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诸葛亮也不是神人来看看他有哪些决策失误

时间:2025-02-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小时侯看《演义》,最喜欢本事大如天的,感觉他比那些浴血疆场的猛将还厉害。

每当看到诸葛亮出场,心里便不慌了。

诸葛亮为服务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那年27岁,刘备47岁,有极大耐心的刘备,把诸葛亮请出山,也正式成就了诸葛亮的伟业。

跟随刘备与后来苦撑危局,诸葛亮一直为蜀国兢兢业业工作了27年,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网络配图 人到中年,看待事物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历史有了冷静的审思,才发现诸葛亮也真不是神人,他也是肉体凡胎,一生中也有一些失误。

一、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也有失误 刚刚出山的诸葛亮,自信心爆棚,作为见面礼,他迅即为心慌意乱的刘备支了一招,就是历史上那著名的《隆中对》战略。

诸葛亮的这个《隆中对》战略,让刘备,人才啊,人才,我三顾茅庐,看来没有白费功夫!其实认真一分析,诸葛亮的那个《隆中对》战略也是无奈之举。

诸葛亮自己也很清醒,他这样认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 《隆中对》战略,也成为刘备后来执政的核心思想,基本没有偏离过。

有对三国时期军事感兴趣的学者这样来总结《隆中对》战略,它有四大失误。

首先是与孙权建立联盟赢得了,之后夺得了半个荆州,之后以荆州(加上借了孙权的南郡)为基地夺取了益州,接着又夺取了汉中,实现了“三足鼎立”的阶段性目标,总体上比较顺利。

之后,出现了失荆州、刘备征东吴两大败笔,使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诸葛亮及其继任者执意北伐下去,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劳而无功。

因此,他不但没能实现“复兴汉室”的愿望,相反蜀汉还是三国中首先亡国的。

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网络配图 正是按照这个《隆中对》战略,刘备在事业上的长路,走得有些跌跌撞撞的。

主要表现在:错失良机,埋下隐患。

按照这个战略,刘备不愿冒其实并不算大的政治风险,未能抓住时机赶在之前拿下荆州,导致赤壁之战后重新夺取,形成三家瓜分荆州的局面(关羽失荆州前是孙权三郡,刘备三郡,曹操二郡),孙刘由此产生了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为日后的联盟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也就是说,刘备失去了一个可以真正联手打击曹操的同盟者——孙权。

二、诸葛亮搞管理,太累了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诸葛亮这个人,个人能力确实超群,但他对每个人都要在心里要防一手。

他这种战战兢兢的用人观,导致了他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地勤奋工作。

诸葛亮这样做的后果是,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没有锻炼的机会,让为他服务的人不能放开手脚工作。

刘备托孤以后,那个历史上遭到嘲笑的基本上成了一个无事可做的耍了。

软弱的刘禅只有憋闷着,因为追随诸葛亮的人,远远比他多。

孤独的刘禅,只有在夜里望星空了。

诸葛亮做事心细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有记载,说他“事无巨细,亮皆专之”,甚至“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如此这样的集权、积劳,一方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使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有时候想想诸葛亮这样辛劳工作,也是很无奈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方面,才人的招揽和储备方面,确实有薄弱之处。

