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在医院遇到了一位老年朋友,他说自己的高血压痊愈了。
华子很奇怪,因为他是患高血压十多年的老病号,而且没有按医生的嘱咐规律吃药,血压控制得并不好,怎么可能突然痊愈了?这位老年朋友解释道,他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是以前血压一直高,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测量血压突然就正常了。

这位老年朋友在说这番话的时候,颇有些沾沾自喜。
但华子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问他最近感觉身体怎么样?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不怎么活动也会感觉累,最近可能是着凉感冒了,晚上睡觉时总咳嗽,咳得厉害时,要坐起来才能缓解,这次来医院,就是来治疗自己的感冒。
华子告诉他,最好去看看心血管内科,他的问题并不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
当再次看到他的时候,那个治愈高血压的高兴劲儿已经不见了,说医生确诊了,他患了心力衰竭。

一、高血压突然变成正常是假象
这位老年朋友的高血压,突然变成了正常值,是一种假象。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对于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有可能出现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也会导致血压下降,会使血压恢复到正常值。
但是这种由疾病导致的血压正常,并不是高血压治愈了,而是高血压造成了明显的心脏损伤,使心脏没有力气泵出更多的血液,心输出量下降造成的低血压。
会造成脑、肾以及心脏本身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这种情况比高血压还要危险。

二、高血压为什么会损伤心脏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之源,需要一刻不停收缩和舒张,才能保证血液的循环流动。
但是心脏并不是不休息,它的舒张期就是休息和对自身供血的时期。
当有高血压时,血管中的阻力增加,心脏就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维持供血,而心肌细胞就会代偿性的肥厚。
这与我们经常去健身举铁,就可以锻炼出大块厚实的肌肉原理相同。
但是心肌细胞肥厚不是一件好事,它会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血液供应。
而肥厚的心肌细胞舒张功能会下降,心脏就得不到足够的休息。

舒张期得不到良好休息的心肌细胞,在收缩期就会没有工作动力,心脏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就会逐渐恶化。
心室、心房的功能都会下降,心脏输出量下降,体肺循环出现淤血,也就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身体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头晕、心慌、体力活动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表现为浮肿。
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凶险,5年死亡率超过50%。
高血压所致的心力衰竭往往不能治愈,只能设法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生存质量。

三、控制血压达标非常重要
从患上高血压,到发展成心力衰竭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
那位老年朋友,之前他不好好地控制血压,现在发生了心衰,再想把血压升上去会比降压更难。
他自己也后悔了,说如果当初可以及时控制自己的血压,也不至于现在发展到心力衰竭的地步。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如果当初,但是没有后悔药可以买。
所以大家要正确理解高血压对人体的伤害,并不是没有症状就没事,当出现症状的时候,就意味着伤害不可挽回了。
所以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控制血压达标是重要的事。
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并且勤加监测血压波动,才能避免高血压对自己的伤害。

