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探秘四方诸侯为什么不愿朝见周天子?

时间:2025-03-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周王室的衰败固然是根本原因,但这个人百分百灵验的乌鸦嘴也是原因之一。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周王室的这段历史。

网络配图 他是周王室中有名的预言家,但好事说不灵,坏事一说就灵,因此得了个“乌鸦嘴”的绰号。

他的出现,对败落的王室来说按说是福音:诸侯害怕被预言,对王室更加敬畏了。

可周王却渐渐对他不满起来……东周周顷王时,周王室已败落得不成样子,名义上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大一点的事皆由大诸侯们掂量后帮着做了主。

没事不能老闲着,周顷王就把多生儿子当成了第一要务。

公元前613年秋,周顷王的王后生了一个胖小子,因为是遗腹子,故取名王季子,意思就是周顷王最小的儿子。

网络配图 周顷王的儿子周定王继位后,念及手足之情,格外关照这个小弟,将刘地(今河南偃师)封给他,让其衣食无忧。

公元前599年,周定王又将刘地升格为刘国,王季子就成了国君,史称刘康公。

不久,刘康公又被委任为中常委(卿士),内揽百官,外令诸侯,可谓少年得志。

同年,周定王派刘康公出使鲁国,去给鲁国军政要员们分派礼物。

出使归来,周定王问及鲁国班子的建设情况,当着众大夫的面,刘康公说: “东门、叔孙在劫难逃,若鲁国不灭亡,他们必遭祸患。

” 周定王一愣,问为什么。

刘康公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叔孙、东门侈靡腐败。

”少年口无遮拦,周定王撇嘴一笑,不置可否。

后来,鲁公高调反腐,“两只老虎”先后被驱逐并客死他国。

想起刘康公先前的预言,周王室上下无不啧啧称奇。

网络配图 公元前594年,晋军攻灭潞氏之狄,晋景公派大夫赵同到洛邑(今河南洛阳)献俘。

赵同走路时抬脚过高,显得有点儿不恭敬。

不顾朝堂礼仪,刘康公当场就嚷嚷: “敢在老大面前显摆,赵同肯定会遇到灾难的。

” 近乎毒咒的预言让众大夫面面相觑,晋国礼官当场提出了严正交涉。

此事经狗仔队一番炒作,弄得天下皆知。

公元前583年,赵同被人诬告谋反,全家被诛。

此后,“预言家”刘康公声名远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探秘:韩世忠和岳飞相比谁更有军队才华?

