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战,关羽斩杀大将,曹操对其赞赏不已;但可惜的是,关羽虽然是难得一见的上将,可他却始终心念旧主。
不仅如此,关羽在日后更是成为了曹魏集团的心腹大患,曾令曹操忌惮不已。
那么问题来了,关羽被俘之后,为何不愿意归降曹操呢?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操在擒获关羽之后,便迅速加封其为偏将军。
虽然偏将军只是个中级将官,但关羽降将出身初来乍到便有如此待遇,可见曹操对他礼遇之至了。
在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又向朝廷表奏,擢升关羽为汉寿亭侯,并赐予金银财宝不等。
可即便如此,关羽最终还毅然离开了曹军部下。
一、关羽的确是忠义无双 关羽“弃暗投明”的做法,在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
在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中,关羽不忘旧主,忠义无双的形象也打动了无数读者。
而这种被广泛认可的说法,也是有一定根据性的。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笔者曾说过关羽的家世,靠教授学生《易经》、《论语》为主。
显然,关羽在幼年时期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而儒门中的忠义思想,更是深深影响着关羽的一生。
而历史上的关羽,他爱好钻研《春秋》等儒家典籍,已经是当时人尽皆知的一件事。
且关羽骨子里时不时透露出的高傲,也符合了读书人清高的性格的。
正是因为这种高傲,关羽才不屑于背叛自己的故主。
而关羽投降曹操,不过是权宜之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小家人。
在面对张辽试探之时,关羽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关羽在成年之后,曾因为杀人逃难到了涿郡,并结识了刘备。
从刘备对关羽的任用来说,他的确受到了刘备的万分重视。
另外,关羽刘备还曾发过盟誓,并且是同生共死这种等级最高的誓约。
由此可见,关羽对刘备的忠心可谓是极其坚定的。
二、关羽和曹操有过矛盾 这第二个猜测,其实主要是关羽和曹操曾经争夺个一个女人。
《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於下邳,关羽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
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秦宜禄的妻子,想必是一个绝色美人,不然也不会让曹操和关羽都为之心动。
关于这段记载,《三国志》中还有另外两处,所以大致可以确定这段记载的真实性。
正因如此,难免有好事者会猜测,关羽选择离开曹操,或许正是因为这段矛盾。
本来在城破之前,曹操已经答应了关羽的请求,但在事后,曹操却出尔反尔。
有这样一层嫌隙在,多疑的曹操又是否能放心的信赖关羽呢? 三、关羽的处境并不好 不妨做一种假设,关羽即便是留在了曹营,他还能有日后的成就吗?以笔者观点,这有些不太可能。
因为关羽降将的身份,便注定了他不可能受到曹操百分百的信任,哪怕是百分之七八十,也不会有。
关羽和张辽的关系挺好,不少读者也都知道。
张辽在曹营之中,看上去被曹操委以重任,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张辽的人缘很差,曹营中大半的武将,都和他有矛盾。
而反观关羽,他在曹营之中,也极有可能会落到张辽的处境。
张辽后来,更多是运气使然,就连曹操都没想到,张辽悍不畏死,最终用八百敢死队,便将十万兵马打得。
作为一名领袖,曹操对于关羽的加入,自然是赞赏的,谁也不会嫌弃自己手下的人才太多。
但也仅此而已,曹操对于关羽并非是志在必得的。
因为他手下武将众多,找出能代替关羽的人,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而曹操对关羽的厚赐,也可能是他习惯性的罢了。
但关羽再次回到刘备麾下,可算是雪中送炭了。
在以后的岁月中,关羽毫无疑问成为了蜀汉集团中的头号武将。
且刘备无论去到那,关羽的职责都是重中之重的。
刘备的舞台虽小,但足以关羽尽情的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也是关羽重回刘备麾下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操于乱世中崛起,戎马一生,辛辛苦苦打下了曹魏基业。
谁知在他过世后,司马懿逐渐权倾朝野,司马家最终夺了曹魏的江山!真真是为他人做嫁衣,憋屈得不得了! 但是曹操真没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吗?实际上,曹操早已看出司马懿是狼顾之相,也梦到了三马食槽。
他甚至还特意给留下“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的遗言,说司马懿不是甘于做臣子之人将来一定会威胁我们曹家的江山。
既然曹操早就看出司马懿有反心,为何不直接杀了他以绝后患呢? 家族势力不容小觑 在古代,想要登上皇位,世家是必拉的强劲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不正言不顺,更是急需世家大族支持才好坐稳江山!而司马家刚好就是曹操所急需的那种世家大族! 司马家的祖先是被封为殷王的司马卬,家族历代又多出大官,是北方一等一的名门望族,更是河内势力的代表。
而司马懿则是司马家族的头号人物,也是颍川士大家族的核心人物。
