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科学原理

什么是量子纠缠呢?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量子纠缠这个词汇,近年来频频被热搜。很多伪科学作品都有所谓“量子纠缠”的描述,甚至有人利用这个概念来反科学。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但是真实存在,早就被很多科学实验所观测和证实。

什么是量子纠缠呢?

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

比如说,一个粒子和另外一个粒子,它们虽然相隔几亿光年,但它们之间似乎原先有什么联系,一个粒子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就足以推断出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无论粒子之间间隔有多远,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那么,量子纠缠是建立超光速信息交流的选择之一吗?

像量子纠缠这种物理现象,理论上确实可以让信息传递速度超越光速无数倍,但是其纠缠态是不能被干扰的。如果你试图利用量子纠缠的原理去建立交流机制,立即会中断纠缠态。所以,量子纠缠是一种没有意义的信息联系,我们无法利用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科学理论具有绝对的普适性,放之四海八荒皆为真理,在宇宙中任何一个角落皆是如此。无论一个文明的科技程度发展到如何逆天的地位,它们都要受限于物理规律。而科学理论,比如说相对论,就是对物理规律的正确总结。故此,宇宙中假设有高级文明,即使它们极为先进,也依然要受限于物理规律,即光速壁垒。

北齐高欢长子高澄是如何死的?高澄是被谁杀死的

(521年―549年),字子惠,小字阿惠。长子,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生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东魏权臣。 为东魏权臣高欢正妻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十五岁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地位的巩固,东魏、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开始为北齐建立做准备,受魏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年仅29岁。 北齐时追谥为文襄,庙号世宗。 遇刺经过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政权。 武定五年(547年)十二月寒山之战后,高澄俘获了当时南梁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作为自己的奴隶,在东柏堂的厨房里干活。起初高澄非常宠爱兰京,兰钦派人来请求给儿子赎身,被高澄回绝。后来兰钦死,侯景祸乱南梁,兰京多次请求回国,被高澄令人杖责,又威胁说,再来诉求就杀了他。 兰京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又想到昔日高澄对他的好处,心理落差太大,怨怼更深,于是和厨房里的六个奴隶合谋,准备刺杀高澄。另外,兰京的弟弟兰改是身边的带刀侍卫,兄弟俩准备一前一后,各自杀掉高澄兄弟。 武定七年(549年)八月辛卯日,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兰京假装入内送食,趁机察看情况。高澄认为他行动鬼祟,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偷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一再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床上扑来。 杨愔最先逃脱,崔季舒躲进厕所里,陈元康以身体遮挡高澄,被刺成重伤。高澄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众人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迅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谥号文襄王,葬于义平陵以北。 高澄死后,高洋继承父兄基业。不久,北齐王朝建立。高洋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陵墓称为峻成陵。高澄留下了六个儿子,除了小儿子绍信没有什么事迹外,其余都文武双全。尤其四子更是一代名将,他就是有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千古奇案解析: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是哪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