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风水秘术

光伏小巨人进军锂电池,奥特维能否打破多元化诅咒

时间:2024-12-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近十年来,光伏产业似乎频频与寒冬关联。

在这个充满震荡的行业中,多少企业经历了从风光无限到黯然消失的历程。

无锡尚德、天威集团等昔日光伏业骄子的陨落,至今让人唏嘘。

泡沫之中,有些企业倒下了,有些企业却伺机而起。

奥特维便是在光伏低谷期爬出来的企业。

趁着低谷期投入,在复苏时崛起,奥特维以3年业绩翻160倍的速度,成为了光伏设备领域突起的异军。

如今,凭借多项领先技术,奥特维已是光伏设备龙头。

2016年,趁着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奥特维又大举进军锂电行业,希望复制光伏产业的成功,成为智能工厂。

然而,锂电的业绩并不如预期,奥特维也因此饱受质疑,陷入多元化诅咒。

一方面是稳步前行于波动的光伏行业中,另一方面是大力扭转新兴的锂电业务下行之势,多线布局的奥特维,该如何同时打好手中的牌?

新基建下的光伏 小巨人

2012年,美国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颁布 双反政策:对中国出口电池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征收31%的反倾销税。

一时之间,中国光伏业哀鸿遍野。

而上游的光伏设备生产商,受下游业绩拖累,日子也格外难熬。

彼时,国内光伏生产设备被进口厂商垄断,价格多年居高不下。

而电池生产商在出口受制、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之下,很难再承受得起单台设备400多万的高成本。

降低生产设备成本,已迫在眉睫。

奥特维便是在此时诞生,并大举投入研发串焊机光伏设备。

所谓串焊机,就是将单个太阳能电池片通过焊带加热后焊接起来,形成太阳能电池板。

2013年左右,奥特维自主研发的串焊机问世。

随着光伏市场逐渐复苏,奥特维飞速崛起。

2013到2015年,公司营收从94.84万元飙升至2.35亿元,盈利将近7000万,业绩以百倍之速增长。

在串焊机技术方面,奥特维做到了业内领先。

公司的串焊机,已能每小时稳定搬运3600片电池片,且良率稳定在98.5%以上,电池串长度误差控制在0.5mm之内。

产品优越的性能堪比进口厂商,但价格却仅有其1/4。

很快,奥特维打败如日本TOYOMA、NPC等设备商,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政策的点滴变化永远牵动着光伏行业的起起伏伏。

2018年5月31日,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发布531新政,释放出补贴退坡、暂停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等信息。

政策一出,光伏市场受创,当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下降16%,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滑。

受此影响,奥特维的常规串焊机营收下滑将近50%,毛利率也从38%降至30%。

但2018年,奥特维整体营收5.8亿元,逆势增长3.5%。

其毛利率略有下滑,从38%减至34%,但高于传统串焊机毛利水平。

在下滑行业周期中,取得如此业绩,与奥特维优化产品结构有关。

光伏小巨人进军锂电池,奥特维能否打破多元化诅咒

一方面,串焊机的功能不断被完善,价值得以提升。

围绕串焊机,奥特维开发出了可提高光伏组件效率的贴膜机和可以划片的激光切片机,近年来,两者收入增长显著;

另一方面,沿着光伏产业链延伸,奥特维又突破硅片环节,研发出分选机。

至此,硅片产业链上最后一个尚未国产化的环节被奥特维率先突破。

硅片分选机即检测机,可检测光伏硅片尺寸、厚度等参数。

凭借飞一样的发展之速,公司分选机被列入江苏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仅上市一年营收便破亿。

如今,奥特维已成为光伏设备行业龙头,为全球近400个光伏生产基地提供生产、检测设备。

以全球组件龙头天合光能为例,截至2018年末,其拥有串焊机183台,其中奥特维品牌有149台,占比为81.42%。

新基建风口下,光伏产业迎来新一波发展机遇。

作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排头兵,光伏被列入新基建政策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江苏、重庆、宁夏多省市已公布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名单,其中光伏项目达30多个。

