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面积广大,在中国的境内有着许多的湖泊,其中最大的五个淡水湖泊区别是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西省的鄱阳湖、安徽省的巢湖以及江苏省的洪泽湖和太湖,这五个湖泊的在面积上来看是中国的前五名,下面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五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吧。
5.巢湖

巢湖在安徽省的中部,水域面积大约为760平方公里,被称为“八百里湖天”,巢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由湖泊,山林,湖中的岛屿和湾咀等各种自然景观组成,依靠巢湖建成的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包括了环境保持、科普研究、风景游赏、休闲康养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国家公园。
4.洪泽湖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名,其实洪泽湖是一个浅水的小湖群,其实叫做富陵湖,在唐代的时候改名叫做洪泽湖,后来在1128年,黄河的入海口被堵塞,淮河水不能进入大海,只能冲进了洪泽湖,将洪泽湖从一个小湖泊变成了中国的第四大湖泊,是一个古代悠久的湖泊。
3.太湖

江苏省的太湖处于亚热带地区,帆叶网,太湖的附近河港众多,在太湖进出的河流一共有五十多条,并且湖泊上一共有五十多个岛屿,其中18个岛屿都有人居住,以前的太湖的水质十分的好,但是现在太湖的富营养化十分的严重,现在已经超过了太湖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告诉我们需要注意保护湖泊环境。
2.洞庭湖

洞庭湖在历史有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叫做云梦湖,位于长江的中游地区,跨越了常德、湘阴、岳阳、沅江、津市等多个城市。历史时,洞庭湖就叫做“八百里洞庭”,就可以看出来洞庭湖的面积十分的大,根据水利局的测量,有着接近两千六百平方公里,是我国十分主要的文化发源地和鱼米之乡。
1.鄱阳湖

鄱阳湖在江西省的北部,一共有接近四千平方公里,附近就是旅游避暑胜地——庐山,鄱阳湖同样也是一个旅游胜地,还是我国的5A级的旅游景点。鄱阳湖不但是旅游胜地,同时还是我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是江豚的主要栖息地,鄱阳湖里的江豚数量占了全中国的一半。
元代中国文化是如何西传的?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开始!
中国文化是怎么西传的?从统一蒙古之后开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早先居住在额尔古纳河的东部,后来逐渐向西扩展,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广大土地上。少数部落在北部和西部森林里以狩猎为生,多数部落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牧牛羊、马和骆驼。牲畜公有,同部落的人共同游牧。每转换一处牧场,牧民们就支起毡帐。 部落首领的毡帐居中,普通牧民的毡帐在四周围成圆圈。游牧部落自己修造车辆和帐篷,也用牲畜向邻近民族交换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他们从输入铁器、布匹和茶叶等产品。蒙古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曾先后处在和辽、金的管辖之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大约在十二世纪,蒙古部落的牲畜开始转为私有,富裕的家族开始单独放牧,形成游牧贵族阶级。这些家族的代表人物建立起亲兵队伍,互相混战。他们夺取牲畜,霸占牧场,奴役被征服的部落和俘虏,强迫他们照管畜群,修剪羊毛,挤牛羊奶。那时候,蒙古各个部落互不相属,也没有现固的部落联盟。 在部落的混战中,居住在斡难河(今石勒喀河和它的上游鄂嫩河)上游一带的一个部落,在首领(1162-1227年)的统率下联合一些部落攻打另一些部落,接着重新集结力量攻打原来的同盟者。他按十进制组织军队,设立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等军职,挑选忠于他的亲信担任千夫长和百夫长。铁木真特别吸收贵族子弟建立一支护卫军,作为自己的近卫和主力队伍。