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契丹开国帝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生平简介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公元872年—公元926年)姓耶律,字阿保机,汉名叫做亿。

他是辽国的开国,历史上被称为。

唐咸通十三年,耶律阿保机出生在契丹部落的一个贵族家庭。

出生前,他的母亲梦见一轮太阳落在怀中,之后怀了孕。

阿保机出生那天,产房里弥漫着奇异的光芒和香味,阿保机一出生就有三岁婴儿大小,自己能爬行。

三个月大的时候阿保机就能站立行走,不但会说话,还知道许多没听说过的事,而且说有神人在左右保护着他。

当时,契丹贵族为了争夺联盟首领的权位斗争得很厉害。

阿保机的祖父在争夺权位的过程中被杀,父亲和叔伯们也逃离在外。

祖母对于困境中出生的阿保机格外疼爱,为了保护他,常将他的脸涂上油彩后藏在别人的帐房里,以免被仇人发现。

阿保机长大成人后,身体高大魁梧,目光神炯,武艺高强,显露出过人的才能。

他以超群的谋略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完成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统一,被称为迭剌部耶律氏家族的英雄。

阿保机三十岁时,已经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建立了侍卫亲军,专门负责领兵征讨周边地区,接连攻破多个部落;之后率领四十万军队南下,越过长城,攻下九座郡县,俘获了九万五千名汉人和无数的牛马牲畜。

他还出兵讨伐女真族部落,俘获了三百户民众。

阿保机的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仅次于可汗,掌握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职位,掌控部落联盟的军政大权。

他率领军队四处出征,使契丹的领土扩展到中国长城以北的大部份地区。

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十二月,在可汗改选仪式上,大臣们按照上一任可汗的遗命请求确立阿保机为新可汗。

阿保机推让了三次,最后才同意登上可汗宝座。

第二年(公元907年),阿保机废除了传统的可汗选举制度,建立了终身制和世袭制,并按照契丹习俗点燃了一个大柴堆告知上天,登皇帝位。

当时,契丹部落的首领实行的是家族选举制度,为了争取被选举权,阿保机本家族的一些兄弟发动了三次叛反,这就是历史上的“诸弟之乱”。

第一次在公元911年五月,四个兄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策划谋反,被兄弟安端的妻子告发。

阿保机以宽容之心对待这几个兄弟,不但没杀掉他们,还和他们一起登山祭拜天地,对天盟誓后赦免了他们。

第二年十月,在阿保机出兵打仗回来的途中,兄弟剌葛领兵阻挡住阿保机的归路,想强迫他参加可汗的改选大会。

阿保机机智地带领着军队绕小道回城,并且赶在弟兄们的前面举行了烧柴告天的传统仪式,再次任可汗,使众兄弟没有了反叛的理由。

阿保机不声不响地平息了这场叛乱,体现了他的宽仁之心和超群的智谋。

第二天,几位兄弟纷纷派人来向阿保机请罪,阿保机也就不再追究,只下令让他们悔过自新。

公元913年三月,兄弟们再次反叛。

他们先商议好拥立剌葛为新可汗,然后派迭剌和安端假装去朝见阿保机,等待机会劫持阿保机参加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可汗改选大会。

阿保机识破他们的阴谋后,亲自率领部队追剿剌葛。

剌葛夺走象征可汗权力的旗鼓和祖先的神帐后逃跑。

四月,阿保机领兵北上,利用前面埋伏堵截、后面进攻的战术将剌葛打败,同时把抓到的俘虏全部释放回家。

剌葛逃跑后,阿保机没有继续追赶逃兵,他等到叛军思念家乡无心再打仗时重新出兵,很快抓住了剌葛。

阿保机念兄弟之情不忍杀死剌葛和迭剌哥,只是打了他们一顿表示惩罚,之后就把他们放了。

他原谅了寅底石、安端这些糊里糊涂被剌葛怂恿驱使的人的罪过,只把赫底里子解里、剌葛的妻子等一些实际鼓动逆反的人绞杀了。

阿保机对群臣说:“我的这些弟兄们虽然天生聪明,但是内心却很奸恶。

他们自认为有超人的谋略智慧,一直放纵自己的贪欲和恶念。

他们把别人很小的过失夸大的像泰山一样大,却把自己做的很大的坏事说的比鸿毛还轻。

他们与小人、狠毒的女人一起勾结起来谋取私利、危害国家,怎么能不失败呢?” 对于处死那些罪证确凿的罪人,阿保机叹道:“我哪里是想杀死他们?如果只是背叛了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他们干的坏事破坏了人间的道义伦理,迫害好人、抢夺财物,使百姓遭受苦难。

过去咱们的老百上万匹好马,由于叛乱的缘故马大部份都死在战场上了,今天百姓没有骑只能步行,这是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他们的罪实在是太大了,不得已才把他们处死啊!”经过三次平灭叛乱,阿保机彻底使部落内部达到了高度统一的状态。

