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和重要供能物质,对于调节细胞活动具有主要作用,碳水化合物在机体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区别是葡萄糖、糖原、含糖的复合物。那平常生活中我们最最常吃的米饭属于碳水化合物吗?
本文目录
1、
2、
3、
1米饭属于碳水化合物吗
米饭属于碳水化合物,米饭中重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主要物质,必须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才干够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和代谢。
米饭里面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以外还含有其他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和谷氨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学化合物。因为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占比为2:1.与水同样,进而得出名碳「水」。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一类是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另一类是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

2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指的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物种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含有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的化学结构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重要为人体提供热能。
碳水化合物重要分为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两个种类,存在于谷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等食物中。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和重要供能物质,对于调节细胞活动具有主要作用,碳水化合物在机体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区别是葡萄糖、糖原、含糖的复合物。
碳水化合物根据能否水解和水解后的生成物可分为单糖类、低聚糖类、多糖类三种,为维持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碳水化合物的吃法
碳水化合物摄入以粗粮为主
想减肥的小伙伴们,建议大家多吃粗粮。粗粮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丰富的纤维素,极易被人体吸收消化,常吃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脂肪分解,抑制肥胖。
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幸免高热量食物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减肥要忌口,却总是抵不住披萨、可乐、蛋糕、薯条和方便面这些食物的诱惑……你要特别小心了,这些常见的加工食品、高热量零食,不仅使人发胖,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危害处于良好的状态。
常用于夏氏小孩取名的汉字介绍
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非所有人的一生都能做到五行搭配合理。而选取一个好名字,便能够弥补所缺少的五行。好的名字对我们一生的影响极为关键重要。作为父母,为孩子选择一个好名字,代表着家庭给予孩子的幸运以及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符合孩子的命运和前途。今年出生的孩子有什么好名字呢?常用于夏氏小孩取名的汉字介绍(精选好名)1.可取名【继惠】,五行组合为木-水,读音为 jì huì。继:继字的本义是丝的连续不断,引申指继承和承接,也指时间、动作上的联系和连贯。惠:惠字的意义较厂,除了与“慧”相通,表示聪明外,还有仁爱,宽厚,柔顺、贤惠之意。2.可取名【慕宁】,五行组合为水-火,读音为 mù nìng。慕:慕字意指敬仰、敬慕、仰慕、思念。可起名如:景慕、爱慕、慕艺、慕思。宁:宁字意指安宁、宁静、平安。3.可取名【小唯】,五行组合为金-土,读音为 xiǎo wéi。小:小字意指细;微。也指年幼的,排行最末的;还可以做谦词。用作人名多指小巧、可爱、平易近人之意。唯:唯字意指应答声和招呼声,后用作副词,表示只有,只是。4.可取名【容江】,五行组合为土-水,读音为 róng jiāng。容:容字的主要含义是容纳、宽容、允许,另外也指人的容貌和仪容等。江:江字在最早时专指长江,后来也成为较大河流的通称。5.可取名【龄乐】,五行组合为火-火,读音为 líng yuè。龄:龄字的含义比较单一,即指年岁。在较早的文字中还没有龄字,古人用令、聆等字表示相关的意义,直到汉代才有人在“令”字旁加上“齿”宇,成为龄,用以表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年限的长短,即年龄。