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董仲舒为什么“独尊儒术”?汉武帝刘彻不信儒家是如何回事?

时间:2025-02-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董仲舒为何“独尊儒术”?不信儒家是怎么回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董仲舒是谁? 就是那位提倡“,独尊儒术”的西汉大儒,那么,这位大儒最终结果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为什么要“独尊儒术”讲起了。

董仲舒 一: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建元六年,前135年,窦死,登基六年之久的汉武帝才有机会乾纲独断,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向天下下诏曰: ……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

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如今轮到朕掌权了,但怎么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呢。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天下贤良可以将治理国家的见解汇编成册,上交朝廷,供朕御览。

于是呢,当时有名的经学博士董仲舒,献上了《举贤良对策》,汉武帝看完之后很不解渴,便连续召见三次,就在这三次当中,董仲舒总结出著名的“”,首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汉武帝 其要旨在于,根据天人感应的原则,确定“君权神授”,天子治理天下,完全是老天爷的旨意,既然是老天爷的旨意,就一定要保证天子的权威,否则就是逆天,可怎么保证天子的权威呢?思想上必须统一,而这种思想,找来找去,也只有儒家比较靠谱,还有点相关的理论依据,所以,就只能“罢黜百家”不允许出现别的声音,“独尊儒术”,让“儒”跟天家休戚与共了。

西汉之初,主要采用黄老之说当中的“”,“无为而治”,虽然带来了时的繁荣富强,但同时也带来了文景之治时的,因为七国之乱的关系,“黄老之道”也受到怀疑,如今正是思想上新旧交替的混乱时期,就在这个时候,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乘虚而入,听起来还很有那么一点道理,于是呢,汉武帝就顺理成章的推行了。

董仲舒因此得到重用,那么,他一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

二:辅佐江都王,江都王谋反 的确,当侃侃而谈的时候,汉武帝绝对相信,眼前这位夫子,一定是位难得一见的大才,难得一见的大才怎么办? 江都王 汉武帝爱才,如今既然找到人才,那自然要予以重用,于是呢,天人三策之前,董仲舒只是个教授经学的博士,没有什么实际职务,天人三策之后呢,董仲舒立刻坐了火箭一般,一下子被提拔成了江都国的国相。

江都国什么情况?原吴王刘濞的地盘,七国之乱中,势力最大,为嘛?就因为吴国盛产铜矿,可以自己铸钱,从这个层面讲,原先的吴国,现在的江都国,对朝廷而言,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汉武帝把董仲舒放在这个地方,重用之意已经。

董仲舒呢,大约也是不想辜负汉武帝信任,可身子骨实在不争气,任命下来不久,居然就生了病,生了病自然要好好养病,等身体恢复之后再去上班,但,仿佛老天爷考验他似的,就在董仲舒养病的时候, 出大事了。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

上素服五日。

供奉祖先牌位的辽东高庙、长陵高园先后发生火灾,汉武帝正难过的时候,董仲舒立刻嗅到了机会,连身体都顾不了了,立刻床榻上爬起来,带病起草了一份《高庙园灾对》,以天人感应的原则推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火灾,完全是失德所致。

高庙 不知什么缘故,皇帝已经重用他的时候,他又指责皇帝失德,大约自己也感觉有点不大对劲,《高庙园灾对》写成之后,一直没有上交,恰在此时,京城里认识的好朋友主父偃到家中做客,攀谈之际,主父偃忽然发现,董仲舒刚完成这么一个大作,完成这么一个大作怎么办? 同样是汉武帝求贤的时候进入朝廷,可结果呢,董仲舒当了国相,主父偃只是个郎中,心里不平的很,如今一看,这人胆子这么大,那还留着他干嘛,于是,乘隙偷了这份《高庙园灾对》,赶紧跑到汉武帝跟前告发。

汉武帝一看,火上来了,怎么地?高庙着火,是朕失德所致,朕失什么德了,以前的事是窦太后干的,现在,朕还什么都没干呢,当时就觉得这个冤枉那,冤枉怎么办? ,立刻就要将董仲舒处死,幸亏朝廷里还有几个好人,连忙给董仲舒求情,董仲舒这才留了一条性命,但江都国国相,就别想了,被一竿子撸到底,万般无奈,继续教书去了。

《汉书》上说,董仲舒虽被免职,但江都王还是很尊重他,将之请到江都国,自以为得到了,时不时的讨教两招,讨教两招的结果怎样? 齐桓公 齐桓公是什么人?春秋霸主,如今皇帝执掌天下的时候,你一个王爷居然以霸主自诩,什么意思还用多说,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董仲舒怎么办? 依旧大力推行“独尊儒术”,在这样的教导下,据说江都王刘非是改好了,但他的儿子刘建,刘非去世不久就阴谋造反,前121年事败自杀。

