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if Erikssen和他的船员乘坐维京登陆艇在Vínland(今加拿大纽芬兰)海岸附近的插图。(图片来源:uux.cn北风图片档案馆,阿拉米图片库)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Owen Jarus):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后,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化,导致欧洲定居者及其后代在西半球大部分地区殖民。
然而,他们并不是第一批前往北美的欧洲人。公元9世纪和10世纪,维京人在冰岛和格陵兰岛建立定居点后,于公元1000年左右到达了现在的加拿大纽芬兰。他们在L'anse aux Meadows建立了一个前哨站,并利用它探索北美东北部的其他地区,历史记录表明,他们在现在的新不伦瑞克省的某个地方创建了另一个名为“Hop”的前哨站。
然而,维京人并没有大规模地殖民北美,至少与1492年后的欧洲人相比是这样。那么,为什么维京人没有殖民北美呢?
简而言之,目前尚不清楚维京人是否想将他们的前哨扩展到殖民地,而维京人的前哨在与美洲原住民发生冲突时人口稀少,促使他们放弃了这一切。但其他因素,包括艰难的海上航线和当时欧洲和北美的城市化水平,也发挥了作用。
维京人有兴趣殖民北美吗?
加拿大公园管理局资深考古学家Birgitta Wallace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维京人可能对殖民北美没有太大兴趣。她对北美的维京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当时,挪威人对殖民北美不感兴趣,因为格陵兰殖民地是新的、正在扩张的,但仍然很小。”
当维京人探索纽芬兰以南的一个名为“Vínland”(意为“葡萄酒之地”)的地区时,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寻找可以开发的自然资源。华莱士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寻找可能维持格陵兰新殖民地的资源。”。“Vinland被探索是因为它被发现并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史密森学会专门研究维京人的研究助理凯文·P·史密斯有不同的看法。他说,挪威文字表明“在公元11世纪的前几十年,人们有兴趣在温兰地区建立一个殖民地。”这些文字表明,一些维京人认为这为“建立格陵兰殖民地的酋长的‘次子’提供了机会,在那里他们可以成为领导人/酋长,而不是‘次子”,史密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
纽芬兰纪念大学的研究资助促进官员克里斯托弗·克罗克对维京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说,他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维京人是否想在北美建立永久定居点。
克罗克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杂志:“根据我们掌握的证据,他们是否试图在那里建立长期/永久定居点,并对该地区进行某种经济和政治控制,目前尚不清楚。”。
在北美战败
史密斯说,中世纪的北欧传说“清楚地表明,他们放弃在温兰建立殖民地的原因是,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已经比北欧人带来的居民多得多。”当维京人与北美土著人民接触时,冲突迅速爆发。
“红色埃里克传奇”提到维京人和土著人之间的冲突,最终维京人在遭受失败后撤退到他们的船上,导致几名维京人死亡。与土著人民作战的维京人群体“现在认为,尽管这片土地可能是选择和美好的,但战争和恐怖总是笼罩着他们,来自他们之前居住在那里的人。因此,他们准备搬走,打算去自己的土地[格陵兰岛],”文中写道(约翰·塞普顿翻译)。
史密斯说,维京人“试图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但被击败、撤退,他们认为在(否则)非常适合殖民的土地上赢得或建立稳定的殖民地是不可能的”。
加拿大纽芬兰L'anse Aux Meadows的北欧住宅复制品。(图片来源:uux.cn/Wolfgang Kaehler,盖蒂图片社)
维京人不够多
