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江南地区的代表城市,烟花三月下扬州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向往和憧憬。一说起扬州,便联想到吴侬软语和婷婷袅袅的江南佳丽。扬州和煦的天气孕育出独特的风土人情,网为你们盘点了扬州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好玩的地方排行榜
瘦西湖
门票价格:30元
开放时间:7:30-17:30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

瘦西湖是5A级景区,瘦西湖本身是一段狭长的河流,其上坐落着水上园林,在这里可以在河边缓步而行,欣赏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花树,感受自然风光,也可以走进亭台楼阁,细赏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画,瘦西湖是扬州著名景点,也是扬州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个园
门票价格:周一-周四20元,周五-周日及节假日30元;10月1日-10月31日周一-周四20元,周五-周日45元
开放时间:7:30-17:15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盐阜东路10号

个园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个园面积不大,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区。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对于园林爱好者来说,个园绝对是扬州好玩的地方。
扬州古运河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14:00-21:00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高桥路92号

扬州古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茱萸湾风景区到高旻寺的河段,建议晚上坐船游玩,这时候两岸亮起灯光,美不胜收,单程大概25分钟。徜徉于扬州古运河,像是走进了古代的长河,令人沉浸。
何园
门票价格: 周一-周四门票20元;旺季 3月-5月,10月周五,周末及节假日门票45元;淡季 11月-次年2月,6月-9月周五及周末门票30元
开放时间:7:30-17:15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路66号

何园园主的修筑者叫做何芷舠,与晚清重臣李鸿章有姻亲关系联姻。何园被称当作晚清第一园,又名寄啸山庄,园中建筑中西合璧,并由复道回廊串联,布局富有层次感,是园林爱好者们心中扬州好玩的地方。
大明寺
门票价格:20元
开放时间:7:45-16:30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平山堂东路8号

大明寺是最出名的扬州景点之一,也是扬州十大旅游景点排名上的一员。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也因此而得名,现在看到的大明寺建筑是是清朝同治年间重建的。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无论是佛教信徒还是古代文化爱好者,应该都觉得大明寺是扬州值得去的景点。
文昌阁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汶河南路71号

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高24.25米,是八角三层砖木结构建筑,不过很可惜的是不能入内参观,只能隔着环绕的绿化带远远观看,文昌阁处于扬州市中心,与其说是景点,不如说更像一个地标建筑,因为文昌阁附近遍布小吃街和商业街,所以也可以说文昌阁是扬州好玩的地方。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门票价格:30元
开放时间:7:45-17:30
地址:扬州市维扬区平山堂东路98号

汉广陵王墓是于1979年发掘于高邮市高邮湖西新区神居山的一号西汉墓葬,其木梓面积比湖南马王堆汉墓大18倍,在这里可以看见出土的金缕玉衣仿制品,蔚为壮观的“黄肠题凑式”木椁真迹,都是历史皇帝才干享有的最高规格的葬制,“黄肠题凑”的“黄肠”指黄心的柏木,“题凑”指木头一根根排列组成棺椁,并且每根木头朝向树根的一端都指向棺材内的墓主,如果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能见到这些木头的横截面。古代爱好者们千万不能错过这扬州十大旅游景点中最主要的一个。
二十四桥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7:45-17:30
地址:扬州市维扬区大虹桥路28号瘦西湖风景区内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相信大家都知道,二十四桥的名字也正是出自这句诗。原本的二十四桥早已不复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后来重建的。二十四桥是扬州十大旅游景点中瘦西湖的主要景观之一,桥洞与水中倒映成圆月的景色真的堪称绝色。
隋炀帝陵
门票价格:20元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西路102号

隋炀帝陵由后人修筑,虽然是仿的隋代的建筑风格,但是面积不大,远远没有达到皇帝墓制的规格,令人不禁唏嘘。最初隋炀帝被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唐朝平定江南后,以帝礼移葬于今扬州城北4公里雷塘南平冈上,之后被毁,直到清嘉庆十二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古代爱好者不妨去看看,虽然这里算不上扬州好玩的地方,但是也能引发人些许深思。
准提寺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不明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延阜东路10号