公元916年,阿保机正式建国,国号契丹(历史上把它和后来改名的大契丹、大辽等国号通称为辽),开神册年号。

阿保机称天皇帝,妻子述律氏称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

建国后,阿保机参照中原国家的政治模式,组建了新的国家机构。

他制订了契丹第一部法律《决狱法》,同时组织人创造了契丹文字。

阿保机精通汉语,任用有才学的汉人为谋士,并采纳他们的建议,设置州县,建立城郭,制定税收政策。

本着“不同风俗不同管理方法”的原则,北面按照契丹制度管理契丹人,南面则模仿汉地的制度来管理汉人。

同时,他大力吸收文化,仿照长安城的格局和型制修建皇都辽上京城;尊崇传统宗教并兴建孔庙、佛寺、道观等。

对外,阿保机通过战争广泛进行疆土扩张。

他组建了由自己亲自指挥的宫帐军,管理军队非常严格。

在作战过程中,阿保机重视吸收使用中原人才,重用汉族谋臣战将。

在作战指导上强调避实击虚,舍弃城池、靠骑兵突袭获胜;从弱小的敌人开始先易后难逐个击破对方,避免两线作战;依据本民族昔日与野兽搏斗的经验制定骑兵从两侧包围的战术,并吸取中原的火攻、穴地攻城等方法。

从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开始两次南下失败后,阿保机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改向西北和东北。

先后亲自征伐多个部落,,使契丹国声威大振。

天赞三年(公元924年),再次征吐谷浑、党项、阻卜诸部。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东灭渤海国。

阿保机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置了大量的官府进行实际管理,从而结束了唐末以来东北地区的分裂局面,建立起幅员广阔的辽王朝,为日后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至今,俄语发音仍然把中国叫成“契丹”,足见他的影响。

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阿保机在政治、法律、经济等制度上所采用的“蕃汉分治”的做法,给辽国的契丹与汉族人民的生存、发展和融合提供了一种能够共同接受的形式,体现出宽广的胸怀和高明的政治远见。

阿保机的施政思想中贯穿着敬畏天地的传统理念,即便出兵征战都要遵循上天的指引。

他曾发布诏书说:“是上天在垂视监查着执政者,使百获得福祉。

……我既然受命于上天,又要为所有百姓考虑,所以每次决定出征远行,都是尊奉天意啊。

……三年之后的丙戌年初秋,我一定会有自己的归所。

然而两件最重要的事没有完结,岂不是有负上天的嘱托和亲人的信赖?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应该努力践行自己的誓言啊。

”除了管理国家之外,阿保机自身也守持古老的贤德,如四年九月,他在征讨乌古部的途中,听到母亲皇患病,立即以一日六百里的速度骑马赶回宫中服侍母亲,其孝道令人称颂。

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七月,阿保机在征服渤海后班师回朝途中病倒在扶余(今吉林四平西)。

这天晚上,一颗大陨石坠落在大帐前面;一条长约一里地、光耀夺目的黄龙在城上盘绕并飞入行宫;紫黑色的烟气遮蔽天地,久久不散。

阿保机就在这天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当初他在诏书中所说的“丙戌秋初,必有归处”,在这里准确应验了。

他所病逝的行宫设在扶余城西南面的两条河之间,后来在此修建了升天殿,并将扶余称作“黄龙府”。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升天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奇事:亡国帝王汉献帝时期竟然也有吉兆发生