学者们指出,居住在格陵兰岛的维京人数量很少,甚至维京人的总数也相对较少。奥斯陆大学文化历史博物馆维京船收藏馆馆长简·比尔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杂志:“维京时代晚期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总人口可能不到一百万。”。与此同时,华莱士说,格陵兰岛“最初只有400-500名维京人”。“在公元1300年左右的高峰期,它的最大人口可能是2000-3000人。”
维京人访问时,温兰的土著人口总数尚不清楚,但人数会多得多。2010年发表在《美国古代》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估计,北美东部约1500名土著人口在50万至260万之间。
维京人使用的北大西洋航线也构成了一道屏障。比尔说:“相对而言,北大西洋的寒冷和风暴使这片海域成为比更南边更有利的条件更高的屏障。”。
“温兰”和格陵兰岛之间的距离也给维京人带来了一个重大问题。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圣约翰省的Rooms Provincial Museum的策展人Kevin McAleese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杂志:“格陵兰岛距离货物进入欧洲市场还有几周的时间,这使得贸易网络运营变得困难。”。
此外,在维京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城市化程度低于哥伦布航行后的欧洲,维京人统治的国家也不发达。比尔说:“在15世纪,国家的形成比11世纪要先进得多,特别是在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伊比利亚半岛进行比较时。”他指出,“更先进的国家可以比非常年轻的丹麦、挪威和瑞典在殖民化方面投入更多。”
反对殖民化的其他因素
哥伦布航行后,许多流行病席卷了西半球,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这使得欧洲殖民者更容易夺取土地和自然资源。2009年,研究人员William Agger博士和Herbert Maschner在《北方世界:公元900-1400年》(犹他大学出版社,2009年)一书中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维京人的疾病可能导致了考古学家现在称之为“多塞特”的北极人的流行病,但这种流行病并没有在北美广泛传播。
此外,麦卡利斯说,历史记录表明,前往北美的维京人内部也存在分歧。《红埃里克》的传奇故事提到了关于宗教的争论,以及在与土著人民作战时应该采取的路线和战术。面对维京人面临的所有问题,他们可能在大约二十年后放弃了L'Anse Aux Meadows。麦卡利斯说,维京人殖民北美的任何希望都被证明是“一座太远的桥梁”。
1944年5月6月中旬实施对欧洲大陆的登陆作战——霸王计划
1943年的世界战争局势发生了重大转折。美英盟军取得了北非战役的胜利,日军在太平洋地区一溃千里,意大利被迫退出战争,德国法西斯也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和退却。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于1943年8月匆匆来到加拿大魁北克,会唔的主要议题是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日期。最后决定于1944年5月6月中旬实施对欧洲大陆的登陆作战。军事为“”。 霸王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美英盟军跨越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北部沿海登陆,将战争推向德国本土,直捣法西斯的心脏。 霸王计划是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 指挥这次作战行动的是将军。 艾森豪威尔探望101空降师 这位53岁的美国军人,自西点军校毕业后,一直在机关作参谋工作,在战场上连一个连的兵力也未曾指挥过。如今,在他麾下已集聚了美、英、法、加等国的几百万军队。艾森豪威尔上任后,面临的第一项选择是在哪一片海滩上登陆。 当时适合登陆作战的有三片海滩,康坦丁半岛、加莱地区和诺曼底地区。 康坦丁半岛抢滩登陆比较容易,但上岛后,不利于大兵团向大陆纵深快速推进。因为岛上地形狭窄,沟壑纵横,装甲部队行动困难。 加莱地区是双方都看好的登陆地点,航程短,海峡最窄处只有33公里,便于实施空中保护。这是德军重点设防地段。在这里集中了15个精锐师,并用几百万吨钢筋水泥建筑了数不清的防御工事。 