董仲舒辅佐的第一位王爷,就落了个这样的结局,江都国也因此并入广陵郡。

第一个结果差了点,第二个呢? 三:辅佐胶西王,胶西王谋反 事情就能有这么尴尬。

前125年,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又出了缺,为什么要说“又”呢? 胶西王刘端性格暴虐,特别喜欢杀人,国中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大部分死在他的手里,其中就包括胶西国国相,这回呢,胶西国又有了空缺,该派谁去呢? 胶西王 关键时刻,大臣一致举荐董仲舒,认为如胶西王这样的人,只有董仲舒这样的大贤才能感化,汉武帝一听,是这个理,便又给董仲舒升了官,让他当胶西国国相。

董仲舒这回是去了胶西国,也经常用儒家的学说感化胶西王,但,大约因为易经咒不翻潜艇的缘故,胶西王依然如故。

就这样,董仲舒在胶西国生生挨了四年,整天价的实在呆不下去,实在呆不下去怎么办? 索性辞官不做,回家写书去了。

《汉书》上说,董仲舒走了以后,胶西王愈发混账的不成样子,王爷王当得不过瘾,居然僭用天子仪仗,打算谋反,事情泄露以后,大臣们都主张杀掉。

然而,胶西王刘端是汉武帝的亲弟弟,汉武帝实在下不了手,下不了手怎么办? 只施行了一个“削地之刑”,将他的封地收去一半,以示惩罚,如此一来,胶西王刘端改悔了吗? 没有,这位王爷也绝,皇帝削了我的地,那剩下的地方我也不管了,命令官员不许收税,府库里的钱粮也不去统计、管理,最终导致府库腐朽坍塌,浪费的钱财以亿万来计算,胶西国折腾成这般模样,胶西王刘端自己呢? 化妆成平民,溜溜达达,到别的郡县玩耍去了,前107年,胶西王就这样混账至死,因为特殊的原因无后,胶西国因此撤销,并入胶西郡。

回家 董仲舒辅佐的第二个王爷就是这个结局,也是打算谋反,虽然事发之后没死,但他那种做派,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呢。

汉武帝重用董仲舒之后,就让他辅佐了两个王爷,结果呢?两个王爷谋反,居然一个都没感化,董仲舒的官场生涯就走到了尽头,据说回家之后,汉武帝有问题还喜欢向他请教,但又有什么用呢? 四:皇帝就再也不相信儒家了 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大约就是当时最大的儒,最大的儒都是如此,皇帝们还敢相信儒家吗? 汉武帝时,可以重用信奉黄老之道的,可以重用崇尚经济的,可以重用喜欢刑名之学的,可以重用擅长纵横之术的严助等等,但唯独就是不重用儒家。

汉元帝刘奭 之后的汉昭帝、汉宣帝时依旧如此,唯独汉元帝,当太子时喜欢儒家学说,曾劝阻汉宣帝: 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建议汉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一听,当即道: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什么意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二道交替使用,为何要专行仁政,效法呢? 况且一般儒生不能用所学结合实际,喜欢厚古薄今,使人惑乱于名实,不知所从,那怎么能委以重任! 其后,还因为汉元帝刘奭建议重用儒生叹气道: 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个太子,一定会给天下带来祸乱啊。

汉宣帝 汉元帝刘奭不过建议汉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就如此感慨,并作出非常严重的结论,为什么,关键还是那句话: 俗儒不达时宜。

儒家的学说不实用,不能结合实际,而这种说法,百多年前,先秦大儒荀子入秦,面前推广他的学说,秦昭襄王就批判道:儒者无益于人之国。

大家都认为儒家的学说不实用,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看看董仲舒的经历,似乎能明白一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真实的露梁海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韩国提都不想提

