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知识

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效果如何样,央视已曝光大家擦亮眼睛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现在人们被脱发问题困扰着,因此市面上各种防脱洗发水、生发液都出来了,那么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效果如何样?首先大家要清楚,脱发要找到真相,不能光靠一些生发液就能洗好,并且央视点名批评过匠心,多是套牌产品,大家擦亮眼睛。

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纯属智商税

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效果如何样,央视已曝光大家擦亮眼睛

首先目前国际认证的一线医治脱发的药物只有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其他的基本都没有什么用,所以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效果如何样,大家不要被网上的一些视频给洗脑了。

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效果如何样,央视已曝光大家擦亮眼睛

像米诺地尔刺激血管生成和毛发生长,增加DNA合成细胞的数目,因此促进了头发的生长。

非那雄胺临床研究证实是可以抑制DHT浓度,抑制头皮毛囊变小,从而减缓、逆转脱发的程度。

因此更建议大家外用米诺地尔,口服的非那雄胺。两者结合可以提高疗效。

再来看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一瓶只要58,却能做到“改善掉发、发量稀疏、发缝过宽、发际线虚高、m型脱发、先天性后天性脱发”,这未免功效也太奇怪了,真有这么有效,那为何还有上万起步的毛囊植发呢?。

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效果如何样,央视已曝光大家擦亮眼睛

还有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的成分:何首乌:适用于肝肾不足型脱发;侧伯叶:辅助医治脱发;生姜:对脱发没有什么好处,帆叶网,甚至会造成脱发;人参:调理气血,对脱发有些用处。这些成分对头发也就是基本的养护作用,医治脱发的效果微乎其微。

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效果如何样,央视已曝光大家擦亮眼睛

还有仁和药业这家公司是被央视点名过的,重宣传轻研发,授权给了不少小公司品牌使用权,和南极洲人一样,转了很多钱,但产品的质量大家不要交智商税。不要在不了解自己脱发的真相下盲目的用药,不然花了冤枉钱还耽误了医治的最佳时机。

米诺地尔酊真的可以生发吗?原因是这样的

仁和匠心防脱育发液效果如何样,央视已曝光大家擦亮眼睛

米诺地尔酊是一种外用的药水,直接喷在头皮上,然后轻轻按摩即可,常用于医治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重要功效就是促进头发的血液循环和毛囊的血液供应,还有一定的控制皮脂腺代谢的功效,所以还能治疗脂溢性脱发,是无数脱发患者的福音......查看细节  

清代史学大家赵翼,为什么会说赵高是英雄?

