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盘点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历史​第一,有的竟然荒唐可笑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

乾隆的十全武功是:十功者,平准格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当然这里边有不少吹嘘浮夸的成分,还有一些镇压农民起义等不光彩的事情。

晚年的骄傲自负,,而他的奴才们也是极尽所能,,,为其歌功颂德,挖空心思地给他总结了很多历史之最。

这些历史之最中有些价值非凡,值得一说,而有些却牵强附会,说来真是滑稽可笑。

下边咱就细数细数乾隆皇帝那些历史第一。

在中国历任皇帝中乾隆帝的寿命排名第一,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他这个寿命即便放在全世界也能排在历史第二,仅次于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的90岁。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于25岁继位,当了整整60年皇帝,为了不超过自己的祖父在位61年,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之后他又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掌权63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算得上一个全能、全才的皇帝,在诗词、书法、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所贡献,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词,数量之惊人,在历任皇帝中遥遥领先,远远超过了和后主李煜这几位诗人皇帝。

不过乾隆皇帝的诗词水平实在一般,只能算一些打油诗,水平远不及宋徽宗赵佶,更不能与后主李煜相提并论。

网络配图 乾隆帝于古稀之年喜得玄孙,一位皇帝能够五世同堂,生平能历经七代,这在历代皇帝中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据史书记载,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他在第五次南巡途中,得到京中奏报,曾孙奕纯喜得贵子载锡,乾隆皇帝五世同堂。

经群臣考证,上到秦汉,下到一代,五世同堂者只有的钱郎,张焘,吴宗元,明朝罗恢、归睿、等六人,帝王之中更无一人。

不仅如此,他还是帝王中唯一一位见过祖父、父亲,又见过玄孙,亲身经历七代的封建帝王,这样的经历不只在帝王之家,就连寻常百姓也实属罕见,古今罕有。

乾隆帝身体硬朗,寿命长久,子孙数目也十分惊人,单官方统计的数字就有17子,10女,这还不算乾隆六下江南巡幸民间女子后,遗落在民间的皇子和格格们,如果连上像影视剧中所演的还珠格格之类的子女,那么这个数目就更加惊人了,再加上他的众多孙、曾孙、玄孙,总数有数百人,如此庞大的子孙队伍,其他历朝历代的帝王们根本无与伦比,只能望而兴叹。

上述这么多的历史第一足以让他引以自豪,也被后人所熟知,那么接下来我们盘点的这些 历史第一 ,恐怕就鲜为人知了,细看起来委实有些荒唐可笑。

乾隆帝的奢侈和挥霍也足可以排在历史的最前列,不要说他六下江南的巨额花销,单单两次千叟宴、两届万寿节耗费的银两就数目庞大,那规格和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也是的。

康熙十一年,在乾清宫前赐宴群臣耆老,参宴者一千余人,席间康熙帝异常兴奋,于是即兴赋诗一首,题为《千叟宴诗》,千叟宴的说法由此开始。

由于千叟宴场面盛大,准备最长,耗资最多,在只在“感乾盛世”期间举行过四次,尤以乾隆举行的两次最盛。

第一次是乾隆四十九年,因《四库全书》修书竣工,又适逢乾隆喜得玄孙,于是乾隆定于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赴宴者多达三千余人。

网络配图 第二次是乾隆六十年,各省收成平均超过九成,当年十月又普降大雪,这预示着明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同时乾隆禅位嘉庆的“归政大典”也将举行,因此乾隆帝再次下旨决定明年春在太极殿举行千叟宴,当时宴会者更是达到空前规模的五千多人。

赴宴者中既有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又有商监,还有普通老民等。

不连御前席宴,整整摆了八百桌,那席面丰盛的后世无与伦比,除却点心、瓜果、面食外,单肉类就有鸡鸭鱼、猪牛羊、鹿狍等数十种。

两次千叟宴到底耗费了多少银两,史无记载,也无从考证。

但算上宴前准备、参宴者的交通费、宴席消耗以及宴后赏赐等,保守估计也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两左右。

这里列举一份乾隆五十年千叟宴的主副食清单中的一部分,或许我们就能见一斑而知其全豹。

(部分清单:白面七百五十斤十二两,猪肉一千七百斤,柴鸡柴鸭各八百五十只,肘子一千七百个……) 千叟宴挥霍巨大,万寿节更是奢侈惊人。

乾隆时期最为靡费特甚的是乾隆四十五年、五十五年举办的乾隆皇帝七旬、八旬两届万寿庆典。

其中乾隆七十寿辰最为隆重。

据史书记载,为了投乾隆所好,在前一年,以皇六子永珞和军机大臣为首的一班子臣便已在进贡器物和进贡数目上绞尽脑汁,大做文章,凡是贡品皆取“九九之义”。

截止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单是其中无量寿佛就已达17963尊,共计银两287480两。

