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一个人,无论名气声望还是才干远远赶不上诸葛亮,他的名字甚至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然而他却能一招累死诸葛亮。
他是谁呢?他又是哪一招累死了诸葛亮呢?他叫孙资,一个并不太出名的人物。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他刚刚开始把兵力向汉中集中的时候,也就是公元227年,得到了消息,准备集结大军对汉中进行讨伐。
这时候孙资向魏明帝讲了汉中地势的险要和讨伐的不易,并为魏明帝献上一计:“——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
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敞。
” 以现有兵力,派大将先占据险要的地方,守住要害的地方,以逸待劳,只守不战。
这样的话,不管吴国也好、蜀国也好,你来攻吧。
越攻国越弱,越打民越贫;而魏国呢?将士虎睡,百姓无事。
网络配图 孙资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魏明帝的认可。
“据险守要不决战”就成了魏国对付诸葛亮的战略方针。
孙资的这一想法为诸葛亮制造了那些麻烦呢? 这一计策的核心是“守字诀、拖字诀”,得每城必攻。
有一个战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魏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12月,诸葛亮出散关包围了陈仓,陈仓方面已经有了准备。
郝昭对靳祥说:魏国的法律你是知道的,我的为人你也是了解的。
我受国家厚恩,家大人多,对不起,没说的。
诸葛亮有几万人,而陈仓守军才不过千余人,又考虑救兵一时半会也赶不到,就决定攻城。
结果,用了云梯、冲车、堆土山、挖地道,想了种种办法,攻了二十多天,就是攻不下来。
魏明帝问张郃说:等你到时,诸葛亮是不是已经得手了?张郃扳着指头算了算说:“等我到时,诸葛亮估计已经退走了”。
果然,没等张郃到,诸葛亮的军队粮食吃完,不得不退走了。
陈仓不过是一个千把人的小城,就使诸葛亮的一次北伐流了产,可见孙资这一计策的厉害。
网络配图 “魏法”是怎么回事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战例:攻打魏国新城,连月不下,诸葛恪大怒,下令诸将:“并力攻城,怠慢者斩”。
在这危机关头,守将张特派了一个人出来说:我们不打了,我们准备投降。
但是“魏法”规定:若敌人围城,守将坚守一百天,而无救兵至,然后出城降敌者,家族不坐罪。
你看你都打了九十多天了,你宽限几日,一百天已满,我们就投降。
的军令上说:“司马法‘将军死绥’,故之母,乞不坐括。
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这个“魏法”就是“士家制度”,制度规定将士在前方打仗,家属必须留在后方做人质。
张特就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把将要塌陷的城墙修补完备。
城刚一修好,张特就上城骂开了,诸葛恪气得吐血,下令攻城。
诸葛恪为什么会相信张特的话,不但信还“深信之”呢?这说明张特派人说的“魏法”是真实的,而诸葛恪呢?他也知道有这个规定。
这两个战例一结合,你就会明白,孙资给诸葛亮出的难题有多大。
你遇城得攻,而且每一位守将都是准备和你死磕的。
而有这一百天,曹魏方面什么样的军事部署都可以从容完成。
是孙资路线的忠实执行者,每一次对付诸葛亮他都用的这个法子。
最后把诸葛亮弄的没办法,就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服,司马懿手下的将士首先不忿了,纷纷请战。
司马懿也扛不住了,他佯装大怒:诸葛亮太欺负人了,你这不是侮辱人吗?我跟你拼了,我——我——我请示魏明帝去。
魏明帝一看纳闷了:我叫你去,不是叫你打诸葛亮的吗?怎么打诸葛亮还来请示呀? 旁边辛毗说:这个老司马他不想打,可又没办法对他的手下说,他来借虎皮呢! 魏明帝说:是这呀!那你去把这事给办了。
于是辛毗就拿着节杖堵在军营门口不让将士出营、并宣布说:“敢言战者斩!” 司马懿两手一摊对手下的将士说:你看,不是我不打,实在是不叫打呀!网络配图 王夫子《读通鉴论》上说:“诸葛亮北伐曹魏屡出而无功,人们以为是司马懿力能拒之。
蜀兵初出,震惊了关中,魏明帝准备发大兵出汉中迎击,谁能说这不是对付敌人的办法呢?但是如果这样做了,魏国的大事就完了。