以韩国历史上的战争为例,16世纪90年代的联军与近20万日军的对决绝对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韩国兵总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这并不影响如今的韩国人将其搬上荧幕。 比如说让不少国人看了吐血的《鸣梁海战》,据韩国修改过的历史称,在那场决定半岛命运的大海战中,李舜臣将军以12艘船大破日本水军主力,击毁敌船100多艘,击毙敌酋来岛通总,日军死伤达9000人之众。然而真正的鸣梁海战似乎并没有那么壮怀日本水军还是掌握了制海权,另外多说一句,日本水军总兵力才8000人。 与吹牛皮出来的鸣梁海战不同,那场战争中真正的大场面是露梁海战,因为日军舰船除了水军之外还搭载了大量撤离半岛的日本精锐陆军,总兵力达到了1.7万人。而露梁海战的主力则是明朝海军,明海军主帅陈璘和老将邓子龙率领的是600艘海船,近2万名士兵,李舜臣带着100条船、7000人打下手。 与当时朝鲜和日本水军不同,明朝舰船高达且武器装备先进、充足,仅仅一个水军营的舰船就装备有4门前装大炮,40门佛郎机炮和碗口铳,明军巨舰围了上来,各种火炮轮番轰击、火箭随便射,靠的近了派人跳帮过去就是一通乱砍。几番交锋下去,日军舰船损失200多艘,海面上几乎都飘满了日军的尸体,而明军的损失则相当轻微。 左图为陈璘画像,右图为邓子龙雕像。 毫无疑问,这场青史留名的大海战是以明军为主朝鲜军为辅才打赢的,功劳该归明军主帅陈璘、战死的邓子龙、李舜臣与联军将士们共有。 随机文章揭秘苏联为什么没有登月,连续四次试射N1火箭均遭失败(前功尽弃)恶魔巴尔有多少手下,统帅66地狱军团与路西法齐名黄皮子真有这么邪门么,能够附身人体做善事/也能够附身人体报仇水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水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环境(昼夜温差巨大)九乡溶洞在哪里,云南宜良九乡神田堪称天造奇观(震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龙阳之好:汉哀帝刘欣“断袖之癖”的来龙去脉

