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清代南京的“福尔摩斯” 智破诡异“断舌奇案”

时间:2025-02-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袁枚(1716-1798)岀生在杭州,字子才,号简斋,中年辞官后,归隐江宁(南京)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死后葬在城中百步坡。

三年(1738) ,袁枚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三年后因满文考试不及格,被清廷外放江南任知县,先后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县令。

六年后因擢升无望,又不甘“为大官作奴” ,于是乞养辞官,在江宁隐居。

袁枚任县令虽然时间不长,却能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尽心民事。

袁枚的祖父精刑名之学,为一时推重,受其影响,袁枚主宰四县时,尤其擅长断案,“终日坐堂上,任吏民白事,有小讼狱立行判遣,案无留牍,故到处有善政。

”(《冷庐杂识》) 据著名词人蒋敦复的《随园轶事》所记,袁枚从沭阳调任江宁知县时,沭阳乡民把他一直送到河堤上,有人把写满乡民姓名的“万人衣” 披在他身上,有人还“卧辙攀辕”,挽留他别走。

这让袁枚很感动,他问乡民:“吾何德何能,而能令诸父老如此?”乡民说:“别的不提,单就大小官司,你没有拖到十天之后才判决的;你在沭阳两年,很少有人因为打官司而受牵累。

我们挽留你,就是为了这个。

” 袁枚勤勉任事,善于判案,堪称“福尔摩斯”,他判案事例散见于清末民初的一些著作之中,除《随园轶事》外,《蕉轩随录续录》、《淡墨录》、《虞初续志》等书都有记载。

“审物擒凶”案例取自《折狱奇闻》一书。

离奇命案 这是袁枚任江宁县令后接手的第一件大案、奇案。

江宁(即南京)城里有个裁缝,姓张,手艺好,常被顾客请去做活。

裁缝妻子早死,膝下只有一女叫玉莲,玉莲长得,不仅美丽而且谨守闺约,每当裁缝外出做活,她就关门在楼上绣花,足不出户。

这天,裁缝在客户家做衣回来已迟,见自家房门大开,他连声呼唤女儿,也没有人回应;裁缝心感不安,急忙上楼,见女儿双手被她的裹脚布捆绑在凳子上,裤子被褪到脚下,下半身裸露着,颈子上有道深深的掐痕,已无呼吸,显然是被人奸污后又惨遭杀害的。

再看地上,还有半截人的舌头,血迹斑斑,无疑是被咬断吐出的。

裁缝万分悲痛,含泪向县衙报了案。

时任县令接状后,察看现场,验完尸体,带回断舌,回衙后认定凶手是断舌之人,随即令捕快在全城搜査,没多久,捕快在一处寺庙的香案下抓到了断舌人。

此人嘴角流血,不能说话。

县令见人证、物证俱在,便将此人定为死罪,押入大牢。

然而几天后,这位县令被调走了。

审物擒凶 继任的县令正是袁枚。

他细阅案卷,觉得此案甚为可疑:犯罪人的舌头既被裁缝的女儿咬断,必定负痛逃走,怎么还会把受害人绑在长凳上先强奸又掐死呢?此中必有蹊跷,凶手也不一定就是断舌人。

几天后,江宁县衙贴出告示:新任县令要公开重审此桩奸杀案。

已经审结的案子为何要重新审理?而且是公开审理,这在民众中引起了好奇。

公开重审这天,县衙大堂内外被涌进来的民众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要看看这新来的县令怎么个审法。

袁枚坐在大堂案椅上,见堂下挤满了民众,便一声令下:“把犯人带上堂!”只见几个衙役“押” 着一张长凳放在大堂中央,又把两条女人的裹脚布系挂在堂柱上。

衙役们先用夹棍把长凳夹了一阵,又用板子把裹脚布打了十几下;就在人们大惑不解的时候,忽然一声炮响,县衙的大门被关上了。

这时,袁枚站了起来向人们说道:“昨天晚上有神仙托梦于我,说今天这个案子一定可破,要我当众审问物证;并说凶手会来到堂中,张玉莲的冤魂将当堂索命。

现在裹脚布已挂在堂柱上,要想出去的人先要摸摸这裹脚布,若是凶手,布就会把他的手咬住。

”说完就让衙役大声呼喊民众依次上前摸布,然后一一放出。

不一会,只见两个年轻人还未走到裹脚布前,双手就颤抖不已,脸色煞白。

袁枚见状喝令将两人拿下,经审问,两人均招供认罪。

真相大白 原来,那天有个挑担叫卖针头线脑的货郎经过裁缝家的门口,在楼上绣花的玉莲听到叫卖声出门去买针线,谈妥价钱后,她进门上楼取钱;这货郎见玉莲十分漂亮,心生歹念,便尾随上楼强行搂抱亲嘴。

