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代著名武将戚继光,写下一首诗惊艳千古

时间:2025-02-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古代,按理说文武殊途,但是却有一些武将也能诗善文。

清人王士祯便曾列出了包括、、等古今武将能诗的十一人。

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还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亦或是岳飞的《满江红·》等,无不是惊艳千古的名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登盘山绝顶》,便是明代一位著名武将戚继光写下的一首惊艳千古的名作。

众所周知,戚继光是我国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但是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之际,不仅写成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还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诗文篇章,在当时就享有“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

《登盘山绝顶》便是戚继光于南方平定之患后,在蓟州守边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顾名思义,这首诗写的就是戚继光登盘山所见,以及抒发了他宽广雄壮的胸怀与立功杀敌、垂名青史的豪情。

尤其是开篇14个字,对盘山之巅景色的描写气势磅礴,令人叫绝。

全诗即景抒情,格调雄壮,切合戚继光作为武将也能诗的身份。

《登盘山绝顶》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首联“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即戚继光登上盘山之巅后,耳边传来军营之中的一声声号角,草木似乎都为之悲哀,望着山头上的白云,隐约见到了对峙的山峰,犹如开着的石门。

戚继光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施展抱负的时候,所以开篇可见他的豪情壮志。

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磅礴气势,读来有如临其境,虽不言山高,却能见山的。

颔联“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意思是说,戚继光在飒飒北风中喝着边地的美酒没能喝醉,反而边地片片落叶,无数的归鸦却让他陶醉。

言下之意,便是说唯有祖国壮丽的山河,才能令他陶醉其中。

而戚继光身为一位守边的将领,他的职责便是保卫祖国壮丽的山河。

所以这里戚继光豪迈的志向显而易见。

颈联“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则是戚继光对自己豪情壮志的直接抒发。

它的意思是说,我要紧握手中的武器,制止外敌的进扰,消除战争的祸根,即使是白发苍苍守边到老,也情愿以一颗赤胆忠心报效国家。

从这两句诗来看,戚继光立下了终生保卫这的誓愿。

豪迈的志向,朴实而深沉的情感,可谓是。

尾联“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即戚继光明确表示自己,要效法唐初名将一样,制止外敌入侵,获得刻铭的资格。

盘山上有李靖的舞剑台。

可见戚继光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运用了联想手法。

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我们能够体会到戚继光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

综观戚继光的这首诗,把悲壮的景色,豪迈的志向,朴实而深沉的情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无疑是一首惊艳千古的名作,令人叫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历史上满清八旗的著名旗主是哪些?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隋文帝隋文帝杨坚一共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

“,”,关于开国诛杀功臣这事儿屡见不鲜,诸如、,其实也干过这事儿,只不过由于历史上对他的正面评价过多,另外统治时间太短,所以这一瑕疵被掩盖。作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隋文帝同时也是一位的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功臣也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说“其(指隋文帝)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据编者独孤雁的不完全统计,隋文帝一朝杀死开国功臣武将有7人,虽然数量无法与朱元璋相比,但已经超过汉高祖刘邦了,而且这7个人的身份地位在隋初都是非同小可的。下面按7个人被杀的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一下。 开皇五年(585年),郢国公王谊因”言论丑恶,胡僧告之,公卿奏谊大逆不道,罪当死“,隋文帝还在群臣面前说清,后念在两人曾是同学的关系,将其赐死于家。王谊对隋朝的建立是立有大功的,当年杨坚矫诏辅政时,地方上掀起三股叛乱,王谊坚定站在老同学杨坚一边,并率军平定司马消难的叛乱。 开皇六年(586年),郕国公梁士彦、英国公宇文忻、舒国公刘昉以谋反的罪名被杀。以上三人在隋文帝称帝过程中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刘昉,正因为他的暗箱操作,杨坚才有机会矫诏辅政,梁士彦、宇文忻在平定地方叛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隋文帝称帝后,三人均不被重要,难免有所怨言,后被人揭发,定为谋反罪处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的老同学、开国武将元谐被人告发,隋文帝,直接将其处死。元谐“少与高祖(杨坚)同受业于国子,甚相友爱”,少年时建立的友情,没能抵过权力带来的猜忌,元谐以及他的亲朋故旧被一并“伏诛,籍没其家”。 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朝”四贵“之一的虞庆则在平定岭南的叛乱后,派部属回京汇报工作,不料部属竟然举报其谋反,隋文帝,直接把虞庆则处死。王谊、刘昉等人在年间与杨坚既是故交,同时几个人的身份地位相差不大。而虞庆则不同,他完全是杨坚的亲信党羽,积极推动杨坚称帝。隋朝建立后,虞庆则曾担任宰相,并在瓦解突厥上立下功劳,但他最终依然躲不过被诛杀的命运。 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朝名将因在言语上得罪隋文帝,结果惨死在朝堂之上,史书称”死之日,天下士庶闻者,识与不识,莫不冤惜“。史万岁是隋文帝杀死的开国武将中名气最大,影响最大的。史万岁参与平定河北的叛乱,大破突厥,平定江南,为隋朝的建立、统一、巩固立下赫赫战功。史万岁死后,隋文帝就有些后悔,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下诏说史万岁“多受金银”、“怀诈要功”。 按照这些功臣武将的出身、死因等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类,王谊、梁士彦、宇文忻、刘昉、元谐。他们是隋文帝的同学故交,在北周年间,他们的身份地位大致相同。隋文帝通过不光彩的方式取得皇位,因此对这些人格外防范,这有点像,通过兵变取得皇位,因此对武将不信任。而隋文帝在这些故交的支持下,取得皇位,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人交往过密,有所图谋。 第二类,虞庆则。从表面上看,虞庆则的死有些戏剧性,是因为他的内弟与自己的宠妾通奸,然后被内弟告发的。但事实上,此时有些“功高震主”的虞庆则已经完全失去杨坚的信任,因此他的死也就不出意外了。第三类,史万岁。隋文帝晚年,性情变得刻薄,,经常以严刑待人。性情耿直的史万岁无意之中触怒隋文帝,加上的诬陷,最终导致一代名将的冤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