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诡秘身,粟火掸微尘。
阅尽险,聪明最害人。

群雄并起割据中原,武将搏杀血溅三尺,谋臣计歹尸山血海。
可以说谋士对三国时代的影响要比武将大得多,造成的伤亡虽不是亲手为之,但是每场兵灾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存在。
今天咱们聊的主角可以说是三国中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并非诸葛、孟德这样的知名人物,但是就是他一手推动了三国的局势发展。
都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而这个人却深谙自保之道,如果说形容一个人给自己准备了多条后路,那么这个人没有给自己准备任何后路,因为他从来不会在人生的选择题上选错。
这就有点恐怖了,对形势的判断和决断令人畏惧,这个人就是毒士。
贾诩毒士这个名号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哪个人给了他这样评价。
但是纵观贾诩的生平作为,毒这个字形容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贾诩都做了什么歹毒的事呢?那么我们一起走进贾诩的一生,看他如何在乱世之中,推动着三国暗流汹涌。
贾诩少年时和其他知名人士一样,总会有慧眼独具的人说一句阁下骨骼清奇,日后必成大器之类的话,在贾诩小时候,他故乡的知名人士阎忠就感觉他,并且认为他有和那样定国安邦的智慧。
如他所言,三国虽然纷乱,但是贾诩日后小日子过得还真是不要太舒服。
贾诩毒牙初露还是在他少年时期因病辞官归乡。
战争年代自然是不太平的,在返乡的路上遭遇了叛乱的氐人,贾诩和同行数十人被俘。
氐人打算将他们全部坑杀,这时贾诩不疾不徐的向氐人的首领说道:我是段颎(jiǒng)的外孙,可以用我向家里索要赎金。

这里就要说一下这个段颎了,他是当时非常勇猛的一个戍边将领,他与羌人作战百余次,斩杀近四万余人,所以威名远扬。
贾诩自然不是他的外孙,不过是拉大旗扯虎皮罢了。
但是氐人首领听到之后就直接给贾诩跪了,然后和贾诩相互盟誓今天的事就此揭过。
而与贾诩同行的数十人全部被杀,贾诩却能无动于衷与叛军首领推杯换盏,此人内心之冷漠令人害怕。
此后,贾诩在董卓手下做事,董卓被杀之后。
贾诩、李傕、郭汜正好在外讨伐东吴,得到消息之后李傕、郭汜二人很不安,担心清除董卓党羽,就打算就地解散逃亡,这时候贾诩就站出来了,对二人数说,你们放弃军队独自出逃,随便一个地方的就能抓住你们。
不如率领将士们打回长安,这样还有一线生机,若是不成,在逃也不迟。
二人一路向西,路上召集散兵游勇,到达长安已经有十万余众,看到长安守不住,率领属下亲兵逃走。
二人纵容士兵烧杀抢掠,当时城中民众死伤数万,大街小巷堆满尸体。
李傕又杀了、宋翼、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
整个皇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可以说这场兵灾全出自贾诩之手。
而他的出发点还是保全自己性命,不过这次代价是数万的无辜人民。
事成之后,李傕二人商议给贾诩封侯,贾诩拒绝,让其任尚书仆射(百官之首),贾诩拒绝。
最后只肯当一个尚书,这样的人可以说真的是极为睿智,没有任何贪欲,知道什么是不能碰的,所以后世说起这场极为惨烈的伤亡都只说是李傕、郭汜之祸。

贾诩这样无欲无求的做法也是让李傕、郭汜极为忌惮,所以后来贾诩在招来杀身之祸前辞去官职为母守孝。
在这之后贾诩投奔了段煨,又因为看出了段煨对他的猜忌转投,得到了张绣的礼待。
我们不得不佩服贾诩对于危险的敏锐触觉,总是能在危险来临之前作出对自身最为有利的选择。
之后与。
袁绍多次派遣使者劝说张绣投降,张绣颇为意动。
然后呢?被贾诩阻止了,正如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贾诩同样不看好袁绍,劝说张绣归顺了曹操。
可以说贾诩一生在决策上没有判断错误,而且总是隐藏在幕后,不贪慕名利,因此也没有背上骂名。
之后再曹魏更是在劝说曹操放弃南下,休养生息,曹操没有采纳,赤壁大败。
之后又支持即位,可以说在曹魏阵营,贾诩混的是风生水起的。
晚年位列三公,。
难怪陈寿《》里把他和 (yù)、并列而谈。
贾诩可以说一直隐藏在三国的刀光剑影背后,操控了三国大局的走向,历史好多重要的事件都有它的身影,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谋士的一句话决定了数万人的生死命运。
难怪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说:“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聪明人做的坏事危害更广,造成的后果严重。
