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释疑解惑

巨型树袋鼠曾经生活在澳大利亚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Dendrolagus goodfelowi, 或古德菲勒树袋鼠。Credit: Shutterstock


(神秘的地球uux.cn)据The Conversation(加文·普里杜和娜塔莉·沃伯顿):袋鼠是澳大利亚独特性的永恒象征。为了移动,它们做了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不会做的事情:用巨大的后腿跳跃前进。所以,当你得知有些袋鼠生活在树上,并且是所有有袋动物中最可爱和最受威胁的一种时,你可能会感到惊讶。


今天,生物学家认出了十种树袋鼠,都属于树袋鼠属。两个物种栖息在昆士兰州北部的热带森林中。另外八只生活在新几内亚。


研究它们很困难,因为它们的栖息地很难进入,它们生活在高高的树上,并且由于人类的影响越来越稀少。


树袋鼠的进化史甚至更加模糊不清。在今天发表在《动物分类》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我们收集了所有关于树袋鼠化石的证据,并显示巨型树袋鼠物种在澳大利亚分布广泛,生活在远离热带森林的栖息地——它们现代的家园。


来自无树平原的树袋鼠


2002年,一队探险者在澳大利亚中南部干旱的纳拉伯平原中部发现了三个新洞穴。洞穴地面散落着已经灭绝的有袋动物“狮子”袋狮和短脸袋鼠的骨头,以及仍然生活在澳大利亚较干燥地区的几种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骨头。


巨型树袋鼠曾经生活在澳大利亚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25万年前,纳拉伯地区巨型树袋鼠Bohra illuminata的重建。学分:Peter Schouten,作者提供


考虑到食草动物的高度多样性,我们得出结论,纳拉伯在20-40万年前一定不仅仅是干旱的灌木丛,即使它仍然非常干燥。这是因为一些灌木不足以让如此多的食草动物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在2008年和2009年发现两种新的巨型树袋鼠的部分骨骼时,很难相信。它们属于已经灭绝的Bohra属,1982年根据在新南威尔士惠灵顿洞穴中发现的腿骨首次命名。


就像拼图盒上的图片一样,我们利用纳拉伯的骨骼作为向导,在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寻找孤立的碎片。我们发现了100多颗牙齿和骨头,它们至少属于7种灭绝的树——袋鼠。


这些化石来自从维多利亚南部到澳大利亚中部再到新几内亚高地的化石地点,年龄从350万年(上新世晚期)到几十万年(更新世中期)不等。


巨型树袋鼠曾经生活在澳大利亚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已灭绝的Bohra illuminata的头骨与现代树袋鼠的头骨(缩放到相同的长度)的头骨。作者提供


向前一大步——然后向上


解剖学和分子证据表明,在现存的有袋动物中,袋鼠与负鼠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澳大利亚化石记录中的巨大空白,没有人确切知道袋鼠祖先是何时下降到森林地面的。


同样,我们不知道这种独特的“两足”跳跃运动模式是起源于树上还是地上——但我们知道它成为了袋鼠家族的持久标志。它们比它们的负鼠祖先有更长的后腿和脚,脚骨以这样的方式锁在一起,以限制脚的侧向运动。


结合高肌腱弹性和肌肉发达的大尾巴,这些适应能力使袋鼠成为地球上最节能的动物之一。


树袋鼠的脚骨揭示了这些适应性进化“逆转”的三个阶段。上新世的博赫拉物种进化出了更宽的脚跟骨和上踝关节,使它们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后来,更新世的博赫拉物种在跟骨前部进化出了更光滑的关节,使他们能够向内滚动脚底,以包裹树干和四肢。


除了脚更短,现代树袋鼠的后肢也更短,前肢和爪子也更有力,便于抓握和攀爬。它们甚至可以在攀爬时用后腿走路,而住在地面的袋鼠在游泳时只会交替移动后腿。


巨型树袋鼠曾经生活在澳大利亚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树袋鼠(Dendrolagus)和灰袋鼠(Macropus)脚骨的比较。学分:加文·普里多和娜塔莉·沃伯顿


为什么要回到树林里?