至四十五年七月,各省督抚进献万寿贡品进入高潮,据当时朝鲜使臣记载贡车多达3万辆,还不包括人担的、马驮的。

为了抢运贡品,车辆互相挣道,“篝火相望,铃铎动地,鞭声震野”。

如此多的贡品乾隆往往在高兴之余,就都赏给了维、蒙、藏等各族首领和外藩使臣。

最隆重的是八月十二日万寿节这天,乾隆在所有子孙曾玄和文武百官的簇拥下自起驾进城。

网络配图 一路之上,“夹道左右,彩棚绵垣,饰以”。

比历代皇万寿庆典更为壮观,乾隆已兴奋的飘飘然,一个“赏”字,白花花的银子就像流水一般赐给了“老民、乐工、匠役”等,出手非凡,真不是一般的阔绰。

由此看来,乾隆总是穷奢极欲,无人能敌,排在历史最前列真是毫不夸张。

乾隆帝还有一个令人尴尬的历史第一,就是宠幸重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巨贪——和珅。

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首屈一指,乾隆一死,嘉庆就拿和珅开刀了,嘉庆下谕定了和珅20条大罪将和珅抄家赐死。

晚清外交家薛福成的《庸庵全集》中有一节叫《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和珅的房产、田地以及各类珠宝不计其数,折合成当时的银两大约有十一亿两之多,要知道当时大清国库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区区七千万两,和珅贪污的各类家产总和相当于大清十五年的收入。

难怪当时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说法。

乾隆时期中国的人口总数、有效管辖的疆域面积以及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都是当时世界之最,也是中国历史第一。

正因乾隆皇帝如此多的有意义的、没意义的、光彩的、不光彩的历史第一,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有知名度的君主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多情风流皇帝乾隆为什么单单对她很冷酷?有何真相