人们印象中,那个,残害忠良的,是个十足的奸贼,然而历史上却一直有人在歌颂赵高。史学大家赵翼竟然称其为反秦的英雄。事实果真如此吗? 清代史学大家赵翼说赵高是英雄,为何? 赵翼,清代著名的史学大家、诗人、文学家,与袁枚、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代表作《廿十二史札记》。这样一位史学大家为何会认为臭名昭著的赵高是英雄呢?赵翼的观点是赵高所有恶行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复仇。因为据赵翼考证,赵高原本是赵国的公子,故国不在,痛心疾首,遂自宫以入秦宫,潜伏多年,终得良机,诛灭宗室,灭亡秦朝。此观点被赵翼写在了另一本著作《陔(读如该)余丛考》之中。 赵翼的说法石破天惊,惊世骇俗。立场和角度的变化,顷刻间一个奸贼变成了英雄。不过此说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赵高的出身。如果赵高不是赵国的公子,那么转瞬间他又会从英雄变回到奸贼。那么赵高到底是不是赵国的公子呢? 说赵高是秦国人,而且是宗室远亲 赵翼的证据是史学家司马贞为《》做的《索隐》,但司马迁在《史记·列传》中明确记载赵高是秦宗室远亲,生于秦国。原文如下: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高为中车府令。” 从以上文字可得到两个关键信息: 一、赵高是秦宗室远亲。 秦国王族,赢姓,。秦宗室即称为诸赵,意思一群赵氏人。后人习惯称为,但实际上他应该叫赵政,和赵高是一家子,不过因为嬴政先为秦王,后为始皇,所以没人敢直呼其名,史书上也多以秦王和始皇代替。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意思就是赵高是秦宗室远亲。 二、赵高生于秦国。 隐宫,过去因为司马贞《史记索隐》所记人们误以为是施行宫刑的人的住所,实为谬误。如此之处,何来产子?现代随着《张家山汉简》的出土,史学家经考证一致认为隐宫就是隐官,是收容刑满释放人员的处所。赵高的母亲就是被刑僇后在隐官工作生活,赵高兄弟几人都生于隐官。另外文中称呼嬴政为秦王,说明赵高成为中车府令,也即皇家车队队长的时候,嬴政还没有完成兼并六国的壮举,这时还是秦国,而不是秦朝。所以赵高应该生于秦国。 以上两个关键信息告诉我们赵高不是赵国公子。司马迁关于赵高身世的记载,应该是有大量一手史料为据的。如果没有确切权威的史据,太史公一般会把各种说法全部记录在案,留给后人自由分辨。比如《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的身世,就把三种说法都记录下来了。太史公如此肯定地记述赵高的身世,说明他掌握了非常权威确切的史料证据,因此赵高是秦宗室远亲,生于秦国,并不是什么赵国的公子,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赵高不是所谓的赵国公子,那么他的一切行为就只能称之为恶行。 但是赵高作为秦宗室远亲,深受秦始皇的器重,甚至被委以公子的老师,教授决狱,身为皇家车队的队长,出入常与始皇相伴,又为什么会做出那个多令人痛恨的恶行呢?究其原因,无外乎四个字:恐惧、野心。 实际上,如果我们通观赵高的一生,就会发现其前后表现截然相反。前期恪尽职守,;后期,弄权害人。而变化的节点就在沙丘,秦始皇去世之时。始皇驾崩,赵高必须面对的处境就是新君上任,如果按照始皇的遗诏,长子继任,则赵高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之地。赵高曾犯过大罪,审讯赵高的就是,蒙毅刚正不阿,判处赵高死刑,是秦始皇怜惜赵高的才华,所以才赦免了他。蒙毅是蒙恬的兄弟,二人都是长子扶苏的得力干将,扶苏上台,二人必受重用,赵高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赵高深度恐惧。 同时赵高身为公子胡亥的老师,胡亥对其言听计从,严重依赖,机敏的赵高从胡亥身上也看到了飞黄腾达的希望。如果胡亥登台,他赵高早晚一手遮天。事实也是如此,后来胡亥简直成了傀儡,所有朝政大权,尽归赵高所有。这就是所谓的野心。 赵高从本质上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因为恐惧和野心,从沙丘开始,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开始了一系列的,没有停止的恶行。矫诏杀死扶苏、蒙恬,后又陷害蒙毅。解决了自己的恐惧问题。以各种罪名铲除了胡亥所有的哥哥,帮助胡亥巩固了皇位,为自己的野心铺平道路。后来逼死右丞相和将军,再后来陷害左丞相,铲除了自己擅权的绊脚石,赵高终于由皇家车队队长登上了独揽大权的丞相的宝座。为了自己的野心,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都会成为赵高的敌人。,剿灭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赵高不能容忍,意欲陷害,终将秦朝最后的名将逼反。袭破武关,陈兵霸上,赵高见势不好,竟然派人逼死了自己的学生,带给他无尽荣华富贵的当世胡亥,同时另立为秦王,以讨好刘邦,意图保住自己丞相的位置。 遍观此人一系列的恶行,可以清晰地看出赵高是一个极度自私,毫无底线之人。这样的人是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和英雄一点都沾不上边,还是让他回到他应该的去处历史的耻辱柱上,老老实实地钉着吧! 随机文章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天坑,游泳池一夜间变天坑半人马座最恐怖的星球永远白天,三体擎天柱均出自这里p51野马战斗机PK零式,完胜对手共摧毁9000架敌机巨型管水母爆炸图片,巨型管水母长什么样/海底压力太小会爆炸人类世界其实是个程序,整个宇宙都是外星人进行模型试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宰相赵贞吉:名列“西蜀四大家”

