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释疑解惑

百慕大海岸附近,一只怀孕的鼠鲨被一只大白鲨吃掉了

时间:2024-09-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Richard Pallardy):一条在百慕大附近游泳的大型掠食性鲨鱼被一条更大的鲨鱼吞食,甚至吞下了附在它身上的追踪装置,科学家们说这是有记录以来的首例此类病例。


鼠鲨(Lamna nasus)可以长到大约12英尺(3.6米)长。这些大型鲨鱼在北大西洋以及南半球部分海洋巡逻,一直延伸到南极。它们肌肉发达、流线型的形状和有角度的矛状牙齿使它们成为可怕的捕食者。但似乎鼠鲨本身并不能免疫捕食。


在周二(9月3日)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条体型较大的亲族可能捕食了一条鼠鲨。北卡罗来纳州环境质量部海洋渔业生物学家、研究主要作者布鲁克·安德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记录的鼠鲨捕食事件。”。


2020年10月,这条怀孕的雌鲨在科德角附近被卫星发射器和弹出式卫星档案标签(PSAT)标记。这些设备的数据旨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追踪鲨鱼的深度和地理范围。虽然卫星发射器是永久性的,但PSAT标签的设计是在一年后与动物分离,并记录其运动数据。


它们的深度是使用PSAT标签的压力和温度数据计算的。压力和温度的异常表明动物已经死亡,或者标签以某种方式过早脱落。


在这种情况下,鲨鱼的活动范围在水面和328英尺(100米)以下,直到2020年12月,它开始在白天潜入2600英尺(800米)的深度,晚上徘徊在650英尺(200米)左右。当它从被标记的地方向南移动到百慕大海岸附近的水域时,它保持了这种模式。


2021年3月24日,与其记录的深度相关的温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鲨鱼之前一直在43.5至74.3华氏度至-(6.4至23.52摄氏度)的水域中移动,但当天标签记录的温度在61.5至F76.5华氏度(16.4摄氏度至24.72摄氏度)之间,尽管深度范围相似。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转变意味着当时标签位于另一条鲨鱼的胃内,因为温度比在这些深处更高。


作者说,根据大到足以吃掉一只鼠鲨的鲨鱼的地理范围,捕食者可能是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或短鳍灰鲭(Isurus oxyrhinchus)。白鲨似乎更有可能在摄入时获得更稳定的标签深度范围——鲭鱼往往会潜得更深,然后迅速上升。


该团队表示,这一发现对鼠鲨种群有影响,鼠鲨种群已经受到历史性过度捕捞的威胁。它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安德森说:“捕食我们怀孕的一只鼠鲨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我们通常认为大型鲨鱼是顶级捕食者。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开始发现大型捕食者的相互作用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复杂。”