诺曼底地区,渡海航程较远,但滩头平缓,地势开阔,适合装甲部队行动。海滩后面的海岸适于开辟机场。敌军防守较弱,如炸断塞纳河桥梁可使德军增援困难。权衡利弊,美英盟军选定了这片海滩为进攻欧洲大陆的首选地。 盟军选定的诺曼底地区对面,英国西南海岸港口较多,交通方便,是英伦三岛铁路比较密集的地区之一,便于盟军集结兵力和战略物质。 艾森豪威尔是制订军事计划的专家,对于数据数字的计算是他的习惯。 艾森豪威尔曾写信给他的妻子说:“每次战争发动前,都要计算许多数字,每组数字的计算都是艰难的,但没有比计算孩子们的伤亡数字更令人痛苦。我多么希望战争早一点结束啊!” 战争与死亡相伴,战争又与政治和政权相联。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对艾森豪威尔说:“每当我想起诺曼底滩头挤满了英美两国的优秀青年,我产生了怀疑,如果失败,我不能做首相,你也做不成最高统帅了。” 战争是危险的的政治火把。为了增加保险系数,丘吉尔将手下最出色的将军送到艾森豪威尔麾下。 马利,二战著名的战将之一。英国人心目中的常胜将军。盟军统帅部的地面部队司令。 越海作战,海军是关键之一。海军司令拉齐,智力惊人,沉着冷静,是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组织者,精通多兵种联合作战。遗憾的是,他没有活到战争结束,1945年1月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空军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兵种。盟军统帅部空军司令利·马洛里也是一位重要的将军。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把飞机的使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每天出动飞机一万架次以上。很少有过差错,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发挥了巨大威力,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副司令彼得,原为英国皇家空军部长,在地中海作战区时,任空军司令。此次官升一级,成国盟军统帅的助手。 盟军统帅麾下可谓良将云集,但能否击败敌手,艾森豪威尔还不能说稳操胜券。因为海峡对面的德军为准备这场战争已策划了4年。尤其是北非战场结束后,德军将领意识到西欧即将降临一场军事风暴,所以不断调兵遣将。法国的公路上,几乎天天能看到德军向北开赴的队伍。 1944年4月,率部检查滩头防卫工事。 1944年4月,隆美尔率部检查滩头防卫工事。 德军构筑的 “大西洋壁垒‘ 这里是法国北部沿海的德军前沿阵地。德军的第一道防线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的潮间地带开始,沙滩上布满了向海倾斜的木桩和铁桩,桩上挂满了水雷。 第二道防线是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难以名状的“比利时牛棚站”、“捷克式巨马”等抗登陆障碍物。 第三道防线是壁厚达四米的岸炮掩体、碉堡群以及防空雷达站。 为加强德军在西欧的防御力量,迎击盟军的进攻,希特勒从苏联战场抽调一个装甲集团军布置在“大西洋壁垒”的后面。并派隆美尔元帅出任西线德军前线司令。 隆美尔到任后,走遍了从丹麦到西班牙一线的“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主张把盟军消灭在海滩上。但隆美尔在盟军在什么地方登陆方面犯了错误,他认为是加莱地区。德军的其他将领的判断也是这样。 隆美尔和希特勒 第一个提出正确判断的是希特勒。1944年3月,希特勒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预感”盟军的登陆地点是诺曼底而不是加莱。他强调把加莱地区的德军调往诺曼底。 盟军进攻诺曼底前一个月,希特勒用手敲着地图,“我赞成把西线所有军事都调到诺曼底。” 在这片海峡岸边等待4年之久的德军元帅,69岁的龙得斯泰德元帅根本没把希特勒的判断放在眼里。他认为越海作战,稍有常识的人一定会选择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做为抢滩登陆的地点。加莱地区是整个英吉利海峡最窄的地方,宽度只有33公里,盟军一定会选择加莱。 德军还在猜测、判断,美军已有近百万士兵源源不断地开赴英格兰。 临时塔起的帐逢,简易房和活动房屋布满了诺曼底对面的英格兰乡间城郊。 先进的美式坦克也通过远洋货轮运到英国,仓库堆满了,只好暴露在田野。 英国士兵有的徒步,有的乘火车向英格兰西南海岸进发。