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2021年7月21日,行程:八宿县→然乌湖→玉普乡→波密县→通麦大桥→鲁郎镇,全程382公里。
然乌湖是个堰塞湖,形状狭长,水源补给来自于雨水和雪山融水,充盈后能够外流,所以是个淡水湖。
雨后的湖水较为浑浊,和想像中的然乌湖差别甚大,基本等同于南方暴雨过后的水库,有点失望。
离开318国道往南大约50公里,是来古冰川,我们没有前往,而是继续赶路。
从然乌镇到波密县130公里的路段,分布着许多座冰川,这里是中国海洋性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但是大多数冰川需要离开国道深入探索才得见芳容,在国道上的所见仅仅只是冰川之一角。
那么,为何这里的冰川分布如此密集呢?真相就在于这是独特的气候和地形。
夏季,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布江峡谷和察隅峡谷一路北上,随着地形的升高水气也不停地爬升,要知道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会下降6℃,当遇到这些5、6千米山脉的阻挡时,水汽干脆就把自己托付给了高山,凝固的水汽越积越多就形成了冰川。
它的主峰高达6800米,周围还有几座6000米上下的高峰拱卫着它,愈发显出它的雄伟壮观。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也就是说到主峰覆盖着垂直高度超过2200米的冰川。
现在到了它的家门口,因为有不同的意见,居然没有入园参观,这是此次自驾游中最大的遗憾!当作补偿,我们站在国道的小溪旁,拍下了冰川一角。
虽然只有冰川之一角,仍能感受它的雄伟壮观!
20公里开外的松宗镇,有座朗秋冰川,据说规模比米堆冰川更为庞大,站在距离40公里外的318国道也能看到部分冰川,下面相片不知道哪一张就是它?
还有很多冰川,因为没有身临其境,在此不敢造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络上查询一下。
如果让我再次安排行程的话,今天就可以在波密 海拔2750米住下来了。
波密的名字取得好啊!像波浪那样的密集,不就是林海吗?!318国道便在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穿行,直抵林芝。
波密海拔较低,日照时间长,降雨也充足,是西藏的粮仓之一。
过去的318国道必须经过通麦天险和排龙天险,要命的是这里是仅次于甘肃舟曲的“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地带,本来就是“死亡路段”,自通车起,已发生了数千起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谈之令人色变。
2016年4月,改造整治工程结束,施工人员以“五隧二桥”的方案避开了风险。
伫立在大桥旁的观景台,思绪翻滚,希望川藏线能够成为一条安全的通道,并为逝去的陌生人默哀。
到了鲁朗小镇,天开始黑了下来,酒店依然紧张,好在提前预定时改变了思路,分散到两家酒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