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

时间:2025-02-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建立 约718年始,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哈希姆家族)就着手企图控制,通过巧妙的宣传鼓动,获得很多人尤其是伊拉克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什叶派及呼罗珊的波斯人的支持,结合成联盟,以哈希姆家族为领袖。

从746年起公开反叛,哈希姆家族首领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在750年的大杰河(底格里斯河支流)一役中击溃的军队,其哈里发马尔万二世逃往埃及后被杀,王朝中其他成员亦遭杀戮,只有阿布达尔拉曼逃往西班牙就地为王,建立定都科尔瓦多的后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对抗。

兴盛 750年,阿布·阿拔斯·萨法赫登位,成为阿拔斯王朝首位哈里发(750~754年在位),定都于库法,自称赛法拉(意为屠夫),因为他立意以铁腕统治帝国。

751年,在怛罗斯战役中战胜当时强大的。

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754~775年在位)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他消减了赖以当权的波斯人的势力,加强统治。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80余年(750~833年),特别是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和马蒙(813~833年在位)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在哈伦·拉希德尚是储君时就率军远征,迫使其摄政艾里尼献出大量贡品。

在公元800年时,阿拔斯王朝统治着4400万人民。

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时期,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经济、贸易和文化繁荣,成为帝国的鼎盛时期。

哈伦·拉希德依据波斯萨珊王朝(224~651年)的统治经验,健全行政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司法制度,设驿站,实行新税制,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国库充盈,经济繁荣,并重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马蒙执政时,重用波斯贵族掌管军政大权,缓和同什叶派的矛盾,兴修水利和公路,减轻土地税,奖励学术,发展伊斯兰文化,并支持穆尔太齐赖派的宗教和哲学观点。

830年,在巴格达创建综合学术机构“智慧宫”,并大力提倡翻译外国典籍。

使伊斯兰世界得以初次亲密接触当时的科学、哲学思想。

对政治上的反对派,他仍坚持武力镇压措施。

马蒙的政策为其后几位继任者所袭用。

这一统治时期被称为“”。

衰落 外族入侵 马蒙死后,阿拔斯王朝的政权开始腐化,其继任者穆塔西姆(833~842年)开始任用族奴隶作卫队,而此卫队于巴格达不孚人望,迫使穆塔西姆必须迁都至底格里斯河上游160千米处的萨马拉。

萨马拉作为首都共56年,历经8任哈里发。

自9世纪中叶以后,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

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

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934年,由来自于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建立的白益王朝,在945年最终攻占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格达之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此后就又成为了白益王朝操纵的傀儡。

10世纪中叶,王朝直接统辖的地域只剩巴格达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地区。

945年,布韦希王朝入主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最高统帅”称号,剥夺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存宗教领袖地位。

1055年,塞尔柱土克曼人率军占领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苏丹”称号,发号施令,哈里发由其完全控制。

此后8次十字军东侵(1096~1291年)同样给王朝政权造成极大的冲击。

起义迭起 为了维持阿拔斯家族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的运转,帝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人民起义、教派斗争此起彼伏。

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卡尔马特起义、赞吉起义、穆盖奈尔起义和黑奴起义。

其中的黑奴起义,由北非至幼发拉底河的硝石矿中工作的黑人发动,屡次发兵皆未能平息,叛乱持续约13年(870~883年),阿拔斯王朝因此国势日衰,而内乱仍频。

国家分裂 外族入侵、起义迭起之际,国内数省亦趁乱宣布部分独立或完全独立。

有的部落也通过起义来独立。

通过宗教维系帝国的统一已不复存在。

位于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一带的的伊德里斯王朝(778~974年)于778年最先独立,随后,在波斯、中亚先后建立了塔希尔王朝(821~873年)、萨曼王朝(819~999年)、萨法尔王朝(861~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864~928年)、伽色尼王朝(975~1187年)、布韦希王朝(945~105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卡尔提德王朝(1231~1389年);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建立了阿格拉布王朝(800~875年)、图伦王朝(868~905年)、阿尤布王朝(1171~1250年)、哈姆丹王朝(905~1003年)、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和赞吉王朝(1127~1262年)。

其中属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是较为强大者,向阿拔斯王朝于巴格达的逊尼派哈里发挑战,危及伊斯兰世界的统一,塞尔柱帝国更强,通过扩张,领土大大增加,实力比起阿拔斯王朝强上许多,击溃拜占庭帝国,十字军所必须对付的突厥人就是塞尔柱土克曼人。

