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刺杀希特勒最后刺客逝世 曾两度参与行动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44年1月,一名22岁德国陆军中尉打算在与纳粹头目阿道夫·见面时引爆身上的炸弹与其同归于尽,但计划几经推迟未能实施。

本月8日,这名参与暗杀希特勒行动的最后幸存者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在位于德国城市慕尼黑的家中逝世,享年90岁。

决定行刺 父亲支持自杀袭击 冯克莱斯特1922年7月出生于德国东北部地区波美拉尼亚(今属波兰境内)一个贵族家庭。

这一家族服务普鲁士王国数百年,多人出任高级军官和行政官员。

冯克莱斯特的父亲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是名反希特勒人士。

早在希特勒上台前,老冯克莱斯特就反对他,1933年纳粹执政后,多次被捕入狱。

1938年,老冯克莱斯特前往英国,试图游说英政府改变,转而支持推翻纳粹希特勒计划,但未能成功。

1940年,18岁的冯克莱斯特不顾家人反对加入德军。

1943年,他在东线作战中受伤。

1944年1月,同样拥有贵族背景的德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接触正处于康复中的冯克莱斯特。

冯施陶芬贝格在非洲突尼斯作战时遭盟军空袭,回到纳粹德国时仅存一目一臂。

他向冯克莱斯特透露暗杀希特勒的计划。

冯克莱斯特当时恰好被选中向希特勒展示新军服,冯施陶芬贝格建议他穿上自杀式袭击背心,接近希特勒时引爆。

多年后,冯克莱斯特回忆起将计划告诉父亲时的情景:父亲只作了短暂停顿便告诉22岁的儿子,“没错,你必须这样做”。

冯克莱斯特说:“父亲都爱儿子,我的父亲也爱我。

之前我确信父亲会劝阻我,但跟以前一样,我低估了他。

” 这一计划后因希特勒屡次推迟军服展示而泡汤。

1944年1月,一名22岁德国陆军中尉打算在与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见面时引爆身上的炸弹与其同归于尽,但计划几经推迟未能实施。

本月8日,这名参与暗杀希特勒行动的最后幸存者埃瓦尔德·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在位于德国城市慕尼黑的家中逝世,享年90岁。

“七月阴谋” 行动失败被捕入狱 初次暗杀计划泡汤后,冯施陶芬贝格几个月后再次接触冯克莱斯特,请他参加定于7月20日实施的“瓦尔基里”暗杀行动。

这一行动后又被称“七月阴谋”。

2008年,美国演员汤姆·克鲁斯主演影片《行动目标希特勒》将这一事件搬上大银幕。

由于战争局势变化,希特勒很少出现在首都柏林和公众场合。

冯施陶芬贝格等人计划由冯克莱斯特将装有炸药的手提箱带入东普鲁士德军作战总部,趁希特勒开会时实施暗杀行动。

7月20日当天,计划有变,冯施陶芬贝格亲自将装有炸药的手提箱带入会议室,放在离希特勒不远的桌下。

冯克莱斯特被留在柏林准备监督逮捕希特勒手下。

不久,消息传来,希特勒没死,暗杀行动失败。

当时,希特勒正在和副官及军事顾问讨论作战计划,有人将手提箱移到了桌腿旁边。

尽管炸药如期爆炸,桌腿阻挡了炸药威力,希特勒只受轻伤,逃过一劫。

当晚,希特勒下令逮捕反叛者。

冯克莱斯特的父亲、冯施陶芬贝格等多人遭到疯狂仇杀。

有人被钢琴丝勒死,冯施陶芬贝格被射击队枪杀。

行动失败后,冯克莱斯特设法掩藏自己参与暗杀活动。

当年12月,冯克莱斯特被捕入集中营,受盖世太保审问。

不久,又被送往前线作战。

战后生活 研究军事获美表彰 二战结束后,幸存的冯克莱斯特转向出版行业,成立“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出版社,参与有关安全问题和环大西洋关系的公共教育。

1952年,他成立独立防卫事务协会“军事研究会”。

1954年,出版欧洲军事研究杂志。

1963年,冯克莱斯特成立后来被命名为“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论坛。

该论坛至今吸引全球高级外交官和防卫官以非正式身份前来讨论全球安全政策,被视为涉及北约问题的重要会议。

冯克莱斯特本人担任会议主席至1998年。

这一职务后由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长期外交策略顾问霍斯特·特尔奇克担任。

1991年,美国国防部向冯克莱斯特授予美国平民最高荣誉“杰出公共服务”奖,表彰他对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突出贡献。

冯克莱斯特还接受过德国联邦功绩勋章和法国国家荣誉勋章。

冯克莱斯特妻子说,丈夫的葬礼将在私下举行。

“我的丈夫不希望高调”,她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最后灭亡的哪个国家?君主尽做奇葩事!