随着澳大利亚在过去的1000万年里变得干燥,更多的开放植被变得广泛。这一趋势在500万到350万年前被温室阶段打断。我们推测,在此期间,森林栖息地的暂时扩大会打开新的生态位,让早期的树袋鼠进化利用。


到气候变干的时候,树袋鼠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动物群中的既定成员,物种适应了不断扩大的林地和热带草原栖息地。


正如今天一些较大的猴子所做的那样,Bohra物种可能把它们的时间划分为生活在树上和地面上,而现代树袋鼠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树冠上。


所以,尽管我们现在可能认为树袋鼠是典型的雨林动物,这是因为生活在其他栖息地的博赫拉物种已经灭绝了。


尽管我们可以从对现代物种的研究中了解到关于进化的一切,但化石记录有可能用一个发现来颠覆剧本。

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成因解析

澳大利亚东北部之所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关键在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里,我们逐一解析其成因。赤道低压带与地形影响 澳大利亚东北部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导致降水充沛。加之该地区位于大分水岭东侧,作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雨频发,进一步增加了降水量。海洋暖流的作用 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的流经,为这一区域带来了增温增湿的效果,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1季节与气温特点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季节与中国相反。年平均气温北部高达27℃,南部也有14℃,这样的气候条件为热带雨林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2地形与气候分布 澳大利亚地形独特,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的分布对气候有着重要影响。东部山地的迎风坡效应,加上中部平原的广阔地带,共同促成了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以下表格详细列举了澳大利亚的气候与地形特点: 特点描述 气候带北部热带,南部温带 季节与中国相反,夏季12-2月 年平均气温北部27℃,南部14℃ 地形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干旱地带占比约70%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3干旱与适宜居住地带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约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然而,在东南沿海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是畜牧及耕种的主要区域。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是赤道低压带、地形、海洋暖流以及独特地形分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气候特点,不仅为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增添了独特魅力,也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客战袋鼠军团,伊万或主动纠错重用一人,前场最大杀器非他莫属

  北京时间10月10日下午17:10,中国男足在将客场挑战“袋鼠军团”澳大利亚。      这是中国男足本届世预赛18强赛的第3场小组赛,前面两场小组赛,国足惨遭两连败,积分垫底,沦为副班长,出线形势已经变得岌岌可危;本轮客战澳大利亚,国足即便不能取胜,也最好能够拿到1分,否则,出线前景将会变得更加渺茫。   目前,国足已经抵达澳大利亚,并已经在阿德莱德训练场进行了两次合练。伊万科维奇眼下遭遇的最大难题是国足遭遇了非常严重的伤病潮。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朱辰杰、武磊、阿兰、杨泽翔4大主力悍将因伤缺阵,大大折损了国家队的战斗力。特别是武磊和阿兰两大锋线王牌同时因伤缺阵,更是让本就锋无力的国足更加雪上加霜。      从这两天的国足训练课来看,伊万科维奇大概率会对费南多、拜合拉木、韦世豪3位锋线球员委以重任,特别是韦世豪,更可能成为伊万科维奇最倚重的一个前场新“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伊万科维奇此前对韦世豪并不信任,此前的世预赛36强赛,韦世豪虽然表现高光,但也仅限于他在前任主帅扬科维奇麾下。伊万上任之后,韦世豪突然就遭到了冷落,基本沦为了球队的鸡肋。所以,这次伊万如果真的能重新起用韦世豪,也算是他抛弃成见,自我纠错。      作为一位擅长正面突破的球员,韦世豪在过去几场中超比赛中展现出了不俗的进攻能力。他的速度和突破能力让对手防不胜防,成为了球队进攻端的一大威胁。此番面对澳大利亚队,韦世豪如果真的能被主帅伊万科维奇委以重任,承担起更多的进攻责任,那么,以他的个人能力,必然会成为国足前场进攻端第一大杀器。      而从最近的国足训练课来看,韦世豪的表现完全没有让伊万失望。在分组对抗训练中,他被分配到了代表主力的一组,并出现在边锋位置上。在场上,韦世豪展现出了强烈的进攻欲望和出色的技术能力,多次利用速度和技巧突破对方防线,为球队创造了多次进攻机会。他的表现不仅赢得了队友们的掌声,也让伊万教练组对他更加充满信心。   中澳之战一触即发,让我们共同期待韦世豪能不负众望,带领国足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