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今内江城区)。名臣、学者,右丞相后裔,为人“好刚使气”。隆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学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因在内阁任上与不合,辞职归乡。他“学博才高”,工诗文,文章雄快,与杨慎、任瀚、熊过并称“西蜀四大文学家”。 内江城区沱江之滨,有一个西南地区最大的休闲广场——大洲广场。建成10多年来,一直是内江市民休闲、、观光等的好去处。内江别称甜城,城市广场为何取名大洲?热情的内江人会告诉你,这是为纪念内江历史名人赵贞吉而取名的。 内江以张大千故乡而闻名世界。但在内江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明朝隆庆时期的内阁宰辅赵贞吉就是其中之一。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今内江城区)。除在政治上的作为外,他的诗文在当时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与杨慎、任瀚、熊过合称“西蜀四大文学家”。 《明史·赵贞吉传》说他“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而在更多人看来,赵贞吉的“好刚使气”,更多的是体现了读书人的风骨。明朝著名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孙应鳌在《赵大洲墓志》中评价赵贞吉说:“屡进不喜,数罢不忧,任劳怨不诎,触权势不惧,真人伦之师表,世儒之筮龟也。” 人称天童,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 五代时期,赵贞吉的先祖迁到今内江市中区四合镇土主山下定居。此后,家族逐渐兴盛发达,成为当地望族,延续数百年。 赵贞吉的五世祖赵洪曾任都游奕使(军职),镇守驻扎在资州(今资中县)的安夷军城寨。赵洪的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管的是骑兵,职责是“维制诸蛮”。 赵贞吉的十世祖赵雄,资州人,一生力主抗金,在南宋时官拜右丞相。 赵贞吉的祖父赵文杰,明朝成化22年(1486)考中举人,初任武功县(今陕西武功县)训导(相当于今县教育局副局长),后任云梦县(今湖北云梦县)知县,为官廉正。 赵贞吉的父亲赵勣,号静山主人,有4个儿子,赵贞吉是老大,另外3人是赵蒙吉、赵颐吉、赵复吉。赵贞吉位居高官后,赵勣父因子荣,按例被封为翰林院编修,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世称资政公。 正德3年(1508),赵贞吉出生在这样一个诗书仕宦家族中。他“生而神颖”,6岁能对句,看一本书,能说出其中三分之一的内容,再读一遍,就能背诵了。 祖父赵文杰在武功县任职时,赵贞吉在武功县的学校读书,一天能看“数卷”,大家称他是天童。 15岁那年,赵贞吉读著名心学大师的《传习录》,惊叹地说:“我本来怀疑万物的规律是远离本心的,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归向。”就想去找王守仁学习,但父母没同意。无奈下,赵贞吉只得“遍诵六经自求之”。 嘉靖7年(1528),21岁的赵贞吉在四川乡试中夺得第四名,考中举人。 考试前,赵贞吉专门去新都拜谒在嘉靖3年(1524)的礼仪之争中被削籍为民的大学士、内阁首辅。 杨廷和非常欣赏赵贞吉:“是将为社稷器,吾儿慎(杨慎)弗逮也。”赵贞吉这孩子将来是国家社稷的栋梁之才啊,我的儿子杨慎都比不上他。