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元朝历史上忽必烈为什么要先征大理再灭南宋?

时间:2025-02-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所实施的“斡腹”之谋。

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都有抵牾之处,究竟孰是孰非? 13 世纪中叶,蒙古人绕道甘川藏区进征大理国,即所谓的“斡腹之谋”,只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化叙述。

宋元之际的人们,以及后世历史编纂者们,在讲述这段历史时通常认为,蒙古人当时已有假道藏区,先图大理国而后再迂回包抄,以捣袭南宋的战略远谋。

然而,这一广为人们所熟知、接受的历史叙述,并非历史实情。

网络配图 其实,经由汉中入川蜀而攻宋,才是蒙古长期以来所奉行的既定的灭宋战略。

1252 年,忽必烈受其兄汗之命从漠北出发进攻南宋,次年,他即在南方展开一系列活动,熟悉掌握了南方的情形。

但他发现按照既定路线直接攻打南宋难度太大,于是请求蒙哥汗改变计划,先进攻大理国,再征伐南宋。

最终,蒙哥汗同意了忽必烈的这一提议。

但故事却并未结束。

蒙哥汗在登上大汗之位后,即将注意力转向蒙古尚未征服的世界。

南宋是蒙古的征服目标之一,蒙哥汗对弟弟忽必烈攻取南宋抱持很大的期望,而攻取南宋也确实是忽必烈的主要目标。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攻取南宋,兄弟二人却产生了分歧,而且随着矛盾的激化,蒙哥汗对忽必烈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二人暗生嫌隙。

如前所述,忽必烈受命不久后,即感到攻取南宋之艰难,希望先攻打大理,再征服南宋,对此蒙哥汗表示同意。

但是从1252年受命之后,直到1256年,忽必烈掌握军事重权,却始终未对南宋展开大的军事行动,这令蒙哥汗十分不满,他派人到陕西、河南等地对忽必烈进行“勾考”,意即检查、考核。

原本这期间,兄弟二人关系已有裂痕,而蒙哥汗这一举动更是激化了二人矛盾。

过去历史研究认为,蒙哥汗、忽必烈二人矛盾是由于忽必烈经营汉地有方,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蒙哥汗嫉妒,心生猜忌。

温海清认为,这一解释固有其合理之处,但忽必烈长期在军事上回避正面攻打南宋,才是关键所在。

网络配图 也正因为此事,而后蒙哥汗决定御驾亲征南宋,而其亲征之时,忽必烈已完全被排除在攻宋将帅的名单之列。

关于此事,史籍中说,忽必烈因患脚疾,而留在了北方一个名叫合剌温只敦的地方。

蒙哥汗御驾亲征南宋,其选择的路线就是蒙古既定的灭宋战略:先攻川蜀、再打南宋。

然而,蒙哥汗最终死在了征伐路上,未能实现征服南宋的宏愿。

在此期间,对于蒙哥汗坚持既定战略,忽必烈可谓是忧心忡忡,十分忌惮南宋。

网络配图 为何《》等汉文史籍中有意或无意忽略了蒙哥汗最初下达给忽必烈的任务是直接进攻南宋而非大理国?温海清认为,蒙哥汗最终死在征伐路上,对于蒙古人来说,这是一种挫折和失败,在史书上回避之,并不奇怪。

至于忽必烈为何在攻下大理之后转而北上,则不得而知。

或许,蒙军出征大理,损失严重,是忽必烈抽身北返的一个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雍正帝:历史上被戏说频率高的一代传奇帝王

爱新觉罗·,第四子,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我们都习惯叫他。他是中国历史上,被戏说最多,传说也是最多的皇帝。实际上,他在位只有十三年,前面有康熙,后面有,但为什么在“夹缝”中上位的他,会如此受到后世的重视呢?因为,他的一生有传奇色彩:网络配图 其一:雍正。雍正当皇帝,野史质疑甚多。按清史专家阎崇年的说法,就有“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三种。这个话题,都被人说烂了。此处不提。不过,我还是认为,雍正还是正当即位的。中国历史档案馆便存有《康熙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野史之说,我不太相信。但是,有野史之说,就有编故事的基础。 其二:雍正残忍。一部清史,雍正手足相残、打击朋党,登峰造极。雍正即位之后,对心怀异心之兄弟痛下杀手。他的策略就是先造舆论。显然,雍正深谙舆论宣传之重要性。雍正二年七月,刊印《朋党论》下发,该文强调臣子要与君王同好恶,指出朋党之危害。大造舆论之后,雍正就下手了。降皇十四子胤禵为郡王,拘禁汤山,后来派去守陵,再后来降爵为贝子,受圈禁;皇九子发往西宁,由监视并名其为“赛思黑”;劲敌皇八子被圈禁,赐其名为“阿其那”;皇十二子胤祹被革职;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禁锢。 此后,雍正又拿亲信年羹尧、隆科多开刀。雍正三年,雍正以92大罪令其自尽。雍正五年,雍正以41大罪将隆科多圈禁,次年死所。兄弟可以镇压,亲信可以杀之,可见雍正之凶残。现在的电视剧创作,似乎都是喜欢有点血腥味的。 其三:雍正“”。史书评价,清朝文字狱。清朝帝文字狱7次,康熙帝文字狱12次,雍正帝文字狱17次,乾隆帝文字狱130多次。“文字狱”的无以复加、以及典型案例,我看都应该算在雍正头上。比如,著名的“清风不识字”案。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马上把徐骏革职,再派人一查,在徐骏诗集里找出了“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网络配图 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按大不敬律“斩立决”。再比如,“维民所止”案。雍正年间,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试官,出一道作文题:“维民所止”,源出《·商颂·玄鸟》。原文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大意是说,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栖息之所,有爱民之意。这个题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规范。然而,雍正听说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这岂不是要杀自己的头吗?雍正下令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含冤死于狱中,并受戮尸之辱。查嗣庭的儿子惨死狱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人士不得入考。 其四:雍正勤政。如果说,仅仅将雍正理解成一个残忍的暴君,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雍正还是位十分勤勉的皇帝。在位期间,他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每年,只有自己生日才休息一天,每天挑烛工作至凌晨一两点,次日居然还要上早朝。他有个原则,“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到明天。据说,他一生中批阅的奏折超过千万字,而且都是工笔写就,雍正朱批据说有360卷之多。有人计算过,这些字就是抄,也是不容易的。正是因为雍正的勤政,清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雍正起到了承上下的重要作用。性格这么复杂的一位皇帝,电视剧的编剧们自然是有得血拼胡写了。网络配图 其五:雍正暴死。雍正十三年,雍正暴死。关于雍正的死因,也是清宫谜案之一。阎崇年先生曾概括五种说法。比如“雍正被砍头”;和恋人竺香玉合谋杀雍正;雍正死于宫女;雍正中风之死;雍正死于丹毒。等等。不过,丹毒之说,较为合理。皇帝都想长生不老。雍正曾有两位道士,张太虚和王定乾,帮助其炼丹。雍正长期吃丹药,极可能汞、铅、硒金属中毒。一部中国历史,皇帝炼丹吃药而死的,据信有14位之多。但是,不管雍正是怎么死的,这些野史笔记承载的事因后果,后来都纷纷跑到清宫戏里了,胡缠烂打成了一锅粥。“雍正爷”要不忙,那也就真奇怪了。特别是现在,各种穿越小说盛行,雍正的题材,正是他们所期盼的十分理想的穿越之时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湖广填四川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回事?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