乐:乐字意指喜悦,愉快。又意为音乐。6.可取名【惠棉】,五行组合为水-木,读音为 huì mián。惠:惠字的意义较厂,除了与“慧”相通,表示聪明外,还有仁爱,宽厚,柔顺、贤惠之意。棉:棉字意为通称"棉花"。一年生草本,叶掌状分裂,果实像桃,叫"棉桃"或"棉铃"。常用于夏氏小孩取名的汉字介绍(推荐列表)[1] 思雅 (sī yǎ)、义志 (yì zhì)[2] 铭驰 (míng chí)、家妙 (jiā miào)[3] 梦哲 (mèng zhé)、学韬 (xué tāo)[4] 泳荷 (yǒng hé)、婧田 (jìng tián)[5] 芊云 (qiān yún)、韵明 (yùn míng)[6] 雯朵 (wén duǒ)、辰宏 (chén hóng)[7] 卫婧 (wèi jìng)、绪瑶 (xù yáo)[8] 采翠 (cǎi cuì)、斯毓 (sī yù)[9] 昭璐 (zhāo lù)、禹霄 (yǔ xiāo)常用于夏氏小孩取名的汉字介绍(推荐用字)1、【思】五行:金;姓名学笔画:9。意为怀念、考虑、想念。名字举例:思德 (sī dé)、思寓 (sī yù)、思荷 (sī hé)、思冲 (sī chōng)、唯思 (wéi sī)。2、【春】五行:金;姓名学笔画:9。春指春季,为四季之首。就岁时而言,它也指代一年。由此推衍出来的意义有:①少女所产生的爱慕之情,《诗经·召南·野有死鹿》云:“有女怀春,吉土诱之”;②比喻生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人们的观念之中,春是四季中最美、最富有生机的季节。名字举例:春阁 (chūn gé)、春夏 (chūn xià)、春巍 (chūn wēi)、春敬 (chūn jìng)、希春 (xī chūn)。3、【丹】五行:火;姓名学笔画:4。丹字的原义是指丹砂,即辰砂,俗称朱砂,是一种矿物。由于朱砂呈朱红色,因此,丹字的引申义也指这种颜色。象征诚心,忠心,心地赤诚,忠心耿耿等。名字举例:贯丹 (guàn dān)、丹凌 (dān líng)、永丹 (yǒng dān)、丹荣 (dān róng)、贺丹 (hè dān)。4、【声】五行:金;姓名学笔画:17。意为声音、宣扬。名字举例:声亮 (shēng liàng)、声平 (shēng píng)、镇声 (zhèn shēng)、林声 (lín shēng)、声坚 (shēng jiān)。5、【同】五行:火;姓名学笔画:6。同心同力。意为大同、一齐、共同。名字举例:同贺 (tóng hè)、施同 (shī tóng)、世同 (shì tóng)、同菊 (tóng jú)、同徽 (tóng huī)。常用于夏氏小孩取名的汉字介绍(名字大全)[1] 意儒、均祥、容泽、群益、锦欢[2] 俭兰、乃戈、铖希、泰平、勉励[3] 福春、素利、加烨、同韦、瑾鹭[4] 季洵、昭萤、雯尧、彬容、宁宽[5] 湖茵、友超、朝静、淑妤、福鹏[6] 筱欧、慧旖、昊祺、佳疑、沁竹[7] 南洋、纬君、丽桑、福樱、素央[8] 倚淳、逍乐、麒翔、玮溪、思国[9] 焱屹、惟更、至爱、泓燕、毅琦怎么看宝宝取名好不好?卜易居建议您选好名字之后,可以进行姓名测试打分,通过分析五格数理的吉凶,及五行数理的相生相克,来分析您的姓名运势,并为您的名字进行打分。
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方式介绍,学术思想传入
,是指从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来华的西方人,包括传教士、外交家、官员等,均对西学东渐造成影响。 1、传教士 在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学东渐中,传教士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当时主要以天主教耶稣会为主的传教士们(较晚亦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等的教士),在试图将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同时,引介了西方的科技学术思想,译著了大量的西方学术相关书籍。其中扮演起重要角色的有、艾儒略、等人。 在19世纪的西学东渐中,基督新教的教士也开始进入中国,天主教士也随口岸的开放来往各地,他们成立教会学校、医院,并开设印书馆、设立期刊、并译著大量各种书籍。对于西学的传入有很大贡献。 2、其他来华西人 除了传教士之外,许多来华的官员、探险家等也成为传入西学的重要媒介,例如将领戈登对于中国洋务时期军事的影响。主持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对于西方管理制度的引入,以及译介书籍、最早西方军乐队的引入都有影响。 出洋中国人 1、旅行家及商人及外交官 明末清初有不少中国人随传教士到欧洲旅行,但早期都没留下相关文字,因此对西方文化的传入影响不大,最早有记录的是樊守义(1682-1753)在年间随四位传教士出使罗马,写成《身见录》一书,描写欧洲政治制度、建筑、风俗等,对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有不少影响,许多对利玛窦等人著作存疑的中国学者,观点开始有了转变。年间的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海录》则更广为人所知,记录欧洲的贸易、工艺、人民生活及世界地理。 鸦片战争以后,自行出洋的中国人更多,1840年代商人林针的《西海纪游草》,记述其至欧洲及美国的记游。近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王韬在1867年出游欧洲,1870年出版《法国志略》、《普法战纪》二书;1879年出游日本,影响其各种主张思想,商人李圭1876年至美国参与博览会,写下《环游地球新录》一书,成为中国人中首位环游地球一周的记述者,并对美国的学术科技的发展有所介绍。 