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析:琅琊王氏领衔的东晋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强?

时间:2025-03-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建兴四年(316)十一月,正是的时候。

天空飘着,寒风呜呜地刮着。

口含玉璧、光着上身坐在羊车之上,从长安(今西安)东门出来,正式向汉国投降。

至此,西晋从篡魏称帝开始,到司马邺被掳平阳为止,一共经历了司马炎、、和晋愍帝司马邺四个,历时五十二年而亡。

之后,皇族宗室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可以说,东晋是西晋的延续,统治者都是的后代。

然而,东晋的实际政权却不在司手里,而是由王、谢、桓、庾这四大家族轮流掌控,东晋的门阀政治也因此发展到历史的巅峰时期。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

这个“王”说的就是琅琊。

司马睿在登基时竟然拉着王导同升御床,要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此一案。

王氏显贵,从“”的、王览兄弟开始,到之一的王戎、名士,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

尤其是经历了,,王导、兄弟协助司马睿南渡、并在建康重建晋室有功,使王家更是名震江东,王氏的门生子弟都被安插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

这让皇帝司马睿非常不爽,他试图栽培新人、压制王家势力,结果惹来了王敦的大军,都城建康也被攻破,皇帝根本不是王家的对手。

可见,“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并不是夸张之说。

据统计,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

而且,又出了、王献之、王徽之等风流雅逸的名士,使得王家不仅在政治上无人能敌,而且在文艺上也声名显著。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东晋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留。

陈留谢氏,又称,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

谢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便是在中打败的,而谢氏的发迹也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谢安的堂兄谢尚、大哥谢奕、二哥谢据出仕后,家族的名望与日俱升,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

谢安最初其实只想当隐士,,狎妓饮酒。

可是,谢氏家族于朝中为官之人尽数逝去,谢家需要有人出来支撑门面。

谢安还是不想出来,就推出了自己的四弟谢万,结果这个谢万只会,打了败仗,被朝廷废为庶人。

为了家族的利益,谢安只有亲自出马了,后官至丞相,这就是所谓的。

谢安的侄子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有经国才略,他组建的,对东有着深远影响: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北府兵功劳甚大;后来推翻东晋、代之以宋的,则是北府兵的首领。

至于桓氏一族,发迹于桓彝。

桓彝是谯郡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时受封安东将军,之后“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

不过,桓氏家族的威望则是由桓彝之子树立的。

桓温是晋明帝的女婿,有皇亲的光环照耀,更是一个有真本事的能将。

当时,北方的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两害相权取其轻,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桓温,他也因此在朝中名声大振,升至大司马,长期执掌朝政大权。

后来,桓温又北伐中原,打败,得以进入洛阳给晋朝的列祖列宗扫墓。

这些都是盖世奇功!桓温有点飘了,他想改朝换代,可是又不敢撕破脸面,结果扭捏地把皇帝给废了,另立了简文帝。

桓温在虽然没能实现篡立的目标,却奠定了家族不可动摇的地位。

到了他的儿子时,终于起兵反叛,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公元404年建立政权。

桓楚政权被刘裕的北府军打败后,桓氏家族余众仍与晋室对抗多年,这让本就日趋没落的东晋朝廷,变得更加摇摇欲坠,最终被刘宋所取代。

庾氏家族则来自颍川(今河南许昌),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

庾家的代表人物是庾亮,他因妹妹庾文君嫁给了晋明帝,而入朝担任了中书监,和王导分庭抗礼。

晋明帝死后,庾亮以国舅的身份成为辅政大臣。

不过庾亮英年早逝,死后由二弟庾冰接替他担任宰相,掌握朝中大权。

当时的晋成帝是庾家兄弟的外甥,晋成帝死后,庾冰为了继续以舅舅的身份掌权,没有立晋成帝的儿子,而是立了晋成帝的弟弟,这就是晋康帝。

连皇帝都由庾家人拥立,可见庾家在当时有多厉害。

庾冰死后,他的弟弟庾翼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基本上掌控了东晋的军政大权。

然而,庾家兄弟虽然才能出众,却都活得不长,都是四五十岁就死了,这也是庾氏家族的名气、延续力不如其他三大家族的重要原因。

随机文章北周到隋朝时期著名的武将贺娄子干人生简介喜马拉雅山脉红雪之谜,仿佛山脉哭泣流下的血泪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我国具有五种地形的省,地大物博的四川是唯一拥有五种地形的省印第安神话体系,动物创造了印度安人/动物是跌落凡间的神灵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韩信本曾机会取代汉高祖刘邦成为千古一帝