地方政府重点建设基础设施、531政策后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跌,量和价两重因素叠加,光伏发电大规模平价上网的时代将很快来临。

下游市场的兴起,必将带动上游光伏设备行业迈入新一轮成长期。

作为龙头的奥特维,未来更将扶摇直上,更上一层楼。

苦战锂电终于峰回路转

全力押注光伏产业,意味着经营会面临较大的周期风险,因而不少公司谋求多元化发展,奥特维也不例外。

锂电,成为了奥特维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又一个切入口。

与光伏产业类似,锂电行业也受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前景良好。

2016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31万辆,根据规划,2020年新能源车产量将突破200万。

同时,奥特维在光伏业积累的丰富技术经验,又将为锂电发展带来协同效应。

锂电池领域基本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圆柱、方形、软包三种技术特性不同,各有千秋:

圆柱电池发展最早,工艺最成熟,在标准化方面优于后两者。

由于镍元素含量高,能量密度大,圆柱电池深受续航里程长的新能源车青睐。

方形电池的优势则在于结构简单、扩容方便,并且对电芯的保护作用更强。

软包电池近年来随着安全性能的提高,借助重量轻、内阻小、设计灵活等优势受到业内愈多关注。

2014年,特斯拉电动车大卖超过3万辆,专供特斯拉圆柱电池的松下也因此实现2.7GWh的电池出货量,占据当年动力电池市场22%的份额。

2015年,随着特斯拉新车又一次大涨,圆柱电池份额已近3成。

风头正盛的圆柱电池市场吸引了奥特维的关注,公司火力全开,重点进军该领域。

2016年,奥特维收购智能装备公司,拥有了技术成熟的圆柱电池和尚在发展中的软包电池模组Pack生产线,可有效传送和检测太阳能电池。

智能装备公司彼时已有3000多万订单在手,发展势头正好。

然而,接下来电池领域却并没有如奥特维所期待那样发展。

或许奥特维没有预料到的是,方形电池在随后几年里成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主流。

超强的电池管理技术,使特斯拉能够将7000-8000颗电芯组成超大容量模组和电池包。

但几乎没有企业能达到特斯拉那样极致的电池管理技术,也就意味着,如果他们利用圆柱电池,必将在容量上完败于特斯拉。

同时,圆柱电池升温高、内阻大等特性,也给下游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

而在软包电池方面,我国技术尚未成熟,落后于LG、AESC等知名厂商,且核心材料铝塑膜至今被日本垄断。

因此,受制于技术和成本两大因素,软包电池短期规模化较为困难。

在权衡成本、性能等诸多因素之后,国内厂商纷纷投入容量大、安全性高的方形电池阵营。

短短几年内,国内方形电池装机量占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80%以上,宁德时代(300750)为首的几大厂商垄断了全球70%以上的方形电池市场份额。

避开方形电池路线的奥特维,此时似乎走岔路。

重要客户经营变动,又给公司不乐观的业务形势雪上加霜。

连续3年,奥特维锂电板块业务营收下滑,出现亏损,2018年亏损高达2700万以上。

如何挽救锂电业务,成了奥特维发展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奥特维在技术、成本和研发等多方面的改革,让颓靡已久的锂电业务出现了生机:

首先是奥特维对软包模组线的技术突破。

2019年,公司成功销售软包电池模组生产线,大幅提升售价,锂电业务毛利扭亏为盈。

其次,在经营方面,奥特维大刀阔斧展开改革。

收购的智能装备公司开始精简人员,员工数量缩减至原来一半。

同时,奥特维积极拓展销售,与圆柱电池行业的力神、远东电池,软包电池行业的卡耐、盟固利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2019年,智能装备公司销售收入增长65%以上,管理费用下降60%以上。