是最后一个,一生动则颠沛流离,定则如同囚犯,虽然说也有那么几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但那日子过得,连一个普通人也不如。一般人可能都会干那么一两件随心所欲的事情,刘协这个皇帝却不能。母亲因为他遭遇杀身之祸,妻子因为他而,汉朝江山到了他这儿戛然而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也是上天的“旨意”让他登上大位的,因为母亲生他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天示吉兆”。 汉献帝是的次子,汉少帝的异母弟弟,名叫刘协。他的母亲王美人王荣,深得汉灵帝的宠爱。当时,灵帝的皇后是何皇后,这个人非常嫉妒,王美人怀孕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汉灵帝。王美人怕何皇后的嫉妒给自己招来灾祸,就偷偷地服用坠胎药,但是没有奏效。不仅如此,这王美人自怀孕后,还总是梦见太阳跟着自己走,她认为这也许是一个吉兆,就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孩子生下来以后,何皇后果然妒性大发,害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将毒药偷偷放到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人服用后当场死亡。汉灵帝查出这是何皇后所为,想将其废黜,可是宦官们一齐为她求情,灵帝居然赦免了何皇后。刘协这时候还不足月,灵帝害怕刘协再遭陷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抚养。 汉灵帝死后,刘辩继承皇位,刘协被封为渤海王,后改封为陈留王。何皇后成为太后,临朝处理政务,实际上,大权掌握在她哥哥大将军手中。灵帝死后不久,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何进逮捕杀死了宦官蹇硕。宦官、段珪等人又在内宫杀死了大将军何进,史称“之乱”。、和何进的部将带兵进宫,杀死了宦官两千多人。张让、段珪不能抵敌,劫持少帝和刘协出宫,正在仓皇间,遇见了率领的所谓前来“救驾”的陇西铁骑。少帝刘辩见到这种情形,吓得浑身哆嗦,双腿战栗,口不能言。内侍和一班文官也是惊慌失措,大气也不敢出。尚书卢植率军赶到后,杀死了张让、段珪,又把少帝和刘协迎回宫中。 董卓的军队控制了京城局势以后,就废黜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这一年,刘协九岁。刘协登基以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后加封太师,完全掌握了朝廷大权。董卓所属的部队在洛阳城大肆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洛阳城被烧成一片废墟。各地郡守联合起来共讨董卓,很快形成了对洛阳的包围之势。董卓为了避免,洛阳城又如同废墟,就一把火烧毁洛阳,挟持汉献帝和朝廷官员迁都长安。 汉献帝以及朝廷文官们不想任董卓摆布,想借助各地诸侯的力量铲除董卓。但是,各地诸侯正在忙着扩大自己的地盘,根本不管朝廷之事,汉献帝只能依靠长安朝廷内的力量自己行事。司徒与等人联合起来刺杀了董卓,两人共同主持了朝政。可是,王允骄傲自满,气量狭小,吕布又是没有立场的一介武夫,他们根本不能控制关中局面。董卓死后不到一个月,其部将李榷、郭汜、范稠、张济攻入长安,杀死了王允,将军们又控制了汉献帝。可是不久,他们之间又发生了矛盾,相互大打出手,长安城又陷于战火之中。郭汜想将献帝抢入军营,以便争得政治上的主动,却不想被李榷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献帝和大臣们劫进军营,汉献帝又一次成为人质。李、郭相互攻打数月,长安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等人的控制,辗转东行。公元196年,汉献帝被前来迎接的兖州刺史接入洛阳。 这时候,天下已经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袁绍占据着河北地区,占据江东,占据荆州,割据益州,西部凉州为韩遂和占有。汉献帝这时候还是名义上的皇帝,曹操觉得他还有一定的政治资源,有了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抢先接走了汉献帝刘协。 但是,曹操只不过是要利用汉献帝这个“天子”的价值,并不是要把天下整顿好再还给刘协这个天降“吉兆”皇帝,于是,他以洛阳宫殿残破不堪,城市毁坏为由,将汉献帝挟持到了许县,称之为许都。从此,汉献帝又成了曹操手里的傀儡,任其摆布。 曹操晚年,中原地区已经完全归其所有,天下虽然形成了三分局面,但吴蜀两家已经形不成对曹魏(曹操被封为魏王)的威胁,但曹操并没有废黜汉献帝。究竟是什么原因?有说是他要证明自己真的没有“异志”,有的说是他作为臣子,不应该由他来废黜这个皇帝,而自己的儿子不是汉献帝的臣子,取而代之不存在“篡逆”问题。果然,曹操死后,继位为魏王,当年12月逼迫汉献帝将皇帝之位禅让,曹丕即位为皇帝,改国号为魏。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自此,汉朝。刘协自公元190年为皇帝,220年禅位,共计31年。 刘协这个吉兆,除了给他一个傀儡皇帝的头衔,其他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吉利,相反,他的妻子还因为他而引来横祸。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献帝不满曹操,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杀死曹操。事情败露后,董承等人被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写给父亲伏完,希望他效仿董承,铲除曹操,但伏完始终没敢行动。后来,伏皇后的这个密谋败露,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曹操派人带兵包围了皇宫。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当中,被人搜到后拖了出来。伏皇后向刘协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然后问前来捉拿皇后的官员:“天下有这道理吗?”不管有没有这道理,伏皇后还是被幽闭而死,刘协和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毒酒毒杀,宗族百余人被处死。 这样的皇帝,与匹夫何异! 这样一个如同囚徒一样的皇帝,为什么还要弄出一个吉兆来呢?这当中,大概有刘家传统的关系,也有后世之人感情的因素。刘家皇帝从开始就有“吉兆”,后来那个、都有。这当中有一层意思,本来这皇帝不应该是他的,后来不知道就阴差阳错弄到了他的头上,为了防止人们,就弄出这么个吉兆来。老天爷的意思,你还敢有所怀疑吗?就像这个刘协,正统皇帝是他的哥哥——皇后生的嫡长子刘辩,正常情况下,当皇帝轮不到他!还有这汉家的天下,就这样被曹魏夺了去,在很多人心里总那么不舒服,因为这汉献帝一生并没有做过什么恶!尤其是这亡国之君往往都是昏君、暴君、荒淫之君,汉献帝不是,这就让人给了他不少的同情。人们不知道这老天究竟是哪根筋弄拧了,怎么好好的汉家天下,就这样了呢?这刘协还没有“驾崩”呐! 吉兆并没有给汉献帝刘协带来什么吉利,可见,吉兆这东西听过一笑也就算了,当真不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此人是东汉倒数第三个帝王 竟认太监做父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