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隋唐演义中,李元霸一直被视作天下第一好汉,则排在其后,列为第二。
毫无疑问,这两位都是隋唐演义中响当当的猛人。

前者用着重达八百斤的铁锤,耍起来却举重若轻,虎虎生风。
后者则用着一柄凤翅镏金镋,相比前者,重量稍轻,重三百二十斤,但挥舞起来亦是要人性命的利器。
两大猛人,一个第一,一个第二,实力亦是如此。
宇文成都最终死在了李元霸铁锤之下。
网络配图 但是,你知道吗?在小说《兴唐传》中还有后续。
宇文成都被杀之后,有一个人怒了。
他是宇文成都的师傅。
话说,当时的鱼俱罗已经年老,却因不忿徒弟被杀,再度出山誓杀李元霸为徒报仇。
潼关之下,一老一少,老当益壮的鱼俱罗竟真的将李元霸斩杀。
只是,为徒弟报仇之后的鱼俱罗,却因一时疏忽,被李世民捡了漏,中箭而亡。
话说,若按此战的结果,隋唐天下第一的好汉似乎应该移位。
我知道,看到上面所写,有些读者又要按捺不住自己悲愤的心情,想要在评论区喷小编。
咳咳,稍安勿躁。
毕竟,小编所说皆是《兴唐传》作者一笔一划写在书中的内容,你们要喷,应该去喷他。
只需要敲黑板普及历史知识的是,《兴唐传》和《隋唐演义》相同,只是一部古代演义系列历史小说丛书,李元霸是虚构的,宇文成都也是虚构的,但鱼俱罗却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

和小说里相同的是,鱼俱罗确实骁勇,少有人敌。
鱼俱罗,名将。
他身高八尺。
讲真,我们常在书中看到某位名将身高八尺这样的字眼,但却很少深思过,八尺到底是多高。
在这里,我们只说下隋朝和现代的长度比例换算——隋唐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9.6厘米。
按照这样的比例,鱼俱罗的身高应是2.37米。
我的天,鱼俱罗竟然比2.26米的姚明还要高上9厘米?网络配图 除长的高外,鱼俱罗体力还非常好,骁勇无比,但除此之外,他最大的特色是嗓门大——平常说话时的声音就能传出数百步之远,好比口中带有扩音器,分贝之高令人难以想象。
小编曾看新版《演义》电视剧,训练手下将士时方法十分独特,不练刀不练剑,独练嗓门,常拿自己长坂坡一声断喝吓退曹军之事来显摆。
若从此看,鱼俱罗比之张飞,恐怕还要高上几个档次。
生的高,力气大,嗓门亮,如此三大特色,鱼俱罗若不为将为帅,都对不起父母给的良好基因。
二十岁时,鱼俱罗加入隋朝禁卫军。
开皇九年,鱼俱罗跟随参加灭陈之战,立下赫赫战功。
开皇十年,鱼俱罗跟随平定江南叛乱。
更为著名的是,这位仁兄曾前往讨伐突厥,因其太过彪悍,对待敌人太过很辣,导致突厥人听其名便望风而逃,竟再也不敢在塞上牧马,生怕遇到这位瘟神,被他所斩杀。
鱼俱罗的骁勇,是隋朝之幸,但却并不放心他。
鱼俱罗天生双瞳,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这在现代,只能算是眼病的一种,但在封建的古代,却被认定是帝王的象征。
咱们也不能说隋炀帝多心,因为在隋唐之前,就有几位圣人君主天生双瞳,诸如为造字的,诸如五帝之一的舜,再如,再如。
网络配图 总之,隋炀帝每次看到鱼俱罗的双眼,心中总会有种莫名的不舒适感。
鱼俱罗有个弟弟叫做鱼赞,为车骑将军。
这位兄台生性凶残,好虐待部下,稍有不如意,或扎瞎下属双眼,或割断左右的舌头。
如此,鱼赞被下到牢狱。
隋炀帝顾及与鱼赞有旧,鱼俱罗又是朝中大将,便令鱼俱罗领回家中自行处置。
不久,鱼赞饮下毒酒身亡。
讲道理,鱼赞是鱼赞,鱼俱罗是鱼俱罗,鱼赞残暴,并不等同于鱼俱罗也残暴,俗话说,,各个不同,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
但是,隋炀帝却这样对左右说,鱼赞如此残暴,其兄长可想而知。
他竟就这样把鱼俱罗按照自己的想象归到了残暴的行列。
到了后来,天下纷乱渐起,鱼俱罗奉命在外平叛。
