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者领导的国际研究发现韩国发现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足迹。图片来源:邢立达提供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环球时报(Li Hang):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与来自西班牙、巴西、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合著者合作,在白垩纪蜥脚类足迹分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蜥脚类足迹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金州金城面加津里,被命名为Gyeongsauropus pentadactylus(五趾庆尚龙足迹)。这标志着庆尚龙是韩国发现的第一个蜥脚类遗迹,其独特的形态为蜥脚类动物的姿势和步态提供了新的线索。
研究结果发表在专著《脊椎动物鱼类学:史前行为的化石记录》上。
位于庆尚省南部的庆尚南道长期以来一直是韩国恐龙研究的重要地区。关于蜥脚类动物的骨骼记录,2016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了来自海东枪的早白垩世somphospondylan(Dinosauria:Titanosauriformes),其特征是部分颈椎和背椎。自2006年以来,韩国研究人员在庆尚南道国成县记录了4000多条恐龙足迹,巩固了其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足迹遗址之一的地位。
2012年,韩国Jeong Yul Kim和合著者描述了一种新的蜥脚类遗迹物种Brontopodus pentadactylus,位于庆尚南道加津遗址哈曼组广泛分布的Brontopods之下。含化石地层的年代在1.13亿至9400万年前。Brontopodus pentadactylus的足迹保存完好,手指痕迹清晰,为蜥脚类动物的足迹形态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与各种蜥脚类动物的追踪记录进行详细比较,重新审视了这种遗迹物种。研究小组认为,Brontopodus pentadactylus的特征,包括手掌轨迹的旋转角度,与其他Brontopodus ichnospecies有显著不同。因此,该遗迹物种已被重新分类为新的ichnogenus Gyeongsauropus。
这项研究确定了中型蜥脚类动物足迹(长约40-50厘米)的独特特征,包括有五个短而钝的手指的爪子足迹,手指III-V的长度和宽度几乎相同。手掌轨迹明显从轨道中线向外旋转。
Gyeongsauropus pentadactylus的轨道参数包括平均步幅为150厘米,马努斯和佩斯轨道之间的距离为50-80厘米。根据足迹长度估计,Gyeongsauropus pentadactitylus履带制造者的臀部高度约为2-2.9米。
庆尚龙足迹的建立为研究蜥脚类动物的运动和生态适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邢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蜥脚类动物在姿势和步态上可能表现出显著的多样性。
邢说,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更深入地了解蜥脚类动物的进化及其在古环境中的生态作用至关重要。
相关:早白垩世韩国蜥脚类足迹有新发现
(神秘的地球uux.cn)据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2024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与西班牙,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学者一道,在关于全球四足类遗迹化石的国际项目支持下,在白垩纪蜥脚类足迹的分类学上取得了新成果。学者将韩国庆尚南道晋州市镇城面(Jinseong-myeon)加津(Gajin-ri)足迹点发现的蜥脚类足迹命名为五趾庆尚龙足迹(Gyeongsangsauropus pentadactylus)。尚庆龙足迹是在韩国命名的第一个蜥脚类足迹属,其形态为蜥脚类恐龙行进姿态开辟了新的视角。该研究论文近期发表于专著《脊椎动物遗迹学:史前行为的化石记录》中。
庆尚南道是韩国恐龙研究的热点地区。在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记录方面,2016年曾有关于河东郡白垩纪早期多孔椎龙类的报道,包括颈椎及背椎等部位。自2006年开始,韩国学者陆续描述庆尚南道固城郡(Goseong)的恐龙足迹。该地区至今已经记录了至少四千多个恐龙足迹,是世界上赋存恐龙足迹最多的区域之一。