最后灭亡的哪个国家?君主尽做奇葩事!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蜀国亡于公元263年。第二年,便迎来了第四代君王——。第三年,,曹魏灭亡。 从此,三国仅剩吴国。 关于孙皓,这是一个可惜了的皇帝,他相像曹魏的第三代帝王。然而,他更加的奇葩,有人称他“扭曲了灵魂”。之所以相像曹叡,在于“前明后暗”。 对的,曹叡是暴君,但前为明君。孙皓也是这样。不过,他的“明”持续时间很短。就是在作秀。 孙皓乃是之孙,生下来由于孙权的喜爱,被名彭祖。其父是,孙和曾做过太子,后来不幸被废黜。而孙皓又是怎样即位的呢? 因为万彧! 孙休崩,他在临终前委托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好好辅佐太子。奈何形势逼人,吴国内忧外患,外患不用说了,北方的司马家蠢蠢欲动,内忧是指交阯叛乱。 多事之秋,太子年幼,所以,吴国迫切需要一位长君,否则就得亡吴。 这时,和孙皓关系不错的万彧郑重向濮阳兴、张布提出建议,说啊,孙皓才识明断,勤奋好学,奉遵法度。可为君主! 可怜的朱皇后没有反对,她答复濮、张二人说:“我呢,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晓得国危大事?只要利于吴国就行。” 好吧!孙皓即位!即位之初,孙皓开仓济贫,放归宫中珍禽野兽,出宫女以配民间无妻者。 一时,孙皓成了明主,朝臣无不欢喜,皆是称赞。吴国有望,吴国有望…… 但是没多久,孙皓獠牙暴露,似乎之前的明君之行,是为了转正,坐稳江山。既然彻底成了皇帝,作秀给谁看? 乖乖男变脸,孙皓第一件事便是清算,为父报仇。所以,朱皇后被贬,贬算什么?孙皓第二年将她逼杀。当然,追封自己的父与母肯定少不了。 孙皓这一副嘴脸,濮、张两人心如刀绞,后悔啊……《》记载: 兴、布窃悔之。或以谮皓 遗憾,后悔晚矣。两人入朝,没见到孙皓,反而被逮捕,贬送往广州。半路途中,被杀。这离孙皓即位才4个月! 孙皓“粗暴娇盈”,更是“多忌讳”,又“好酒色”。所以,就问宫妃张美人:“你老爸在哪里?” 吴国不仅有大,还有大小张,二女为张布所生。小张嫁孙皓,大张嫁冯纯。孙皓一问,几个意思?我老爸不就是你杀了的吗?张美人却答:“我老爸被贼人杀害了。” 呵呵,女人!孙皓一听,顿时发怒,棒杀之。 呵呵,男人!孙皓杀了张美人,事后后悔了,因为思念,没办法,小张漂亮。所以,即刻让巧匠用木头雕刻出一个木人小张,放在身旁。 奈何,奈何,佳人难得,为之奈何?人死不复生。孙皓灵机一动,问:“张布还有女儿吗?”下面的人肯定回复:“张布有个长女,但已嫁冯纯。”于是,孙皓夺取入宫。没多久,大张因宠,升为左夫人。 从此以后, 孙皓昼夜与夫人房宴,不听朝政 后来,大张也死了,孙皓送葬不计其数的金银珍玩,同样让工人制作大张木人。治丧宫中,半年不出。国人一看这么豪华版的葬礼,都说孙皓已死。 孙皓死了?没有,活得好好的,的做奇葩事,最终投降司马炎,去往洛阳,死于四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末枭雄左良玉部队最后下场是投降了清军