是在宗室后继乏人的情况下,幸运坐了天下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以他也就并不十分在乎和珍惜。在逐渐削弱了家族势力,祖母和母系手握重权以后,年方二十出头的他也学着伯父的样子,开始潇洒走一回了,开始玩了,而且玩得更新鲜更刺激更投入。建平二年(前5年)的一个清晨,汉哀帝刘欣在近侍宦官们的簇拥下,抬脚刚要步出殿门,猛地发现站在殿檐下传漏报时的少年,长相清秀俊朗,气质温婉动人。皇上盯着美少年定睛看了好一会儿,深深被他的相貌吸引住了,感觉似曾相识,招呼少年上前问道:你是朕做太子时的舍人(僮仆)吧?少年面露怯色,细声细语回皇上话:正是奴才董贤。两个青年男子的这一面,赛过世上任何一对异性男女的电光火石,相互迸发出异乎寻常的爱慕。随后天子刘欣没事就叫董贤来陪他聊天,官拜黄门郎,升迁驸马都尉侍中,一日胜似一日地亲近宠幸,俩人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同性热恋。 董贤是个天才的男宠,面如傅粉女郎,性情柔婉似水,擅施妩媚的技巧讨取天子的欢心,很快两人便如胶似漆须臾难舍。缱绻往来了十天半月,天子就心疼上了,给董贤放了一两天假,让他歇息歇息。如此千载难逢的受天子垂爱的良机,聪明的董贤怎肯不万般留心守护,他连说自己十分乐于陪伴陛下,坚持待在宫中陪侍汤药、叙说情话。一对的“同志”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刘欣外出,手牵董贤同登车辇,天子入朝,董贤时刻依伴左右,很快发展到两人时常同床而眠。可爱的恋人,忠诚的奴仆,天子不知拿什么予以回报,不过旬月的时间里,刘欣连续赏赐董贤的财物超过万万。武库中的兵器刀剑、御用的金玉器皿,刘欣随手便赠与董贤;各地和外邦进贡的奇珍异宝,上等的宝玩和器物统统给董贤,天子宁可自己用次一点的东西;赏遍金银珠宝,天子实在情谊未尽,刘欣别出心裁地拿出东园皇家仓库里存放的华贵棺椁,以及缀满珍珠的短袄和殓尸的玉衣服,奉送心上人。 对董贤,刘欣可谓是知冷知热、无微不至。他怕董贤来回出入宫中太辛苦,专门诏谕董贤妻子入宫,安顿住在董贤平时休息的地方,就像各地官员们的妻子住在官署宿舍一样。随后召董贤之妹进宫,纳为妃子,封作昭仪。虽说相对于哥哥,这位小妹在皇上这儿不过是个摆设,但为讨董贤欢喜,刘欣对董昭仪格外照顾,亲自为其住处题名“椒风”,以示与皇后之“椒房”齐名,待遇与皇后不相上下。一切安顿好,刘欣又分别赏赐董贤妻子和妹妹财物各超过千万数。董贤、妻子加上妹妹昭仪三人,俨然是宫中三个特殊的人物,早晚自由出入天子寝宫,“并侍左右”,一块儿男女混杂陪着天子寻欢作乐。 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天子搂着董美男。这一天,董贤与天子大白天双双合睡在龙榻上,刘欣醒了想起身,发现他的衣袖压在酣睡的董贤身下,天子不忍惊动香甜梦中的“嬖妾”,“乃断袖而起”,索性剪断衣袖起身。刘欣对董贤的爱恋达到了如此非比寻常的地步。“断袖之癖”就是打这儿发明,此后成了中国人称谓同性恋者的代名词。 能让董贤高兴的事,刘欣向来不遗余力。天子不怕劳顿,亲自踏勘选址,命人在皇宫北门外给董贤建造了一处豪华宅第。豪宅三重殿阁相连,石门洞天,土木雕琢之精极尽工巧,梁柱槛栏全部通体用锦绸包裹,,远远赛过皇家宫殿。得一知音董贤,江山社稷在刘欣这里似乎都无足轻重了,汉皇显然是打算要与爱的人生死为伴。刘欣的陵墓叫义陵,在今天陕西咸阳渭城区所属的南贺村。哀帝刘欣仿佛担心他死后董大美男跟别人跑了,在修建自己冥堂的同时,让人在义陵近旁为董贤也预设了一个位置。董贤的陵寝一点不比天子的逊色,墓内设置了多间供人值守休息之用的雅室,整个墓顶采用坚硬的柏木拱成,墓门屏壁之刻兽镂画十分考究,一道长长的墓道直通墓室,墓园围墙连绵合计有好几里长。董贤明白,天子这是告诉他,安心好好陪着朕玩,朕把身后的事都替你安排妥了。 至高无上的帝王,对于一个倾心相爱的嬖人,自然不会仅仅是金银珠宝和宝车豪宅,高官厚禄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哀帝刘欣早就想给董贤封侯加爵,可年仅二十出头的小白脸,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绩呀,总得找个由头吧。这边正盼着,由头就主动送上门来了。这一天待诏(朝中候任官员)孙宠和息夫躬等人,到面前状告东平王刘云的夫人谒,说她借祭祀行巫蛊之事诅咒后宫妃嫔。哀帝得报授命立即捉拿审讯,王后谒认罪伏法。事情已经过去了,皇上却把孙宠和息夫躬叫了回来,暗示这二位,对外就说揭发东平王后罪状的是董贤。天子叮嘱,正想升官的孙、息二人巴不得积极配合呢。一切铺垫到位,哀帝立即下诏,称董贤告发巫婆有功,封为高安侯,顺便给配合得力的孙宠封方阳侯,息夫躬封宜陵侯,食邑各千户。不久,董贤的食邑增加到二千户。为这事还闹出了一段命案。当时的丞相王嘉人比较正直,对东平王后事件持怀疑态度,厌恶孙宠等人的栽赃陷害,认为董贤的所谓告发明显是不符合朝廷的法度,于是多次向皇上谏诤。这不是戳天子的软肋吗,对这个不识相的丞相,刘欣大为恼怒,没几天,王嘉便被治罪,冤死狱中。 因为生养了个小帅哥董贤,董家人也随之相继得势,一度曾超过了皇帝的真亲戚傅、丁两家。刘欣爱董贤胜过爱亲人。哀帝即位后,祖母傅氏和母系丁氏先后尊贵,傅的堂弟傅喜取代做了大司马,后来大司马印交到了刘欣的舅舅丁明手里。这个丁明呢偏偏跟董贤处不来,加上丞相王嘉无辜为之丧命,丁明对董贤更加忌恨。董贤在丁明这儿受了委屈,免不了要向情郎天子刘欣哭诉。刘欣轻微一笑,安抚董贤道:这又有何难的,朕赶走舅舅就是了!第二天,一道任免册书送达丁明:丁将军“嫉妒忠良,非毁有功”,“其上骠骑将军印绶,罢归就第”,舅舅你嫉贤妒能,非议功臣董贤,着令交出骠骑将军大印和绶带,免去一切职务,回家待着去!免舅舅丁明是次要的,哀帝刘欣的“降人才”在于,他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遂以贤代明为大司马卫将军”,将朝野皆知的男宠董贤扶上了大司马的宝座,——江山由咱哥俩耍着玩儿。这时的董贤年方二十二岁,腹无点墨,仅长了一张漂亮脸蛋,而位居三公之上,日夜伴天子一块儿在宫中办公,总揽朝政,百官奏事一律须经过他。 董家一夜随之飞黄腾达,董贤的父亲董恭升迁做光禄大夫,弟弟董宽接替董贤任驸马都尉,“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傅、丁之右矣。”刘欣的原则是,只要我的心上人开心,爱咋咋地!令朝野为之瞠目结舌的一幕接着上演了。这一天,天子刘欣在麒麟殿设宴,董贤父子是天子当然的座上宾,王家有个叫王闳的侍中一旁作陪。哀帝几杯酒下肚,揽着董贤肩头神秘地说道:我要效仿尧让位于舜的做法,把江山交给你治理,怎么样?众人一时哑然,有些坐卧不安。王闳斗胆提醒皇上,说: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非陛下私有,应当传刘氏子孙万代,圣上怎么开这样的玩笑?刘欣当即拉下脸来,对着王闳怒吼道:你给我滚出去!什么叫做爱美人不爱江山,汉哀帝刘欣就是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