金正律(Jeong Yul Kim)等学者在2012年描述了蜥脚类恐龙足迹一新种,五趾雷龙足迹(Brontopodus pentadactylus),足迹来自庆尚南道加津遗址的哈曼组地层,其年代距今约1.13亿至0.94亿年。足迹保存完整度相当高,趾痕清晰可辨,这为足迹形态特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样本。本次这批蜥脚类恐龙足迹的再研究中,在仔细比对众多蜥脚类足迹化石记录后,课题组认为五趾雷龙足迹的前足迹旋转角等特征与常见的蜥脚类足迹属-雷龙足迹(Brontopodus)的各种存在明显差异,进而将其归入新的庆尚龙足迹属。
此次研究揭示了这种中型蜥脚类恐龙行迹的独特性。这一中等尺寸(后足迹长约40至50厘米)的蜥脚类恐龙行迹,具有显著特征,如前足迹通常由五个短而钝的指印构成,其中三个趾,第三趾至第五趾的长度与宽度近乎相等。前足迹从行迹中线向外强烈旋转,在两条行迹中分别可以达到30°~60°和85°~125°。学者们通过研究进一步确定了五趾庆尚龙的行迹参数,其平均复步长是150厘米,前足迹与后足迹之间的距离在50到80厘米。同时,其足迹长度表明,五趾庆尚龙足迹的造迹者臀高度约为2至2.9米。
庆尚龙足迹属的确立为探讨蜥脚类恐龙运动姿势与生态适应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蜥脚类恐龙在运动姿势与行为可能具有复杂的多样性,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恐龙演化的多样性及其在古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主要作者之一,晋州国立教育大学科学教育部金景洙教授(Kyung Soo Kim)对此评论道,庆尚南道科学教育中心记录的五趾庆尚龙足迹在足迹学中非常稀有,其前后足迹的趾印都非常清晰。这为我们了解蜥脚类恐龙足趾骨骼的排列和足部形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我们在韩国多个地都发现了具有五趾前足的蜥脚类足迹,例如晋州镇城面的晋州组、庆尚北道义城郡点谷面的点谷组,以及蔚山市蔚州郡天田里的大邱组。这种分布表明,巨龙形类在白垩纪曾经广泛分布并长期栖息在在朝鲜半岛,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这些蜥脚类恐龙很可能是分布于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恐龙种群之一。
巴西尔二世是哪位?拜占庭帝王巴西尔二世生平简介
巴西尔二世是中期的雄主。在拜占庭帝国漫长的千年历史中,被动挨打的时间远长于强盛的时间,但也有过辉煌的岁月,巴西尔二世时代就是与查士丁尼时代并驾齐驱的两大黄金时期。 前言描述 不容许自己的臣民势力过大,不使任何一个显要的军事长官拥有巨大的财富,随意用各种捐税来压制他们,使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来料理私事,而无暇他顾。不相信任何人,只使少数人知道自己的计划。 ——一位拜占庭作家对巴西尔二世政策的描述。 历史背景 8世纪的“捣毁圣像运动”及军区制的加强使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有所提升,9世纪之后,随着带来的龙卷风的消退,拜占庭帝国在东部战场上逐渐占到了上风,但阿拉伯帝国仍是一大长期的威胁。 而与此同时,拜占庭帝国北方的诸“蛮族”,包括保加利亚人、马扎尔人、南部斯拉夫人、罗斯人等发展迅速,正在进入国家的阶段,而且具有一股的狠劲,使拜占庭这个老大帝国吃尽了苦头。特别是保加利亚人,在7世纪后期已经成立了国家,9世纪初克鲁姆大公时代开始成为拜占庭的劲敌,西蒙大帝时代更是迫使拜占庭俯首纳贡,甚至几乎夺取了拜占庭的皇座。 面对诸“蛮族”的威胁,拜占庭帝国也有它的优势。基督教是它的武器之一,常常能起化敌为友的作用。而“借蛮打蛮”也是拜占庭帝国惯用的伎俩,利用金钱或其它诱饵,拉拢其它“蛮族”去打击威胁更大的“蛮族”,拜占庭帝国也因此获得了狡诈多变的名声。 867年,来自马其顿的巴西尔一世完成了由一个农民到的神话般的历程,建立了马其顿王朝,这个神奇人物在军事和外交上都取得了成功,为他的后继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到了他儿子利奥六世时代,碰上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全盛时代,在西蒙大帝的鞭下蒙受了不少耻辱,到君士坦丁七世和罗曼努斯二世时代,帝国的大权逐渐落入军事贵族手中。拜占庭帝国急切地渴望出现一位贤良的新君。 