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到,农村俗语“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啥意思?处暑为何要吃鸭子?
优质回答:“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指的是农村民间在处暑食用鸭肉来养生的一种说法。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排在立秋之后的一个节气。处暑一到,预示着三伏天消失,秋季正式到来,同时也意味着“秋老虎”天气正式上演。
此时,人们刚刚摆脱漫长而又炎热的伏天。但是,迎接我们的并不是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秋天。我们仍然需要渡过一段时间早晚凉爽,白天闷热的天气。在昼夜温差较大,白天燥热耐的环境中生活,人们身体内部很容易上火。尤其是在北方,晚上温度会更低。时冷时热,血液循环时快时慢。人的身体内部寒气不能排除,热火不能褪祛。于是,上火、痨热等身体不适症状随之而来。为了防止秋季出现这类情况,人们会进食一些清凉除燥的食物来预防。
中医认为,鸭子长期在水中生活,具有较强的抵御风寒能力。因而其肉也具有清凉除燥,滋补养生的功效。的确,鸭子是一种很好的进补食材。在广东,那里的人们重视养生,普遍钟爱喝汤。在我的印象中,秋季他们喝的最多的就是老火靓汤。其做法过程不难,主料就是一只三年以上老鸭,再配少许龙骨,添加适量枸杞、龙眼、桂圆、杏、当归等食材装入砂锅,放在柴火灶上大火烧开,再转中小火煨上3~4个小时。一锅清淡,香甜,下火去热的老鸭汤便出炉了。喝上一碗老火靓汤,面色红润,口不干,目不赤,大便通,小便利。不仅广东人爱喝老鸭汤,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都拿鸭子是去燥降脂,养胃生津的膳食神器。
总之,处署吃鸭子,对身体健康有益,能清凉去燥,养胃生津。但是我们在食用鸭子的时候,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量进食,合理添加食材。多加清淡、绿色食材,尽量不要和具有滋补作用的龟肉、鳖肉、羊肉等食材一起炖煮食用,以免滋补过量,身体产生不适。
其他网友观点二十四节气反应了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生活指南,在逐渐丰富内容的过程中,人们不仅总结出来很多节气的物候,传说和节日,同时也衍生出来很多与养生搭配的民俗习惯,俗语:“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就反应在这个时节人们多年准守的养生习俗。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是说在处暑的季节,家家户户亲朋好友要互相以鸭子作为赠送的礼物,大家互相赠送,吃了才能让身体健康,所以说是无病各家,所有的人都会身体健康,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有一直在处暑吃鸭子的习惯。
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有两个方面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处暑交节日期,一般是出现在七月份,七月份有民间重大节日中元节,古时候的人认为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七月底关鬼门止,所以人们在七月份会有很多祭祀仪式,而吃鸭子的谐音是“压”有压制一切灾祸的说法,利用吃鸭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
再有就是处暑节气气温上来说,这个时候正是人体处于生理调节的季节,夏季人们过于贪凉,肠胃的抵抗力下降,同时在中医上也认为这个季节正是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所以适合吃鸭肉进行养胃滋阴,同时由于气温开始逐渐寒凉,所以人们容易患上咳嗽、咽干等感冒症状,而鸭肉有养肺生津止咳的作用,所以正是符合“四时相配”的食物。
所以民间多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而鸭子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演变出来白切鸭、荷叶鸭、烤鸭等多种吃法,北京的老传统规矩,人们会在处暑的这一天去买处暑百合鸭,主要是用百合、陈皮、蜂蜜、菊花烹制的老鸭,具有养肺生津的作用。处暑到,你们那里有什么关于饮食的习俗?处暑为何要吃鸭子?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其他网友观点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食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处暑作为24节气之一,和前面的入伏,立秋都作为一年中寒来暑往的重要节点,全都有着各自的不同饮食要点。共同作为人们迎接苦夏和结束苦夏的进补。
我们这里有“入伏饺子,立秋饼子,处暑鸭子”的说法。入伏吃饺子是为了防百病,立秋吃饼子是为了增体力,处暑吃鸭子是为了防秋燥。
“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意思就是处暑节气要吃鸭子,吃鸭子之前还要先送一部分给邻居和朋友,互相交换着吃,以保各家各户都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原因是民间认为“吃百家饭就可以防百病”。处暑这一天作为暑热天气结束的日子,鸭子作为防秋燥的上等食物,各家各户做出不同口味儿,互相交换着吃,会更加营养,更有利于防病祛病。
明天就是处暑节气了,你家的鸭子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