展望未来,软包电池的普及将为奥特维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轻量化、高密度、设计灵活的软包电池,完美地迎合了政策补贴对整车续航能力高标准严要求的趋势,因而其越发受主流市场青睐。

北汽(01958)、上汽(600104)等车企纷纷加入软包电池阵营。

2018年,软包电池装机量占动力电池市场的13.6%。

有专家预言,未来软包电池将成市场主流。

蓄势已久的奥特维软包电池业务,在技术突破、行业普及的当口,即将迎来爆发。

而公司的圆柱电池业务则有望在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领域打开新市场。

由于圆柱电池价格低、技术成熟、绿色环保,越来越多轻型电动车厂商放弃铅蓄电池,改用锂电池技术路线。

锂电在电动自行车市场占比已达到15%。

峰回路转,奥特维在圆柱电池上的技术优势将助其在电动汽车以外的市场打开新销路。

光伏和锂电,是奥特维规划的左膀右臂。

在光伏领域,奥特维曾创下3年业绩160倍的裂变式增长,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小巨人。

但在锂电领域,技术与主流市场的背离使奥特维饱受多元化诅咒的困扰。

在降成本、扩销售等改革下,其锂电业务亏损有所缓解。

要实现真正的两条腿走路,奥特维锂电业务有待进一步爆发。

光伏小巨人进军锂电池,奥特维能否打破多元化诅咒

解析司马良娣之死:竟是被诅咒而死的吗?

司娣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良娣是的时候太子妾的一个称呼,也是太子妾中品级比较高的,地位上面仅次于太子妃。所以司马良娣其实是一位太子的妾室,这个太子就是。在《汉书·武五子传注》中韦昭有说,“良娣,太子之内宫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良娣是刘奭当太子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位嫔妃,但是司马良娣非常的短命,刘奭没有登上皇位之前,司马良娣就不幸去世了。所以后人称她为司马良娣,而不是什么昭仪、妃等。司马良娣死的时候伏在刘奭的身上,哽咽着对刘奭说,自己的死并不是天命,而是其他的姬妾因为得不到太子的宠爱,所以才嫉妒我诅咒于我,这才活活要了我的命啊。刘奭对司马良娣说的这句话,所以刘奭悲愤而成疾,常常都是的,之后也就再也没有接纳过其他的姬妾,将其他的姬妾都远远地拒之门外。这一年,刘奭才二十五岁。 看自己的儿子这样可不行,于是就让皇后选了五个宫女以供选择,这五个宫女里面就有后来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当时王政君就坐在最靠近太子的地方,穿着一件艳丽的衣衫。而太子刘奭因为痛失爱人根本就没有心情选妃子,但是皇后许平君非常着急,于是太子就随便一指就指中了王政君,许平君见王政君长得也还过得去,而且还是儿子愿意的,于是也就同意了。 司马良娣死前说的话 司马良娣是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最钟爱的一个妃子,位份在良娣,仅仅在太子妃之下,是太子的妾室之中等级比较高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良娣也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死的时候也不好好死,还硬要在刘奭面前嚼舌根子。司马良娣临死的时候,哭着对刘奭说,自己的死不是天命,而是因为自己深受太子的宠爱,而其他的嫔妃因为妒忌自己盛宠,所以都诅咒自己,自己是被人给活活诅咒死的。刘奭也是太爱司马良娣了,对司马良娣说的这些鬼话深信不疑,所以就跟出家了一样不近女色,把自己其他的姬妾都远远地拒之门外,不让她们靠近自己。 所以汉宣帝和皇后许平君看了这才着急,这样不近女色,汉室江山是没有办法传承下去的。于是汉宣帝就让许平君安排了五个宫女给太子选,说来也是挺随便的,太子选妾就从宫女当中选,看起来汉宣帝和许平君是真着急了。 可是刘奭心里只有司马良娣,他心里难过的根本没有办法再去选其他的女人。但是许平君却看的很紧,一定要让他选一个,当时刘奭就随便指了指自己身边的这个宫女,这个宫女身着鲜亮的服侍,相貌虽不出众,但却也端庄大方,这个宫女就是刘奭日后的皇后王政君。当然王政君还有一个名气非常大的侄子,这个人也是子孙的仇人,这个人就是日后篡了汉朝江山的。 司马良娣怎么死的 因为历史上关于司马良娣的记载非常的有限,所以后人并不能够从这有限的资料中查证出司马良娣的死因。司马良娣她自己的说法就是因为其他的嫔妃都嫉妒她一个人独独得到太子刘奭的宠爱,所以轮番着诅咒她,所以她才被人活活给诅咒死的。这显然是不实际的一种说法。司马良娣还说了一句话,说自己的死不是天灾。一般人在生病的时候才会说自己是遭了天灾,所以我们大致能够猜测司马良娣应该是抱病身亡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先不管司马良娣是怎么死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司马良娣如果没有死的话,历史将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司马良娣当时是刘奭最受宠的妃子,刘奭一点都不喜欢王政君,王政君还是做了皇后,要是司马良娣还活着的话,汉宣帝根本不会想到要让许平君去找五个宫女给刘奭,皇后之位也就没有王政君什么事情了。那么在汉元帝之后继立皇位的就应该不是,而是司马良娣的儿子。 最终要的一点就是王政君上位之后,一族一时成为汉朝最权势鼎沸的家族,以至于后来出现了王莽这个人。要知道王莽可是王政君的侄儿,要是王政君没有当时皇后、,王莽是没有机会踏上政治舞台,也就更没有机会篡政了,所以汉朝的历史轨迹将会截然不同,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司马良娣的早死。看起来也是一个可怕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慈禧太后恐怖嗜好:竟用京剧诅咒帝王盼其早死