尤其是当年街亭战败一事,对诸葛亮带来的内心震撼极大,他才挥泪斩了马谡。

自从那件事以后,诸葛亮对身边人更不放心了,连军队伙房里的事儿,也要亲自管一管。

活了54岁的诸葛亮,你是累死的啊! 三、诸葛亮心胸不宽,不能人尽其才 刘备死以后,诸葛亮成为实际上的人。

他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不敢恭维的地方。

历史上有的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说的是周瑜心胸狭隘。

但诸葛亮在用人上,也是心胸不大,他担心自己被夺权,牢牢控制着局面,睡觉也是半睁半闭着眼观察着风吹草动。

他还打击压制政敌人才,比如等。

李严是何许人也,他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之一,留镇永安,统领内外军务。

网络配图 李严本人也非常有才,属于刘备集团之中的东洲派系与益州本土豪族派系关系密切,主要是牵制诸葛亮,不过诸葛亮为了集权只能对李严痛下杀手,被罢黜为平民。

李严的命运,就是被诸葛亮改写了,他本来应该有更大作为的。

刘备留下的重臣,比如那个为刘备的,诸葛亮也没有大胆起用,就更别说、、王平等一干名将了。

在后来的北伐中,总是看到诸葛亮带领部队亲征的身影,他也是孤独的,因为身边没有一个真正与他平等对话的人。

他死在五丈原的夜色下,也让蜀汉江山,迎来了灭亡的暮色。

四、诸葛亮选的接班人,其实扛不起大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对诸葛亮的感叹。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前,他反复思量后选定了几个接班人,分别是、、姜维等,但这三个人,能力方面还是不太强,缺乏的实力。

他们算是诸葛亮的心腹,但依然在执政战略思想上完完全全吃诸葛亮那一套老本,按照诸葛亮的方式来治理蜀汉,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成效。

网络配图 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身亡,蜀国的军事大权完全掌握在姜维手中。

姜维完全采取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方针,不顾蜀国国力,“玩众黩旅”,频繁发动对曹魏的战争。

姜维连续三年对曹魏用兵,虽有小胜,但都因粮食运输困难,不得不撤军。

此后,姜维对曹魏用兵,屡屡受挫,至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

维亦疑之。

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最后,在哀歌声中,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先消亡的政权。