不得不说,老杨先生的识人眼光是很厉害的。 赵贞吉拜在杨廷和门下,并结识了杨慎。从嘉靖7年到嘉靖14年(1535),赵贞吉在杨廷和门下求学,并跟随杨廷和游览了川中不少,极大地开拓了眼界。 嘉靖14年,27岁的赵贞吉赴京赶考,以第二甲第二名、所有考生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深造学习。毕业考核中,他以优异成绩“留馆”,任职翰林院编修。 嘉靖帝当时喜欢“修仙”,任用方术之士。赵贞吉看不下去,上疏《乞求真儒疏》,希望任用贤达之士,莫要信奉方士。 嘉靖帝很不高兴,赵贞吉赶紧请假回家“休养”避祸。这是赵贞吉仕途中的第一次挫折。 外敌入侵,廷议上力主抗击蒙兵 赵贞吉的“好刚使气”在此后的仕途生涯体现得最为突出。这个性格是一把双刃剑,有时能办成好事,有时又给自己带来祸事。 嘉靖29年(1550)八月,蒙古俺答率兵入侵,劫掠通州后进逼北京。一时之间,“京师戒严,势甚危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戌兵变。 俺答派人送信,要求明朝开辟通贡贸易。内阁首辅因为正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给嘉靖帝写青词(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嘉靖帝叫内阁次辅召集百官商量对策。 此时,赵贞吉已回朝升任中允(掌管司业事务),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会上,除赵贞吉外,大家都很清楚严嵩是求和派,而皇上是什么态度还未知。所以,为避免说错话,保持沉默是最好的办法。 赵贞吉看到大家半天不说话,心里憋得慌,主动发招了。《明史》用“奋袖大言”形容赵贞吉当时的动作,“奋袖”即挥动衣袖的意思,“大言”即高声说话。这两个词语很传神,把赵贞吉当时的言行刻画得。 赵贞吉情绪激动地说,在京师城下与敌人缔结和约,《春秋》认为是一种耻辱。如果答应通贡贸易,他们就要进城来。到那时,假如他们没完没了地又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又该怎么办呢? 老于世故的徐阶听出了赵贞吉的画外音,乘势追问:“听你的意思,一定是有好主意咯?” 赵贞吉也不含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是请皇上马上到正殿主持大局,下诏检讨自己的过错,以凝聚人心; 二是登记并宣扬周尚文的功劳,以激励边防将士,并把沈束从监狱里放出来,; 三是不要过于计较将领损兵折将,对战败的将领减轻刑罚,加重奖赏有功之臣; 四是派官员向将领们传达皇上的指示精神,并监督他们奋勇作战。这样一来,打退敌人就很容易了。 赵贞吉说这话的背景需要交待一下。周尚文原是大同总兵官,长期在大同、宣化一带与作战,屡建战功。嘉靖27年(1548),周尚文去世。 礼科给事中沈束要求给予周尚文以恤典(即给予追封和赠谥),严嵩因周尚文曾在6年前弹劾过儿子而加以阻挠。沈束上疏斥责严嵩,惹恼嘉靖帝,被打入诏狱。 赵贞吉说了这么多,最终廷议还是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但却被另外一个人听进去了,这人是嘉靖帝派来旁听廷议的宦官。 宦官回去如实禀报,本来心里有些慌乱无主的嘉靖帝,似乎从赵贞吉的话里找到了些许勇气,觉得赵贞吉说得有道理,只是不该把周尚文和沈束拿出来趁机说事。 嘉靖帝召见赵贞吉,提拔他为左春坊左谕德兼河南道监察御史,派赵贞吉带5万两白银去军营褒奖有功将士,传达皇上的指示精神,并在前线督战。末了还带一句,叫严嵩拟旨。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结果还是被搞砸了,赵贞吉摔了一个大跟斗,问题出在他的脾气上。 