1901年的中国,曾经出现过这么一幅图景,作为占领者的八国联军统帅,一天被一群中国商人请去听京戏。在咚咚呛呛的皮簧声中,老瓦,头痛欲裂,好不容易捱了一个钟点,总算找了个借口“得脱苦海”。与此同时,被瓦德西赶到西安的西,却是个既要食有肉,又要居有竹(丝竹)的戏迷,一天没有戏看,就闷得难受。打和挨打的双方总算都在中国的土地上,看了一回我们的国粹京剧。网络配图 对于西太后,眼下的评价,总算是呈现了一点历史的复杂性,有点毁誉不一了。荧屏上的形象越来越正点,从相貌到行为一概如此,而网上却依然以骂为主,兼说别样。不过,在我看来,关于西太后的评价无论怎样毁誉不定,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京剧如果没有这个老太婆,肯定难以有今天第一国粹的地位。 西太后是京剧的知音,正是由于她坚定的支持,原来上不得台面的乱弹才得以成为压倒所有其他戏曲形式的京剧。对于戏剧,她喜欢花部的乱弹二簧戏,有意抬花抑雅,而且不满足于宫里的演出,打破常规,大量地将外间优秀的二簧伶人召进宫来大演其戏。那个时代出名的艺人,谭鑫培、陈德霖、杨小楼、孙菊仙、王瑶卿等人,都受到过她的赏识,不仅每有赏赐(甚至还给官爵),令太监伶人看得眼红,而且对这些“戏子”相当优容。在这些京剧名角面前,她的确称得上是和蔼可亲的“”,传说中的西太后如何如何的寡恩刻薄,其实大多是没影的事儿。即使是那些艺人解放后写成的回忆,也往往透着对老佛爷的喜爱。当然,在那个时候,京剧界对西太后也是投桃报李,几乎所有剧目里的太后都是正面形象,最过分的是《法门寺》,不仅太后光彩照人,连太后身边的太监也顺便沾光成了好人。 西太后还是个懂戏的超级“票友”,晚清吃过洋面包的宫廷女官德龄告诉我们,西太后经常地给她们讲戏剧故事,在看戏的时候也不肯安静,不断地将各种演戏的轶事和规矩说给身边的人听。事实上,京剧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在西太后的鼓励下完成的。在开始的时候,京剧演出比较粗糙,工唱的行当只管捧着肚子唱,工做的行当就只管翻跟头打把式;后来有“通天”称号的王瑶卿首先开始改革,将表演动作融进了演唱当中,“演得跟真事似的”。在社会上的一片反对声中,西太后说话了,“王大演得好”(王瑶卿行大)。谭鑫培的唱腔也与传统不合,但西太后却喜欢,给了他“叫天”的赞誉。从此以后,京剧进入了一个生旦同挑大梁的新阶段。 西太后懂戏,也入戏。此人虽然,掌权之后也找过几个老儒给她讲点经史,但真正的教育却是戏剧给的。晚清时节,京剧虽然已经进入宫廷,但毕竟是来自民间的乱弹,不惟用词鄙俚,思想内容也相当混乱。固然不乏忠孝仁义的鼓吹,但来自游民的江湖义气与的意识也相当明显。不仅如此,过去的京剧对帝王时常会有点不敬,总是批评他们听小老婆的话,忘恩负义,滥杀功臣,针对的大抵是,屎盆子却都扣在比较远久的头上。对于第一大戏迷西太后来说,戏的情节和内容不可能不影响到她的思想和行为。