不知各位是否赞同? 随机文章刘备野心有多大?4个儿子名字连起来竟暗藏天机传海底惊现12米巨型真龙,蛟龙号专家确认为未知生物兴义万峰林天坑深达600米,人类在坑底定居了600多年一艘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能在30分钟内让美国从地球消失宇宙中最恐怖的生物,肉身畅游太空吸收暗能量(无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徐庶真的没有为一代奸雄曹操出谋划策过吗?他的真实才能如何
为何投靠?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记载,徐庶投靠以后为刘备出谋划策多次打败曹操。曹操手下谋士献计软禁了徐庶的母亲,想让她劝说徐庶投靠曹操。徐母拒绝以后,又伪造徐母书信,诱骗徐庶离开刘备。临走之时,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向刘备推荐了徐庶得知被骗以后,发势不为曹操设一谋。 然而在《三国志》中,徐庶投靠曹操是因为他的母亲被曹操追获,主动离开刘备去投靠曹操的,而且并非临走才推荐诸葛亮,早在跟随刘备之时就已经推荐了诸葛亮。 魏国人才太多 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北伐,出击陇右,听说好友石韬的官位只不过是郡守、典农校尉,徐庶的官位只不过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感叹道:“魏国难道是谋士太多了么!为什么不重用他们两人呢?”蜀汉人口只有魏国的五分之一,假如人才分布比例是均匀的,魏国人才出现的几率是蜀汉的五倍,人才自然远远多于蜀汉。曹魏有谋士,,,刘晔,,蒋济,董昭,程昱,,等等。能力与徐庶相当的人比比皆是。以徐庶的才能,如果投靠刘备,或许能够得到重用。但是跟随曹操,就只能做御史中丞了。而且当徐庶投靠曹操之时,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剑指荆州,徐庶已经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了,而且他的阵营已经有不少谋士了,自然不差他一个,论资历,也远远比不上早年跟随曹操的谋士。而徐庶跟随刘备之时,刘备恰逢颠沛流离客居荆州之时,手下根本没有像样的谋士,徐庶自然得到刘备重用了。 徐庶的真实能力存疑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的不失为一代奇才。跟随刘备以后,破八门金锁阵,献计夺取樊城,玩弄曹军于鼓掌之中。离开刘备跟随曹操以后,又在识破的“连环计”。然而徐庶在《三国志》中,却只有三次记载: 第一次是徐庶早年曾为朋友杀人,之后弃武从文。 第二次是徐庶投奔刘备以后,推荐诸葛亮。 第三次是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追获,离开刘备投靠曹操。 这仅仅这几次记载并没有说徐庶有用过任何谋略,甚至翻遍史书,都找不到徐庶献计的任何记载。徐庶不为曹操献计,难道也不为刘备献计么? 就连徐庶的好友诸葛亮,评价徐庶也只是说,你可以去当刺史郡守。而诸葛亮本人可是自比、的人物呀,可见在诸葛亮心中,徐庶的才能是远远比不上他的,诸葛亮“观其大略”,徐庶却是和普通人一样“务於精熟”这境界差距也是明显的。 徐庶的出身问题 虽然曹操提出“唯才是举”,主张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但是曹操这个举措不过,到了魏文帝时期,魏国的用人举措已经从“唯才是举”改成了“”。“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低微的徐庶,自然不会受到重用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只不过是美丽的故事。 随机文章秦始皇陵墓迷团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NASA和spacex火星计划对比,NASA将在2033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无限猴子定理是什么意思,无限的猴子加无限的时间将称霸地球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陈庆之和他的七千白袍军:孝文帝改革