导读:和两人功业相埒,为何名声却如此悬殊? 个中原因当然是岳飞忠荩为国,却在39岁时含冤被杀,他的际遇更容易赢得后世的无限敬仰与同情,不仅岳庙遍宇内,俎豆不绝,而且有关岳飞的戏曲、小说以及当今史学家为岳飞写的传记也已深入人心,岳飞是家弦户诵的民族英雄。韩世忠却未能享有这种荣耀,他虽也受迫害,但毕竟保全了性命,老死于户牖之下;虽被褫夺了兵柄,却还有生活的自由,仍能悠游林泉,周游湖山之间。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不及岳飞高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网络配图 其实,韩世忠虽没有岳飞死得悲壮,但也算得上刚正亢直、嫉恶如仇之人,而非贪生怕死之辈。奸臣秦桧当权,气焰熏灼,权倾朝野,群臣莫不仰其鼻息,而韩世忠却傲骨锋棱,一揖之外,从不与之交谈。“性憨直,事关庙社,必流涕极言”。他与岳飞极力反对与金议和,多次上疏请求收复失地,均为秦桧所抑。报国无门,他遂愤而上疏抨击秦桧专权误国,秦桧唆使言官弹劾世忠,欲置他于死地,幸亏高宗网开一面,将奏折留中不发,世忠才侥幸躲过一劫。而岳飞却没有这种幸运。出于对卖国议和的愤怒,岳飞不仅言辞激烈,表示“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而且先后五次辞职,甚至不待朝廷批准,便径自回庐山第宅养闲,这未免有“要君”之嫌;尤其是岳飞建议立孝宗为储君,更是逆了龙鳞,使高宗憎恶不已。 再加上秦桧百般进谗,一个天子、一个宰相合伙迫害,便注定了岳飞被杀的厄运。“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至今我们仍能想象得到岳飞大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时的悲愤!岳飞蒙冤,满朝文武慑于秦桧淫威,一个个钳口结舌,噤若寒蝉,只有韩世忠挺身而出,诘问秦桧:有何证据证明岳飞谋反?秦桧以“莫须有”答之,世忠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韩世忠这种胆识,的确高于侪辈之上。可惜的是,韩世忠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网络配图 他既被解除了兵柄,又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剩下的就只有激流勇退,归隐林泉一途了。“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韩世忠从此销声匿迹了。“国仇未报壮志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韩世忠骑着蹇驴,踯躅于烟雨空?的湖畔时,肯定没有那种“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洒脱,只能仰天长啸,徒呼负负。这里边有几多酸辛,几多无奈! 岳飞有今日的荣誉,可谓名至实归。而今人是否也应该给韩世忠以一席之地,比如说写本《韩世忠传》,再写一本历史小说,以提高韩世忠的知名度呢? 韩世忠和岳飞相比谁更有军事才华? 对于军事才华来说,二人应该不相上下,在那个天下崩塌,金人铁骑南下的时候,任何一个能撑起一片天空者都不是等闲之人。 岳飞之所以比韩世忠著名,是因为岳飞更加符合一般意义上中国人对于英雄的定义。岳飞是起于民间,而韩世忠是军伍出身,这一点岳飞更加使人亲近。第二,在总体反击中,岳飞确实打得更远。第三,岳飞的冤死给他添了很大的分数,还有那首流传于世的满江红。如果最后岳飞活着,而韩世忠被冤杀,恐怕二人的地位就要调换一下了。网络配图 韩世忠的聪明就是他处事比岳飞更加的圆滑,从而最后才能明哲保身而没有受到莫须有之罪,但对于百姓来说却更加喜欢,刚正不阿的形象。 所以单以军事而论,二者不相上下或者说,但对于政治和为人的把握,岳飞比韩世忠差多了。韩世忠的弱点,是好色,正因为有弱点,所以韩世忠活了下来,而岳飞的弱点就是没有弱点,所以上边才觉得无法把握你这个人。但也正因为如此,岳飞才会被人记住。当然因为岳飞被冤杀,后来的统治者平反后心中有愧,大肆褒奖和宣扬也有部分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徐晃:本有机会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错过了机会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起斧子这种武器,各位会想到哪些武将呢?《传》里的,《》里的程咬金,《》里的孟良,《明英烈》里的胡大海,清一色的莽汉,甚至是《演义》中的上将潘凤。然而,“骑白马的不一定是”,使斧子的也不定是莽汉,《三国演义》中的名将徐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外。三国时期的将星如云,而人们也只会记得那些青史留名的大将,似乎徐晃是个的龙套将领。 其实不然,徐晃年轻时投奔到车骑将军杨奉手下为国效力,努力打拼,很快成长为一员得力干将。徐晃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杀敌建功。他不仅是一名勇将,而且颇有谋略,他为杨奉提供的重要建议足以证明他的远见卓识。公元195年,从西凉军阀李催、郭汜的控制下侥幸脱身,东返洛阳。 当他们到达华阴县时,陷入了前有黄河挡路、后有贼兵追赶的绝境。消息传到杨奉军中后,徐晃力劝杨奉带兵前去为保驾护航,一来尽臣子忠君本分,二来为日后功业奠基。杨奉采纳了徐晃的建议,击退李傕、郭汜的追兵,成了汉献帝东归时的头号救驾功臣。按照徐晃的谋略,杨奉原本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幸被的抢了风头。 在弃杨投曹这件事上,徐晃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忠义。徐晃早就感觉杨奉并非能成大事之人,但他井没有弃之而去,因为从之久矣,不忍相舍”,此其忠也。当徐晃遇到明主曹操的青睐相邀时,他没有像那样明知所保之主已经无望却依旧执拗相从,而是当机立断,连夜来投,此其智也。 他的引荐人满宠劝他杀死杨奉作为进见曹操之礼,他回答说:“以臣弑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此其义也。来到曹操身边之后,徐晃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在、平定河北、北征、讨伐西凉、汉中征伐、荆州之战中屡立战功,名声大震,而且他非常善于治军,令行禁止,军容整齐,被曹操赞誉为“有之风”。 在平定河北势力的战役中,徐晃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占领冀州重镇邯郸后,曹操兵临易阳城下,即将发起进攻。这时,徐晃请求曹操以招安代替武力进攻,这样没有攻下的城池就会望风而降。曹操接受了徐晃的建议,并且让他负责实施。徐晃给易阳守将写了封信,陈明利害,劝其归顺,然后用箭射入城中。 最终,徐晃不费一兵一将就拿下了易阳城,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顺便说一下,脍炙人口的“延津口诛”其实是徐晃的光辉战绩,没什么事儿。徐晃在作战时不仅看得远,而且看得细,夜渡蒲坂津即是一例。公元211年,徐晃跟随曹操征讨西凉,当他们在潼关被敌军所阻不前进时,眼明心细的徐晃注意到黄河对岸的蒲坂津没有敌兵驻守,就要求带一支精兵夜间渡河到敌军那边创建立脚点。 这样一来可以接应曹军,二来可以截击西凉军,曹操非常赞成这个计划。徐晃成功渡河后,开辟了一块至关重要的新阵地,曹操能够进入关中地区并且大破西凉军,凭借的就是这条水上通道。最能体现徐晃远见谋略的是魏蜀吴三方都参与其中的荆州之战。公元219年八月,关羽,俘虏,擒杀。 为解襄阳樊城之围,徐晃受命率领一支新招募的军队从南阳奔赴荆州和老相识关羽展开了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交锋。徐晃深知自己的新兵不是关羽军队的对手,就采取了深沟高垒、闭门不战的策略。这一下倒把关羽搞懵了,一来担心自己的退路被切断,二来不知道徐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久,曹操派来大批援军,都归徐晃指挥,于是徐晃适时改变了策略。 当时,关羽的军队分别驻扎在围头和四冢两地。徐晃对外宣称要攻取敌军主力所在的围头,暗中却率兵向四冢发起了进攻。关羽闻报急忙领兵来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战场上面对面了。这时,两位英雄之间发生了传奇而戏剧性的一幕。徐晃和关羽隔着很远的距离对话,但语平生,不及军事,然后,徐晃宣军令曰:“得首级者,赏金千斤。” 义气为重的关羽闻言大惊,说:“大哥,你这是什么话?”公私分明的徐晃回答:“此乃国家之事。”最后,徐晃的军队大败关羽军,成功解除了襄阳和樊城的危机。遏制了一方北进中原的猛烈势头,改变了后不利于曹操一方的战略格局。徐晃凯旋时,曹操出营七里迎接,随后设宴庆贺,井且特意颁布一道命令表彰徐晃的赫赫战功。 徐晃在曹魏将领中应该是能排到前五名的,只不过曹魏名将多,徐晃自然就被人们忽略了。最后要说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徐晃在讨伐孟达时不幸中箭身亡,但这绝对属于艺术虚构。历史上的徐晃是在公元227年因病辞世的,像其他将领一样身死沙场、固然悲壮,但像徐晃一样戎马一生而得以善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