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曹魏先灭蜀国,为什么不是先攻打吴国?

时间:2025-02-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268年11月,随着投降,存在了四十二年的季汉政权正式宣告结束。

同时,季汉的灭亡也标志着纷纷扰扰的乱世开始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

三家逐鹿的时代即将终结,虽风光一时但是最后的赢家已经初显……不过,为什么魏国选择先灭蜀而不是灭吴呢?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蜀国最弱。

俗话说得好,柿子要挑软的捏。

三国末年,魏国雄踞中原、披甲百万、人口众多、、守土一方。

据守东南、土地富庶、文修武备、国势不弱。

只有蜀国龟缩蜀中、国库空虚、民不聊生、青黄不接。

假如你是魏国统治者,现在你打两个打不过,打一个绰绰有余,是先打强的那个让自己实力损耗严重还是先秒杀了弱的那个最后集中精力对付吴国呢?这个,很显然,要先打弱的。

蜀国弱在哪里呢?弱在很多方面。

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第一点,国力虚弱 在古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是否强盛,人口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人口代表的税收、生产量、人才选拔的基础,所以也就象征着国力。

蜀国人口: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在籍户口分别为二十万户与九十万人,经治蜀,至蜀亡时(263年)共有1082000人,其中户数二十八万、民数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

学者考虑未纳入户口统计的兵籍、吏籍、漏籍、荫户、佃客及少数民族等不纳入统计的人群,而认为蜀汉约有400万人。

吴国人口:汉代长江以南的大城市只有吴、山阴等少数几个,这时增加了建业和武昌两座大城。

吴、会稽、山阴、江陵和夏口等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东吴大力招抚北方南来的人民,以及强制原来住在皖、赣、浙、闽山区的山越人民出山务农和当兵,再加上60年来没有经过大的战争破坏,人口增殖很快,耕地开辟较多。

到吴亡时,孙吴在籍人口有2562000人,其中户数五十三万、官吏三万二千、士兵二十三万、后宫五千余人、民口二百三十万,学者考虑未纳入户口统计的屯户、军户、吏户、隐户以及被世家门阀荫庇的部曲、佃客等人群,认为有550万人以上 吴国不仅是人口多于蜀国,而且地方也比蜀国大,粮食产量也是相当不俗,中国的东南方一直是、土地肥沃、四季丰收、粮仓丰盈的好地方,即使是尚未完全开发的东南末年也不是穷地方。

第二点,国君差距。

蜀国和吴国的另一点差距就是君主的差距。

在蜀汉濒临灭亡的时间里,吴国是,也就是。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

陆机曾说:“景皇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

” 这可比那位时“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投降后又“此间乐,不思蜀也。

”的刘禅强了许多。

胸无大志的刘禅也是促使魏国先攻打蜀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毕竟刘禅的存在让蜀汉难以君臣同心。

魏国先打蜀国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到了吴国是否能来救援蜀国。

因为三国乱世是三个国家的争霸,每个国家都试图维持一种战略平衡,如果蜀国因为魏国而面临灭国的的风险,吴国势必要发兵救援以免蜀国灭亡而。

如果魏国打吴国,蜀国也会来支援吴国,但是魏国不能迅速碾压吴国,很可能有一段僵持时间,这段时间拿不下就要面对蜀国和吴国的两国夹攻,这样可能就被迫撤退了。

打蜀国就不一样了,蜀国的国力经过连年北伐已经无比空虚,魏国三路大军伐蜀,吴国也派军队来救援了,但是,蜀国灭亡的速度远远高于援军的行军速度。

也就是说,魏国打蜀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魏国打蜀国能在吴国军队到来前结束战争,然而打吴国却不能在蜀国军队到来前结束战争。

其实蜀汉并非一直是最弱的,即使是夷陵惨败之后,在丞相诸葛亮的休养生息下,蜀汉也曾恢复繁荣,但是在不断北伐中,蜀汉还是渐渐虚脱了。

北伐并非没有胜利,但是局部的胜利改变不了大体的失败。

所以蜀汉实力渐渐变成三国最弱,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魏国先打蜀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最后灭亡的哪个国家?君主尽做奇葩事!