忠心孤胆,单骑押送巨款到前线 话说廷议散会后,赵贞吉见自己的主张并没得到实质性的肯定,心里着急啊,就去找严嵩,希望自己主战的想法能得到严嵩的支持。 赵贞吉找严嵩的情形,《明史》用了“盛气”一词。这个词值得玩味,结合当时的情景,赵贞吉浑身充满了主战的情绪,应该是“豪气”的意思。 严嵩是靠给嘉靖帝写青词起家的,对皇上交给的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倾注了很大的精力,甚至废寝忘食。赵贞吉这么一个小官来找他,严嵩凭啥接见?更何况廷议上赵贞吉为周尚文和沈束说话,让严嵩心里哪能舒服得了? 严嵩拒绝接见赵贞吉。按说,严府门人只是传达领导的意见,但赵贞吉却和门人杠上了,指着鼻子破口大骂门人。 凑巧的是,严嵩的干儿子、通政使赵文华也来拜见严嵩。赵文华见状,多了一句嘴:“公休矣,天下事当徐议之。”老赵啊,你就歇歇吧,天下大事应该慢慢商议才是嘛。 正在气头上的赵贞吉,把枪口转向赵文华:“汝权门犬,何知天下事?”我呸,你这个严嵩的走狗,你也配懂什么是天下事? 这下真坏事了。打狗也得看主人啊,赵贞吉骂赵文华,不是也在骂严嵩吗?严嵩好歹也是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里有的是小鞋,随时可以搞批发,赵贞吉主动找严嵩穿上一双了。 嘉靖帝提拔赵贞吉并分派任务,不是叫严嵩拟旨吗?严嵩在诏书中用起了阴招:一是没给赵贞吉督战的权力,二是没说赵贞吉可以带卫士前往军营。 这两个问题非常致命:没说明督战,军营将士谁愿听赵贞吉的?没派卫士护送,赵贞吉带5万两银子去军营,万一路上遇到蒙古骑兵,谁来保证安全? 但在赵贞吉看来,这都不是问题。赵贞吉在街上雇佣了几辆马车,领取5万两银子后,在三弟赵颐吉(嘉靖25年即1546年考中举人)的陪同下,在蒙古骑兵随时可以冒出来的情况下,直奔前线军营。 赵贞吉运气真的好,一路飞奔,居然顺利地把几车巨款送到了军营。然后,赵贞吉情绪激昂地在军营中游走,传达皇上的旨意,发放赏金,“一时将卒感奋”,士气高涨。 第二天,赵贞吉回城,把颁旨发赏过程、应敌方案和增加督战权的请求写成奏疏上报。严嵩又使出阴招,把赵贞吉写的应敌方案和增加督战权压下,只把颁旨发赏过程给嘉靖帝看。 嘉靖帝看了奏疏鬼火冒,认为赵贞吉,只管吹嘘自己如何艰巨地完成任务,而不汇报前方军情,甚至连一点应敌措施也没有。再加上廷议上赵贞吉为周尚文、沈束说好话这个让人心塞的事情,嘉靖帝认为赵贞吉在诓骗朝廷。 嘉靖帝下旨,叫把赵贞吉抓起来,打入诏狱,廷杖40次(《明世宗实录》说是50次,《明史窃》说是90次),贬为荔波县(今贵州荔波县)典史(掌管缉捕、监狱事务,没有官阶)。 赵贞吉这个跟斗摔得太大了,由此在京外漂泊了11年。直到嘉靖40年(1561),53岁的赵贞吉才在徐阶的帮助下,被召回京城,担任户部右侍郎。 进入内阁,与高拱争执却被排挤 嘉靖帝驾崩后,隆庆帝继位,赵贞吉出任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隆庆2年(1568),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赵贞吉的命运。 那天,隆庆帝去视察国子监(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校长)胡杰,因被弹劾罢免,由赵贞吉代理祭酒。 正巧那天是赵贞吉为太学生们上课,讲的是《尚书》中的《大禹谟》。赵贞吉按规矩站着讲课,仪表威严,声音洪亮,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隆庆帝听了一会儿,觉得这个老头很有学问和见地,非常钦佩,特意赐他坐着讲课。回宫后,隆庆帝下旨,让赵贞吉做自己的日讲官(给上课,回答皇帝咨询兼记录皇帝言行的官职)。 