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迷案追踪

大案侦破纪实:时隔12年的凶杀案侦破纪实:因“一桶泡面”最后破获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大案侦破纪实:时隔12年的凶杀案侦破纪实:因“一桶泡面”最后破获

2005年7月31日,四川省雅安市龙官西街57号杂货店内发现两具尸体。约20平方米的现场散落现金约3万元;2/3的空间都摆满了货物,只有一米左右宽的过道供人通过。

女受害人被刺17刀,男受害人也被刺11刀。除了刀伤,两人的尸体上还有其他武器的痕迹。民警在现场发现一根用报纸包着的钢筋沾满鲜血且弯曲。

在柜台上,民警发现了一盒没有装满水的方便面,盒上还有两个陌生人的指纹。这是现场唯一的证据。

大案侦破纪实:时隔12年的凶杀案侦破纪实:因“一桶泡面”最后破获

初步调查显示,男性受害人为62岁的徐成江,另一名是其儿媳,34岁。由于儿子身患残疾,徐成江来到店里帮儿媳办事。

徐成江父子为人淳朴善良,经常有很多人前来购买。由于现场仍有数万元,警方认为作案动机并非仇恨或抢劫。

经过尸检,专案组发现,导致徐成江死亡的致命伤属于头部被击中的钝器,是一根钢筋。而且,虽然两具尸体被刀刺伤,但伤口的强度并不相同,所以行凶者可能有两人,甚至更多。

3公里外,一家材料店的老板说,当天,这种钢筋被卖给了两名说话带有雅安口音但记不起长相的男子。

警方表示,能造成如此大规模、如此残忍的谋杀的人,极有可能有伤人史。在当时科技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警方开始用他们找到的两个指纹与雅安市内有类似犯罪记录的罪犯进行比对。由于2005年左右涉及的技术还不够发达,当时警方比对指纹时,还是需要用肉眼一一区分。

三个月无果,案件陷入僵局。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复一年的命案线索越来越多,现场采集的两枚指纹成为了破案的唯一希望。

12年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信息库建成。终于,在 2017 年,雅安警方获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证据。来自宜兴的一位名叫陈勇42 岁男子的指纹与现场的指纹相符。

警方立即抓捕,将其押送审讯。

陈勇最初否认谋杀,但在 6 个小时的审讯后,他承认与两名同伙一起作案。警方立即将两人同时逮捕。

据证词,2005年7月30日深夜,当时30岁的陈勇与27岁的刘江和28岁的李忠勇是同村的三名在广州从事体力劳动的年轻人,由于收入低,他们想赚更多的钱。

三人中,陈勇年纪最大,多次偷窃并建议最快的方法是抢劫。广州经济发达,但治安很好。因此,建议去雅安,那里他更熟悉,也更安静和隐蔽。

2005年7月,三人离开广州,前往雅安抢劫。经过几天的调查,他们发现徐成江家开的便利店很不错,估计现金也不少。为了作案,他们买了一根钢筋和一把水果刀。并且为了避免留下指纹,钢筋还用纸包裹起来。

7月30日23:00左右,三人趁着店快打烊的时候进门买了一碗泡面。当徐成江去烧水准备时,V陈勇关闭了商店并用钢棒作案。发现店里还有一个儿媳妇,陈勇命令刘江和李忠永采取行动杀人灭口。

杀了人之后,他们开始寻找现金。刘江在儿媳床上搜出3万多元,另外两人在柜台搜出2000多元。三人连忙按下卷帘门,溜出去躲了起来。但最戏剧性的事情现在揭晓了。

在路口的十字路口,当身后的卷帘门刚刚关闭时,李忠永目瞪口呆地坦言自己刚才压力太大,把3万元钱落在了里面。但是已经晚了,卷帘门从外面打不开。

他们带着仅剩的2000元迅速逃离现场,连夜离开雅安。警察看到现金被遗忘,不小心确定了错误的调查方向。三人被带回现场的场景

随后的几年里,三人陷入了不断的恐慌状态,但由于长时间没有被警察抓到,他们逐渐恢复了正常。

2017年9月,雅安警方将三名凶手带回现场勘查。门外,群众自发燃放鞭炮庆祝。凶案发生的房子,12年后无人敢租。

2018年7月27日,四川省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名被告人均判处死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2025年的社保一次性补缴新规有哪些新变化?个人又该如何补缴社保?(2025/04/21)