算起来也是末期的一位枭雄,他和、等人的农民起义军以及后金的军队都作过战,并凭借着战功成为了南明初期实力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当时他所部的军队,有八十万之众,号称百万。并以清君侧之名,试图打击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势力。左良玉部队最后下场如何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应该说,左良玉在明末,也算是一位忠臣,但是他拥兵自重,骄横跋扈,不受节制,凭着他手中的军队,为所欲为。马士英和阮大铖等人害怕左良玉帮助打击他们,因此对他处处设防。左良玉发动大军,假借太子的手谕和“清君侧”的名义,向南京进军。 当左良玉路过九江时,想邀请他的好友袁继咸加入他,但被袁继咸拒绝。他部下的士兵不听他的号令,趁夜杀入九江放火。左良玉闻之急怒攻心,吐血而死。 左良玉一死,他的部下推选了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军主。左梦庚设计将袁继咸骗入军中,将他软禁起来,又按照他父亲的计划,率军东下,准备攻打南京。但是还没等他到达南京城下,南京已经被清军攻破。 左梦庚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刻,依然只顾着搞内讧。他率军攻克安庆,驱兵到铜陵。在铜陵,他遭到了南明四镇之一的黄得功的阻击,并被黄得功击败。左梦庚只好带军退保九江。 正值此事,清军追赶李自成的残兵败将来到九江,左梦庚便投降了清军,并把一直被他扣押的袁继咸献给了英亲王。左良玉部队最后下场是被清军编入汉军正黄旗,同时调转矛头,对付起他们原来的宗主南明王朝来。而左梦庚这个汉奸竟然最后还得以善终,还帮助清军击败了在大同反正的明朝将领。 左良玉一生,气吞万里如虎 明末,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是当时的一代枭雄。左良玉原来隶属于辽东军,在和后金的作战中,功劳卓越,因此被他的上司侯恂赏识,提拔他为副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年,他被调往河南,镇压流窜在那里的农民起义军。但是他刚刚到任不久,还没怎么打仗,农民军又进入了山西,于是朝廷又命令他去山西镇压。到了山西,左良玉驻军泽州,和曹文诏一起击败了农民军。 在随后的战争中,农民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兵力已经遍及了整个黄河流域,甚至逼近了京城。一直在各地作战的曹文诏、左良玉、陈奇瑜等人,虽奋力杀敌,但由于官军的势单力薄,无法取得全胜。冬天,明朝各路将军终于将农民起义军逼进了绝路,他们假装投降,又趁着黄河结冰,渡过黄河,进入四川一代,活动于湖北,并时常骚扰河南,令明朝不胜困扰。 随着左良玉的战功日益突出,他的骄横也逐渐显露出来。并且经常不受上司和朝廷的节制。随后,由于曹文诏在战斗中牺牲,左良玉便成为了明军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力,他几次和张献忠、李自成的军队交战,并获得了许多功绩。 在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中,让他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他奉之命,世代镇守武昌。但是命令刚下,李自成的大军就已经攻破了北京,上吊自缢。随即,明朝的皇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王朝,继续和农民军和清军作战。 左良玉与马士英不和,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出兵讨伐逆党,但在途中病逝。 柳敬亭和左良玉之间的关系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评话艺人。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个比较有成就的说书艺人。左良玉是明末的一位军事家。两人本应不相及,但却在因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好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柳敬亭与左良玉投缘的原因有三。其一,两人在政治上的意见一致。提拔左良玉的侯恂是东林党人士,因此左良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成为东林党。而柳敬亭也在政治上对阉党的势力深恶痛绝,因此让两人一拍即合。其二,柳敬亭虽然是个从事说书工作的艺人,但他小时候也能算作是乡里的一个混混,经常,因此他和其他的说书人相比,有一定的胆识。而左良玉自不必说,出身行伍,打过的仗比柳敬亭说过的书还要多。在左良玉初见柳敬亭的时候,就让士兵分列两旁吓唬他。谁知柳敬亭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谈笑自若。左良玉一度视其为奇人。其三,成为左良玉的幕僚之后,柳敬亭马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常常说书给左良玉听。左良玉虽然是明末的一个高级军事统帅,但是他大字不认识几个。而柳敬亭的说书,一来可以给他解闷,二来也能让他从书中领悟行军打仗的道理。柳敬亭与左良玉常常在一起谈论隋唐的故事。 柳敬亭不仅是左良玉的幕僚,也常常在左良玉的军中给士兵们讲书听。其后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处处堤防着左良玉,关系越来越差。柳敬亭曾替左良玉出使南京,和马士英等人疏通关系。由于左良玉的关系,因此南明朝里的群臣都十分尊敬他。宰相以下的官职,都拥他上座,人们称其为“柳将军”。 后来,左良玉和马士英的关系崩盘,左良玉出兵清君侧,不料死于途中九江。左良玉死后,柳敬亭失去了靠山,被马士英等人追捕,柳敬亭只好逃回苏州,重新干起了说书的行业。柳敬亭的下半生,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成的大军就已经攻破了北京,崇祯帝上吊自缢。随即,明朝的皇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王朝,继续和农民军和清军作战。左良玉与马士英不和,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出兵讨伐逆党,但在途中病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