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隋炀帝游江南建千秋伟业:同时也招致千古骂名

时间:2025-02-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和一样,一生都在巡游着自己的帝国,他曾北巡突厥可汗驻地,向西到达过张掖,还到达过四千米的高原。

当然,他最热衷的还是去江都看江南山水,从京城浩浩荡荡地南下江南,前后游了三次。

七下江南,留下了无数动人的逸闻故事,温暖过千百万双听故事人的耳朵,极大地丰富了两岸四地的影视作品题材,至今仍有人相信大明湖畔有一个夏雨荷。

也因此成为了万千影视迷心中的“风流天子”、“魅力皇帝”、以及“万人迷”。

网络配图可是,不知为什么,隋炀帝三下江南却成了人们谩骂的对象。

也许,个中原因就在于乾隆皇帝是太平天子而隋炀帝却是亡国之君?自古以来,史书只为胜利者书写,人们就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

隋炀帝的最后结局是国灭身死,那就活该担负亡国之君的所有骂名。

其实,游江南之举不能简单地看作是隋炀帝的个人玩乐,里面是蕴藏有深厚的政治意义的。

想想看,魏晋之后,,中国大地南北对峙,长期分裂,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隋炀帝作为原先的君主,在统一了全国的情况下,多游游江南不正表示出帝国对江南统治的重视吗?《剑桥中国史》中就盛赞隋炀帝对当时中国江南的统一和发展所作的贡献。

网络配图而且,隋炀帝下江南也加快了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进度。

隋炀帝在开凿运河的过程中,先后开凿疏浚了四条主要河渠,南北连通,绵延五千多里,成为水运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开凿完成后,成为了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同时也成为了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大运河和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秦始皇留下了万里长城,被人们誉为“千古一帝”。

但现在的万里长城只有观赏的作用。

网络配图隋炀帝留下了京杭大运河,这条大运河至今仍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但隋炀帝的骂名滚滚,似乎注定要永久性地钉在耻辱架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杀父乱母的历史真相如何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隋炀帝视斛斯政为心腹股肱 最后为什么会将他杀害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斛斯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残忍好杀,对待叛臣尤其残酷,但凡落到他手里的,没一个不受尽折磨而死的,其中结局最惨者,当属斛斯政。斛斯政被逮捕后,不仅被乱箭射死,连身体都被同僚吃掉,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斛斯政出身于鲜卑族斛斯部,曾祖父斛斯足是斛斯氏的鼻祖,但真正让这个姓氏闻名于天下的,则是斛斯足之子斛斯椿。斛斯椿生于北魏末年,从投靠大将平定河西叛乱起身,历事尔朱荣、元悦(北魏汝南王,被立为魏帝)、(尔朱荣之侄,权臣)、(北魏孝武帝),官至侍中、仪同开府,死后被追封为常山郡王,赠大司马、录尚书事,一生极为荣耀。 斛斯政的祖父斛斯椿是个反复多变之人 斛斯椿生前喜好投机、数度易主,是个典型的趋炎附势之人,毫无忠诚度可言。不仅如此,斛斯椿还喜欢进谗诬陷良善,并经常与同僚争权夺利,名声非常不好,以至于《魏书》斥责他“奸佞为心,谗忒自口,取譬苍蝇,交乱四国,投于豺虎,天实弃之”,评价是相当的负面。作为权臣的政敌,斛斯椿鼓动孝武帝“跑路”到关中避难,最终造成北魏,犯下严重的分裂国家罪。 斛斯椿生有四子,除幼子斛斯演被高欢所杀外,其余三子皆随其入关。长子斛斯悦事迹不详,次子斛斯恢官至散骑常侍,封新蔡郡公,三子斛斯征官至太子太傅,以精通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善解音律闻名于世。本文的主人公斛斯政,便是斛斯恢之子。 斛斯政出身于官宦世家,加之自幼聪慧,所以非常有才干,政治悟性极强。斛斯政起初担任身边的侍卫,逐渐凭借才干和军功屡获提升,被授予仪同三司(高级散官),深受太尉等人礼遇。隋炀帝大业中期,斛斯政担任尚书兵曹郎,因精明强干、,每次向皇帝奏事时,都能让炀帝大为满意。炀帝很欣赏斛斯政的才干,逐渐将部分军国重事交给他处理,视其为心腹股肱。 斛斯政极有才干,深受隋炀帝信任 在前两次征伐高丽期间,斛斯政作为军事计划的主要制定者,因筹划有力、办事高效,备受炀帝称赞并升为兵部侍郎,成为兵部实际上的首脑(“辽东之役,卒,侍郎明雅复以罪废,帝弥属意,寻迁兵部侍郎。于时外事四夷,军国多务,斛斯政处断辩速,称为干理。”见《·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 斛斯政不仅跟杨素关系交好,而且还与其子杨玄感等人关系密切,是杨家在朝堂上的重要盟友。隋炀帝即位后猜忌大臣,位极人臣的杨素担心遇害,所以生病后都不肯求医问药,只求速死免祸。杨素病死后,杨玄感袭爵公,并担任柱国、的职务。 杨玄感虽然身居高位,但依旧深受炀帝猜忌,为求自保,终于在大业九年(613年)利用炀帝第二次出征高丽的机会,在黎阳发动兵变,并率军围攻洛阳城,但不久便兵败自杀。 杨玄感发动兵变,不久被杀 杨玄感的叛乱让炀帝愤怒异常,在班师回国前下令穷究、严惩其党羽,逐渐查到斛斯政跟杨玄感兄弟通谋的证据。斛斯政感觉形势危急,便赶在炀帝下令逮捕他之前,从前线跑到避难,一躲便是一年有余。 次年(614年),炀帝以高句丽不肯称臣并容留斛斯政为名,第三次起兵东征。高句丽疲敝至极,无力再抵御隋军的进攻,只好遣使请降,并将斛斯政囚送回朝,令炀帝大为满意。此时,由于连年征伐高句丽,天下兵变、民变四起,大隋帝国已处于之中。为了震慑残存的民心,显示帝王的威压不减,隋炀帝在大将宇文述的建议下,决定用最残忍的方式处置叛臣斛斯政,以儆效尤。 隋炀帝穷究杨玄感同党,迫使斛斯政叛逃 隋炀帝不仅让群臣乱箭杀斛斯政,而且还要求他们吃掉同僚的肉,以此来考验他们是否忠心。慑于皇帝的淫威,忍着极度的恶心,这些昔日衣冠楚楚的公卿百僚们,争先恐后的吃起同僚的肉来,吃的同时还不忘记发表一番对叛臣“食肉寝皮”的演说词,活脱一副像主子摇尾表忠心的哈巴狗形象,令人作呕。 事后,炀帝又将斛斯政焚骨扬灰,彻底一泄心头之怒。一代能臣斛斯政,最终竟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毛骨悚然。 斛斯政被高丽遣返后,被隋炀帝残忍处死 (大业十年),帝复东征,高丽请降,求执送政。帝许之,遂锁政而还。至京师,以政告庙,左翊卫大将军字文述奏曰:“斛斯政之罪,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忿。若同常刑,贼臣逆子何以惩肃?请变常法。”帝许之。于是将政出金光门,缚政于柱,公卿百僚并亲击射,脔割其肉,多有啖者。啖后烹煮,收其余骨,焚而扬之。引文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