而清政府也因的推行,在1866年派官员斌椿等人考察欧洲12个国家,著有《乘槎笔记》;1868年至1870年由满人志刚首次正式出使欧洲及美国,著有《初使泰西记》。此外,早年同斌椿考察的同文馆学生张德彝,之后多次出游欧洲,著有《航海述奇》共七部,对欧洲社会学术文化的描写更加深入。 年间开始设立驻外公使之后,有更多重要官员和知识分子出使欧美并撰写游记,且由于公使较一般旅行者停留较久,因此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能更加深入,其中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包括郭嵩焘、刘锡鸿、黎庶昌、曾纪泽、徐建寅、薛福成等人。甲午战争以后,中外交通大开,出洋变成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不赘述。 2、留学生 近代中国的留洋学生起自于鸦片战争之后,早期的留学生,多为港、澳地区教会学校的学生,进一步出外发展,1850年至美国耶鲁大学读书的容闳,1848年至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黄宽等, 即为早期留学生的代表之一。容闳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的不足,因此回国后,即希望能有更多人出国学习西方事物,在他的争取提议下,终于在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留美幼童,次年并有第二批,他们在中学毕业后,主要以西方的军事、工业技术等学习为主,虽然在1881年被改变政策的清政府招回,但他们对于西学的传入有所贡献,也影响往后的留学生的留洋,他们之中最著名的包括詹天佑、唐绍仪、梁谕等。 另一方面1875年开始,福建船厂及学堂的学生也陆续被派至欧洲各国学习,对于晚清对西方海军的学习有所贡献,但其中最著名的严复反而不是在军事而是其他西学的传入有重大的影响。 相较于洋务运动期间留学生多为官派且人数少而零星,甲午战争之后,首先兴起了留日浪潮,大量官方资助及民间自行前往的留日学生出现,对于由日本学习西学有很大的助益。此外,1900年以后,由于美国归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留美的经费,使留美的留学生人数大为增加。留学法国则在1912年左右,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勤工俭学的运动,使许多人得以留法。这些大量的留学生直接接触到西方的教育,使能更直接能将西学传入中国。 但后来这些留学生习惯了西方生活,相信天主耶稣并对清政府不满,于是清政府严令禁止中国学生留学。 书籍的出版流通 西学书籍的翻译和著述,是西学东渐相当重要的媒介,关于各种出版的书籍和简介,见于后面的书籍列表以及各学科的相关内容,这里主要探讨书籍的出版和流通。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虽然出现了大量的由教士及士大夫合著合译的书籍,但这些书籍未能受到当时一般社会的重视,未能打入晚明已十分发达的商业出版界,因此虽然西学书籍有刻印出版,但主要仍仅流通于少数有兴趣的士大夫阶层。 19世纪初以来,首先开始大量出版西学书籍的是西方的教会组织。如184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上海创建《墨海书馆》。墨海书馆出版了一个批关于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如《新约全书》、《大美联邦志略》、《博物新编》、《植物学》、《代微积拾级》、《代数学》,还出版中文期刊《六合丛谈》,是道咸年间译介西学最重要的出版组织,此外早期重要的西人出版社尚有美华书馆等。 1887年由传教事、外商组成的广学会是另一个重要的西学出版机构,其出版翻译的大量政治、科技、史地、法律等方面的书籍,尤其在1895年以后成为维新派如康有为等人思想的重要来源。 另一类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是由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行下所成立的,其中1865年成立的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译书最多,影响最大,尤以科学技术方面书籍最多,北京的同文馆,则以国际公法、化学、法律方面的书籍影响最大。除此之外,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天津机器局、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机构都设有翻译出版的机构。 中国民营的出版社始自于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由于商业性的考量,其出版重视较为通俗的知识介绍,以及配合新式教育的推而出版的新式教科书,同时由于其出版社分馆及销售点遍布全国,因此对于将西学新知传布于更广大的民众,有很大的贡献。其后于1912年成立与商务竞争的中华书局亦扮演著类似的角色。 书籍的流通方面,除了书局书店之外,各式的图书馆也在时期开始推展,希望能改变传统中国官藏私藏书籍而不善加流通的情形。最早是维新派人士在全国各地成立学会并藏书向公众开放借阅,其中藏书除传统学术书籍外,增加了许多西学书借。 公共图书馆则要到1902年清政府规定各大学堂要设立图书馆,而1905年才有第一座大型公共图书馆在湖南成立,收藏大量西学书籍。其后各省也渐次成立。至时期,公私图书馆事业都更加发达,对于传布新学于民间产生不小作用。 期刊 杂志报纸由于是定期出版,相较于图书而言,对于传播最新的西方知识有重要的角色。第一阶段的西学东渐,尚无期刊的出现。 晚清早期的期刊多半是教会期刊。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于马六甲共同创立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虽然不在中国发行,但有不少流传入中国。