司马懿投到曹操帐下,就相当于他所代表的北方世家势力支持自己。
但若是曹操杀了司马懿,将会失去支持不说,更会得罪北方世家势力,甚至很可能会被讨伐。
留司马懿能得到北方世家势力支持,稳固江山。
杀司马懿,将被北方世家讨伐,江山危矣!傻看出前者更好。
抓不到把柄 想杀司马懿又不得罪北方世家,那就必须要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可惜,曹操没法抓到司马懿的把柄! 司马懿有才但更知道隐藏锋芒,他从不卖弄才华,为人相当低调内敛。
在曹操面前,司马懿一直低头伏小,一向表现得忠心又没野心。
平常做事勤勤恳恳,即便是喂马这种下人做的事都会自己亲自做。
看着司马懿低头伏小的样,曹操多少放松了些警惕。
更何况司马懿一向行事谨小慎微,对曹操的话言听计从,乖得跟鹌鹑一样。
曹操根本抓不到他的把柄,自然也就无法光明正大得除掉他。
惊世之才 众人皆知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一向惜才。
司马懿从小便是神童,受到世人的诸多夸奖,更有司马八达的盛名。
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才能,司马懿都十分出众,还为曹操献过不少奇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此爱才的曹操不忍杀他! 另外,鼎立,曹魏被其他两国盯着。
一旦曹操过世,继位的曹丕将会直面其他两国的威胁。
但以司马懿才能却能帮曹丕抵御二者,甚至可能帮他成就霸业。
留下司马懿其实就是为了给儿子曹丕铺路,让曹魏能抵抗其他两国的威胁甚至成就霸业。
能压制住 曹操本人一手建立起曹魏,其手段和智谋非常人能敌。
即便司马懿再聪明,曹操相信自己完全能够压制住他,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
曹丕和司马懿亦师亦友,两人关系十分密切,感情很好。
而且曹丕为人坚韧狠辣,该动手时绝不会心软。
无论是情感还是能力,曹操相信儿子曹丕能够镇住司马懿。
另外,司马懿比曹丕大了十岁,按理也是司马懿先过世,不会威胁到其他后代。
既然曹操和曹丕都能压制住司马懿,何不人尽其用让他为曹魏江山效力? 司马家族势力过大,司马懿又是司马家的核心人物,要是杀了他将会得罪北方众多世家,不利于巩固曹魏江山。
但偏偏司马懿够隐忍也够谨慎,曹操根本抓不到把柄杀他。
司马懿有惊世之才,要是能好好利用,将能够帮助曹丕抵御其他两国甚至成就霸业。
曹操相信自己和儿子曹丕能够压制住司马懿,不让他反。
既然如此何不留下司马懿好好利用他为曹魏建功立业?因此,曹操才明知司马懿有反心,却没杀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心里寻思: 一来大雨误期,就算到了骊山也是死罪;二来就算及时到了,跑的人抓不回来,人数不够也是死罪。
明知死罪,我还要伸着脖子往骊山赶吗? 我不如就跑了吧。
至于那些囚犯...... 秦朝时期,刘邦曾担任过泗水亭长。
泗水亭就在刘邦的家乡沛县;亭长,主管治安,维持秩序,缉拿罪犯,用现在的话说,大约相当于派出所所长。
公元前211年,县里(沛县)来了任务,说是要押送一批囚犯去骊山修陵,因为任务有期限,所以刘邦收拾行囊,带着随从,押着囚犯奔着骊山去了。
途径芒砀山时下了好几天的大雨,队伍不得不休息整顿,刘邦带的手下不多,囚犯倒是很多。
芒砀山地域雨水充沛,草木茂盛,沼泽也多,有些囚犯趁着下雨就跑了。
于是刘邦当即命令手下给犯人松绑,生火做饭,摆上酒食。
囚犯们心想:这是何意?松了绑,好酒食,难道是吃饱了好“上路”?这顿饭吃的心悬着。
刘邦影视剧照 待到吃完饭,刘邦说:“你们本是囚犯,应该被押送到骊山,今日我放了你们,不去骊山了,够奔他方自寻生路吧。
囚犯们这么一听,有的就跑了,而有的却选择留下,追随刘邦。
就收了他们,列队继续赶路,没走几里,前面探路的手下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白蛇挡住去路,无法前行。
”刘邦说:“男子汉大丈夫,一条小白蛇有什么好怕的,走,看看去。
” 刘邦到了队伍前门定神一看,,这条白蛇可不小。
于是当即拔出佩剑借着酒劲把白蛇劈成两半。
这蛇要是大了起来,劈的手法可就多了,横着劈竖着劈都可以。
众人聚集到队伍前面,看见一位老太太在哭泣,就有人问:“你为什么哭啊”。
老太太:我的儿子是白帝子,化为蛇,竟被赤帝子劈死了。
说完之后老太太就消失了,这时刘邦也醒了,众人把经过复述一遍。
刘邦心里很高兴,赤帝子不就是他吗?这当然是神话,古代帝王多少有些神话演绎。
吕雉影视剧照 类似的演绎还有两段: 其一,邦斩白蛇之后,不能去骊山,也不能回沛县,只能蛰伏早芒砀山周围,观察局势,伺机而动。
过了一段时间,吕雉带着孩子去芒砀山找刘邦,而且一找就找到了。
刘邦对此感到诧异:“芒砀山这么大,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吕雉:“夫君不知,你头顶上的云彩是五彩祥云,我随着祥云就找得到”。
如此反复几次,吕雉都能跟着祥云找到刘邦。
秦始皇影视剧照 其二,秦始皇时期,有传言说:“东南有天子气”。
秦始皇也经过数次东巡,其中目的之一就是要镇一镇这传言的天子气。
彩蛋来啦! 文末彩蛋: 刘邦斩白蛇,传说白蛇和刘邦还有一段对话。
白蛇:“你斩了我,我会报复你的,你斩我的头,我乱了你的头,你斩我的尾我乱了你的尾。
” 刘邦心想:斩头斩尾都没好事, 我就不选这两个。
于是刘邦说:“我不斩头也不斩尾,把你从中间劈开”。
后来刘邦建立西汉,西汉末期篡汉,到后来。
西汉两百年,两百年,也多少应征白蛇的话,传说王莽是白蛇转世。
从刘邦的这几点故事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豁达豪放不拘小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