为什么风流皇帝乾隆统治的大清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导读:我们今天之所以不停地提到,主要就是因为乾隆的统治成绩非常厉害。从纵向说,乾隆时代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富强的一个时代。从横向对比,乾隆统治的大清帝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种强大有以下的这些数据做支撑: 第一,经济总量非常大,国家财力也比较雄厚。虽然对那个时候GDP计算的方法有各种争论,但是用大家比较认可的计算方式算出来乾隆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0%多,远远比今天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要多。乾隆时期,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是当时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丁� 第二,乾隆朝的军事实力也非常强。乾隆的一大功绩就是统一了新疆。乾隆24年统一新疆之后,中国的疆域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正好是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1.5倍。网络配图 所以乾隆朝的疆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除了之外第二大的疆域。而且和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不一样,对整个疆域内的实际控制力是最强的。 第三,乾隆朝的人口数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中国历史上,以前朝代大部分时间人口都徘徊在几千万之间,少数那么几个时点突破了一个亿,像末期就达到了一亿多,到了清朝由于前面有、两代的统治,所以乾隆继位的时候,中国人口是1.4亿,到乾隆退位的时候,人口达到2.9亿。就是说乾隆用54年的时间就让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在中国古代,人口多少一直是统治者统治成绩的最有利的证明。乾隆朝用10亿多亩的土地养活了当时世界上30%的人口,这在当时是认为非常了不起的统治成绩。 成功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然跟乾隆本身的天资有关。乾隆智商特别高,情商也很高。他从小特别喜欢历史,把整个中国通史研究了很多遍。这样他就能够有效汲取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把它们集大成。而且乾隆又特别聪明,特别会运用政治手腕,所以乾隆统治下,他消灭了中国历朝历代对皇权的几乎所有威胁。中国历史上对皇权威胁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敌国外患、农民起义、权臣专政、后妃外戚干政、擅权、皇族干政、朋党之争、地方割据势力——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这八种势力兴风作浪,好像在乾隆之前还没有哪个朝代把这个八种势力完全都镇压下去了。只有到乾隆朝,他汲取历代的统治经验,用高明的政治手腕把这八种威胁几乎都消化于无形,达到了空前的政治稳定。 当然实现这个过程是很不容易的,我可以举两个例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乾隆是如何消除后妃干政的威胁。首先乾隆要防范的是他母亲,老。有很多历史资料记载,乾隆是一个孝子。在老太后活着的时候,他每次南巡都要带着太后。在宫中的时候,他每天都要给太后请安,尽可能的跟太后一起吃饭。网络配图 老太后过生日的时候,他每一次都花很多钱。但是乾隆绝不允许太后干扰他行政。乾隆在继位之后第三天就给太后身边的太监、宫女发布了一道谕旨,他说:“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 实际上,就是对太后进行了信息封锁,防范她有任何干预朝政的可能。 当然这个圣旨颁布下去不见得每个人都能遵守。后来过了几年之后,太后和皇帝之间发生过一次不愉快。有一次皇帝给太后请安,太后就跟乾隆闲聊天,说她听说顺天府东面有一个庙,特别灵验,谁家有什么事到那儿去求一求,许个愿,过几天马上就应验,但是这个庙年久失修,快塌了,说,你能不能拨点银子把这个庙修一下。乾隆当时赶紧表示说没问题,马上拨款派人去修。但是从太后宫中出来之后,乾隆马上把太后身边那些太监叫过来,说,你们谁跟太后说的这个顺天府的庙的事,你们要不说太后怎么能知道呢?把这些人狠狠的惩罚了一次,然后说这是第一次,但是下不为例,要是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们可能就活不了了。然后又专门把这番话形成了一道圣旨颁发给这些太监。这个圣旨表面上是搬给太监和宫女的,实际上是搬给太后看的。太后也是个聪明人,从此之后,几十年间,太后没再提过任何一次类似的要求,乾隆就有效的杜绝了后妃干政的可能。 乾隆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特别苛刻,特别刻薄,主要是因为他鉴于历史上,从的到清朝的太后,后妃干政的事情出现的特别多,所以他必须要。接下来防范的就是他的亲兄弟。乾隆当了皇帝之后,身边有两个亲兄弟,一个是跟他同岁的弘昼,从小在一个桌上吃饭,一起玩,一起上学,感情非常深。但是当了皇帝之后,这种兄弟情分马上就发生变化了。乾隆登基之后,一心想搞好和这两个弟弟的关系,所以他在金钱上对这两个弟弟非常厚待,给他们封了很高的爵位。但是乾隆从来不忘记敲打这两个兄弟,提醒他们现在不再是兄弟关系,而是君臣关系。 有一次乾隆的这两个弟弟到宫中给太后请安,他们俩一不小心就跪到了乾隆平时给太后请安的时候跪的那张席子上,因为皇帝的席子是专用的,乾隆知道之后,马上把他们两个严词训斥一番,并且一个罚俸三年,一个革去亲王,处理是非常重的。所以乾隆就不停地这样在细节上敲打他这两个弟弟。如此防范之下,乾隆这两个弟弟没有对政治形成任何的干扰,而且乾隆还立下了一条规矩,就是从他这一朝开始,皇族不许进入军机处,这个规矩一直到晚清,到的时候才被打破。网络配图 除此之外对社会的其他各个阶层,乾隆也都采取了非常强有力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比如乾隆当了皇帝不久,就编了一部宫廷法典,叫《宫中现行则例》,专门约束太监的,明确规定每一个太监的职责,几点上班几点下班,规定得非常详细,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精细化管理。乾隆对太监一直注意防微杜渐,所以乾隆统治的60多年没有任何一个太监能够干政。 乾隆对老百姓更是处心积虑进行控制。他对老百姓的态度有两面性,一方面乾隆对于安分守己的老百姓非常仁慈,他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就是税收太多,老百姓承受不起,官逼民反,所以乾隆坚持了永不加赋的原则,而且一生五次普免全国的钱粮。乾隆对救灾也非常重视,知道哪有水灾、旱灾,他总是不遗余力进行救灾。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他眼中所谓的“刁民”,就是那些敢于聚众闹事向上反映情况的,敢于反抗的这些老百姓非常残忍。乾隆一生非常重视的事情就是不允许各地出现群体性的民众聚众闹事事件,只要是聚众闹事的人数超过40人,他就当成叛乱,从严处理。总之,乾隆统治成功的诀窍就是他总结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把任何他能够看到的不稳定因素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无人能破!清朝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竟然创下三项世界记录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