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武则天是出身山西小门户吗?武则天身世大解析

时间:2025-02-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到的出身,我们首先会面临一个籍属问题。

我们中国人填履历表,往往要填写籍贯。

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个问题自然也避免不了。

根据名人效应的原则,一个人只要出了名,愿意攀附他做老乡的人就多了,而他的故乡也就在中变得暧昧不明起来,甚至成为各地方争夺文化资源的一个聚焦点。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自然更有攀附的价值了。

所以关于她的故乡,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哪三种呢?第一是并州,也就是在今天的山西;第二是长安,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第三是利州,在今天的四川。

这三个地方都留下了与武则天相关的遗迹和各种离奇的传说。

利州那儿有一个龙潭,传说武则天的母亲曾经在那儿游玩,忽然水中跃出一条金龙,围着她就盘旋而上,嬉戏交欢,武则天的母亲就怀孕了,生下了武则天。

这样一个故事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叫做“人兽情未了”,但是,按照古代的说法,可就叫做“神灵感孕”了。

它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就是,武则天的出身太神奇了,她的父亲不是一介凡人,而是龙,她是一个龙种,所以后来才能成为。

这个传说后来还被晚唐大诗人写进了《利州江潭作》一诗里。

在诗题后面,他自己注明利州是“感孕金轮所”,“金轮圣王”为武则天当皇帝时臣子们给她上的尊号,“感孕金轮所”就是说武则天是在利州由母亲感孕而生的。

可见,武则天生于利州的说法流布之广。

既然伟人们需要神道设教,所以类似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比比皆是。

根据《史记》的记载,上古三代时商王朝的创始人就是“感孕而生”的。

有了这个先例,以后凡是伟人名家的出生,都会有些光怪陆离的感应神话。

武则天的降生传说也是如此。

可是,传说固然有其荒唐性,不足采信,但也都有它真实的一面,这样的传说之所以在上述几个地方流传,关键是这三个地方都和武则天有关联。

其中并州是她的祖籍,长安是出生地,而利州则是她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

中国人一贯重视祖籍,那么我们就应该说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文水县人。

文水在现代还出了一个女英雄刘胡兰,所以说这可是一个盛产女英雄的地方啊。

当时,文水还是个当地小姓。

何谓小姓呢?就是介乎世家大族和平头百姓之间的门户。

祖上做过几任官,但是官不大;有一定的社会声望,可是也不会太高。

武则天就出身在这么一户人家。

她的父亲叫武士,家中兄弟四个,他排行第四,三个哥哥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武士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可不想一辈子当个修理地球的土财主。

他想发财,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什么生活呢?据《太平广记》记载,武士经商去了,做了木材商人。

武士年轻的时候,正赶上统治时期。

隋炀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大搞基本建设,到处修建离宫别馆。

特别是他修建东都洛阳,对建筑木材的需求量特别大。

武士是个精明人,他看准了这个商机,开始做起长途贩运木材的生意,借此发家,一夜暴富。

但是中国古代是个身份制社会,老百姓根据所从事的行业被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等是士,就是知识分子,这是最高级的,因为有可能做官。

第二等是农,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国家,以农为本,所以农民比较受重视。

第三等是工,就是手工业者,靠手艺吃饭的人。

第四等也是最末一等,那才是商,靠流通来赚钱,自己不生产任何东西,当时人们认为这叫投机取巧,对商人曾经有过很多歧视性的政策。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魏晋的时候,对商人特别歧视,商人出门不能骑马,不能坐车,甚至穿鞋时两只鞋都不能一个颜色。

比方说你左脚穿个白鞋,那右脚就得穿个黑鞋,让人们老远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个商人,是个下等人。

这就叫只富不贵,虽然有钱,可是社会地位并不高。

武士是个有理想的人,他不愿意这样一辈子老遭人鄙视,他不满足仅仅当个富翁,他还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宫里无疑是最好的捷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崇祯皇帝帝是如何死的?为什么不逃江南去做帝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析曹魏第一才子曹植的可恨之处是什么

世人了解的,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掉。之所以会选择曹丕,而放弃最爱的儿子曹植,那是因为曹植自有可恨之处。 曹植的可恨之处 曹植才华横溢,每每在曹操举行宴会的时候大战拳脚,积压群儒,确实有很才。每当这个时候,其兄曹丕就只能在一边干瞪眼。可是,曹植虽然是个大才子,可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并不一定就是个伟大的君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丕为人严谨,说话做事谨言慎行,经常掩饰自己的本性,讨好结交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而曹植呢,则纵酒放歌,整天沉醉,对曹操身边的宫人近臣。一开始,曹操是很喜欢这个性格上很像年轻时候自己的儿子,可渐渐的,曹操发现曹植缺少一国君主应该有的气度。曹操身边的近臣都说曹丕如何如何好,而对曹植却从没有一句称赞之词。 后来,有件事情对曹操触动很大。曹操为了考核两个儿子,经常会提一些有关治国安邦的问题,让两个人作答。有时候需要当面回答,有时候可以带回家思考。曹丕和曹植呢,都养了很多谋士,曹丕的枪手叫,曹植的枪手叫。杨修才华横溢,写出的观点让曹操很赞赏。为了打败曹植,曹丕故意泄密,告知曹植自己和吴质之间的秘密交往,曹植得知消息之后非常高兴,也没有细细审核,就把消息告诉了曹操。曹操派人调查,发现根本没有可疑。于是,曹操就觉得曹植是刻意诬告曹丕。后来,曹丕绕了很多圈子,让曹曹操身边的臣子假装是偶尔闲谈,泄露给曹操曹植的作答是杨修代笔的事情,曹操一查,就抓了个正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就算是后来,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曹操对爱子曹植也有很高的期望。可是,后来发生了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了。 司马门,是只有天子才能行走的宫门。曹植在参加作战胜利的庆祝宴会上中途离席,看到曹彰也和曹丕联合在一起,自己更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了,内心烦闷,喝得大醉,于是和好友杨修一起,打开司马门,纵马驰骋在只有天子才能出行的驰道上。 司马门事件,让曹操很生气。即便是曹操,权倾天下,也知道有的事情可以做,有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做,比如不是天子,就绝对不能走驰道,否则何以向天下臣民交代。于是,曹操斩杀了看守宫门的官员,下令软禁曹植,处死杨修,从此之后,对几个儿子的看管也越来越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有机会的时候,不知道小心谨慎把握机会,而整天喝酒,倚仗才华,蔑视众臣,最后为众人排挤,也在情理之中。而当夺位失败,却又不知自我约束,擅闯司马门,违背礼制,闯下大祸。 在曹操死去之后,曹丕即位,曹植多年被幽禁。可是,曹植却不甘寂寞,多次想兄长曹丕表示,希望能够参与朝政,有机会报效国家。可是,曹丕对这位十多年最大的政敌怎么能够放心。于是,曹植积极参政的态度,反而加速了曹丕对曹植的厌恶。曹丕虽然厌恶曹植,却始终没有杀害这位烦人的才子弟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