出所谓“金匮之盟”。自然投桃报李,任命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按照所谓的金匮之盟,赵光义死后,皇位要由他的弟弟赵廷美即位,但这不符合赵光义的心思。于是赵光义与赵普再次合谋,以谋反的名义,将赵廷美贬职削爵,禁锢于房州。赵普为赵光义皇位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990年赵普请求致仕,赵光义任命他为西京留守。此后赵普先后三次上书请求辞去一切职务,赵光义都没有允许。992年7月14日病重的赵普派遣自己的手下去上清太平宫致祷,“神”降下话来,“赵普,忠臣,久被病,亦有冤累耳。”赵普听闻这些话后,“涕泗感咽”。当晚这位阴谋大师离开人世,终年71岁。赵光义追封他为真定王,赐谥忠献,并亲自撰写神道碑。赵普明习吏事,对于了解不多,当上宰相后,赵匡胤常常劝他读书。等到后来赵普,一回到家中,从书箱拿起书来读,而且一读就是一整天。第二天上朝,赵普上朝,处决如流。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书箱,才发现里面只有二十卷《论语》,遂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一生三大“策划案”,陈桥兵变、巩固北宋王朝、金匮之盟。而后世对赵普的评价不一,大儒朱熹评价道“赵韩王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土国家三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而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唐亡以后,鄙夫以成奸之习气,薰灼天下而不可浣。”所谓千秋功业后人评,您又是如何看待赵普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薛瑄:明代从祀孔庙第一人,被誉为“明代第一廉吏,一代理学大师”
薛瑄,初期山西河津(今万荣)人,官至监察御史、大理寺卿、翰林院大学士,著有《读书录》《薛文清公文集》《理学粹言》《从政名言》等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在历史上被誉为“明代第一廉吏,一代理学大师”。他是继孔孟之后,儒家思想发展到明代的代表人物。他是明代第一个从祀孔庙的人,也是山西历史上从北宋之后到清末唯一从祀孔庙的人。 薛瑄塑像和傅山题联 车轮做窗 舟中诫子 我们一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古代官员,居住的都是花园别墅、楼阁亭台,这只是影视剧的编排而已。其实,古代官员由于受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大多奉行的是当官爱民,勤俭持家的人生准则。我们从的《诫子书》、朱伯庐《治家格言》中都能感受到他们的人生观。 薛瑄忠厚传家,庭训严格。他任监察御史后,负责监察国家最大的造币基地——湖广银场,却租房居住。孩子大了,需要在京城买房子,薛瑄只好买了两间小房子,连个窗户也没有,阴暗潮湿,不能读书写字。怎么办呢?那就自己动手吧,这肯定不会有下属帮忙的。薛瑄只好令儿子薛淳在墙上凿出一个圆洞,然后找了一辆废弃破烂的小木车,卸下车轮,安装在凿开的洞上,再糊上麻纸,这样才有了窗户。 修完窗户后,薛瑄禁不住自嘲道:“以御史这样显要的官职,却只能买两间没有窗户的小房子。这要让那些看到,必定斜目而视、掩口耻笑而走。我是如此无能啊!” 薛瑄进入内阁后,参与机务,身居要职,成为国家政治核心的高官。当受到奸贼、等人的迫害,诏令凌迟处死于谦时,满朝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唯有薛瑄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为于谦辩护。可是,朱祁镇昏庸残暴,不接受薛瑄的奏折。薛瑄为了捍卫真理,主持正义,毅然舍弃了高官厚禄,愤而辞职。 薛瑄辞职后,两袖清风,行囊简陋,竟然雇不起一等船回家,全家人只好租赁一只简陋的小船。正是秋风萧瑟,秋雨纷纷,大水滔滔,小船漏雨,无法行走。全家人忍饥挨饿,一天没有吃饭。薛瑄手捧书卷,朗朗有声。薛瑄的儿子看着,埋怨父亲道:“别人当官衣锦还乡,荣华富贵,你当内阁大臣说不干就不干了,还得全家跟上你离京回乡,颠簸受累。” 薛瑄听后很生气,教育儿子道:“做官就要廉洁自律,主持正义,为民做主。我虽然穷困,但是我所追求的为官之道是正确的。” 薛瑄为官数十年,清正廉明,政声显著,享誉民间。他作诗《述怀》道:“誓将笃忠贞,于以守清白。上隆唐虞治,下布雨露恩。”