以历史的再审视盘点诸葛亮的这些决策失误,或者是人性弱点,但依然不能否定他的杰出智慧,他为蜀汉江山立下的赫赫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谁是三国第一聪慧人?诸葛亮都不是他的对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孙乾的生平如何样?本来也很传奇!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身边的第一外交官:孙乾,他的一生其实也很传奇! 孙乾,字公佑,算是刘备阵营中初期的首席参谋,对刘备来说,自然是位很重要的人物。 公佑原先也是的部下,在陶谦重病在床时,为求刘备统领徐州时,举荐给刘备当参谋,于是刘备就对孙乾蛮看重的,遇事便与之商议,毕竟孙乾是陶谦死前所举荐的人物,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自然就很信用孙乾。 接下来,就是吕布入境徐州的事件,首先在吕布要寄身在徐州之时,刘备底下的人都是反对的,刘备为了展现他的仁义,不顾众人反对接纳了吕布军。之后,几经波折,吕布赶走刘备,此时的徐州老臣们,除麋竺兄弟和陈登外,都随刘备去投靠,至于刘备为何是去投靠曹操,而不是其他势力?孙乾是主要建言者,公佑认为:“今吕布占领徐州,出兵于我,虽以益德夺马匹为由,实为夺取小沛也。小沛城防不坚,难以久守。干以为,求救于曹操为唯一之途,今关东各路军阀,唯一视吕布为寇雠者,为曹操耳,今去投他,必能化险为夷。”刘备听完孙乾的建议,立即命率先出城开道,云长断后,率部众取路往而去。 投靠曹军之后,的确曹操也出兵剿灭吕布,可刘备也陷入被监视的阶段,好在刘备擅用韬晦之计,瞒骗曹操,好让自己再度回到徐州。可是回到徐州之后,所面临的,就是曹操即将东征的消息,此时刘备军力不过近万,民心尚未安稳,这个情形是该烦恼。此时孙乾、陈登便对刘备提出了解决之法:“孙乾:“主公,曹军将至,只靠我军难以破敌,可寻求外援。”刘备:“外援?可寻求何方势力?”孙乾:“方今可与曹操对抗者,惟河北耳。”刘备:“袁绍?吾方破其弟,他岂肯发兵救吾?”陈登:“此间有一人,此人与袁绍关系匪浅,且主公也与之有交情。”刘备:“‥‥莫非,是郑康成先生?”陈登:“正是,只要主公求得康成先生书信一封,袁绍必定会出兵相助。””就这样,就在干、登二人共同建议之下,刘备让郑康成写下一封求救信,当然袁绍后来也发兵了。(郑康成是谁?喔,他就是啊!是末期最有名的文学家。) 发兵并不等于有实际帮到刘备,因为袁绍派兵出征之后,与曹军相拒于黎阳,然后就没有发生过战事。刘备收到探子的报告后,非常纳闷,陈登对刘备说袁曹两军相峙而没有战事,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曹操极有可能再派兵来伐徐州。那时刘备军已经打败前来讨伐的刘岱、王忠,孙乾便对刘备说自己愿亲往冀州,请求袁绍进攻曹操。来到冀州的孙乾,先对说明来意之后,便一同请求袁绍出兵,田丰对袁绍说此时曹操东征徐州,许都必然空虚,乃天赐良机,不料袁绍却以幼子患病为由,不肯发兵,孙乾、田丰二人劝说无益,孙乾只能回徐州禀告。回到徐州之后,刘备听完孙乾的报告后,也无可奈何,就决定自己和张飞出守小沛;带着刘备妻小守下邳;孙乾、陈登、麋竺、麋芳、简雍守徐州。曹操东征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刘备兵败,而孙乾是自知徐州难守,和麋竺兄弟、简雍逃出徐州,自此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孙乾等人虽是一起逃出徐州,可是之后也为了避免曹军逼杀,而各自四散,因此才会重新回归到刘备阵营的时间会不一样。孙乾逃出徐州后是往豫州的方向跑,流浪到汝南一带时,被黄巾余党、龚都收留,因为他们正是与曹操为敌的部队,此时袁绍、曹操已然开战,刘辟处于许都后方,对曹操来说是个后患,孙乾也对刘辟说:“今袁军与曹军相峙于黄河,曹操为了抵御北方,必然布下重兵,我等居于曹操之后,曹操无暇南顾,正可夺下汝南,以为根据之地。后可再联合袁绍,绍军正攻其前,我等乱其后,可使曹军首尾难顾也。”刘辟二人认为孙乾的建议很好,便将军队开往汝南,此时镇守汝南的曹洪不敌,弃守汝南,刘辟一干人就以汝南为根据地,并且与袁绍约定夹击曹操。 之后孙乾得知刘备就在袁绍阵营中,前往冀州私会刘备,而此时刘备也正要脱离袁绍军,便借欲联合刘辟扰乱曹操后方为由,离开袁绍前往汝南。刘备、简雍就和孙乾回到汝南,这个消息也让关羽、张飞、等人听到,于是刘备就与之前的旧部们团聚,可说是力量又靠拢了。没多久,袁绍败给了曹操,吐血而亡,曹操听从的建议,回军南攻。事实上,曹操要攻的目标,是在汝南的刘备,刘备得知消息,便与众臣商议,其中孙乾对刘备说:“今曹操已大破袁绍,声势正盛,若坚守汝南,势不能久。可派人向荆州刘表求救,念在同宗之谊,刘表定会派兵;假若事急,也可相投。”刘备听完认为是个好点子,就派孙乾前往荆州与刘表交涉。结果曹军攻势猛不可挡,刘备军大败,黄巾头领刘辟、龚都阵亡,刘备领败军往南逃,于路碰上孙乾,孙乾就对刘备说刘表愿意收留,就到荆州投靠刘表了。 孙乾与简雍、麋竺一样,到了这个时期就没有什么大作为了,因为刘备先后有了徐庶、诸葛亮、等人的辅佐,所以顶多就当个外交官或幕宾罢了。刘备入川之后,孙乾待遇在麋竺之次,只可惜,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前,孙乾就病死了。所以公佑是老臣之中唯一没受到加封就溘然长逝的人。 最后来下个评语吧:孙公佑,受恭祖之荐辅佐玄德,于玄德流离之间尽心与各诸侯交涉以求外援,于玄德军中最佳之外交官员也。关于孙乾的其他小档案:享寿:生于公元164年,卒于公元217年,享年54岁。子嗣: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