扬州准提寺是明代寺院,是扬州老城区现存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为“扬州二十四丛林”之一,现在是扬州最大的古玩市场,寺庙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等古建筑,清学者阮元曾在寺内保存有宋代石刻“三公石”,院内还存古银杏一株。
是什么真相让杨广耗尽国力也要三下扬州的?
一生追求逸乐,不惜以举国之力开凿运河,率领庞大的旅游团三下江南,享尽人间富贵。最终由于纵情声色,荒芜朝政,被勒死江都,给后世帝王敲响了警钟。 隋炀帝即位之初,一直想着建立丰功伟业,青史垂名,所以将国号定为“大业”网络配图 在前代开凿的运河的基础上,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修建了一条北达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全场约1794千米,价值可与媲美。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仍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隋炀帝第一次下扬州在大业元年的八月十五,光龙舟就有数万艘,这些龙舟体型庞大,共有四层,长大约33米,高15米,整个龙舟外观就像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随行人员无数。并在吴越之地取民间女子十五六岁者五百人,用以拉纤!网络配图 大业六年,烟花三月之时隋炀帝二下江南,出行的排场更加奢华,随行人员除了天朝人士外还有外邦友人,此次在扬州逗留了很久,据说四大菜系的扬州菜就和隋炀帝有很大的关系。 大业十二年三月,隋炀帝三下江南,也是有去无回的一次。当时由于刚刚经历了杨玄感之变,庞大的船队都被烧了,只好重新建造,短短十个月就赶造了比之前更宏伟的船队。隋炀帝带着皇室宗亲、后妃宫女,文武群臣以及僧尼道士浩浩荡荡的开始了第三次巡游江南之旅,由于北方局势变化,隋炀帝不得不滞留江都,他一共在江都待了一年零七个月。网络配图 北方形势不断告急,隋炀帝已无心整治了,破罐子破摔了。 由于他带过来的军士大多为北方人,思乡心切,军队发生哗变,宇文化及入宫将隋炀帝活活勒死。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都没有,由和工人拆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草草的偷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炀帝“三下江南”去干了什么?隋炀帝为什么执意下扬州?
“三下江南”去干了什么?隋炀帝为何执意下扬州?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二世而亡天下。然而,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联通南北的大运河、沿用一千多年的考试、建筑史上的瑰宝赵州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提到隋朝,就不得不提起一位颇具争议的君主——隋炀帝,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聪慧帝王,也是个、行苦民苛政的亡国暴君。 隋朝皇室出身自,杨广可谓是个地地道道的西子。但是,我们却看到这个西北汉子居然对千里之外的江南情有独钟。隋炀帝非常爱好南方文学,诗文风格与南朝相近,也常和南方的文人诗文唱和。隋炀帝的钟爱的皇后便出自江左大族亦是南朝梁皇室的南,他的妃子中亦有很多为江南才女。隋炀帝对南方喜爱的表现最突出的一点,是他在位期间,三次下江都(扬州),最后竟然埋骨江都,永眠于此。 据《》卷185《唐纪一》记载,隋炀帝在江都的最后时光里,曾对萧后说:“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长城公”指的是南朝最后一位、被隋朝俘虏的,沈后指的是陈后主的皇后。隋炀帝居然以自己的阶下囚陈后主自比,可见其对南方的热爱深入骨髓。 那么,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对南方如此喜爱呢? 1 膏腴上地:六朝以来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建设的三大工程——营建东都、开凿运河、游幸江都。这三大工程所覆盖的地域看似不同,实际上却是前后连贯,形成一组有规划、有目的性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走向,正是由关中指向东南。这套系统工程的落脚点在南方,反映出隋炀帝对于南方的重视与喜爱,探求这份喜爱的来源,可不是单纯的个人偏好,而是出自对南方经济发展形势的呼应。 