庞大的后妃集团军中,多的是莺莺燕燕。性格各异,,或小家碧玉,或大家闺秀,形形色色就是后宫大舞台上佳丽三千啊。在史上风流天子有一名额的帝那里,后宫也同样好戏天天上演。有的人死了,仍被他记在心中,享受永远的尊崇,虽然这尊崇没什么用。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去,对于他的二任皇后来讲,这句话似乎就是为她而写的。 乌喇那拉氏(又作“纳喇氏”、“纳兰氏”),名字不清楚。在《》里,被记为皇后喇那拉氏,一般史学家也就叫她那拉皇后,或者和百姓一样叫她乾隆继后。那拉氏出身满洲镶黄旗,是佐领纳尔布之女。佐领也是正四品大员,不错了。那拉氏比乾隆小七岁,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十月,成为宝亲王的侧福晋。1735年弘历即位一个月,封她为娴妃。8年后,她的资历也熬得不错,晋封成了娴贵妃。1748年三月,去世,第二年,她被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1750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网络配图 看这履历,是真正的根正苗红,出身不低,正四品官员家的女儿,侍奉时间很长,一出场已经是侧福晋了。但是为什么说皇帝最讨厌她呢? 也许这时说最还是有些早了,但是如果是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从侧福晋到娴妃到娴贵妃再到皇贵妃,甚至到了皇后的地步了,十多年,她竟然都没有生孩子?不要说什么有爱就行,要什么孩子,也不要说人家想做丁克,或者说她嫁过去还小没到生理期,那都是借口,身在偌大皇宫,光有皇帝的爱能过活?皇帝又不是你一个人的,能生个一儿半女才是王道。但是多年过去,她没孩子!原因你知道的,不是她不会生。事实证明:1752年四月二十五日,她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算算日子,明白吧?那拉氏的肚子挺争气,1753年六月二十三,生下皇五女,1755年十二月二十一,生皇十三子永璟。 在皇宫,不是你想要孩子就能要,得是皇帝愿意你生他的孩子才行,还没有成为皇后之前,连生孩子的权力都被剥夺,谈什么感情?当然有人也会说,小编你上次说生了儿子也没感情,这并不冲突,生了孩没什么,更何况根本不让生,那不是更糟? 再说到立为继后的事吧。孝贤皇后去世了,乾隆帝悲伤不已,摆在他面前的是中宫的位子空了。他发过一道上谕,里面内容多多,先是追述先皇后的仁德和功劳,高度赞扬后,点到“娴贵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赐侧室妃。人亦端庄惠下。应效法圣祖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那拉氏能得为皇后,一来是是父皇点的将,二来人也端庄惠下。言外之意就是,能选她,是因为她资历老,人也还老实本分,否则的话是不会选她的。说完了这些,又开始不厌其烦说到先皇后的好,不是不想她,实在是国事众多,没办法啊。末了说到二十七月后(守丧礼的时间)即正位中宫,全是官面文章。封就封吧,扯那么多前任的好,啥意思啊?网络配图 不过再怎么样,能笑到最后总是好的,能当上皇后总是棒棒哒。只是当了皇后的那拉氏,过得真正顺心吗? 表面看来夫唱妇随,乾隆无论到哪去,江南,盛京,木兰,皇陵,全都带着她。乾隆三十年正月,她随一众嫔妃和乾隆第四次南巡,但是这次南巡谜团重重。 南巡开始还挺正常,夫妻恩爱。二月初十是她的千秋大寿,闰二月十八,事情就起了变化。杭州西湖美景乐悠悠,白天大家还看到皇帝对皇后的恩爱赐膳,但晚上就再也没有见过皇后。皇后哪去了?病了?死了?都不是,原来是二月十八白天,已经由额驸福隆安把皇后送回京城了!为什么送?发生什么事?不久,那拉氏的四份册宝,全被没收,给她的佣人减半,到七月,就变成只有两个宫女了,事实上,这是答应的待遇! 到底什么原因?据说皇后不听话,好好地把自己的头发截下来,这是忤逆!按乾隆帝发的上谕来说就是 “……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 说白了就是皇后剪了头发大不孝,皇后疯了,我已经很对得起她了! “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皇后没福气,我对她这么好,她竟然这样!她究竟怎样了?为什么会剪头发,发疯?原来那个端庄惠下的皇后成了疯婆子,当然得废,不废已是莫大的恩德了! 乾隆三十年七月十四日,皇后薨逝。乾隆下旨以皇贵妃礼安葬,不举行国孝三年的礼节。网络配图 其实她死后连皇贵妃的葬礼规格都没到。堂堂皇后死后无人举哀,未附葬裕陵,没有神牌,没有祭享,也没有单建陵寝,在妃园寝内,她被塞进了的地宫一侧,死后成了皇贵妃的下属。根据大清会典,皇贵妃棺木应用梓木,漆饰35道,抬棺夫96人。从内务府记载的档案中看,纳喇皇后所用的棺为杉木制,抬棺夫64人,仅为嫔等级而已。整个丧事仅用银207两9分4厘,还不如一个低级朝廷官员。 这样的待遇,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但是当御史李鸣玉上书为那拉氏鸣不平时,被乾隆大骂一顿,发往伊犁。 为什么好好的端庄惠下的皇后会发疯?为什么好好的恩爱夫妻会反目?各种说法都有,但无论何种说法,都回避不了乾隆帝对她的感情。都说人死为尊,生前没享受过的荣誉,死后也得追加上去,但是明明生前已是皇后,死后却混得连嫔连低级官员都不如,除了讨厌她之外,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解释?既然如此不喜欢,为什么还要立为皇后?让她担一世虚名?薄情如此,可见一斑。爱在皇宫,就是个摆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盘点古时候帝王的娱乐爱好:唐宗宋祖中枪