可隋炀帝终究还是放不下心中疑虑,在无罪证的情况下将其收押牢狱,最终将鱼俱罗斩首在东都洛阳街市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什么灭佛?灭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乱世时期。为何说那个时期是一个乱世呢?首先当时是西晋短暂大一统后,出现了五胡乱晋、后来出现十六国、南北朝对立等局面。 这个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可以说中原就是一个烂摊子。许多流民失所、他们纷纷逃到南方。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徙。我国著名的客家人就是从这时期开始迁徙到南方去的。 人们饱受不战乱之苦,为了拯救自己的心灵,在末年从天竺传入的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人为了摆脱今生的困苦,纷纷信仰佛陀可以拯救苍生。 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大量的佛教建筑得到兴建,著名的有龙岗石窟、敦煌莫高窟、乐山大佛、少林寺等。这些佛教建筑大量出现,佛教徒也有几百万之多。 体现在人们都放弃了本分的工作,都去做和尚了。那么大量的田地荒芜。朝廷的税收锐减。还有这些佛寺还有大量的田地。他们却又特权不需要向朝廷纳税,那等于是现代版的避税者的天堂。 宇文泰的第四子,也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这个人文武双全,自幼饱读诗书、学习兵法、霸王之术。面对这种社会困局,北周武帝宇文邕采取了果断措施“灭佛”。 宇文邕下令灭佛以后,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然而,北周武帝决心灭佛。许多佛陀被捣毁、佛寺被烧毁、沙门也被掩杀。当然在这个时期,许多沙门子弟也起来反抗,然而毕竟北周军事实力很强大,那些幸存下来的沙门,北周武帝宇文邕让他们都回归乡村,重新种田。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佛陀大量发展失去控制的时候,采取断然措施灭佛有一定的历步意义。但是大量的佛教珍贵文物也被毁于一旦,这也是研究佛教的一大损失。 北周武帝把几百万的解散掉、不从者格杀勿论。这对当时的北周政权巩固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然而,总体来说也有弊端,就是采取的措施过甚了。 总体评价的话,北周武帝宇文邕,不失为一代明君。因为他在那个特殊时期顺应历史潮流,有力保障了人民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苏绰是什么人?枭雄宇文泰背后的的影子丞相
大家好,说起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读过《》或者《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或许会对——有些印象,明初因为审批文件,需要官吏们往返各地盖章,在没有动车、汽车的年代,南北各级政府往返一趟耗费人力、物力不少,因此,为了便捷办公,就有人便想出了一个走捷径的办法——各级政府提前盖好章,但表是空白的,这样外地一旦需要改动,不用再去盖章,只需要重新拿一张空表就行了。 然而这就导致了权力的失控风险,章盖好了,万一填表的人动了坏心思,那可就不好管理了,后来得知此事的顿时上火了,一道圣旨下达,两百州、一千多县的大小官员全部被处死,刑罚严苛,令人胆寒。 历史上,其实不止明朝干过这种事情,数百年前,的权臣也曾这样做过,当时,他曾拿了盖过章的一叠书令给了一个叫苏绰的官员,“哥们儿,今后有啥事不用等我盖章,直接填就是。” 就是这么心大,那么为何枭雄宇文泰能够如此推心置腹地信任这位苏绰呢? 实话说,这位苏大人,确实很有才干,而且跟宇文泰的关系那是真的铁,可以说,没有苏绰就没有以后西魏的崛起,而最后击溃,统一北方,或许也会非常困难。 隋唐之前,古代当官多为推举,也就是我觉得他行,不过也不是可以任人唯亲,因为一旦被推举的人不称职,那么推举他的官员也会被牵连。 作为宇文泰的府属,苏让一直是宇文泰的心腹,当其被外放出任汾州刺史、一方大员之时,宇文泰专门为他送别,临行之际,宇文泰问苏让: “苏让呀,你们家的子弟之中,有没有可以任用的人?” 作为武功大族,苏家子弟众多,然而苏让想了想,只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弟弟苏绰,宇文泰随即召苏绰任行台郎中,对于苏绰,他本来以为对方是个人才,没想到自己这次招揽的这位竟然是位天纵之才。 