众所周知,自王朝灭亡后,神州大地在近四百年中处于长期分裂、短暂统一的状态,统称为魏晋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先后建立起六个范围较广、存在时间较长的政权——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一般称之为六朝。 与北方常为胡人统治不同,六朝均为所建立,政权执政者多为从中原地区迁来的,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与农业生产方式带入南方,延续了东汉以来的经济治理政策,加之大规模战乱较少,故而南方逐渐走出原本“刀耕火耨”的状态,农业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上图_ 隋五铢钱 《宋书》卷五十四中记载了江南社会经济的盛状,“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刘宋时期江南的一些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甚至超过了富饶的关中。 到了隋朝,南方更是户口增,田野辟,因此隋炀帝开始了大型系统工程。首先营建东都,将政治中心从交通不便的关中移到较靠近东边的洛阳,进而开凿大运河,使得华北、洛阳、南方水运贯通,最后数次巡幸江都,宣示对南方的重视。 上图_ 隋唐大运河 由于隋朝速亡,大运河和南方工程一时未见成效,反倒被认为是隋炀帝追求享乐的象征。但我们把目光投向,就能看到这一系统工程的效用。唐朝时仍将洛阳定位为东都,、、等诸帝均多次在关中粮食紧张时移驾东都就食。唐朝南方经济延续历史脉络发展,在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即人们常说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朝中央政府的运行,全靠大运河转运江淮赋税,正所谓“天下赋税仰仗江淮”。 由此可见,隋炀帝重视江南,开凿大运河,并非出自个人享乐,而是富有远见的政策。当然,隋之速亡也与隋炀帝的大型工程脱不了干系,隋炀帝的战略目标正确,但实施操之过急,三大工程连续开展,毫不体恤民情,恨不得“”朝夕而成,极力压榨民财与民力,故而使得国之不国。 上图_ 杨广(569年-618年),即隋炀帝 2 观省风俗:隋炀帝巡幸江都的政治动机 关于隋炀帝三次巡幸江都,很多人将其看为是久居深宫的皇帝外出“找乐子”,甚至是赏琼花、搜刮江南美女。但我们将下江都纳入六朝隋初以来的政治环境中思考,可以看出这一举措背后有强烈的政治动机。 隋朝皇室杨家与前朝一脉相承,均出自西北地区的关陇集团,这一集团的政权领域基础在于关中,而对江南较为陌生。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朝,将南方纳入了王朝版图,因而在这片新领土宣示正统、巩固统治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扬州对于隋炀帝的政治生涯,又有着特殊的意义。 上图_ 隋灭陈之战形势图 隋炀帝杨广青年之时曾担任灭陈主帅,旋即又出任扬州总管,坐镇江都长达十年之久,对南方相当的熟悉,诸多南方士人为之效力,因而扬州可谓是杨广的政治基本盘。在杨广还不是太子,在策划阴谋夺嫡时,便把江南作为自己的后路,一旦事败便逃到江都,割据东南。 隋炀帝即位后三次巡幸江都,第一次在大业元年(605年),巡幸的同时大赦江南,并在一定年限内免除南方赋税徭役,以体现对自己“政治出身地”的感恩与怀念。第二次巡幸江都在大业六年(610年),将江都的地位提升到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平齐,以显示对南方的政策性重视。第三次巡幸江都则在大业十二年(616年),此时的隋朝已,北方民变四起,隋炀帝在此时巡幸江都,已有放弃两京、偏安江南的打算。最终隋炀帝也没有回到长安,既是主动亦是被动地选择了在自己的政治发迹地长眠。 上图_ 隋炀帝集 3 好学庾信:隋炀帝对南方文学的崇尚 隋炀帝对于南方情有独钟的一大表现在于其对南方文学的崇尚,这一崇尚之情则来源于南方文学的繁荣。南北朝时期,北朝文风相对于南朝保守,不如南朝文学绚丽多彩,因而在南北朝后期,北方士人纷纷学习南方文风,形成风尚。 隋炀帝杨广在担任扬州总管时,充分地接触到了南方文化,“食吴馔”,“言习吴音”,“好为吴语”, “属文为庾信体”,表现出对南方文化的高度喜爱。其所信任的谋臣虞世基、裴蕴、柳辩等均为南方文人,隋炀帝常与他们诗文唱和。隋炀帝自身文学造诣也很高,自称与文人比试文采,也能当选为皇帝。由此可见隋炀帝对南方文学的高度崇尚。 上图_ 隋朝疆域 综上所述,来自关中的君主隋炀帝杨广对南方情有独钟,源自于经济背景、政治需要和文学喜好,并非是单纯地迷恋享乐。不过,或许是隋炀帝过分地喜爱南方,以至于养成了高傲不羁的性情,从而刚愎自用,施政残暴,以至于亡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