英国小伙子英姿勃发,决心洗雪敦克尔利大撤退时的耻辱。 英格兰南部堆满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飞机、大炮。一位占地记者说:这简直是武器装备大展览。 进攻欧洲大陆的部队主要是装甲部队,为解决燃料供应,盟军准备了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海底输油管道,每天可以把100万吨汽油运往海峡对岸。 盟军考虑诺曼底地区没有港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建造了两个人工码头。这两个码头外形很像两艘巨型舰船。每个人工码头所需钢筋和混凝土100万吨以上。全部设计十分宏伟。每天能卸载12000吨战略物资。 到1944年5月,美英两国建造了6000多艘舰船。包括战列舰、炮舰扫雷挺等。有人用美国式的幽默说:“如果不是天空上的气球拽着英伦岛,恐怕英伦三岛早就被这些武器装备压到大海底下去了。” 为鼓舞军工部门加紧生产,他常去工厂讲演。不过大体总是那几句话:“同胞们,大战即将打响,在这非常的时刻,不论是工人还是兵,我们同属一支伟大的军队,我们的任务是连成一体的,共同的,那就是摧毁德国统治欧洲大陆的野心。” 军队的指挥官们深入到连队布置训练任务,介绍法国沿岸的德军火力配置,作战特点,包括德军作息时间。 盟军的战前准备工作做得极其认真,训练更是艰苦,登陆部队每天清晨起来都是全副武装登船出发。每一次都和真的一样。连笨重的坦克、装甲车也一样天天在不停地上船下船。 海上登陆艇的训练最为艰苦,为克服士兵晕船,登陆部队进行长期、重要的登陆演习。越是风大浪急时,训练越不间歇。 除水上训练,攻夺碉堡的训练与实战。诺曼底有一片海滩礁石较多,岸边是,部队进行模拟训练。 现代战争必须用现代装备去打。针对德军的抗登陆障碍物,盟军发明了各种稀奇古怪装备。这些特殊坦克在后来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临战前的等待是难熬的。士兵可以面对牺牲和负伤,但对于战争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不知道进攻那片海滩,盲目的等待,使士兵的心理感到受了无法忍受的伤害。 等待,是一种令人生厌的消磨,消磨着时间,也消磨着斗志。在消磨之中,滋生了许多无聊和焦虑。 6月4日,盟军统帅部决定进攻的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失密事件。这天是星期天,一位美联社电报打字员练习打字,不加思索地打出了下述电文: 美联社:尼克·布莱什:艾森豪威尔指挥部宣布盟军已在法国沿海登陆。 这位打字员没想到电报机是开着的。幸运的是,德军破译机关没有重视上述电文,他们认为这是盟军的骗术。但这一消息传到统帅部,空气都凝固了。霸王计划不仅对敌人,对总统夫人都是保密的。在美国一亿三千五百万人口中充其量只有10个人了解此事。 更令盟军统帅烦心的是天气。6月份,英吉利海峡进入了暴风雨季节。 霸王计划的行动时间只有几天了,暴风雨不仅摇晃着舰船,也撕扯着盟军统帅们的神经。 越海登陆风浪大危险就大,雨天飞机又难以起飞。抢滩部队又要求潮汐高潮时登陆才能使伤亡减少到最小限度。 空军要求有月光,海军要求浪小,抢滩部队要求潮汐。暴风雨季节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天气呢? 盟军统帅部的气氛更加紧张。 6月5日凌晨4点,气象官报告,有个低气压将在未来24小时内被填塞,会出现24小时的好天气。 盟军这些统帅们活跃了起来。艾森豪威尔沉默了5分钟,果断地说:上帝只给我们24小时,我们就抓住这24小时,行动吧!” 一场空前的立体战争就这样被敲定了。 随机文章请问「东周」为何又分「春秋」和「战国」?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曹操如何用不到两万的兵力赢得官渡之战?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如何克服瓦伦达效应,患得患失是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碍(保持平常心)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七国元帅 终结了欧洲军队天才