虽然总的说来,西太后还算是个头脑清醒的统治者,为政大体上中规中矩,但却也时不时地发点“京剧脾气”。网络配图 一个官声很是不怎么样,又贪又蠢的小小知府吴棠,只因为在西太后扶父之柩归葬的落难之际,误送了一笔馈赠给她,待到昔日的待选秀女成了太后,吴棠就开始官运亨通,位极人臣,不管犯了多大的错,任谁也参不倒。八国联军打上门来,老太婆落荒而逃,一口气跑了几百里,连口水都喝不上;之际,怀来县令吴永好歹总算准备了一锅稀粥,让老太婆喝得舒心,于是也成了一个参不倒的人物。接下来,来自广西的岑春煊,脾气坏得要命,逮谁得罪谁,只因为在西太后逃亡途中第一个带兵前来护驾,也因此而官运大好,甚至连朝廷份量最重的庆亲王奕和袁世凯联合参奏,都没能动得了他的乌纱。在有恩报恩的同时,西太后对待功臣也相当地富有人情味,所谓的中兴名臣,无论以后的作为如何,都会顶着一堆官爵头衔终老,临了的谥号还会给找个最美好的词。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自不必说,连沈葆祯、袁甲三之辈也同等待遇。中兴名臣中,遭际最差的是郭嵩焘,出使西方后,再也没有被起用。但他的倒霉主要怪他第一个吃禁果,以翰林出身的身份跑到了洋鬼子的地方做事,以至于官场舆论说他去“事鬼”,意思是伺候鬼子。西太后待他的不好,也不过就是没有很快再用他而已。 查一查二十四史,善待功臣的当然也有过几个,但是对臣子报恩的帝王却几乎没有。从理论上讲,皇帝实际上没有什么恩人,所有人对他好都是应该的。即使所谓对他有恩的功臣,以后如果犯了错或者不合皇帝的意,那么也一样是要受到惩罚的,否则就不足以维持朝廷的纲纪。只有民间的戏曲里,才会按农民的思路,编出一些抨击帝王负恩的故事。显然,西太后的这些作为是上了京剧故事的当。 反过来,对于那些她认为负了她的人,西太后也决不吝惜报复的手段。在西太后眼里,最大的负心人就是戊戌以后的皇帝。对于这个她从小拉扯大的皇帝,她理所当然地认为有说不尽的恩义。戊戌事变,西太后不仅将谭嗣同图谋借兵围的事算在光绪头上,而且更加恼怒他居然陷她于不得不完全交出权力的窘境,逼得她发动的政变,重新拿回权力。在西太后谋求废掉光绪,遭到地方督抚和洋人的反对而无法实现之后,身为皇帝的光绪就成了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不仅衣食不周,而且得不时地忍受无休无止的精神折磨。连宫里经常性的演戏活动,也成了西太后折磨光绪的最好方式。戊戌政变之后,宫里最爱演的戏是《天雷报》,这是一出养子得中状元之后,不认养父母,最后遭到雷劈的戏。这出戏此时在宫里演出的时候,西太后特意要求加到五个雷公和电母,狠狠地劈那不孝子,同时将不孝子换成小花脸,一副小丑模样。面对这样一出明摆着是讥讽的戏,光绪必须得陪着西太后从头到尾地看,一边看,还要一边发表意见,痛骂自己。对光绪的怨恨,西太后至死未消。在1908 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光绪37岁生日的前一天,西太后特意安排在皇帝的 万寿节 前夕,演出戏《连营寨》。