最后灭亡的哪个国家?君主尽做奇葩事!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蜀国亡于公元263年。第二年,便迎来了第四代君王——。第三年,,曹魏灭亡。 从此,三国仅剩吴国。 关于孙皓,这是一个可惜了的皇帝,他相像曹魏的第三代帝王。然而,他更加的奇葩,有人称他“扭曲了灵魂”。之所以相像曹叡,在于“前明后暗”。 对的,曹叡是暴君,但前为明君。孙皓也是这样。不过,他的“明”持续时间很短。就是在作秀。 孙皓乃是之孙,生下来由于孙权的喜爱,被名彭祖。其父是,孙和曾做过太子,后来不幸被废黜。而孙皓又是怎样即位的呢? 因为万彧! 孙休崩,他在临终前委托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好好辅佐太子。奈何形势逼人,吴国内忧外患,外患不用说了,北方的司马家蠢蠢欲动,内忧是指交阯叛乱。 多事之秋,太子年幼,所以,吴国迫切需要一位长君,否则就得亡吴。 这时,和孙皓关系不错的万彧郑重向濮阳兴、张布提出建议,说啊,孙皓才识明断,勤奋好学,奉遵法度。可为君主! 可怜的朱皇后没有反对,她答复濮、张二人说:“我呢,只是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晓得国危大事?只要利于吴国就行。” 好吧!孙皓即位!即位之初,孙皓开仓济贫,放归宫中珍禽野兽,出宫女以配民间无妻者。 一时,孙皓成了明主,朝臣无不欢喜,皆是称赞。吴国有望,吴国有望…… 但是没多久,孙皓獠牙暴露,似乎之前的明君之行,是为了转正,坐稳江山。既然彻底成了皇帝,作秀给谁看? 乖乖男变脸,孙皓第一件事便是清算,为父报仇。所以,朱皇后被贬,贬算什么?孙皓第二年将她逼杀。当然,追封自己的父与母肯定少不了。 孙皓这一副嘴脸,濮、张两人心如刀绞,后悔啊……《》记载: 兴、布窃悔之。或以谮皓 遗憾,后悔晚矣。两人入朝,没见到孙皓,反而被逮捕,贬送往广州。半路途中,被杀。这离孙皓即位才4个月! 孙皓“粗暴娇盈”,更是“多忌讳”,又“好酒色”。所以,就问宫妃张美人:“你老爸在哪里?” 吴国不仅有大,还有大小张,二女为张布所生。小张嫁孙皓,大张嫁冯纯。孙皓一问,几个意思?我老爸不就是你杀了的吗?张美人却答:“我老爸被贼人杀害了。” 呵呵,女人!孙皓一听,顿时发怒,棒杀之。 呵呵,男人!孙皓杀了张美人,事后后悔了,因为思念,没办法,小张漂亮。所以,即刻让巧匠用木头雕刻出一个木人小张,放在身旁。 奈何,奈何,佳人难得,为之奈何?人死不复生。孙皓灵机一动,问:“张布还有女儿吗?”下面的人肯定回复:“张布有个长女,但已嫁冯纯。”于是,孙皓夺取入宫。没多久,大张因宠,升为左夫人。 从此以后, 孙皓昼夜与夫人房宴,不听朝政 后来,大张也死了,孙皓送葬不计其数的金银珍玩,同样让工人制作大张木人。治丧宫中,半年不出。国人一看这么豪华版的葬礼,都说孙皓已死。 孙皓死了?没有,活得好好的,的做奇葩事,最终投降司马炎,去往洛阳,死于四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在蜀国唯一不敢惹的一个人

在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 但是,诸葛亮不是一个真正执法如山的执法者,因为所谓无恶不惩,那只是对于普通人罢了,而一旦遇到硬茬,诸葛亮是绝对不敢去碰的,非但不敢碰硬,反而还要不遗余力的为这个硬茬辩护。诸葛亮遇到的这个人就是!网络配图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为部下,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大将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和。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后,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按照诸葛亮的说法,那就是法正的功劳大,对于功劳大的人,是可以让他随心所欲的犯法杀人的。在这个时候,所谓无恶不惩,不过是一句空话。更何况法正还是制定蜀国法律的人呢? 公元214年,法正与诸葛亮、伊籍、、等五个人共同制订了《蜀科》。之所以法正敢于以身试法,诸葛亮之所以百般庇护,只不过在他们看来,法律仅仅是为他们服务的工具而已,怎么可能去制裁自己人呢? 对于这件事情,孙盛曾经这样评价说:“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国之道,刑纵于宠,毁政乱理之源,安可以功臣而极其陵肆,嬖幸而籍其国柄者哉?故颠吉页虽勤,不免违命之刑,杨干虽亲,犹加乱刑之戮,夫岂不爱,王宪故也。诸之言,于是乎失政刑矣。”可以说孙盛对于诸葛亮的批评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也是完全正确的。网络配图 那么可能会有人说诸葛亮挥泪斩可是事实吧,小编说那不过是诸葛亮在作秀罢了,处罚不处罚要完全看要被处罚的人是谁,也就是说诸葛亮大丞相不过是看人下菜碟罢了。小编这么说可能伤害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诸葛丞相由衷的崇敬之情,因为诸葛亮无疑是中国五千年来忠君报国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但是小编很抱歉,因为真实的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无情。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处罚法正呢?小编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法正功劳太大、地位太高,智谋过人,诸葛亮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从公元208年法正与张松定计到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法正辅佐刘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刘备集团实力大增,因为刘备名义上占领荆州七个郡,实际上除了曹操战领的一部分外,只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属于刘备,后来还迫于形势将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又归还东吴孙权,而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十个郡后,地盘和兵员都迅速扩大。在这六年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刘备在夺取成都后,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兼北京市委书记而且还兼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而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地位不比法正高,功劳没有法正大。217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网络配图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219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明年(220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评曰: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由此可见法正智谋深远,胆识过人,可以与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郭嘉相媲美,诸葛亮自叹不如,其实根本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处罚法正,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根本不是法正的对手。网络配图 第二、法正是原益州刘璋部下投靠刘备的领军人物,代表原来益州旧有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在刘备刚刚夺取益州立足未稳的情况下,需要团结以法正为代表的李严、刘巴、黄权、吴懿、孟达等新近归降的旧势力,为刘备集团效力,以共同对付曹操和孙权,刘备之所以接受法正的建议娶吴懿的女儿为夫人(后被封为皇后),就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好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就连刘备也不敢轻易对法正下手,诸葛亮又怎么敢与法正为敌呢? 第三、法正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三国志载:“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板对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诸葛亮不过是给刘备打工的而已,老板不发话,诸葛亮自然也不愿意与法正为敌,自讨没趣。 综合以上因素,小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实在是有着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愿处罚法正,因为法律也罢、军事也罢、战争也罢,都必须服务于联吴抗曹、夺取天下、兴复汉室的政治大局。诸葛亮首先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网络配图 其实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势不允许,时机不成熟罢了!以法正飞扬跋扈、睚眦必报的性格和,刘备最终不可能托孤给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会除掉法正,因为他必须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扫除一切障碍。只是法正在220年就死去了,享年45岁,第二年221年刘备才称帝,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机会与法正争夺蜀汉的最高统治权,否则还真是尚未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