总结一下,高血压在规范的治疗下,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但是如果没有进行治疗,或是治疗没有使血压达标,而多年的高血压突然自行降低到正常值,甚至更低,就要提防出现了心脏问题,这种情况要比高血压本身更危险。
只有坚持不懈地控制血压,才能保护好自己。
2025年的社保一次性补缴新规有哪些新变化?个人又该如何补缴社保?(2025
为满足广大退休人员需求,2025社保一次性补缴有何要求,主要针对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人员,提供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的机会,确保按月领取社保待遇。下面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详情。2025年的社保一次性补缴新规有哪些新变化?个人又该怎么补缴社保?随新社通小编了解一下详情:2024年最新社保新规允许一次性补缴社保了。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补缴条件:灵活就业人员不得通过事后追补缴费增加年限。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期间应缴未缴的社保费可申请补缴。补缴方式:一次性补缴:仅限2011年前国企职工、知青等特定人群。按年补缴:退休前差3年内可逐年补缴,需缴纳滞纳金。退休:弹性退休最长3年,期间继续缴费。转居民社保:职工社保转居民社保,按居民标准补缴。所需材料:用人单位需提交劳动关系证明、工资凭证等材料。灵活就业人员无补缴权限。在补缴社保时,个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补缴的费用计算:补缴社保的费用是根据个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来计算的。个人在办理补缴手续时需要向社保局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以便社保局核实个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并进行费用计算。2、补缴的时间限制:正常情况下,社保只能补缴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费用,具体时间限制因地区而异。因此,个人在办理补缴手续前需要了解清楚当地。3、滞纳金和罚钱:如果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保局会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相关部门会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钱。因此,个人在办理补缴手续时需要及时缴纳相关费用,以避免产生额外的滞纳金和钱。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和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将被处以罚钱。因此,对于单位来说,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法律的义务,必须严格遵守。
解析:朱棣为什么用了20年的时间来迁都北京?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起没有人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北京故宫是时期建立的。但是北京故宫来的可不简单。 明朝初期和时期,都城在南京,但是朱棣发动叛乱夺得政权之后,开始想要迁都北京。而朱棣为何想要迁都北京,为什么好好的南京不作为都城,而要重新大费周折的花钱重新迁都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成祖迁都北京的那些事! 1402年明成祖攻下南京后,改元永乐,定都南京。但是第二年便开始对北平进行改置,开始为迁都北京做准备。 都城的选址是每个朝代最重要的事情。那朱棣又何为选择定都北京呢? 一、定都北京 1、政治军事影响 朱元璋打下天下,初期元大都虽然被攻下,元顺帝北逃,但是漠北蒙古一直是明朝最大的威胁,只要明朝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可能战争就会爆发。 朱元璋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选择分封诸子镇守边疆也算是当时非常好的政策。当时的燕王朱棣就是抵挡蒙古大军的主力。 朱元璋去世,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听取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削藩,导致朱棣发动内战,最终夺下政权,定都南京。 但是,这也意味着作为当时抵抗蒙古大军的朱棣,当他在南京时,北方民族前线便没有足够力量抵抗蒙古大军。所以建立北方战争的大本营也是迫在眉睫之事,朱棣即位虽然没有立刻把北作主都。但是也将北平作为(行在),而且在迁都北京的这段时间,朱棣也是亲征5次抗击蒙古。 这样的军事背景下,朱棣最终迁都北京也是必然的事情,最终在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2、阶级利益影响 如果翻看《》我们会发现,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大多数的人是淮西人,他们的根据地在淮西,所以并没有把都城建在北方。下面这张图就是朱元璋下令建造的公侯宅中的6公27侯的籍贯。从中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淮人。 但是朱棣不一样,朱棣的在北平,朱棣的统治集团多是朱棣在北平做燕王的时候的。他们的根据地是在北平。所以朱棣刚即位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将都城迁往北平。 比如当时的李至刚就上奏说: “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切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地,宜遵太祖高中都之制,立为京都。” 这些原本就是在北平的人巴不得赶快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去,他们的人脉关系都在北平啊,现在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 另一方面,朱棣的皇位来的是“名不正言不顺”,特别是朱元璋和朱允炆当时的都城都是南京,朱棣在南京总感觉十分别扭,朱棣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回到北平,总感觉北京才是自己的地方。朱棣从10多岁被封为燕王开始,他就在北平,他对北平的感情就如自己的家乡一般。 而且朱棣发起,朱允炆下落不明。朱允炆的旧臣岂会人人拥戴朱棣?朱棣为了震慑旧臣,就屠杀一些冥顽不灵之人。屠杀虽然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这一做法也失去了南方民众的拥戴。从这两个方面讲,朱棣出于自己个人感情方面,他也想尽快回到北京。 然而,北方的人想要回北方,原本那些归附朱棣的旧臣,淮西集团怎么会轻易让北方集团迁都北京。所以从提出到最后迁都差不多用了20年,要不是困难重重怎么会用这么久的时间。 3、地理因素影响 有上面两个因素才会起迁都的心思,但是迁都选址却是很重要的。而北京被朱棣选中除了上面两个主观原因,也有它自身的优势。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北京的整个地形去看可以发现,北京城是依山襟海,地势雄伟。这点我们可以从陶宗义的《南村辍耕路》中看出,在此书中对北京城是这样描述的: “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不仅如此,北京的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北京在历史上曾十多次被定位都城,它的地形位置不用多说自然是适合做都城的。 4、古天象的合理性 古人认为天空是圆的,而作为帝王,要居住在圆的中心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北极星在的位置。 在《管窥辑要》中说到:“北高南下,天体上下侧旋,故以东北为中”换句话说东北方就是天体的中心位置。 但是所谓的东北方是哪里呢? 《周礼 春官》中对东北方有提及,它把北京划分为星象分野的东北方。 所以按照这样的说法,北京就是天子应该在的地方。很符合朱棣想要迁都北京的想法。 二、迁都北京的准备过程 1403年正月,朱棣就开始建北京于顺天府,那时候把它叫做“行在”。到了二月的时候就将北平布政使司和北平都指挥使废掉,全部都由行部管。设立了,将北平府改为了顺天府等等,对北京的行政系统进行了一些列的更改,行在就是陪都的存在。 同时,朱棣还命令浙江、福建、陕西等多地的富商迁徙到北京城来充实北京。如果这些富户去北京城那么他们将免除差役五年。另一方面朱棣还命令建造船只200艘,督运粮食492637石到北京作为军用储备粮。 到了1405年,朱棣从山西等地迁徙了一万多户前往北京;1406年有大臣开始上奏建议朱棣开始在北京建造宫殿,可以在巡幸的时候使用,朱棣接受建议就命令重臣往各地采购优质木头和优秀工匠开始建造宫殿。下图就是1406年味建造宫殿所作出的准备。 到了1409年二月,朱棣巡狩北京,之后便开始营建陵墓,这便是告诉世人以后是要迁都北京的。 到了1416年,朱棣同意工部请求要兴建北京了,但是朱棣害怕劳民伤财引得民怨四起,一时间也不敢直接下令。朱棣就和群臣商量,但是群臣都一致认为北京就是帝王之都,希望朱棣早日下令兴建北京,这是一件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的事情。 到了1417年,西宫建好,1419年扩展南城,1420年北京宫殿就要完成了,所有的规格建筑都和南京一样,甚至是更加豪华。钦天监告诉朱棣,第二年的正月初一就是一个大好日子,宜在新殿上朝。朱棣就在1420年九月就下令: “行在礼部,自明年正月初一日始,正北京为师,不称行在,各衙口印有行在字者悉送印缓监,令预遣人取南京衙口皆加南京二字,别铸印” 就这样北京终于取代了南京成为了主都,南京变成附都。 从整个迁都过程来说,一开始的时候北京是“行在”附都的形式存在,南京的地位比北京高。但是就算是以行在的形式存在,北京所具有的京师权力却是具有真正意义的。在迁都准备的十多年间,朱棣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北京的地位,想办法充实北京人口、提高富商数量。 但是就算是1421年迁都北京的时候,依旧还没有顺利。当年迁都百日的时候,也就是在四月,北京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宫殿居然被雷击中,三大宫殿遭到毁坏。 按照古人的想法,这是上天预警啊,迁都百日就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意味着迁都北京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很多大臣都开始上奏要求朱棣迁回南京,朱棣也因此心情不好,但是还是坚持在北京,甚至还重罚了当时因为要求回南京但是言辞过于激烈的萧峻等人。 整个过程来看,朱棣也确实不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