薛瑄以诗明志,甘守清白,忠于国家,立志使天下得到尧舜那样的清明治理,人民享受阳光雨露般的恩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薛瑄廉洁从政的故事流传很多,被后世称为“明代第一廉吏”。 理学大师 首倡实学 薛瑄是明代理学大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思想界的巨擘。中国儒家思想自,至的董仲舒,隋唐的、,两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发扬光大。到了明代,薛瑄的理学思想继往开来,继承并弘扬了程朱的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理气(规律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薛瑄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不可分先后,他说:“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理气无缝隙,故曰器亦道也,道亦器也。”他提出太极之理“只在气中,非气之外悬空有太极”的观点,不同意朱熹的气先的唯心主义思想。 薛瑄首倡“实学”思想,即实事求是,主张凡事“践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学家。薛瑄的理学思想注重笃实践履:“见得理明,须一一践履过,则事与理相安,而皆有着落之处,若见理虽明,而不一一践履过,则理与事不相资,终无可依据之地。”(《复李原德书》)意思是认识了事物之理,必须一一实践实行,才可谓说认识,如果理论和实践不结合,终究不能说明理。 他十分注重实践知识,笃实践履,他说:“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随时随处省察于言行居处应事接物之间,心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斯有进德之地。”(《读书录》卷二)薛瑄一生竭力倡导“实学”,躬行实践,所以人们称薛瑄的学说为“笃实践履之学”,他本人被誉为“实践之儒”。 薛瑄强调修身律己,恢复人性。他认为读书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更好地完善自我,而不是为了做官:“后之学者读圣贤之书,但资以为词意之用、利禄之阶,而不知一言之切于身心。”(《读书录》卷七)复性学说是薛瑄的理学思想的精华,他一生都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他一生奉行的宗旨。他说:“每日就身心、言行、应事、接物处,紧紧体认仁、义、理、智四者,体认得是则行不错。”(《读书录》卷四)他每天用仁义理智,即仁爱、正义、事理、智慧,来要求自己,检视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 万荣县里望乡平原遗存有明代建筑薛瑄家庙,正殿上方悬挂明末吏部尚书曹于汴书写的“真在堂”牌匾,寓示薛瑄思想求真求实。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傅山亲笔题联:“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不辨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意思是不管你是士、农、工、商还是各行各业,要想了解薛瑄的复性和实学的真谛,都应该前来拜谒薛夫子。作为读书人,如果没有读过薛瑄的书,即使金榜题名中了解元、会员、状元,也不算读书人。 河东学派 名标青史 薛瑄的故乡万荣、河津一带,文脉兴盛,代代传承。历史上有卜子夏、王通在河汾设教,为春秋时代和隋唐之际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之才。薛瑄出身教育之家,祖父于元末之际在家乡设教,父亲于明初中举后在河北、河南担任教谕官。薛瑄当官后,曾经在山东担任提学佥事,负责全省的教育,先后两次在故乡办学,创立河东书院,一生有将近二十年从事教育事业。 薛瑄在山东时,号召学生遵从朱熹的《白鹿洞学规》,修身律己。同时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力。有个秀才家庭贫困,多次参加考试落榜,欲退学回家。薛瑄感到十分可惜,亲自找到他,问道:“春秋祭祀孔子之时做何事。”生员道:“击磬。”薛瑄道:“磬在八音中最难区别,善于击磬说明有才学,是有用之才啊。”薛瑄不让他退学,继续保留他的学籍。后来这个生员果然金榜题名。 据《薛文清公年谱》记载,薛瑄在故乡办学时,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是,四方学子前来求学,络绎不绝。