灭亡 阿拔斯王朝的最后几位哈里发中,只有第34位哈里发纳赛尔(1180~1225年在位)握有与其身份相称的权力,但也只是暂时的,帝国国势仍一路下滑。

13世纪初,东方的蒙古帝国兴起,通过不断侵略扩张,得到稳固发展。

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军攻略阿拔斯王朝,包围巴格达,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姆(1242~1258年在位)的叔父执政阿拔斯·阿卜杜勒·穆塔利卜被杀,穆斯台绥姆投降,后被蒙古人裹在地毯中为马踏死,阿拔斯王朝灭亡,伊利汗国占领波斯大部分地区,王朝大多数成员亦被处死。

随机文章张家界简介 雨吟滴翠贵州安龙天坑深达250米,坑底世界级美丽的溶洞昆式战斗机存在吗,专家认为数百年人类才有技术制造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揭秘史前利莫里亚文明之谜,不重物质修炼精神成神(乌托邦文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刘恒对自己到底有多严格?因此制造了王朝盛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古代历史拥有了很多朝代,同时也出现了多位君主,他们都多多少少为历史做出了贡献,当然这些中有明君,自然就有昏君,很多皇帝的寿命都不长,而且结局也不好,这就是当时的状况,因为有很多的战争,或者是朝廷内部的纷争,导致皇帝没有好下场,难得出现一位善始善终的皇帝,不过有一个皇帝就做到了! 要说到西汉这个朝代,大家最先想到的是自然是汉高祖刘邦了,是他为后代的子孙打下了大汉江山,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就是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时的也是非常的繁荣昌盛了! 那么今天我们要说到的汉朝第三个皇帝,名叫刘恒,他靠着先辈们给他打下的江山和自己的努力,当时的汉朝也是国泰民安,欣欣向荣,这个皇帝确实是历史上的好皇帝,他的生活一点都不铺张浪费,而且他非常爱自己的人民,他当了二十三年的皇帝,百姓在他心里的位置很高! 这个皇帝节俭到当皇帝的二十多年时间内,都没有花钱修葺过自己的宫殿和花园,其实在当时已经出现布鞋了,但是这个皇帝还是坚持穿着草鞋,就连皇帝穿的龙袍上面都有很多的补丁,所以很多人都非常疑惑,他都当了皇帝了,为什么还这样呢,生活过得甚至还不如一般的官员。这个皇帝在历史上就是这样显得,他不仅仅严格规范自己的生活,就包括后宫都要节俭,我们都知道,皇帝的女人那都是很华丽的,但是这个皇帝的妃子就是不一样,这些后宫女显得非常的寒酸了! 他作为国家的皇帝对自己的要求这么严格,但是他对百姓真的是非常宽容,他多次说要降低国家赋税,这样就能够减轻百姓负担,这的确是一个把百姓放在心里的好皇帝,他知道百姓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他宁愿苦了自己的都不愿意让百姓受苦。 当然皇帝除了锦衣玉食之外,他们还会大肆修建去世之后的陵墓,但是这个皇帝不一样,他规定自己的陵墓不能够太过于奢华,这样会让国家和老百姓觉得很痛苦,他去世之后相比于其他皇帝来说也就是用简陋来形容了! 不过这个皇帝也还是有残忍的一面的,如果有人影响他统治天下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不会放过对方的,我们自然是不能够了解到这个皇帝到底如何了,但是后人能够知道的是,他曾经为了王位杀了自己的王后,在他成为皇帝之前,四个孩子都去世了,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些孩子究竟是 因何而死,最巧的是,这四个孩子就是那位被他杀的王后的! 不过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皇帝不是每一个都是完美的,虽然这个皇帝是残忍的,但是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是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很难做到的,所以他的功劳是历史不可抹去的,他很重视自己的国家和百姓,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创造了繁华景象,为王朝迎来了的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苏莱曼一世是哪位?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简介