世人说起子弟,都觉得他们不过是,提笼挂鸟,不学无术的一群废物。其实,历史上喜欢玩鸟的人很多,有出息的人也不少,比如唐宗宋祖就是其中双杰。 唐太宗喜欢玩鸟,不过他喜欢的鸟不是鹦鹉、八哥这一类活泼可爱型的鸟,而是雄鹰,大雕之类的猛禽。为了照顾这些宠物,唐太宗特别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五坊,五种宠物之中,唐太宗最喜欢的是鹞鹰。 鹞鹰个子比苍鹰小比鸡大,有老鹰尖尖的长喙,却又不是很顽劣,经过训练之后比较温顺,可以为主人梳头挠痒,甚至在天热的时候为主人扇风。唐太宗有一只鹞鹰,不但能够做以上动作,还会一项特别的本领,能够在手掌上作“胡旋舞”,这种舞蹈在非常流行,据说后来和杨贵妃都曾经跳过。唐太宗很喜欢这只鸟,几乎每天散朝之后都要来逗逗鸟,开心一笑。网络配图 唐太宗玩鸟本来不过是工作之余的玩乐,并不过分。可事情被知道了,魏征却认为,身为帝王,自然要为天下法,怎么可以天天玩鸟,玩物丧志呢?于是,有一天,魏征打听到唐太宗正在玩鸟时,特意前去禀奏公务。看到魏征来了,唐太宗急忙把鹞鹰藏到自己怀中,他知道魏征的性格,不想听魏征唠叨。没想到魏征得不得的讲了几个小时琐事,唐太宗耐着性子听完,好不容易熬到魏征出宫,唐太宗拿出怀中的鹞鹰一看,鹞鹰早就活活给憋死了。唐太宗很恼火,可是又无可奈何。毕竟帝王玩鸟,是件上不了台面的事情。 唐太宗是千古一帝,对于君王的道义名节看得非常重,于是才会强忍魏征的聒噪。是武将出身,虽然也能够纳谏如流,可却威风凛凛,不失帝王的霸气。 因为当了,不能轻易出宫了,常年闷在宫中生活,宋太祖觉得很憋闷。于是宋太祖经常一个人在御花园用弹弓打鸟玩。每次打鸟,宋太祖都让随从呆在御花园外,在他看来,事情办的比较隐秘。没想到消息还是泄露出去了。一个谏官听到宋太祖以国君之尊,竟然打鸟,实在有失体统,于是假意有军国大事,要求求见宋太祖。太祖皇帝打鸟打得性起,听说有人禀奏事情,很不高兴,不过还是把弹弓收起,让那个谏官入见。没想到那个谏官禀奏的不过是日常琐事,宋太祖渐渐有些不高兴了。宋太祖就问,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你就退下去吧。谏官说,臣下的事情再不重要,也比官家打鸟重要。宋太祖一听大怒,随手抄起了桌案上的玉斧(一种类似如意的玉器,并非斧头),朝谏官的脑袋就砸过去。碰巧那个谏官仰脸瞪着宋太祖,这一下去,就砸掉人家三四颗牙齿。谏官嘴巴鲜血直流,可人家毫不在意,俯下身子捡起牙齿,揣到怀中。宋太祖恶狠狠的说,你捡牙齿做什么,莫非你还想留着做证据告朕吗?谏官说,我自然是没有地方告皇帝,可自有史官会记载这件事情。网络配图 谏官不卑不亢的态度让宋太祖很是敬佩,而史官的记述,后世的非议,也让宋太祖忌惮。于是宋太祖改换颜色,扶起谏官,命人拿来礼物,重赏谏官。 不过,之后唐太宗和宋太祖有没有继续玩鸟打鸟呢?史家没有后续记载。个人估计,风头过后还是会玩的。尊重舆论是一回事,享受生活是另一回事,如果因为怕谏官议论,从此就夹着尾巴做皇帝,那就不是唐宗宋祖了。 以上两个皇帝算是明君,再说两个庸主的爱好。 唐代宣宗皇帝很喜欢文学,每天都召见一些值班的学士,和他们一起讨论文章之道。,那果然深得其中三昧,写起文章来有模有样。有一次,唐宣宗高兴,写了一首诗,用了一个私章,上写“乡贡进士李某”。唐宣宗洋洋得意,每当有宰相级别的高官出京,作为皇帝的唐宣宗常常写诗赏赐给臣下,搞得大臣都要回赠诗歌,还要歌颂宣宗诗文如何如何好,百官颇有怨言。宣宗皇帝喜欢文章本是好事,可作为一国之君,关心的本应是国家大事,百康,而非之道。唐宣宗醉心文学,以文人自命,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不过,唐宣宗对国政还算关心,与之相比,就无厘头很多了。网络配图 唐僖宗最爱的事情是玩一种叫做步打的游戏。 据唐代诗人诗作记载“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在寒食节那天,皇帝让宫人分成两队,进行步打球表演赛。打球的时候用一种硬木制作的球杖击球,击球入球门多者胜出。王建的诗作中,有一队先进了第一球,到皇帝身边领取赏赐,之后再战。 那唐僖宗的步打球非常了得,他曾经告诉俳优(杂耍艺人)石野猪说,如果朝廷以步打考核取士的话,我一定可以成为状元!唐僖宗很得意。没想到石野猪虽然是一介艺人,却颇有见识。他说,如果陛下您遇上尧舜做礼部侍郎,负责考核,那陛下你就不免落榜了。网络配图 是啊,尧舜考核的乃是帝王的才德,唐僖宗步打虽然精湛,可于治国才略却稀松平常,自然要落榜了。听了石野猪的话,唐僖宗嘻嘻一笑,也不生气。并非是唐僖宗宽容,实在是唐僖宗宠爱石野猪,对其言辞并不介意。换做是一个其他的御史谏官,八成就会被砍头了。 明君把爱好当爱好,消磨时光,或者是开心一笑;庸主把爱好当事业,当理想,痴迷其中,不能自拔,如此则难免轻重颠倒、本末倒置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