不久,赵贞吉升任南京礼部尚书。赵贞吉已经出发了,隆庆帝舍不得他走,叫人把他追回来,让他就职不到任,留在北京给自己继续讲课。 赵贞吉曾在现在的北京东城区购置了一处住宅,“”后成为段祺瑞政府的内阁交通总长兼任财政总长曹汝霖的宅第,人称赵家楼。1919年,因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事件而闻名中外。 隆庆3年(1569)八月,隆庆帝任命赵贞吉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进入内阁,协管詹事府事务。当时内阁班子为芳(首辅)、陈以勤(南充人)、赵贞吉和。同年十二月,高拱再次入阁,内阁班子增为5人。 已经62岁的赵贞吉勃发出全新的战斗力。他对隆庆帝说,现在朝廷纲纪、边防事务都废弛了,他想大胆做一些事情,为国尽忠、死而后已,希望陛下能为他做主。隆庆帝当然高兴得很。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赵贞吉的性格仍像年轻时那样书生意气,而且在职场中处事仍不“圆滑”,动辄就拿辞职说事。 不久,蒙古军队打进大同,总兵官赵岢失职,总督陈其学为掩盖部下过错,反而向朝廷报捷,被御史燕如宦揭发。 赵贞吉认为,谎报军情应重罚,而兵部尚书霍冀只想把陈其学贬官就完事。赵贞吉争不过,打报告说要辞职。隆庆帝没同意,给他加官为太子太保(从一品官衔)。 给事中杨镕(四川人)弹劾霍冀贪污,奏请削去霍冀官职,隆庆帝没采纳。霍冀认为是赵贞吉在背后作怪,上疏弹劾赵贞吉,历数赵贞吉的“罪状”。赵贞吉非常气愤,再次请求辞职。隆庆帝挽留了赵贞吉,免去霍冀的官职。 赵贞吉这两次都赢了。但,最终还是栽在了高拱手里。 高拱和赵贞吉都是个性突出、脾气很大的人,两人水火不容。当时赵贞吉掌管都察院,高拱掌管吏部,两人分管的部门在考核官员上有职能交叉。 隆庆4年(1570年)十月,御史叶梦雄上疏惹恼隆庆帝,隆庆帝要求都察院与吏部一起考察言官,降职一批人,再提拔一些优秀言官。 高拱利用这个机会,想把赵贞吉提拔重用的言官打下去。赵贞吉要保护那些正直的部下,就以牙还牙,把高拱提拔的官员列入降职名单。 高拱弹劾赵贞吉有私心,有舞弊行为。赵贞吉上疏辩解,说高拱做事,破坏选拔制度,第三次提出辞职。 没想到,这次隆庆帝同意了赵贞吉辞职的请求,赵贞吉被高拱排挤掉了。赵贞吉从入阁到退出,只干了一年又3个月的宰辅。他的政治生命宣告结束。 晚年时光,在内江留下诸多遗迹 赵贞吉回到了故乡内江。晚年的几年时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致力于家乡的文教事业、结交文友、游历家乡山水和上。 此前他回乡时,在桐梓坝背后的狮山(今内江师范学院美术系大楼背后)下创办了赵家子弟的学校狮山山房。晚年回乡后,又在今内江市区桂湖街北侧的玉屏山上创办了玉屏书院。 今内江市中区史家镇与四合镇之间,有一座三堆山。赵贞吉在山下搭了一座草庐,闲来无事时,就与三堆铺(今史家镇)著名的家族中的高公韶等人往来,诗文唱和频繁。 他还和当地名士刘望之等交往密切,经常去刘望之家“蹭饭”,刘望之每次都用乡里特色小吃招待他。赵贞吉有一句诗写道:“从吾饱吃黄麻饭,五岳峰头好自夸。” 赵贞吉崇信,精通佛理,自号大洲居士。对心学、释学的研究,在当时是一流水平,后世的归有光、黄宗羲、李贽等人对他非常崇拜。他曾遍游内江境内的主要寺庙,留下不少诗文题刻。 4年(1576),69岁的赵贞吉“端坐而逝”,享年69岁。万历帝闻讯后,为他停朝一天,谕祭褒扬,追赠他为少保,谥号文肃。 赵贞吉墓位于内江市中区四合镇三山村的碑亭湾。内江当地为纪念他,曾为他立了5座牌坊。他的后人把他的诗文汇编成《赵文肃公文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