苏莱曼一世(文:?????? ???、现代土耳其文:Suleiman the Magnificent;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苏丹,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年—1566年在位),兼任伊斯兰教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之职。 苏莱曼一世是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一位杰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苏莱曼一世亲自统帅奥斯曼军队征服了基督教重镇贝尔格莱德、罗得岛和匈牙利的大部分领土,土耳其人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才被暂时遏制。苏莱曼一世在与波斯(今伊朗)萨法维帝国的战争中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的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 苏莱曼一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立法者)。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舵手,苏莱曼大帝亲自开创了社会、教育、税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编撰的权威法典(或卡农)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在西方被普遍誉为“大帝”,在伊斯兰发展史上与阿巴斯大帝、阿克巴大帝齐名。 早年即位 苏莱曼一世出生于黑海之滨的特拉布宗,具体日期可能是1494年11月6日。他的母亲是亚武兹苏丹塞利姆一世的苏丹后(后成为皇)艾谢·哈芙莎苏丹,于1534年逝世。苏莱曼7岁时,被送往帝都伊斯坦布尔托普卡珀宫的皇家学校学习科学、历史、文学、神学和兵法。苏莱曼年轻时,与一名奴隶易卜拉欣结下友谊,易卜拉欣日后成为苏莱曼最信任的顾问之一,并曾任大维齐尔。苏莱曼一世自幼接受传统的伊斯兰教教育,信奉逊尼派教义,遵行哈乃斐学派教法。1509年,被其祖父巴耶济德二世派往克里米亚的卡法任总督。从17岁开始,年轻的苏莱曼先后担任卡法(今乌克兰费奥多西亚)和马尼萨的总督,并在帝国故都埃迪尔内短期任职。其父赛利姆一世在位时期,他曾代其父治理伊斯坦布尔和埃迪尔内,并于1517年任小亚细亚西部的马尼萨总督。 苏莱曼一世的父亲塞利姆一世归真后,苏莱曼返回帝都伊斯坦布尔继位,成为奥斯曼帝国第10任苏丹。几周后,威尼斯共和国驻奥斯曼帝国公使巴尔托洛梅奥·孔塔里尼对年轻的苏丹作了如下描述:“他25岁的年纪,身材高挑而硬朗,外表柔弱。颈部稍长、面容瘦削、鹰钩鼻,留着一簇小胡子和少许胡须,尽管略显苍白,却依然。他被誉为英明之主,好学之士,所有人都想受益于他的统治。他的头巾也大得出奇。”一些史学家宣称苏莱曼年轻时仰慕马其顿的,并受其影响,立志建立一个囊括东西方的帝国,这成为他日后频繁征战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思想动力。 称雄欧陆 苏莱曼一世继承父业后,于1521年镇压了一场由帝国大马士革总督领导的叛乱,不久后便开始了一系列军事征服。苏莱曼很快就做好了征服匈牙利王国重镇贝尔格莱德的准备,这也是他祖父穆罕默德二世的未竟事业。在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拜占庭人相继失败后,匈牙利人成为阻止奥斯曼帝国向欧洲内陆扩张的唯一难以对付的力量,而攻占贝尔格莱德是消灭匈牙利人的关键所在。苏莱曼大军将贝尔格莱德团团围住,并从一座多瑙河中的岛屿上接连向城内发射重炮。贝尔格莱德的守军仅有700人,匈牙利也没有派兵增援,奥斯曼人在1521年8月占领贝尔格莱德。 基督教世界重镇贝尔格莱德陷落的消息很快传遍欧洲。通往匈牙利和奥地利的道路被打通了,苏莱曼却将注意力转移到医院骑士团的大本营——东地中海的罗得岛。医院骑士团在安纳托利亚和累范特近海的海盗活动,长期困扰着奥斯曼帝国。1522年夏天,苏莱曼凭借其父塞利姆一世留下的海军优势,派遣一支由4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进军罗得岛,他本人则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从反方向包抄。经过5个月残酷的围攻战,岛上的守军有条件投降。骑士们得到苏莱曼的允许,离开罗得岛,并最终在马耳他岛重建了马耳他骑士团。 贝尔格莱德战役后,匈牙利王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恶化,而苏莱曼解除罗得岛这一后顾之忧后在东欧重战端。在1526年8月29日的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苏莱曼大败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匈牙利人的抵抗,奥斯曼帝国成为东欧的一支空前强大的势力。