也许你知道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的典故,也知道韩信在历史中的英勇,也知道韩信曾辅佐一跃成为帝王。 但你并不知道,如果当时不是韩信的“妇人之仁”,也许之争就变成了之争,而韩信将会取代刘邦成为千古一帝。 韩信自小贫穷,连吃饭都成问题,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其中有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便拿饭给韩信吃。韩信吃饱后,很感激这位大娘,并觉得大娘救了自己。 此乃存一夫人。网络配图 刚开始的韩信只是一个小人物,在自己的政治生涯方面,郁郁不得志。他自小便身背一把剑,就好像随时准备上战场。直到韩信后来投奔了刘邦,遇见了,韩信的命运才就此改变。在韩信投奔无果之后,韩信来到了刘邦大营,在一次犯法刑罚时遇见了萧何,当时的韩信觉得自己,实在无用,于是决定骑马离开,谁成想萧何一路追赶,并将韩信请了回来,推荐给了刘邦,刘邦碍于萧何的面子,便封韩信做了一员大将。此乃知己萧何。 自韩信做了将军之后,便屡建奇功,不久便与当时、萧何齐名了。在中,韩信发挥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并且帮助刘邦平定了魏国。可以说,刘邦的天下基本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击败代国和赵国、北上降服燕国。在短短几年时间,韩信的战功就遍布了天下,韩信之后被刘邦立为齐王,也就是在这位齐王的带领下,汉军围歼楚军,最后逼得项羽江边自刎。 其实,早在项羽还没有玩儿完的时候,蒯彻就曾劝过韩信,让韩信自立为王,一分天下。当时的韩信刚刚灭了项羽的龙且军,兵力大增,正是自立为王的好时候。而且,在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和刘邦的兵力可谓是势均力敌,而唯一能决定两人命运的正是韩信,韩信帮刘邦,刘邦便可一统天下,帮项羽,项羽便可为王。于是,韩信成为了整场楚汉之争的决定性因素。再有一点,蒯彻也曾提醒过韩信,韩信当时的功劳太大,甚至已经功高盖主,刘邦这人心思太重,不能完全相信。网络配图 但是,这些都在韩信深思熟虑了几天后给pass掉了,在韩信看来,刘邦是个知人善用的君主,不可能欺骗自己,况且自己兵力强盛,就算刘邦想要杀自己也未必能杀得了。就这样,韩信输在了自己的“妇人之仁”。 可韩信哪知道,自己的衷心为主,换来的却是暗算。在韩信灭掉相遇之后,刘邦觉得韩信对于自己的威胁太大,于是想尽办法想要出去韩信。再次之前,刘邦曾向韩信立誓“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于是刘邦为不违反誓言,选择了让自己的女人动手。 在韩信立大功之后,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境地,于是有任何的聚会都不参加,但是韩信却错信了自己的老知己萧何。其实,要杀死韩信的计谋是和萧何共同想出来的,吕后请韩信参加自己的宴会被拒绝,于是派萧何前往充当说客,自己的知己怎能不相信?于是韩信来到了聚会,就这样被吕后杀死了,吕后为了不违背刘邦的诺言,将韩信吊于钟楼大钟下,头为大钟所罩,脚悬空于地面,无法顶天立地,并使用竹刀将韩信杀死。此乃死一知己、亡一夫人。 而韩信在死后的最后一句话便是:“我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采纳蒯彻的建议!”。网络配图 一代千古名将韩信本可以取代刘邦成为一代帝王,却因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失去了最好的机会,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位大将军,在世时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在死后的墓志铭上却寥寥刻下了十个字: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夫人。 短短的十个字,却蕴含了韩信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三国名将蒋钦之死:东吴蒋钦如何死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