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政后为何将权力下放宦官?汉桓帝死后宦官们做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桓帝是第十位,在位一共21年时间。

这个时长仅次于和,不过严格来说汉桓帝并不算一位合格的皇帝,虽然他曾让人寄予厚望,但最后却满是失望。
汉桓帝继位后,由梁垂帘听政,掌管各项大权。
此后汉桓帝联合宦官将权臣梁冀铲除,并清理掉其党羽。
汉桓帝接下来终于可以亲政,但他却把皇权下放给了宦官,这个操作简直让人看不懂。
说起汉桓帝,我们往往想到了《三国演义》中关于他的评价。
罗贯中在这部名作中,没有直接从汉献帝说起,而是开口就讲汉桓帝时,朝政败坏,将其推到了灭亡主要负责人的位置上。
事实上,汉桓帝确实也很差劲,不过他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汉桓帝本来是大将军梁翼的妹夫,也是作为的替代品,充当傀儡的。
他窝囊地活了十三年,始终屈服在的阴影之下,直到突然暴起,逼死了梁翼,并将梁氏一门灭族。
此时的汉桓帝,完成了诛霍禹,灭,擒的壮举,千古明君的形象向他招手。
然而,汉桓帝却向世人开了一个玩笑。
他反抗梁翼,完全是出于私人感情,完全没有好好治理天下的想法。
梁氏外戚覆灭之后,他将权力丢给宦官们,自己躲进宫中,肆无忌惮地享福去了。
在梁氏外戚炙手可热的时候,汉桓帝只能被迫对梁皇后一往情深。
但梁太后过世后,他开始宠幸,冷落梁皇后,以至于后者忧愤而死。
等到梁翼覆灭之后,他更为疯狂地扩充后宫。
历史上哪个皇帝的后宫人数最多,一直是说不清的问题,但汉桓帝绝对可以和、等人一较短长。
汉桓帝无节制地放飞自我,让他的第二位皇后邓猛女十分妒忌。

邓皇后经常与后妃们相互诋毁,这让汉桓帝十分厌烦,往日恩情全无,最终被打入冷宫而死。
此后,汉桓帝又立了第三位皇后。
说起来,窦妙这个皇后之位来得很轻松。
就在邓猛女刚刚被废的时候,她才在同年入宫当贵人。
当时汉桓帝短暂地对她宠爱,顺势立为皇后。
这就是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窦妙几乎没有费,就座上了后宫女子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
然而,汉桓帝很快就厌倦了她,去寻找更多更漂亮的女子了。
窦妙这个皇后,甚至连见到皇帝一面,都是相当困难的。
然而,她不敢闹,也不敢折腾,因为她看到了听到了前任皇后邓猛女的故事。
当时邓猛女被汉桓帝宠爱了好几年,而且还为她与梁翼撕破脸,火拼了起来。
即便这样,邓皇后也因为妒忌而失宠,更是被剥夺了皇后的地位。
为了不成为第二个邓皇后,窦妙将所有的委屈都埋在心中,从不干涉汉桓帝寻欢作乐,这也让她坐稳了皇后的宝座。
在永康元年即公元167年,的汉桓帝驾崩,窦妙进位为太后。
虽然谁也不希望这样的进位,虽然是自己丈夫去世,但窦妙心中一定是长舒了一口气。
毕竟,再没有人能够废了她,她也再不用过日子。
更为重要的是,汉桓帝虽然有无数,却没有生下子嗣。
此时,拥立谁来当皇帝,几乎就在身为太后的窦妙一念之间。
她和她的父亲听从了御史刘儵的意见,立渎亭侯为帝,这也是历史上的。
在汉灵帝即位之前,窦妙还任命自己的父亲窦武为大将军,也仿效前朝外戚旧事,掌握了国家大权。