官宦家族出身的苏绰,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情商也很高,上任后渐渐崭露头角,苦活、累活、难活都能干,而且还干得很不错,关键人家还居功不自傲,跟同僚们关系也处的来,加之有苏让这层关系,因此行台中的同僚们都很欣赏这位小哥,在年末推荐时,纷纷给他点了赞。 而后来的一个机会,让苏绰的才能彻底被宇文泰记住了。 昆明池之游 有一天,丞相宇文泰率领众位大臣前往昆明池巡游,途中路过了汉时的一个仓储遗址。 宇文泰一时兴起,便随口问了句,:“此地从前有什么故事吗?” 没想到他这一问,竟把大家真给问住了,众人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最终只有苏绰从众人中站出,将此仓储兴建、衰败从头至尾、娓娓道来,宇文泰一时听得兴起听得兴起,便不由得问起天地造化、王朝兴衰等事情,而苏绰也是对答如流,而且见识非常深刻。 两人就这么一问一答,并肩骑马缓行,苏绰说得慷慨激昂,宇文泰听得更是过瘾,以至于本来宇文泰当天目的地是昆明池,结果到了昆明池他却没心思游玩了,身边有着这么一位大才,自己怎么早没发现呢? 宇文泰将苏绰带回丞相府,两人畅谈了整整一夜,从治国之道到帝王之道,宇文泰听得,真是听君一席话,。 第二天一上朝,宇文泰就立即擢升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并参与决定国家机密大事,有才能的人,就是要提拔。 辅佐霸业 对于宇文泰的知遇之恩,苏绰心存感激,而这位西魏的顶级谋士也自此开了自己人生最为辉煌的一段历程。 军事方面力挫东魏 西魏大统三年,率领东魏大军分三路,造三浮桥,大举进攻西魏。 面对的东魏大军,许多西魏将领都主张分兵抵抗,只有苏绰认为西魏整体实力不及东魏,分兵反而会导致兵力分散,应合力抗敌。 宇文泰支持苏绰观点,,派出西魏主力军队迎击,最终东魏,东魏大将窦泰自杀,高欢狼狈退去,西魏取得了。 苏绰不仅在军事上才能非常明显,在国家诸多事务之中,苏绰也倾尽才学,大力支持宇文泰的改革。 内政方面,奠定强大基业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西魏国家微弱的现状,苏绰归纳出古今治国经验,总结为六条, 被后世称之为“六条诏书”,其中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讼狱、 均赋役”。 自此,西魏以六条诏书为施政纲领,其成为了西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措的核心灵魂。 在宇文泰的大力支持下,“六条诏书”得以贯彻实施,原本国力微弱的西魏最终得以迅速发展,由弱转强,国力的攀升,也为日后替代西魏的,击败东魏统一北方创造了条件。 用则不疑 权力至尊,不可假人,作为一代枭雄的宇文泰自然不会轻易放权,但对于身边的这位苏绰,宇文泰对其的信任、宠爱的程度,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每次宇文泰离京出去,往往会将签字、盖好印章的空白文书交给苏绰,遇到什么事,无需禀报自己做主,自己起草下达命令就行,苏绰成为了当时西魏丞相府内的一个藏在宇文泰身后的影子,因为不少政令都是出自其本人之手,而发布命令之时,宇文泰本人当时都不一定知晓。 正是因为宇文泰的无限信任,才使得苏绰为了西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最终因为疲劳过度不治身亡,去世之时,年仅四十九岁。 陡然得到苏绰去世噩耗的宇文泰,顿时顿时崩溃,大哭不止,左右怎么劝都无法劝止。 大统十二年,苏绰的棺椁归葬武功,路过长安之时,大丞相宇文泰亲率百官步行送至城门外,当灵车启动之后,望着渐行渐远的灵车,宇文泰将手中的酒轻轻浇在地上,嘶哑着嗓音喊道:“‘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正打算你我二人以后共定天下,不幸你竟先舍我而去,留下我,以后可该怎么办啊!苍天呐!” 随着宇文泰的哭声,百官伏地助哀,苏绰的离去也使得宇文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不出心理阴影,自此再也没有找到可以像苏绰一样有才能、特别信任的大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