这些学生来自陕西、山西、湖北、山东、南京、广西等地,河津县的旅馆都住不下了。薛瑄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理学思想,从日常生活、洒扫应对,到经书的微言大义,要求学生“以立其本,以求其道”。薛瑄倡导“躬行之实”,知行合一,注重言行,笃实践履。 薛瑄的弟子和再传弟子遍及祖国各地,其中有15个弟子成为理学家、教育家,进入,并被录入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其中有两个弟子和刘健官至礼部尚书;还有一个弟子吕楠复兴了关中学派,进入孔庙从祀。 薛瑄在河东一带的讲学活动,开明代讲学之盛,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笔。程嗣章《明儒讲学考》认为,在明代用讲学方式来传播理学思想的,最早发端于曹端、薛瑄等人。明史研究专家孟森道:“有明讲学之盛,肇于河东。”薛瑄等人的讲学活动,对于明代中晚期的、人的讲学活动有着开创性作用。 中国思想界有“北薛南王”之说,北方为薛瑄,南方为王阳明。《四库全书提要》认为,明代的思想流派,不是属于薛瑄的河东学派,就是出自王阳明的姚江学派。可见,当时薛瑄在明代的学术地位之高。 从祀孔庙 百世敬仰 薛瑄在明代历史上影响巨大,受到明代士大夫、知识分子、朝廷官员的推崇。他去世后,许多人自发地传播他的思想,并不断向朝廷上奏,力主薛瑄进入孔庙。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隆庆年间,就有数十道奏章恳求让薛瑄从祀孔庙。张九功说:“其,于道有见,贵真知实践之意,黜矫伪浮靡之病。”明代内阁首辅李贤赞薛瑄说:“公之学践履笃实,以圣贤为师,辞受取与,必揆诸义。”可见,士大夫对薛瑄评价之高。 从祀孔庙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愿望。多少宰相、文人、思想家,都与孔庙无缘。因此说要求特别高,必须是思想大家,为国家做出突出功业,在言行上没有瑕疵。并且,一个人去世后不可能马上从祀孔庙,必须经受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往往是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是几百年后才可能进入孔庙。当一个人要从祀孔庙的时候,有人赞成,就会有人反对,于是就把他的生活、言行放置于大庭广众之下评价,只有经过士大夫阶层、朝廷审议后,品行上没有瑕疵、做官没有污点才能入选。 明代隆庆五年(1571)九月二十九日,经过朝廷审议,皇帝下诏,薛瑄进入孔庙从祀。朝廷派遣国子监祭酒马自强主持大典,致祭道:“兹者廷臣议奏,故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尚书谥文清薛瑄,笃志圣贤,潜心理义。嘉言善行,模范后人。理宜从祀。爰命有司具主,附于前代先儒之后,以昭盛典。特遣祭告,惟神鉴歆。谨告。”从此薛瑄进入孔庙,享受到每年春秋两季在孔庙祭祀的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推荐从祀孔庙的人有薛瑄、陈献章、王阳明、陈献章4人,只有薛瑄一人获准从祀。直到13年之后,其他3人才从祀孔庙。因此说,薛瑄是明代从祀孔庙第一人。由此可见,薛瑄在当时思想界的地位要高于王阳明。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历史中,在孔庙享受祭祀的共有172位,其中包括孔子的72弟子和孟子的弟子,剩下的仅仅90余人,都是中国古代的世之楷模、思想大家、。 从祀孔庙是古代社会对于一个人立德、立言、立业方面的全方位的肯定,是人生的最高荣誉。山西自古以来享受从祀孔庙殊荣的只有王通、司马光、薛瑄3人。整个广东省,自古以来从祀孔庙的只有陈献章一人。继北宋司马光之后,至末年将近一千年中,山西只有薛瑄一人从祀孔庙。 明代吏部尚书乔宇评价薛瑄道:“尧舜禹汤文武之后有孔子,七十子之后有孟子,孟子之后有周、程、张、朱四子,周、程、张、朱之后,有明三百年,能继往开来,讲求者,有文清薛敬轩先生。”(《薛瑄全集·薛文清公行实录序》)意思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自尧舜禹等人之后,孔子和七十余弟子继之,之后是孟子,至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人,薛瑄在明代继往开来,传承并发展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一代理学大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