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世界地理 >

湖北省十堰市神奇洞穴“流鱼洞”每年吐出上万斤鱼 属濒危多鳞白甲鱼(泰山赤鳞鱼)

时间:2023-08-11 02:15 来源:网络 作者: 菜叶

【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神奇,多鳞白甲鱼,泰山赤鳞鱼,地球,动物,中国,药物,鱼类,相关的知识】

湖北省十堰市神奇洞穴“流鱼洞”每年吐出上万斤鱼 属濒危多鳞白甲鱼(泰山赤鳞鱼)


湖北省十堰市神奇洞穴“流鱼洞”每年吐出上万斤鱼 属濒危多鳞白甲鱼(泰山赤鳞鱼)


据ETtoday(吴美依):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能住在一个不愁吃穿的地方,可以不用付出太多劳力就能三餐温饱。有一处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洞穴,就会在每年特定期间不断向外「吐鱼」,光是从山洞中出来的鱼就有上万斤,因此吸引大批当地村民特地前来捕捞,好好享受这从天而降的美味鲜鱼。


位于湖北省的十堰市有一处神奇洞穴,每年大约在清明节的时候村民都会准备好工具守在洞口,因为这个被称为「流鱼洞」的洞口每年在这个时节都会「吐」出上万斤的鱼,鱼肉鲜美可口,且有益于眼睛,许多村民都会趁这个机会将捕来的鱼当做粮食,多余的甚至还可以拿去卖,带来财富。


随着这个奇怪的现象传开,山洞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往,不少专家听闻后也好奇赶来一探究竟,结果一看简直当场气炸了!因为这些鱼是濒危状态的「多鳞白甲鱼」,属于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不可随意捕杀。


事实上,洞口会「吐」鱼出来是因为多鳞白甲鱼每年在冬天会到山洞里避寒,并在洞穴里交配产卵,直到了清明节左右天气变暖时才会游出来,也就形成洞口吐鱼的奇怪景观。十堰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所所长程晓武表示,这里是属于溶岩地貌,地下确实有适合多鳞白甲鱼生存的很大暗河。


相关报道:十堰崖洞飞出多鳞白甲鱼 当地人家轮流蹲守接流鱼


据中国网(记者 饶扬灿 通讯员 曹忠宏 孔涛 杨鹏):郧县大山里,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壁悬崖,悬崖上有一方洞。每到清明时节,崖洞里就流出一种奇异的鱼,百年不辍。这是老天送给这一方百姓的圣礼。只是当地村民吃了这鱼一年又一年,不知何名。最近有专家鉴定,原本这鱼叫多鳞白甲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年曾当作贡品,呈皇帝老爷品尝,诗人李白大快朵颐后还写过几句馋鬼诗咧!


悬壁上竟有一个流鱼洞


郧县谭山镇皮家营村有个几百米高的临河陡崖。在离小河河面1.5米处,有一个神奇的崖洞,泉水长年喷涌而出。每到清明节前后8至10天,从崖洞口便源源不断地往外流鱼。这些鱼为圆棍形,大的一斤多重,小的也有几厘米长。当地人称此洞为流鱼洞。


村民介绍,流鱼洞至少有上百年古代。记者4月12日赶到时,他们从冰箱里拿出多鳞白甲鱼,放到油锅里一煎,拿起来就吃,肉质细嫩,味鲜无比。原本,这些鱼都是饿着肚子流出洞口的,非常干净。


此鱼又叫泰山赤鳞鱼,与洱海的油鱼、弓鱼,青海湖的湟鱼、富春江的鲥鱼并列为中国五大名贵贡鱼。《泰山药物志》对其早有记载。


常见的鱼,嘴都在前,而这种鱼嘴在头部的俯面。这种结构,就像炒菜的铲子,在浅层河底,便于去啃石头上的藻类。


神秘的是,紧挨着流鱼洞的滔河里,村民们捕到过多种淡水鱼,但从来没捕到过流鱼洞里那样的鱼。


半洞穴鱼不进山会冻死


清明时节,这些鱼通常是头朝里,尾朝外,顺着泉水往外流。流鱼重要集中在夜晚。


从山里飞出鱼来,鱼从何来?十堰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所所长程晓武对泉眼附近的山体进行过仔细勘察,结论是这里属喀斯特地貌。“地下有暗河,鱼类就能在这里生活。”


村民李建国回忆,儿时曾壮着胆子去探流鱼洞的情形。“侧着身子进一米多的石缝,里面有半间房子那么大,有一股水从地下涌上来。”


这种鱼为何要进到山里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春光调查后认为,这种鱼属于暖水性鱼类,进洞是为了过冬。来年惊蛰后,河水变暖,鱼就会顺着泉眼流出。这种珍贵的半洞穴鱼在洞穴和河流里各有一段生活时间。


集体出洞是为交配繁殖


多鳞白甲鱼随环境不同,身体呈现不同颜色。李白曾有诗:“鲁酒瑚珀色,汶鱼(赤鳞鱼)紫锦鳞”。赤鳞鱼以金黄色为上品,曰“金赤鳞”;银白色曰“银赤鳞”;脊背为豆青色曰“豆赤鳞”;脊背为黑灰色曰“草赤鳞”。


皮家营的多鳞白甲鱼多为“豆赤鳞”、“草赤鳞”。此鱼5年能长到1公斤左右,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年以上,雌性为4至5年。它们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食,每年秋后入岩溶洞内越冬。


可泉眼位置比河道水位要高很多。在河道水变暖时,鱼儿在洞里也很难体会到,怎会集体出来呢?


多年来村民们注意到,这些鱼的特别之处是,从洞口出来时,鱼鳍颜色比较浅。流量大的时候就特别红,这时鱼就快流完了。张春光认为,红颜色表明这种鱼进入了繁殖期,清明前后从山体里出来是为了交配。


“在洞内时,这种鱼颜色偏深,出洞1个多月后颜色会变浅。”张春光介绍,多鳞白甲鱼是长江以北鲃亚科的唯一代表,重要分布在小溪和山沟的山洞里,不会在江河干流生长。


从年出万余斤到数十斤


出鱼期间,皮家营的14户人家每天派一人蹲守在洞口接流鱼,然后平分。


可声名远播的出鱼盛景今年却不复存在。村民时忠富介绍,1966年清明节时,一个夜晚便收鱼2500多公斤,那季全村收了5000公斤,他们家分了两百来斤。因吃不完,他还挑到集镇上去卖。遗憾的是,前年接收的流鱼尚有800多斤,去年只有100多斤,今年创下只有几十斤的新低。


这种鱼在北京拒马河2008年调查仅发现12条野生的,泰山2009年野生的已不足1000条,现多为人工养殖,经济价值很高。有鱼老板出价数百元一斤找皮家营村民订购,但苦于无鱼。皮家营目前的多鳞白甲鱼即使很少,但仍是目前可知的最大的野生种群。


张春光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以前没有收录这种鱼。在最近新修订版里,才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李建国告诉记者:“今年收获的鱼最少,或许与今年气候有关。”


但愿如李建国所说。但这也警醒我们,必须维护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