玉莲羞怒之下,咬断了他的舌头,货郎疼痛难忍,慌忙出门挑起货担逃走。

正巧,这时有两个浪荡子路过,见门半开,便侧身而入,到了楼上见一年轻貌美的女子独自哭泣,两人就搂住调戏,玉莲惊魂未定又遭侮辱,吓得大叫。

一浪荡子忙堵住姑娘的嘴,另一人解下她脚上的裹脚布把玉莲绑捆在长凳上,轮奸后怕她告到官府,就残忍地把她掐死了。

这两名罪犯先前见前任县令判定断舌人犯案,暗自欢喜。

忽又听说新任县令要公开复审此案,心中忐忑不安,便随人群到大堂观看。

毕竟心虚,在裹脚布前露相。

此案一破,袁枚审物擒凶一事被,人们称他为“神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春秋战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墨门社团领袖墨子

关于波诡云谲又大开大阖的战国时代,除了英雄美人、王侯将相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些人一些事,是无法忽略也不该回避的。那便是奠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局面,其精彩纷呈另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目眩神迷。实际上,诸子数以百计,诸子的文章则数以千计,最终成名成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不多。关于诸子百家的类别史学界大致是这样划分的: 1. 他爹老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把诸子的思想大致归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 2.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西汉刘歆《七略.诸子略》基础上又归纳成了十家,比司马谈多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四类; 3. 吕思勉先生的《先秦学术概论》中则又添进了兵家﹑术数﹑方技这三类。 作者志大才疏,要忝着脸讲一讲战国时诸子中著名的一些人。出于对游侠刺客故事和武侠小说的热爱,首先要讲的便是墨家。不过看官们放心,作者的整个战国系列都是以人物和故事为主,诸子百家也尽量不让大家打瞌睡就是了。墨家的创始人是。(读者:那不是废话吗,这学派叫什么,创始人不就叫什么子吗?作者:非也非也,儒家的创始人可不叫儒子;法家的诸子也没有一个叫法子的;道家的始祖他也不叫道子呀。)他的生卒年月不详,据考证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 墨子自己曾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也就是他本人不用统治别人,也不用亲自从事耕稼,那岂不是非官非民? 墨子曾经学习儒学,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本来么,喜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究奢靡礼乐﹑久丧厚葬,可是墨子不习惯这些,他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非乐”、 “节用”、“节葬”,总之怎么俭省怎么简单就怎么来。所以后来墨子就另立山头,并终成一代大家。但看官们以为,墨子就只是一个光会空谈的哲学家或思想家吗?No no no. 他还是个动手能力超强的巧匠,他谙熟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那他除了谈点认识论和逻辑学、会点手艺,不就是个有着文艺心的技术工人吗?No no no. 人家还懂科学理论,什么几何物理天文的研究都有涉猎,想想也是,没有理论指导,手艺怎么可能巧呢?那看官们以为,墨子也不外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科学理论知识又会手艺的复合型科技人才?No no no.人家还是社团领袖,还会打仗。当然了,根据墨子“非攻”的反战理念,墨子军事思想的关键还在于防守,比如《墨子.备城门》便是研究城池攻防战的经典篇章,里边说了十二种攻城方式和相应的守城策略。 但墨家做为战国显学之一并且一度风头胜过儒家,它又是如何衰落的呢?首先要做个墨者不是容易的事,得吃苦受累、坚韧不拔,必要时还能豁得出命来,这就造成了墨者的人数不可能太多。其次,墨家对组织和徒的要求苛刻严厉,却没有像宗教那样描画天堂或来世那样的美好愿景,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还吃苦受累,能有多少人有这种觉悟?还有,战国时诸侯延揽墨者,也不过是利用他们的手工技术或墨侠的武力,哪里会真正采纳兼爱非攻的墨家主张?到了秦统一六国,及至汉初,干戈止息,墨家这样一个对统治阶层有威慑力的民间组织就更显得格格不入了。到时,独尊儒术,加之对游侠、豪强的打击政策,从江湖到庙堂,曾经名噪一时的墨家就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留给后人的是记录着墨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墨子》,以及在各色史料中的墨家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和氏璧为什么会缺少一角?与王莽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