演义成书是在元末明初,作为小说,典型的眼球经济,老百姓喜欢什么说什么,然后通过说书唱戏的形式流传下来,人气王,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就是长坂坡,单人匹马在军营中,杀了个来回,不仅没死,还救出了阿斗。史书里,这段并没有这么精彩,不过,在时期,有一个类似的人物,白衣白袍,带着七千子弟兵,护送北魏王族,一路打到洛阳,第一战歼敌7万、第二战2万、第三战又是3万,第四战号称30万大军,一百四十天攻下三十二座城池,前后作战四十七次,这个人叫,传说中的白袍将军。网络配图 陈庆之,字子云,江苏宜兴人,关于小陈的家族,史书里没什么记载,不过后来分封的时候,说过“本非将种,又非豪家”,也就是出生寒族。从曹魏开始的,到了南朝,官场基本上被豪门垄断,事实上关于陈庆之,最早出现在梁武帝身边,作为棋童,陪老大下棋而已。 梁武帝,兰陵家族成员,顶级豪门,齐国还是他的表亲,年轻的时候就是竟陵八友,这是一个唯才是举的黑暗组织,成年后,作为谋士参加过,的行动。 此后,因为战功,职位节节高,终于在萧鸾死后,顺利夺取帝位,成为南朝新的主宰,国号也从齐国,改成了梁国,江湖人称梁武帝,这样的人,算得上文韬武略,他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就是下围棋,这项智力型的活动,可以将兵者诡道的思想,运用其中,变化无穷。 成为名将有三个必备条件:理论、实战和控制自身,第三个是最难的,当代明月又从中分出坚忍、理智、判断、坚强,其实这些都是对自身的修炼,所说的三毒:贪嗔痴,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智,从而失去冷静的判断,而名将要学的,就是控制这些情绪。 围棋最早称为对弈,被认为是战场厮杀的模拟,萧衍喜欢这项运动到什么程度呢,废寝忘食,一下就是好几天(宅男的最高境界),梁武帝是下的爽了,但是围棋是两个人的运动,其他人都受不了,除了陈庆之。 “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引自《梁书》从陈庆之的人生轨迹上看,家里穷,到萧衍家当棋童,等萧衍当上皇帝,就让陈庆之带兵,出去锻炼锻炼,没想到,就这样成了一位不世出的名将,或许,小陈真的从围棋那,将名将的五堂课都学满了,最后实战,积累经验就行。战场上,有一种人,不需要冲锋陷阵,就像似的,坐在轮椅上,摇摇扇子就行,但是这样的人,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手底下有兵,得有原始资本,才能随你怎么玩,如果陈庆之去考武状元,第一项测试就过不了,因为史书上记载,小陈身体极差,什么骑马射箭一样都玩不转。网络配图 陪着梁武帝下了二十多年的围棋,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获得了一次带兵打仗的差事,好机会,不能错过。 陈庆之出生是在公元484年,到525年,已经41岁了,中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沉稳,而他这次的任务是,接收元法僧的投降,元法僧是拓跋家族皇室成员,为什么从拓跋改呢,这需要说起。 孝文帝原名,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拓跋家族属于鲜卑的贵族,鲜卑原先也是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约公元前2世纪,被的匈奴打败,然后成为奴隶,跟随匈奴和大打仗,经过时,对匈奴的大作战,匈奴逐渐势弱,到了,逐渐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中原,北匈奴进入西伯利亚,在史料上消失。 趁着这段时间,鲜卑在大草原上崛起,的时候,受司马越的邀请,参加对司马颖的战争。 公元258年,拓跋力微在内蒙古召集鲜卑各部落,成为大酋长,后来大臣卫瓘离间拓跋和乌桓间的矛盾,大酋长立微死后,拓跋家族分裂成三部,直到拓跋猗卢(读 yi lu)重新统一三部,晋朝封为代王,公元338年,在后赵做了十年人质的继位,建立代国。 公元376年,强大起来的前秦,在的领导下,攻灭代国,当时才刚出生,幸免于难,此后辗转独孤、贺兰等部落,长大后依靠母亲贺兰部的支持,再次成为部落首领,苻坚大败,前秦没落,拓跋珪开始崛起,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拓跋珪建立的北魏,最大的战绩是消灭建立的后燕,再传到第三代拓跋焘(读 dao),拓跋焘可以算,中,打仗最出色的一位,二十年戎马生涯,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西域国家,位置大概在新疆若羌附近),逐吐谷浑。 继苻坚之后,拓跋焘再次统一北方,此后北魏的都城一直在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直到孝文帝时期。,很多北方士族跟随大部队进入江东,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家族,他们占山为王,依靠地形,和胡人对抗,聚集没有进入南方的流民,他们当中有些成为流帅,被东晋收编,还有一些为了家族的利益,和胡人合作。