铁木真加强了力量,降服了蒙古各个主要部落。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召集各部落的贵族大会。贵族们推戴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的蒙古国家宣告成立。 成吉思汗把军事和行政组织结合起来。他推行“领户分封”制,能够抽出十人当兵的居民编成十户,上面逐级成立百户、千户和万户。大汗分封贵族亲信为万户长、千户长和百户长。他们领有封户,成为封建领主,有权在各级组织里统治牧民,支配牧场。法令禁止牧民从一个十户擅自迁入另一个十户。平时,牧民向大汗和贵族纳税,服役。捐税以牲畜为单位计征。战时,适龄男自备战马和武器,编入军队。成吉思汗实行军事独裁。他把护卫军扩充到一万人,作为独裁统治的有力保证。 二、蒙古帝国的建立 统一的蒙古国家的建立,制止了蒙古的部落混战,展开了蒙古社会发展的前景。但是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利用新建立的国家政权,把蒙古人民的力量投向侵略战争。蒙古踏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1211到1216年,成吉思汗进攻衰朽的金国,1215年洗劫了金的首都中都。成吉思汗在出征中看到金兵使用的火炮和石弩。他掳走汉族工匠,强迫他们以奴隶身份制造攻城武器。 1219年,成吉思汗发兵西侵中亚细亚。当时中亚细亚最大的王国花刺子模,辖有里海、咸海、帕米尔、波斯湾之间的地区,疆域广大,但是政权很不稳定。面临蒙古的入侵,花刺子模不能组织全国性的。首都玉龙杰赤的人民在围困中苦战半年,城破以后,还继续进行了七昼夜的巷战。蒙古军队在屠城以后,又掘开附近的堤防,放水淹城。其他地方的人民,尤其是工匠和城市贫民,也奋勇保卫自己的家乡,但是一城一地孤立的抵抗都失败了。蒙古贵族野蛮地屠杀当地百姓,摧毁农田灌溉渠道和城市文明。他们把工匠掳走,单在撒马尔罕,就掳走了三万人之多。蒙古军队灭了花刺子模,追击花刺子模王族直到印度西北境内。 一支蒙古军队绕过里海南岸,越过高加索山,闯进南部罗斯草原。蒙古军队打败了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又打败了一些罗斯公国 的联军。 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蒙古,第二年,他又率兵南下,计划征服西夏和金。1227年,蒙古军灭西夏。西夏灭亡前夕,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 二十年间,在东起海边,西到里海的土地上,成吉思汗乘各国的分裂和衰弱,凭借军事力量,建立了空前的军事封建大帝国。他把帝国分封给四个儿子。儿子越是年长,封地离蒙古本土越远。长子术赤得到咸海、里海以北之地,次子察合台得到天山地区和阿姆河以东之地,三子得到鄂毕河上游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之地,四子按照习惯守护祖业,得到蒙古本部。 三、蒙古帝国的扩张和分裂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大汗位(1229-1241年)。不久,蒙古继续发动侵略,征服了高丽,灭了金。1236年,术赤的儿子拔都统率大军远征欧洲。罗斯各公国顽强地抗击蒙古的侵略。梁赞、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基辅等许多城市被战火毁坏,百受了惨重的牺牲。拔都从罗斯分兵两路西进,一路攻到波兰西境,一路冲过匈牙利,把战火烧到亚得里亚海滨。整个欧洲都震惊了。但是罗斯和东欧其他各族人民的抵抗给予蒙古军队很大打击。1242年,窝阔台去世的消息传到军中。拔都停止了军事行动。在东起额尔齐斯河,南到高加素,西抵德涅斯特河,北至罗斯境内的广大土地上,建立了饮察汗国。他在伏尔加河下游建萨菜城,定都于此。 拖雷的儿子蒙哥做大汗的时候(1251-1259年),他的弟弟忽必烈进军云南、四川一带,攻占大理,并且进攻印度支那半岛的北部。蒙哥的另一个弟弟旭烈兀征服了波斯全境,侵入两河流域,1258年攻下巴格达,结束了哈里发的统治。城中一连七天遭到抢劫,数十万居民被屠杀,许多艺术品和宏伟建筑都被破坏。1260年,蒙古军队在叙利亚被埃及素丹所败,停止西进。从此阿姆河、印度河以西包括两河流域一带,成为旭烈兀的封地,叫做伊儿汗国。 这样,到十三世纪五十年代,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十分强大。在这个大国里,中央和地权都由蒙古贵族掌握。窝阔台在位时候,把贵族派到各地任地方长官,实行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蒙古贵族无情地剥削农民;把工匠或者掳到蒙古,或者编在各地的作坊里充当奴隶。