据说苏莱曼见到拉约什二世的尸体时表达了哀悼:“我来此确实是为了击败他;但让他在刚刚品味到生活与权力时就撒手人寰却不是我的本意。” 在神圣罗马查理五世和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的领导下,哈布斯堡王朝夺取了布达和匈牙利。为此,苏莱曼于1529年率军穿过多瑙河河谷,再次占领布达,并且在当年秋天兵临维也纳城下。维也纳之围是奥斯曼帝国最为雄心勃勃的远征,标志着它对西方的军事威胁达到了顶点。不过由于16,000名维也纳守军的奋战,奥地利人使苏莱曼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为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拉开了序幕。1532年奥斯曼帝国再次试图占领维也纳,但苏莱曼的大军还未到城下就撤退了。这两次远征维也纳失败的原因都是奥斯曼士兵因恶劣天气生病(迫使他们放弃携带围城器械),以及补给线拉得过长阻碍行军。 征战东方 欧洲边境巩固后,苏莱曼把目光转移到受到波斯(今伊朗)什叶派萨非王朝威胁的帝国东方。特别是有两起事件加剧了两国关系的恶化:第一件事是,波斯沙赫(皇帝)塔赫马斯普一世杀掉了忠于苏莱曼的巴格达总督,换上了自己人;第二件事是,比特利斯总督叛变,并向萨非王朝宣誓效忠。为此,苏莱曼于1533年命大维齐尔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率部队进军亚洲,开启了长达三百年的波土战争。奥斯曼军队攻克比特利斯,并乘胜占领毫无抵抗的波斯故都大不里士。 1534年苏莱曼亲率大军与易卜拉欣帕夏会合,并向波斯内地推进。塔赫马斯普一世试图利用波斯内地冬天的恶劣天气诱敌深入,为避免与奥斯曼帝国军队直接对抗,他一退再退,放弃了大片领土。苏莱曼对在冬天的波斯作战有所顾忌,于是与易卜拉欣帕夏转而挥师伊拉克。当奥斯曼大军兵临阿拉伯故都巴格达城下时,波斯总督开城投降。自此,苏莱曼成为伊斯兰世界无可争议的领袖和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的合法继承人。 当苏莱曼在陆地上的征服获得巨大成功后,摩里亚(今伯罗奔尼撒)的科罗尼要塞被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海军上将安德烈亚·多里亚攻陷的消息映入他的眼帘。西班牙在东地中海的存在让苏莱曼耿耿于怀,他视之为查理五世意图与自己争夺地区霸权的前兆。意识到在地中海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必要性,苏莱曼任命卓越的海雷丁帕夏(西方人称之为“巴巴罗萨”,即红胡子)为海军总司令,负责重建奥斯曼帝国舰队。海雷丁帕夏重建的奥斯曼海军战舰数量相当于地中海其他国家的战舰数量的总和。 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对奥斯曼帝国的一次重大胜利,加上后来爆发的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的战争,促使苏莱曼同意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联合对付查理五世的建议。1538年西班牙舰队在普雷韦扎战役中被海雷丁帕夏击败,从此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地中海称雄33年。 全盛武功 1540年代匈牙利争端再起,为苏莱曼一雪维也纳之耻提供了机会。一些匈牙利贵族建议邻国的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与已故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的家族联姻以继承匈牙利王位,根据之前的协议,拉约什死后无嗣,由哈布斯堡家族继承王位。但其他贵族则支持现任国王绍波尧伊·亚诺什,绍波尧伊得到了苏莱曼的支持,但没有获得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承认。1541年哈布斯堡王朝与土耳其人的冲突再起,并试图围攻布达。但哈布斯堡王朝的努力最终失败,他们丢失了更多的要塞,斐迪南和他的兄长、神圣罗马国王查理五世被迫与苏莱曼缔结了一项羞辱性和约,和约规定:斐迪南放弃对匈牙利王位的企图,并每年向苏莱曼缴纳一笔固定的费用以换取苏莱曼对仍处于他控制下的匈牙利部分领土的承认。更具象征性意义的是,和约中并未称查理五世为“神圣罗马国王”,而只称他为“西班牙国王”,因为苏莱曼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恺撒”、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 摩洛哥以东的北非大片领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的黎波里塔尼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柏柏尔人国家成为帝国的自治行省,也是苏莱曼与查理五世冲突的前沿阵地。查理五世曾试图把土耳其人赶出该地区,但1541年他的计划失败了。在奥斯曼帝国抗击西班牙的战争中一直有柏柏尔海盗助阵。