比如北魏时期大臣崔浩,跟随拓跋珪进入朝廷,拓跋焘时期依然健在,他们一方面出谋划策,帮助拓跋家族,另一方面慢慢推动着汉化的进程。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响应本土贵族,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第二个原因是,曾经威胁最大的柔然,开始势弱,走下坡路了。网络配图 关于柔然的起源,说法就多了,有些人认为是匈奴的分支,也有些人认为,他们是阿哇尔人,公元八世纪,在巴伐利亚东部,建立的阿瓦尔汉国,就是这些柔然人从亚洲迁徙至欧洲后,建立的国家。 根据北魏史书记载,在柔然还没有建国之前,他们曾经是鲜卑族的奴隶,公元3世纪中叶,木骨闾是蒙古巴拉巴拉族(名字太拗口,不记得了)的王子,在拓跋立微时期,被鲜卑俘虏成为奴隶,后来升级,做了骑士。 拓跋猗卢统一拓跋三部的时候,木骨闾带着他的族人跑进了大漠,成为纥突邻部的一员,木骨闾死后,他的儿子车鹿会雄健(名字好拗口),靠着父辈的积累和族人,成为世袭贵族,柔然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在史册中。 此后作为鲜卑族的附属,一直散布在河套和蒙古草原,直到代国被苻坚灭亡,柔然还一度投降铁弗部的刘卫辰,这个刘卫辰当初准备脱离鲜卑族统治,没想到打不过拓跋什翼犍,于是向苻坚求救,代国灭亡后,刘卫辰和托孤部的刘库仁,瓜分了整个代国,拓跋珪当时就庇护在刘库仁的托孤部内。 拓跋珪恢复鲜卑贵族身份后,建立魏国,进军中原,没什么人管的柔然,终于得到在大草原上的发展机会,他们兼并敕勒(读 chi le)的大小部落,还有匈奴余部,占据蒙古高原,统一漠北势力。 当时柔然的面积有多大呢:东起大兴安岭,南临大漠,与北峙,西逾阿尔泰山,“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 柔然往北就是西伯利亚,太冷去不了,往南就是北魏,毕竟是游牧民族,最大的特点是生活有季节性,在不适合放牧的日子里,他们就南下,进入北魏猎夺食物,于是柔然和北魏,开了长达八十年的边境战争。 期间,北过兵,建过长城,直到拓跋焘的横空出世,对柔然进行远征,效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拓跋焘准备攻打柔然王庭,不同的是,这次拓跋焘亲征,公元425年,拓跋焘突袭柔然主力,429年,长途奔袭柔然王庭,光俘虏就有30万,牛羊马匹不计其数。 此后,柔然开始和北魏和亲,好熟悉的套路,北魏的正面战场开始转向南朝,就这样平静的发展了几十年,公元472年,柔然进攻敦煌,准备控制北魏和西域的通商之路,北魏先后9次派兵和柔然作战。“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又是一次大失败,柔然打不过就继续和亲,同为游牧民族,柔然相比于匈奴,类似的情节也在发生,公元487年,柔然附属部落敕勒副伏罗部,率领十万族人西迁,脱离柔然,建立高车国。随后西域其他部落纷纷独立,柔然停止对北魏的战争,转而平定西域(西域是对亚洲中西部的统称,在史册里,国内的青海和西藏,也属于西域的范畴,一般只要出了玉门关,再往西,都可以称为西域),柔然势力开始走下坡路。网络配图 缺少了外部威胁,又有国内本土势力支持,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还有个原因,就是经济方面的考虑,当时南朝的军队怎样想不去讨论,单讲经济和文化,绝对是杠杠的,甚至有很多藩国,慕名而来朝贡的,而北魏呢,单就都城来说,山西大同,现在都知道,那边的农业肯定没办法和江南北,更何况文化繁荣是有一种向心力的,于是孝文帝开始了汉化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最大的影响,就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内容主要包括: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 简单点来说,首先都城迁往洛阳;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全部说汉语,穿汉服;名字全部汉化,拓跋变成了元;禁止族内通婚,一大批的美女,进入北魏贵族;评定士族门第,拓跋贵族和北方本土势力,开始融合。 的影响,按照今天的标准,当然是促进民族大团结,但在当时,鲜卑贵族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这些人才是拓跋家族维护统治的根本,没了这些,导致的结果就是六镇起义,以及后来的篡位和河阴之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