湖广填四川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人口迁移事件,简单的理解是,四川人口稀少,从湖北、湖南、广东迁移人口到四川,以填补当地的人口数量,提高生产力。 相信很多人是上面的这种认识,更有甚者认为当年进川屠杀四川人,导致人口锐减,才有湖南、湖北、广东等几个省移民四川的故事发生。其实根据大多历史学家的论证,湖广填四川有下面几个重要的内容: 1.湖广填四川并不仅仅发生在清朝,而是经历了明、清数百年时间的迁移。 末年(公元1200多年),四川军民参与长期的抗金战争,后来又与蒙古军队展开了50年的争斗,期间蒙古军曾三次攻入成都,直到南宋灭亡,建立时候,四川人口已经从南宋末年的近1000万人口锐减到南宋灭亡后的60万人(1282年),仅剩下10%还不到。从整个四川地区来看,以至有"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程夫人墓志铭》 整个元朝近100年时间,由于没有组织迁移,四川人口没有多大的变化。 到了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旗下大元帅明玉珍率领的湖北地区农民军十几万人进入四川,后被所灭,这些湖北来的军民算是第一次填四川。 开始,湖广地区大量农民迁移到四川,到了1381年,明朝建立仅十几年时间,四川人口就增加到了146万人,明朝也有连续移民,不过直到明末1644年,四川人口也只恢复到400万人,经过300多年的元、明统治时期,四川人口只恢复到了南宋末年的一半不到。 明末清初,张献忠、、清军以及后来年间的,30年间经历长期战争加瘟疫等自然灾害发生,四川再次遭遇了人口锐减,据官方统计,1668年(康熙七年),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只剩下七万人,四川全省人口约60万人,比明末400万人锐减了340万人,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四川土地上几乎荒无人烟。四川巡抚张德地曾在一篇奏疏中记录了蜀中父老的一段回顾:“查川省孑遗,祖籍多系湖广人氏。访问乡老,俱言川中自昔每遭劫难,亦必至有土无人,无奈迁外省人民填实地方。” 也正是这年起,康熙发动全国十几个省掀起了一股大规模的移民潮。 2.康熙年间达到高潮,政府给予多种政策支持。 为了填补四川人口,康熙颁布了多项优惠政策:(1)凡是愿意入川者,给予永久性土地,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世代人的命根子;(2)入川者,均准予入籍,不用担心身份户口问题;(3)其他各省及地府人口迁移与政绩挂钩和升迁,这跟现在大家追求GDP有异曲同工之妙;(4)移民垦荒地亩(即新开垦的荒地),五年起才开始征收税赋,也就是说老百姓自己新开垦的荒地,五年内所有收入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国家不征收任何税收。(5)、鼓励生育,对于移民后出生的人口,不管多少不加收任何赋税。 这些政策,在现在看来仍然不过时,分给土地、解决户口、鼓励生育、见面赋税……,看着很眼熟似不似? 正是这样,康熙年间迎来了移民高潮,这段时间移民数量达100多万人。 3.湖广并不单单指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参与迁移的省份多达十几个。 参与康熙年间移民四川的有湖南、湖北、广东(以上三省简称“湖广”)、陕西、河南、山东、云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西、福建、山西、甘肃等十几个省,其中以湖广地区移民最多。 历经几百年的人口迁移,四川真正的土著民已经极少,更多的是来自其他十几个省的混合居民,形成了今天四川人口的主要结构。 随机文章《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木星和土星碰撞会怎样,会形成新的天体(人类可能会灭亡)无限猴子定理是什么意思,无限的猴子加无限的时间将称霸地球250定律是什么意思,每名顾客身后有250亲友可成用户揭秘长大的石头之谜,下雨会会长个头还会生出小石头(已经成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