此时,一切尽在窦太后的掌握之中,她春风得意,将自己的本性展露无余。
原来,窦妙为人相当妒忌,之前只是强烈隐忍。
汉桓帝临死的前几年,很宠幸一个叫做田圣的贵人,窦妙还没等到汉桓帝的丧礼结束,就找了个借口将田圣处死。
报复情敌的快感,让窦妙觉得很美妙,她甚至准备将汉桓帝的所有嫔妃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这个可怕的想法,吓呆了她身边的宦官们,纷纷向她求情。
要知道,汉桓帝的后宫不是几十几百个嫔妃,据说有五千以上。
当时的嫔妃,往往都是功臣贵族之后,关系盘根错节,非常复杂。
要是窦妙真的发了疯,将她们处死,还不知道惹出多大的事端。
窦妙疯狂,她的父亲窦武也很疯狂。
窦武这个人,本性非常纯良,没有发达之前,就散尽家财给太学生,对百姓也很仁义,赢得了相当好的口碑。
但是,窦武也是一个走极端的人,他认为汉朝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宦官们惹出了祸事,因此他当上大将军后,竟然想要诛杀所有的宦官。
这个想法,颇有些像后来屠戮宦官的。
但是,朱温,深藏不露,才一口气杀了七百多个宦官。
窦武是读书人出生,好说大话,还没有行事,就让消息走漏。
宦官们当然不愿意束手就擒,矫诏将窦武杀死了。
窦太后虽然因为拥立汉灵帝有功,但也被牵涉其中。
宦官们不敢让她继续掌权,将她软禁在南宫云台,所有亲眷都被流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导读:曾经请,希望他可以帮自己打天下。而刘备临终之时,又将孩子托付给诸葛亮,让他好生调教。刘备为何如此重视诸葛亮,并将政权交由他处理。难道刘备不怕诸葛亮造反自称为王吗? 《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汉的开国刘备和他的老祖宗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而更出奇相似的是,两人一样经常打败仗,一样的逃跑起来连老婆、儿女都不要了,实际上不是刘备的长子,他到底丢了几个儿子,只有天知道。网络配图 和刘邦一样,刘备锲而不舍终于建立了蜀汉帝国。这时他已六十一岁了,比刘邦还大六岁;刘邦起兵时是四十七岁,花了约七年的时间;而刘备起兵时是二十三岁,花了三十八年的时间,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中国。两人一样的不太会打仗,所以,但是二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刘邦好歹当过乡级干部(亭长),可刘备起兵前以卖鞋谋生。 但刘备读过几天书,对知识分子的礼遇又是多次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的刘邦远远不能比的。刘备也是一个标准的白手起家的大英雄,两人若换个位置,刘备一定不比刘邦差,而刘邦则一定比不过刘备,理由:说不定刘邦忍不住又会向诸葛亮的帽子里撒尿呢? 刘备因在校尉邹靖镇压黄巾军有功,拜安喜县尉(相当于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任上因鞭打来监察的督邮(不是那个吼声震破天的)去职;此后一直处于四处流浪和不停的失败之中,无一块立足之地,虽也取得过一些不大的胜利,如汝南斩蔡阳(非之功),博望败、(非诸葛亮之功)。但只有在和联合于赤壁大败后,才改变了寄人篱下的苦日子,并得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跨有荆(一部分)、益二州,实力突然崛起,给曹、孙以极大的压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打败曹操夺取了益州咽喉汉中,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而且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阳、樊城战役,水淹七军、斩、降于禁,打得曹操几乎迁都。但是在曹操和孙权的联合下,被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江陵、公安,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两年后,刘备称帝后忿而起兵,在夷陵惨遭失败,辛辛苦苦累积的精锐力量几乎一空。刘备因羞愧交加,在白帝城去世。 此时的蜀国,外有魏、吴两个强大的敌手,内有汉嘉太守黄元、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大闿、越隽夷王高定的南中之叛,加上蜀国新败大伤元气,刘备刚刚去世,新生的蜀国,就像,稍有不慎就会熄灭,非力挽狂澜于既倒者不能为之。幸好,蜀国就有一个“千古第一贤相”诸葛亮。网络配图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自古被视作君臣关系的典范,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士人们梦寐以求的两代“帝师”稀世之遇。能够达到这种鱼水境界的君臣,只有此二人。 可是,舌头和牙齿这么亲密的关系都会有不合的时候,何况是人呢?因为主张连吴的诸葛亮不赞成刘备对东兵,被刘备留在成都,而且诸葛亮也不得不留:本来蜀国的人才就少,加上关羽败亡,张飞被刺,“”、早死,他留居成都除了监护太子刘禅,也有“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的作用。若是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师,情况或许不一样,因为刘备是“常败将军”,他“连营七百里”的排兵布阵,连军事水平并不高的都指出其必败。 刘备小瞧了吴国年轻的统帅,以致遭到惨败,在永安(奉节县)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召益州犍为太守到永安,拜尚书令;章武三年二月(公元223年),刘备急招诸葛亮到永安;四月,刘备对托孤于诸葛亮。 凄然托孤。“托孤”是古代“家天下”政治几乎不可避免的重大政治现象,它往往发生在先君早逝、嗣君年幼的情况下。孔安国说:“,幼小之君。”又说:“临终之命曰顾命。”因此后世受托孤之任的大臣常被称为顾命大臣。托孤的对象应该是满足忠诚度足够深、能力足够强、威望足够高、与先君关系足够好等几个条件的大臣,其中忠诚是第一条件。无疑,诸葛亮是最适合的人选。 但是刘备就不怕诸葛亮手握大权造反吗?关于刘备真实的想法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所以至今。择其要者,不外以下这几种说法: 第一,真心说。陈寿也赞成这种说法,并且在《三国志·先主传》的评语里面高度评价说:“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赵翼也说:“千载之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情流露?”卢弼《三国志集解》在反驳孙盛等质疑时也说:“有所感于中,不觉言之如是”。网络配图 第二,权谋说。有人认为是刘备不得不托孤于诸葛亮,又怀有猜忌,于是“阴怀诡诈”出此言,逼诸葛亮表尽忠之态,“非剖心出血以示之,其能无疑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孙盛也认为“(刘)备之命(诸葛)亮,乱孰甚焉!”——“古之顾命,必贻话言;诡伪之辞,非托孤之谓。” 第三,还有一种说法,所谓“自取”,不是“自代”,是指刘禅不肖无能,诸葛亮可以在刘备另外二子中选取立一个。但联系上下文就知道此说不通。如果是从刘备另外二子中选立一个皇帝,那何必拿曹丕出来说事、对比? 小编认为,刘备不会真心让位于诸葛亮,因为自古就没人会甘心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白白送给别人。哪怕他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刘备也绝脱不了这个历史的惯性。诸葛亮之所以表态尽忠,是出于他的忠臣本心,感刘备的知遇之恩,即使没有这句话,他也一样会尽肱股之力的。如果说这一句话有压力的话,那也是只会使得诸葛亮更加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登基仅一个月就累死在女人身上的短命帝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