这出戏演的是为和报仇,兴师伐吴,最后失败的故事。戏里刘备是主角,有一段哭祭关羽和张飞的戏,满台白盔白甲白旗号,气氛极其压抑。其实,平时在宫廷演戏也是很讲究吉祥的,而在皇帝生日的 前三后五 的庆贺期内,演这种哭灵戏,无疑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诅咒。此时的光绪已经病入膏肓,经这番刺激,几个月后便撒手归西。而连续拉了几个月稀的西太后,却终于熬过了比她年轻三十几岁的光绪,在光绪死后第二天才咽了最后一口气。 西太后对于的处置,也很具有京剧的味道。开始她讨厌珍妃,其实主要是因为担心皇帝受小老婆的蛊惑,所以屡屡裁抑珍妃。戊戌政变以后,旧恨又添了新仇,恨屋及乌,结果是珍妃进了冷宫。甚至在八国联军打来她要逃跑之际,也没忘了把珍妃从冷宫里提出来,塞进井里。在她的心里,也许珍妃就是戏里经常演的那种挑唆皇帝干坏事的 西宫娘娘 。网络配图 恩怨分明作为一个人的性情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大的缺点,但作为最高统治者,如此行事未免就有之嫌。再加上作为贵妇人,西太后本身就有一些贪图享乐、贪财好货的积习,从孙殿英的盗掘看,她要算清朝帝后中陪葬最厚的一位。而且喜欢虚荣,讲究排场,宫里一日不热闹就难受,晚年还特喜欢摆出姿势让外国人给她拍照。几项加起来,使得这个以一般标准看起来还说得过去的掌权的老太太,作为政治家,评分难免要打些折扣,种种毛病导致她在权力上总是看不开。比如说,在甲午战后,她明明知道清朝不变法,祖宗江山是保不住的,但是一旦变法危及到她的权力,她还是不顾江山社稷的安危,在顽固派的拥戴下,再次出山,毁灭了正在进行的改革。接下来,又在一连串向后转的动作中,与西方发生了剧烈冲突。当闻说西方要威胁她的权威,让她交出权力给光绪的时候,竟然置国家民族安危于不顾,冒险利用,围攻各国使馆,与所有西方国家开战,结果使国家陷入一场空前的浩劫之中。顺便说一句,西太后之所以能够最终相信义和团具有刀枪不入的法术,与她看了太多的神怪戏也不无关系,义和团的法术,也往往跟戏剧里的神怪人物纠扯不清,两下在意识的表层出现了某种契合。 自电视剧《走向共和》播出以后,有关西太后的评价问题再次成为某些人们议论的热点。说实话,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女性统治者,历史的评价往往趋于苛刻,弄不好就落得 之诮。如果抛去这种对于女人的偏见,我认为,作为晚清最后岁月的统治者,应该说西太后做得还,至少比她死要面子甘做鸵鸟的夫君要强,比她那个十五六岁还读不成句的纨绔儿子更是强到不可以道里计。但是,作为一个在中国的历史转折关头居于最高位的人物,她没能推动这个转折的完成,无论如何都算是大节有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