早年生涯 958年,巴西尔二世出生。 在他5岁时,其父罗曼努斯二世驾崩,他继位为皇帝,由母后菲芳娜(又译为“赛奥法诺”)摄政。但随后掌握了帝国军事大权的尼基弗鲁斯·福卡斯同菲芳娜结婚,以继父的身份与年幼的巴西尔兄弟成为共治皇帝。称尼基弗鲁斯二世。尼基弗鲁斯·福卡斯是小亚细亚军事贵族的代表人物,颇有军事才能,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回了克里特岛、塞浦路斯等地,并利用罗斯人给予宿敌保加利亚人以毁灭性打击。 但这位杰出统帅在967年死于残酷的宫廷阴谋,凶手约翰·吉米斯基斯米接过了他的皇位,成为巴西尔的第二位“共治者”,称号约翰一世。 976年,约翰·吉米斯基斯死,年已18岁的巴西尔二世决心自己独揽大权。但已推出过多位皇帝的小亚细亚军事贵族不甘寂寞,又推出了他们的新领袖巴达斯·斯科莱鲁。斯科莱鲁在齐卡米死后立即宣布自己为共治皇帝。 于是,一场内战不可避免,巴西尔二世派遣帝都行政长官宦官巴西尔·勒卡平去平乱,勒卡平是罗曼努斯一世(巴西尔二世的曾祖父)的私生子,为人又有才能,但他在军事上的平庸使斯科莱鲁气焰更加嚣张,巴西尔二世不得不起用另一位小亚细亚封建贵族巴达斯·福卡斯(尼基弗鲁斯·福卡斯的侄子),终于敉平了斯科莱鲁的叛乱。这场叛乱持续了三年(976—979年)。 但巴达斯·福卡斯也非善类。由于巴西尔二世采用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压制势力过大的小亚细亚贵族,又触怒了小亚细亚贵族,于是巴达斯·福卡斯利用这些不满,又拉起了自己的大旗。987年,他自称皇帝,很快控制了几乎整个小亚细亚,巴西尔二世一度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这是巴西尔一生中最危难的关头,但人的潜能也只有在这样的关头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他充分利用了占有首都和正统地位这两个优势,利用君士坦丁堡充裕的资金资源,用罗斯瓦良格亲兵队作为他的主打军,经过两年奋战,平定了这场叛乱。 988年巴西尔二世成功地和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结成联盟,罗斯军队成为拜占庭军队的雇佣军。(这次结盟拜占庭的代价是贴出了皇帝的妹妹安娜,由于罗斯人被拜占庭人视为蛮夷,安娜起先坚决拒绝,以死相抗,但最后为了国家利益,不得不就范。) 对内铁腕 巴西尔5岁继位,18岁亲政,31岁才平定所有敌对势力,真正独揽大权。虽然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但经过数次宫廷夺权和平定叛乱的考验,已经熬成一个成熟老练的君主了。 经过两次叛乱,昔日严重威胁君权的小亚细亚军事贵族受到严重打击,但巴西尔对于贵族势力仍然心有余悸。另一方面,当时大贵族都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土地经营事业上,土地兼并活动越演越烈,作为国家军队和税收基石的自耕农军士的经济情况日益恶化,服徭役和交税赋的自由农民数量不断减少。 巴西尔清醒地看到这一点,他执政后政策的一个重点就是遏制豪强。996年,他严令大封建主必须将侵占的村社农民土地悉数归还。1001年颁布“代缴法”,规定“富强者”必须在缴纳赋税方面为“贫弱者”负责,如果“贫弱者”无力缴付,则由“富强者”代缴。这意味着教俗大地主将不得不为他们的农奴的赋税负责,既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贪得无厌的大地主们。虽然此法令遭到大封建主们的强烈反对,但巴西尔二世在位时期仍将其坚持贯彻下去。 但总的来说,巴西尔二世的努力并未能阻止拜占庭帝国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趋势。一般来说,一个社会在没有受到干预的情况下,会自发地发生贫富分化,通常只有王朝初期的强势帝王有能力扭转这种趋势,而王朝中期帝王的努力往往难以收到相应的效果。 对外征战 在解决了国内的敌人之后,巴西尔二世将注意力转向西亚,阿拉伯人一直在那里对拜占廷的亚洲领土进行渗透。自从早期哈里发帝国对拜占廷本土的大规模侵略被击退后,双方一直进行着拉锯战。尼斯福鲁斯二世和约翰一世在位时期采取强硬政策,从穆斯林手里夺取了部分领土;但亚洲的叛乱和随之而来的长期内战使拜占廷在东方的地位被削弱,这些地方。阿勒颇被穆斯林军队围困,安条克也受到威胁。995年,巴西尔二世集结了一支四万人的军队前往亚洲与阿拉伯人作战。他在叙利亚获得几次胜利,解除了阿勒颇之围,进而占领奥龙特斯河河谷。巴西尔二世甚至推进到了更靠南的地方(霍姆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只是由于兵力不足才使他没有尝试收复耶路撒冷。他的胜利使拜占廷帝国在叙利亚地区的统治得以恢复。自从阿拉伯人兴起以来拜占廷就丧失了古代罗马帝国在叙利亚的领土,希拉克略以后的诸拜占廷皇帝没有一个能统治这些地方。