在短期内,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保持了它在地中海的霸权。奥斯曼帝国海军还控制了红海和波斯湾,一直到1554年被葡萄牙帝国的海军所击败。葡萄牙人于1515年占领忽里模子(在今霍尔木兹海峡),从而对苏莱曼控制下亚丁(在今也门)构成威胁。 1542年为了对付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次普通威胁,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请求恢复与奥斯曼帝国的联盟,为此苏莱曼令海雷丁帕夏带领200艘大帆船开往西地中海支援法国。海雷丁帕夏开往法国途中洗劫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沿海地区,到达法国后,弗朗索瓦一世把土伦港让给海雷丁帕夏作为他的海军司令部。在该次远征中,海雷丁帕夏于1543年攻占了尼斯。1544年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讲和,从而结束了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短暂联合。 亚非扩张 为了一劳永逸地击败波斯,苏莱曼于1548年到1549年发动了对波斯的第二场战争。此战中,塔赫马斯普一世与第一次一样避免与奥斯曼军队直接对抗而选择撤退,并在与奥斯曼帝国接壤的阿塞拜疆地区施行焦土政策,试图让奥斯曼军队暴露在高加索的寒冬中。苏莱曼大军暂时占领大不里士和阿塞拜疆地区后又被迫撤回安纳托利亚过冬,波斯人随后收复了阿塞拜疆地区。不过,奥斯曼帝国还是夺取了凡城和格鲁吉亚的一些要塞。 1553年,苏莱曼发动了对波斯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战争。最初埃尔祖鲁姆被塔赫马斯普一世的儿子攻陷,但苏莱曼很快就还以颜色,他率军渡过幼发拉底河上游,重新占领埃尔祖鲁姆,并洗劫了波斯的部分地区。波斯军队仍然沿袭前两次避敌锋芒的策略,使苏莱曼进退两难。 1554年签订的协议结束了苏莱曼在亚洲的征伐。根据协议,奥斯曼帝国将大不里士交还波斯,但获得了巴格达、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下游、入海口以及波斯湾的部分地区。塔赫马斯普一世也保证停止所有对奥斯曼帝国领土的袭击。 在北非,占领了除摩洛哥以外的马格里布地区,并于1560年全歼进攻的黎波里的西班牙远征军。9月8日,由意大利画家马泰奥·佩雷斯·德·阿莱奇奥所绘于瓦莱塔大王宫圣米迦勒和圣乔治大厅的一组壁画生动地描绘了这场战役。他曾以“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众苏丹之苏丹”、“众君主之君主”等桂冠自诩,并以“苏莱曼大帝”之盛名著称于世。 晚年逝世 苏莱曼的两位后妃为他生育了8位皇子,其中有4位活过了1550年代。4位皇子中只有穆斯塔法皇子不是许蕾姆苏丹所生,而是居尔巴哈尔苏丹所生,由于他身为长子,从而拥有皇位优先继承权。许蕾姆苏丹意识到,如果穆斯塔法皇子继位,她的三个儿子就会性命不保。当时,穆斯塔法皇子被认为是所有皇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位,而且他得到了大维齐尔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的支持。 许蕾姆苏丹一直被指责至少对之后的储位更迭阴谋负有部分责任。为了保住自己三个儿子的性命,许蕾姆苏丹运用她的影响力不断削弱支持穆斯塔法皇子的力量。在许蕾姆苏丹的煽动下,苏莱曼大帝谋杀了大维齐尔易卜拉欣帕夏,让女婿吕斯泰姆帕夏取而代之。从1552年吕斯泰姆帕夏被任命为远征波斯的总司令开始,扳倒穆斯塔法皇子的阴谋拉开了序幕。吕斯泰姆帕夏派一个苏丹最为信任的人向苏丹报告,他称因为苏丹已经不是军队的首领,士兵们认为是时候让一位更年轻的皇子上台了;同时他散布谣言,证实穆斯塔法皇子已经接受了这个建议。苏莱曼被谣言激怒,他开始相信穆斯塔法皇子确实想抢班夺权,结果第二年夏天,远征军从波斯回国途中,苏莱曼把穆斯塔法皇子召到自己在埃雷利河谷(今属科尼亚省)的大帐中。 穆斯塔法皇子面临一个选择:如果真的去他父皇那里,他得冒着被处死的生命危险;如果他不去,则会被指控叛君叛国。最后,穆斯塔法皇子以为有军队的支持,自己不会有事,还是选择了去父皇的大帐。据说吉汉吉尔皇子在得到他同父异母兄长的死讯几个月后就因悲伤过度而死。苏莱曼将帝国的两个不同部分的指挥权授予其他两位还活着的皇子:巴耶济德和塞利姆。但几年内两位同胞兄弟就因争夺皇位而暴发内战,他们各自有一支支持自己的皇家军队。在父皇军队的帮助下,塞利姆于1559年在科尼亚击败了巴耶济德,巴耶济德皇子和他的四个儿子只得逃往波斯,寻求波斯人的庇护。苏莱曼苏丹要求波斯沙赫塔赫玛斯普一世交出巴耶济德或者处死他,作为外交上的交换条件,沙赫将获得一大笔数量的黄金。沙赫同意了交换条件,1561年,他让土耳其刽子手把巴耶济德及其四个儿子绞死了。如此一来,塞利姆成为唯一活在世上的皇子,为他七年后(1566年9月5日或6日)登上皇位扫清了障碍。苏莱曼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再次远征匈牙利,在奥斯曼人取得西盖特瓦尔战役的胜利之前离开了人世,享寿7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