历次远征中的俘虏大量沦为奴隶,被迫服最艰苦的劳役,参加最危险的战斗。各地人民不能容忍异族压迫和苛重的剥削,反抗斗争连年不断。许多农民离乡逃亡。十三到十四世纪,中亚细亚、波斯、阿塞拜疆等地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打击蒙古统治者和当地大封建主。 在蒙古帝国,商业受到特殊的重视。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就推广了我国的驿站制度,用大量汉族工人开山辟路,修桥梁,筑驿站。他还派人保护道路,颁布保护行商的法令,使东西交通出现畅通的局面。许多蒙古贵族都向商队投资,牟取厚利。在各地,尤其在中亚细亚,不少富商被选任官吏。但是蒙古帝国的商业大都是过境贸易,很少促进商路两侧的生产,因此也很少现巩固帝国各部分的经济联系。 蒙哥以后,忽必烈称大汗(1260-1294年),在中都东北郊营建新城,建都于此(1272年改称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他受到军民的长期抵抗,1279年才灭掉南宋,统一中国。就在忽必烈统治初年,蒙古帝国结束了短短几十年的统一。成吉思汗的其他子孙的封地这时已经扩大,分别成为实际上独立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和钦察汗国,不再受大汗的节制;各汗国内部也了。蒙古侵略者以少数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各地,往往处身于比蒙古社会发达得多的封建社会,逐渐为多数被征服者同化了。 四、中国文化的西传 蒙古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中国同西方的交通。同二十多国建立了通商关系。在元朝的军队和朝廷里,都有来自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人。欧洲基督教士衔着罗马教皇的使命,来到中国试图传教。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波罗,在元朝得到忽必烈的任用。他游历过中国的许多省份,又在往返途中分别经过中亚细亚、南洋印度等地。回国以后,他口述东方见闻,请人笔录成书,那就是《马可波罗行记》。他介绍了亚洲国家的,着重描绘了中国城市的繁华,叙述了元朝的朝政、宫廷生活和历史掌故。这部书在欧洲引起强烈的兴趣,很快被译成几种文字,广泛传抄流行,引起了好多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元朝大量印造纸币。十三世纪末,伊儿汗国的蒙古统治者仿效中国办法发行纸币,从此中国的刻版在波斯一带开始应用。后来,也从元朝向西方传播。关于制造火药和火器的技术也在这一时期西传。十三世纪,蒙古军队进攻时就使用了火器。1260年,埃及素丹打败蒙古军队,许多蒙古士兵投降,为埃及素丹提供了制造火器的工匠。后来火器制造方法传入伊斯兰教各国,一直传到欧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计姓氏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历史起源是什么?
计姓氏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历史起源是什么?中国人的姓氏起源并非只有一个地区,而形成了如今的百家姓,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关于百家姓的由来,如何起名字?更多百家姓文化,请关注华易网。计姓氏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计氏的远祖始于上古时期,传说是古代帝王夏禹的后代,因此计氏起源于大禹的姓氏,姒姓。到了周代,周武王建立商朝后,封古帝少昊的后代在“莒”(山东胶县)这个地方,于是成立了诸侯国莒国,建都于计斤,于是莒国的公族后代就用国都中的“计”字为姓。计氏后来在京兆郡发展成为望族,世称京兆望。计姓历史起源是什么?1、源自姒姓,是禹的后代,属于用封国为姓。夏商时有计国(在今山东胶县西南),是夏禹之后人的封国,计国被周人所消灭后,禹的后人就用封国名命姓,于是就成了计氏。2、出自少昊金天氏,形成于西周初年,于是就用地名命姓。周武王封少昊之后于莒,建都在计斤(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即《左传》中所记述的介根。莒国王族的后裔,用祖上建都地名命姓,成为计姓的又一支。3、出自为他姓所改。据《通志.氏族略》上所记载:辛氏改为计氏。计姓望族居齐郡(今山东临淄)、京兆(今陕西长安东)。这也是百家姓计姓的由来的一大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