2025社保一次性补缴方案介绍:一次性补缴方案为缴费年限不足的人员提供了重要的保险,补缴成功后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享受稳定的退休生活。下面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详情。2025年的社保一次性补缴新规有哪些新变化?个人又该怎么补缴社保?随新社通小编了解一下详情:即使没交过居民养老保险,许多地方也支持一次性补缴,而且过了退休年龄也能一次性补缴。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一、社保补缴要求年龄要求对于参保人员,进行养老保险补缴,需要满足年龄要求。男性参保人员满60岁,女职工满50岁,女干部满55岁。职工和干部的区别,在于个人档案中,是否为管理岗位。户籍要求通常要求参保人员,在补缴地区要满足有户籍,或者有长期居住证明。例如张某,在四川工作10年,回老家河南补缴社保,老家只要有户籍就可以向当地社保部门申请。在2024年养老金全国统筹后,对于养老保险补缴的地区限制,会逐步放开。五类人群可以一次性补缴①1961年至1982年期间下乡的知识青年对上山下乡知青,也有一次性补缴,要求在退休之前,要有过实际缴纳的社保年限,满足条件后可以一次性补缴。②2011年参保的国企职工如果是国企职工,在2011年之前有过社保缴纳,不论缴费年限多少,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都可以申请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到15年。③在2011年之前参保的职工(养老保险满5年)2011年之前的非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5年的,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以申请一次性补缴剩余部分的养老保险。④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员参保过的城乡居民,在到达60岁时,如果养老保险缴费不满15年,可以按照要求进行补缴,养老保险补足15年可以办理退休。⑤参过保的服刑出狱人员根据社保法,服刑结束的人员,之前有过缴纳社保记录的,可以向当地社保部门申请补缴服刑期间的社保,由自己全额承担。二、2025一次性补缴改动企业职工补缴方式变化在2024年,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满足男60岁女50岁/55岁,可以一次性补缴到15年办理退休。2025社保法新规,符合条件的职工,满足男60岁女50岁/55岁时,顺延5年继续缴纳社保。如果补缴5年后仍不满15年,才能一次性补缴。补缴金额计算方法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的欠缴指数缴费比例补缴系数缴费比例:一般为60%-300%,按照你社保缴纳的档次来。补缴系数:通常为0.8-1.4之间,用来调整养老金的系数。不愿补缴解决方法①转城乡居民养老:如果需要补缴数额太大,可以申请转城乡居民养老,补缴金额小,但领取的退休金也少。②选择退保:不想转居民养老,也可选择退保,退保只能领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金额。如果符合一次性补缴的6070后,建议优先咨询当地社保部门,落地会有地区差异,补缴方式也会有少许变化。

太子唐中宗李显为什么要把风烛残年的武则天赶下台?

已经是,太子为什么还要发动政变赶她下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武则天风烛残年的时候,作为太子的李显,之所以会急急忙忙发动神龙事变,普遍的观点认为,主要原因是武则天年事已高,深居简出。同时又偏信、两兄弟。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又不甘心只当一个面首,而要参与政治生活。再加上武则天侄儿还不死心,还一直在争取武则天再次废掉李显,立他为太子。还有,刚刚又发生了李显的儿子、怀孕的女儿、女婿被二张谗害,被武则天赐死的事件。所以,李显虽然是太子,但是他有一种的感觉,要不及时把皇位拿到手,很可能在武则天去世前,又会变身莫测,甚至失去身家性命。 这种解释看起来有道理,但是有个严重漏洞,就是这次神龙事变,主谋者并不是李显。而是崔玄暐、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这些人事先联络好后,再去找李显承头的。当时李显并不同意这样做。李显说,天子正在生病,你们这样做,不是让她受惊吗?等她病好以后再说吧。 这些大臣们听了后,说,殿下,你说这个话,不是要我们所有人的命吗?我们今天这个事要是不干起来,我们一家老小都没有一个人能够再活在世上了。 这样一来,李显也知道事态严重,才出来见这些大臣们,而且还是被大臣们抱上马的。很显然,这是李显的一个被动事件,而不是主动而为。 同时,我们分析李显的一生作为,也会发现,他不是一个有计划的,有超前眼光,有胆量做事的人。当他当了以后,所做的事情都有些想当然,有些昏庸。而且,他还被他老婆,以及女儿架空,什么事都听他们的安排。最后,居然还被安乐公主毒死。由此可见,李显肯定不是神龙事件的主谋。 既然不是主谋,就不存在他想上位,把风烛残年的武则天赶下台去的说法。 那么,张柬之等人,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发动事变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武则天虽然夺取李唐江山,建立了武周江山。但是,无论朝堂还是民间,都不愿意承认,也许暂时承认了,也是心中不服,等待着重回李唐江山的一天。也就是说,做这件事,是早迟的问题。关键是看时机。如果等到武则天去世,就算顺利把皇位传给李显,那时候,很可能还要继续武周,而不是李唐。 第二,通过政变的方式夺取政权,这是从李世民开始,在唐宫中就已经演习过很多次了,是有成功先例的,而且代价也不是很大。所以,张柬之等人,觉得完全可以获得成功。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张柬之等人和李显的立场完全不一样,李显可以等到武则天去世后登位,但是,这与张柬之等人有什么关系呢?反之,若是张柬之等人利用武则天防范最弱的时候,逼武则天把皇位传给李显,恢复李唐的江山,那样的话,张柬之等人都是开国功臣。 开国功臣,自然就有开国功臣的待遇。历史上有杀开国功臣的现象,但是,李唐从李渊、李世民开始,都是不杀开国功臣的。所以张柬之等人会积极去做这件事,这也是张柬之等人挟持李显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 不过,张柬之等人可能没想到,因为李显并不是李世民那样的英武皇帝,他们虽然被封王,但最后还是受到打压,命运多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