提到军事天才,大家都会想到很多名将名帅。而提到欧洲,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波拿巴。这个小个子有颗承载世界的雄心,曾经带领着麾下的士兵,几乎将三色旗插遍整个欧洲。 即便是在1814年,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的时候,他还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和魅力,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复辟!1815年2月拿破仑带着700名士兵向巴黎进军,一路之上受到法国军民的热烈欢迎。甚至连奉了路易十八的王命,前来镇压拿破仑的法国军队看到拿破仑的标志三角帽便临阵倒戈。路易十八外逃,拿破仑重新掌权,百日王朝时代正式开始。 此时以前的反法同盟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准备分赃事宜。当得知拿破仑进入巴黎后,与会国迅速组织了第七次反法同盟,拼凑了70万的军队向法国开进企图扑灭复辟之火,带队领头人便是在维也纳会议代表英国的第一公爵。 第一威灵顿公爵,名叫阿瑟·韦尔斯利。爱尔兰人,1769年出生于英属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贵族世家。少年时在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深造。性格内向,成绩一般,他的母亲认为他只是个当炮灰的材料!18岁回到英国,先是在军队做旗手,然后又担任过爱尔兰总督的助理。1794年,通过捐官的方式,威灵顿在第33步兵团买得了少校军衔,后来通过再次捐钱的关系得以晋升为中校。并且在英法弗兰德斯战役中,从上司的错误指挥中吸取了大量经验教训。 在印度服役时,参加英国在南印度地区的殖民战争,并且获得战功成为占领区的军事长官。在随后的殖民战争中,威灵顿多次以少胜多,而正是在印度战争中的磨练使威灵顿养成使其在未来击败拿破仑的特质。1805年被封为爵士,升为少将,并且返回英格兰担任爱尔兰事务大臣。 而此时的拿破仑在欧洲正是所向披靡,正处在自己人生的小高峰,在伊比利亚半岛攻击葡萄牙和西班牙,两面作战。正因如此,拿破仑、威灵顿两位劲敌的命运在半岛战争中交织在一起,威灵顿多次击败拿破仑手下那些目空无人的法国元帅。并且在1813年的维多利亚战役中大败法军,成为激励反法同盟最好的一剂兴奋剂!而日耳曼人贝多芬还以此为灵感题目创作了交响乐《威灵顿的胜利》用来庆祝,而这首交响曲的另一个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便是大名鼎鼎的《战争交响曲》。1814年联军开进巴黎,拿破仑宣布退位,45岁的威灵顿被封为公爵和英国陆军元帅! 闻讯拿破仑复辟后,反法同盟拼凑70万大军,但是由于分散各地一时无法集结完毕。拿破仑绝对向同盟中的主心骨普鲁士和英国开刀,于是向比利时进军!此时普鲁士军团被拿破仑击败,拿破仑命令法国元帅格鲁希率部尾追击布吕歇尔军队,自己率领主力转攻威灵顿军队。二人在小镇滑铁卢开始了世纪对决。 布吕歇尔 而愚蠢的法国元帅格鲁希不知变通,不仅没有消灭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团,还让布吕歇尔带兵同威灵顿汇合,自己也没有及时的赶回拿破仑身边,还带走了拿破仑三分之一的兵力。就这样,在布置阵地出现大失误的威灵顿,因为拿破仑兵员不足的情况下没有遭遇灭顶之灾。 占据着地利的英军,在法国元帅格鲁希的“帮忙”下又占据着人和的优势。而此时老天爷也不帮助拿破仑,战前的一场大雨让地面泥泞不堪!不仅影响着拿破仑的火炮运输情况,炮弹落在松软的泥土中让杀伤力大打折扣,法军在向英军的阵地冲锋时不断遭受损失!而此时英军防线也处在崩溃的边缘,弹药即将告罄,阵地即将被法军突破的时候,布吕歇尔的普鲁士军团这支生力军及时赶到控制了局面,而愚蠢的法国元帅格鲁希率领部队还在老实的寻找布吕歇尔的踪迹。 面对英国人、普鲁士人的反扑,拿破仑亮出了自己的王牌部队——法国老近卫军!但是这支劲旅还是被坚韧不拔的英军击败。老近卫军的失败引发的是法军全线溃败,伤亡3万,被俘7千,法军主力损失殆尽,拿破仑军事生涯宣告结束。 的王牌——老近卫军 6月22日,拿破仑宣布退位。而威灵顿尽力“保护”这位敌人,拒绝布吕歇尔枪决拿破仑和报复焚毁巴黎的提议,并且促成各国贷款解救法国财政,让这个在战争中筋疲力尽的法兰西得以休养生息。而威灵顿辉煌的军事成绩成为他从政的资本,两次出任首相之职务,也是保守派领袖,被人称为“铁公爵”,终身担任英国陆军总司令。 为表彰他的功绩,除英国外,法兰西王国(波旁王朝)、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和荷兰王国六国授予元帅军衔和司令杖,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7国元帅军衔者。 1852年9月14日病逝,享年83岁。 位于格拉斯哥皇后大道上的威灵顿公爵雕像,总是被戴上交通路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