由于巴西尔二世的功业,这些地区重新并入拜占廷达75年之久。 在1000年到来後,巴西尔开始了他征服保加利亚沙皇塞缪尔的军事行动。1002年,保加利亚达到了其极盛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征服,塞缪尔将保加利亚的疆域扩张到了北至多瑙河, 南达希腊北部,西抵亚得里亚海,东至黑海的广大区域。 而所有的领土都是300年来从拜占庭夺走的。而巴西尔决心夺回这些领土,在此后的十几年中拜占庭军和保加利亚军队在巴尔干半岛长期交战。1014年7月29日,巴西尔将保加利亚主力逼至 爱琴海北岸的萨洛尼卡附近,迫使保加利亚军队与其决战,克雷西昂之战爆发。 拜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俘虏了14000名保军,巴西尔命令将99%的战俘刺瞎,而令剩下的1%战俘把他们带回家,以恐吓保加利亚人,由此巴西尔赢得了“保加利亚人杀手”的名声。1018年,巴西尔大举入侵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就此灭国。 拜占庭兼并了保加利亚的所有领土达168年之久, [3] 并使达尔马提亚的塞尔维亚王国臣服。而与此同时,1016年,巴西尔和基辅罗斯联合,击败了可萨王国对克里米亚半岛的进攻,成功保住了拜占庭在克里米亚半岛南部的领土。 巴西尔胜利回军后,转向了东方,他几次出征高加索附近的地区,占领了格鲁吉亚的一部分,将亚美尼亚王国的一部分纳入帝国版图,另一部分作为拜占庭的附庸继续存在。使亚美尼亚在两个世纪后再次回归拜占庭。 此外巴西尔还收复了意大利南部被诺曼人征服的大部分领土。 离开人世 1025年巴西尔出兵准备征服欧亚最后一块拜占庭的传统领地西西里,但不幸在途中逝世。巴西尔留下的帝国,恢复了拜占庭除了埃及和西西里以外的所有领土。他一生和他的军队同起同居,被称为“军队之父”,死后,他没有葬在拜占庭传统的皇家陵地,而要求葬在他的骑兵训练营地,而后来的法国拜占廷学家路易·布莱赫尔描写巴西尔二世:“有着战士的秉性,又是伟大的军事将领,而且兼有统治管理才能”。他堪称是为了拜占庭奋斗终生的军人 。在他去世之前,邻近各国都畏惧于拜占廷帝国的军事力量而不敢轻举妄动。巴西尔二世被安葬于君士坦丁堡城墙外的圣使徒约翰教堂。而令人惊讶的是,巴西尔二世去世后,他的财富总数(去除了所有的战争费用和免去两年的赋税后)竟然还有14400万诺米斯马。巴西尔二世从未结婚,也没有孩子。在他死后,其弟君士坦丁八世继位。拜占廷帝国在一系列平庸的君主统治下逐渐走向衰落。 1204年,他的墓被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十字军严重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巴西尔二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拜占庭帝国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巴西尔二世(希腊语:Βασ λειο Βουλγαροκτ νο,958年—1025年12月15日),拜占庭(962年—1025在位,976年—1025年亲政)。 拜占庭马其顿王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2年。他在位期间,达到了第二次黄金时期(第一次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于公元1018年灭亡了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 同时,巴西尔二世还重申了罗曼努斯保护小农的法律,此举缓和了国内的矛盾。 公元1025年,在攻击西西里岛的前夕,巴西尔二世因病逝世,终年67岁。 由于他在对保加利亚战争中残忍的对待保加利亚人,所以也有“保加利亚屠夫”的称号。 巴西尔二世时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地区均处于低潮。他在文明世界的西部建立了一个以拜占庭帝国为中心的秩序,对于正处在国家形成关键期的东欧诸民族,巴西尔二世的国际秩序对它们的版图、政治、宗教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巴西尔二世同图拉真、苏莱曼大帝等属于同一类型的君主,都是将一个世界性大帝国在军事、版图、威望推向顶峰,但具有开创性质的影响则相对不多。拜占庭的环境和相对繁荣的经济文化,使它极易受到攻击,而拜占庭皇位的耀眼光环,也引得众多英豪为之折腰。这两个因素的结合,再加上幼年即位的险境,使巴西尔二世经历了比一般帝王多得多的考验和挑战。正因为如此,巴西尔二世的盛世是堆积在阴谋、权术和凶残的基础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