蜀国以刚出动的全部兵力,寻找魏军作战,它的士气高涨;而魏国抽空关中的力量,开往汉中和蜀军争胜负,它的形势是危险的。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魏军的失败,如果一旦溃败,而蜀兵乘机进攻,长安守不住,蜀兵就会出关直捣南阳、洛阳,这是击败的老路子,魏国怎能不危险呢?孙资谋划的很周到:以关中现有的兵力,派大将据险守要,敌人虽然强大,但是险要的地形是不能越过的,凭借秦川地区肥沃的土地生产的粮食以逸待劳,虽然诸葛亮意志坚定计谋深远,也对这种固守不战的人没有办法。
孙资片言定之于前,因而能够拒诸葛亮、挫败收效于几十年之后。
诸葛亮实现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他的北伐无功可以说就是受挫于孙资的谋略,从一定程度上说,诸葛亮是被孙资的这一招累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先简单介绍下庞德,约在初平年间,投奔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
建安年间,庞德跟随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
后几经辗转,随归降于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
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尽,又短兵相接。
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
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首先,从大体上来看,庞德一生,先随马超、再事张鲁、后跟曹操,一生流离失所,事从多人,如同,但人们不可否定的是他的武艺。
随马超时他和便是马超的左右手,同时他也是马超的智囊,可谓智勇双全,马超对他肯定也是十分信任的,他随马超在潼关打得曹操而逃,这是曹操继后又一耻辱之败。
之后,马超被曹操使反间计打败,庞德随马超辗转冀城、汉中,投奔张鲁。
被攻打时向张鲁求援,马超踊跃上前,希望到葭萌关击退刘备,庞德卧病不能随行而留在汉中。
到这里我就要说了,马超对其不薄,为何他没有跟随马超的脚步,投奔刘备,很多人说庞德忠勇,他一生侍奉三主,忠从何来?关羽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从来没有动过心,绝对的,庞德呢?这些我且不说。
曹操进攻汉中,阎圃提议让庞德出战,张鲁命其参战。
庞德无惧逐一与、、、四将单挑,四将少则数合,多则战至五十合后退还,曹操很想得到庞德,商议怎样令他投降,建议贿赂贪得无厌的杨松,并诈败引庞德入我军营寨,在夜更时分突袭营寨,庞德必会失败。
事情和贾诩部署一样,张鲁看了杨松的书简,说庞德被曹操贿赂,张鲁愤怒誓要斩庞德。
阎圃劝谏,张鲁责令庞德:“你明天不赢的话,你就要被我斩。
第二天,许褚诈逃,庞德追至,但中了陷阱掉进坑里被活捉。
曹操亲自松绑招降,庞德回想张鲁的不仁而投降。
跟随曹操以后庞德也屡立战功,濡须口之战斩杀东吴陈武,汉中之战中杀败魏延,救出曹操。
之后,曹仁被关羽围在樊城,庞德随前往相救,曹营诸将因庞德之兄和先主马超都在蜀为将而猜忌他,他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忠心,抬棺决死,力斗关羽父子,与关羽大战且,还射伤关羽,关羽都说庞德刀法娴熟,真吾敌手也,可见其勇。
之后关羽水淹魏军,擒获于禁庞德,庞德宁死不降,还大骂关羽,遂被关羽斩杀。
我真的不好怎么评价他,还是那句话,唯一不可否定的是他的武艺,至于忠心呢,还真不好怎么说,毕竟古话摆在那里:忠臣不事二主,他都先后事三主了,当然又有另外一句古话:良禽择木而栖,可能他直到遇上曹操才觉得自己遇上明主了吧。
但是我觉得他还是不能算个忠臣,有些人给他的评价太高了。
:“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
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
”王应麟:“‘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则有魏樊城之庞德。
‘宁为国家鬼,不为羌贼臣’,则有晋河南之辛恭靖。
之人也,英风劲气,如严霜烈日,千载如生。
”《通俗演义》:“威武不能屈,节操不能改。
李贽:“庞德舁榇而行,志已必不两立,非彼即此,定当一伤.此亦丈夫图事之法也。
天下事只有成败两途;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此定理也,何必畏首畏尾以取笑天下乎?如庞德者,真丈夫图事之样子也,可取可取。
庞德舁榇而行,何哉!天下成败两途,原不并立,其,,须眉丈夫,决不可无此壮志。
”以上是百科中集合的对庞德的评价,我觉得给的太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