中国本土则是1833年由荷兰教士郭士立在广州成立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纪传》,内容介绍西方文化、新闻、文学等。其后数十年间陆续有传教士成立各种期刊,但大多延续时间不长(五年已算长),发行量影响力也都较小。 1853年理雅各和麦华陀在香港创办《遐尔贯珍》;1854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创办《中外新报》;1857年墨海书馆伟列亚力出版中文期刊《六合丛谈》;1862年英国耶稣会士在上海创办《中西杂述》;1868年由美国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成立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改名《万国公报》,广泛介绍西方各种知识,其延续时间长,发行量大,是晚清传播西学重要的媒介。1872年京都施医院在北京办的《中国闻见录》是北京最早的期刊。此外1876年由英国人傅兰雅(原名John Fryer)在上海成立的《格致汇编》,是第一部科学专门的期刊,对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具有重大影响力。 1895年甲午战争的刺激,使得大量各种国人所创的期刊兴起,多用于宣传西方政治思想及学术,最早包括康有为1895年成立的《万国公报》(与林乐知所创同名),1896年成立的《强学报》,同年梁超成立的《时务报》等,这些刊物的发行量及影响力,都远超过早期的教会期刊,失败后,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之后1901年因火灾停刊,又创立《新民丛报》,同时革命派则在日本有《民报》,二报之间的互相争论,激发起读者们对于政治事务的热心参与以及许多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理论的的认识。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晚清政治性期刊的热潮减低,1915年成立的《新青年》,代表著新的一种,以文化的讨论为主要目的期刊,《新青年》以及其他类似的期刊,对于民国时期西方思想的传入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报纸 报纸虽相较于期刊而言,多具有报导及商业性质而缺乏较深入的知识,但由于出刊时间快发行量大,有助于把西方知识和消息广传开去。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中,最早的是1861年由英商匹克伍德在上海成立的《上海新报》,其内容除新闻、商务消息外,也有西方科学技术等的介绍。 1864年香港连续出版了《中外新报》、《近事编录》和《德臣西报》中文版《华字日报》。其后,另一西商美查(Ernest Major)在1872年成立《申报》,之后成为晚清民国的重要报纸,其内容虽然以新闻、奇闻为主,但也包含对西方思想及消息的报导,以及在读者投稿中对于中西文化接触问题的讨论(著名的是铁路与风水的争论)。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世界上第一家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日报,王韬自任主笔,写下大量鼓吹变法自强的政论。 在1895年以前,新式报纸的影响力仍然仅限于沿海口岸地区。但在1895后以后,这些报纸的发行量大增,如《申报》增加版面,发行地区也增加之外,有更多的报纸开始出现竞争,包括上海的《新闻报》、《时报》,天津的《大公报》等,此外尚有革命派的报纸如《警钟日报》,且各报纸开始渐由早期以文言为主,转而以较多接近口语的文字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不少白话报也在晚清全国各地出现,这些对对于西方新思潮的传布产生重大影响。 新式学校 明末清初,教士艾儒略所撰的《职方外纪》中,曾对欧洲国家的学校制度加以介绍,但未受当时士人的重视,也未影响中国的教育。在晚清这波西学东渐中,西式的新学堂才开始逐渐建立,并成为学习西学重要媒介,早期的西式学校多为西方人,尤其是教会所设。 最早的学堂为1839年在澳门成立的玛里逊学堂,其后在的口岸广州也有类似学堂成立。鸦片战争之后,教会学校才广泛成立于各个口岸,天津条约之后进一步发展至内地,成为早期西学在民间传布的重要管道。1876年徐寿、傅兰雅在上海创立的《格致书院》,是较早的一所教授西洋自然科学的学院。 在洋务运动中,为培育相关人才,清政府也开始成立新式学校,最早的是北京的同文馆以及上海的广方言馆,其后在全国各地成立天文、电气、医学、军事等专业的西式学堂,教会学校也在这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淡化学校的宗教色彩,都对西学的传播产生重大作用。 甲午战争的刺激和戊戌维新的鼓吹,使得新式学堂大量出现,大量传统的书院改为新式学堂,而1905年的废除,更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晚清新政中并正式采用西方学制来规范各级学校,其学习西学的内容也更为广泛。 随机文章中国ufo视频震惊世界造谣,画面看起来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揭秘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长达446公里)地狱九大堕天使实力排行榜,魔王路西法成为堕落天使领头羊龙脉为什么不能起房子,建不好会引龙脉怨气缠身/福薄之人镇不住黄皮子真有这么邪门么,能够附身人体做善事/也能够附身人体报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