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爱因斯坦给5000年后人类的信:都写了什么?图

时间:2025-03-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3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配合将于次年举办的纽约世博会,依照其“未来世界”的主题,决定送给5000年后未来世界的人们一份特殊礼物。

最后他们决定用铬铜合金制作一个巨大的“时间舱”,将送给未来世界人们的礼物放置在这个“时间舱”里。

在1938年埋下的巨大的“时间舱”里,写给5000年后的一封短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其余的大部分空间里,装着不同的布料、金属、种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电话、电动剃须刀、丘比特娃娃,甚至还有一包万宝路香烟。

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迎接第二年将举行的纽约世博会所准备的特殊礼物。

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他们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埋入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

制作这个容器的过程中,西屋电气的主席安德鲁·罗伯森曾鼓励那些负责装配的工人:“5000年后,当它再次醒来时,里面的内容会成为我们给遥远后代的最好的礼物。

” 这个穿越时空的礼物,有着铬铜合金制成的外壳,看起来就像一个两米长的巨大的子弹。

它里面所装载的,除了那些让当时人们自豪的科学发明和日常用品,还包括一段纪录片、存有超过1000万字文档的微缩胶片,以及三位“对时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不过,相比于为科技高速发展而自豪的普通人,这位“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所表达的内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协调。

他在信中写道: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

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

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应当会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来阅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 当时,许多科学发现被应用于军事,转化为更加先进的武器,推动着人们相互的杀戮与争夺。

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这样表达自己对“普通大众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的不满。

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而人文环境则每况愈下。

科学家们所写的“经”,被这些普通人“念歪”了。

此后,科技与人文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

就在写下这段话的第二年,爱因斯坦又签署了另一封信件,建议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抢在德国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几年后,就是这样两颗凝聚着最新科技的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夺走了几十万平民的生命。

而那个“时间舱”,则一直静静地躺在纽约法拉盛草原-可罗娜公园(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里。

1965年,为了迎接在纽约举行的又一次世博会,一个新的“时间舱”,被埋在了相邻的地方。

在这个被命名为“时间舱II”的容器里,装入了近20年的新鲜玩意儿,包括信用卡、避孕药、塑料心脏瓣膜,还有一张披头士唱片。

不过却再没有科学家们写给后代的留言。

现在,在这座纽约第二大的公园里,人们在宽阔的草地上打球、烧烤、散步,只有一个一人多高的石碑提醒人们,距离地面15米的花岗岩洞穴里,埋藏着人们送往5000年后的礼物。

曾有媒体评论说,注意到“时间舱”的人们,会沉浸于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

但那些充满忧虑的信件,却很少有人仔细回想。

与72年前相比,如今的人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获得爱因斯坦所说的“优越感”。

但科学家们所忧虑的社会现实仍然没有变化。

人类的杀戮和争夺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恐慌也仍然在持续。

如今,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舱”,已经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

在学家的眼中,“时间舱”是当代人承担起的“责任”。

70年前,亚特兰大奥格尔索普大学校长雅各布就曾评价说,记录着当代文明的“时间舱”,能够让后人还原我们的生活。

但它的影响显然远不止于此。

至少,这封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人们的信,已经被时间的信使带给了每一个人。

总有人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会停下来想一想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想一想人类社会所缺乏的那些东西。

只是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些。

当人们的目光不断聚焦于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人类关于文明的反思,也像“时间舱”里爱因斯坦的那封信一样,被遗忘在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琼将十颗珍珠送给这位年轻人,无意间救了他的命也救了自己的命。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活字印刷术为什么却败给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的之一,比欧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几百个单独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与字之间严丝合缝,避免出现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术在北宋被发明出来后,也在不断地发展的。中期的活字印刷术已出现铜活字技术,由于是统一铸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到了活字印刷的技术就更加成熟了,康乾用大套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共计1000卷。用枣木活字印制了《武英殿聚珍丛书》,全书共计134种,这两个在当时都属于大工程。皇家都在使用,说明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理论上活字印刷术操作灵活、成本低廉,但实际上,通过活字印刷的书籍只占书籍总量的2%,大部分书籍还是通过雕版和手抄来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处于一种被被边缘化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电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全是手抄的,事实上四库全书就是手抄的。据统计,中国51%的的书籍就是手抄的,在文渊阁的藏书中,手抄版的数量要远远高于印制本,达到70%。这些超大型的书,由于需求量不大,手抄要比活字省时多。剩下47%的书籍应该是雕版印刷的,它主要用来印制那些书籍呢?的雕版印刷术也发展了顶峰,中国的古籍里宋版书籍的收藏价值是最高的。在技术层面上,活字印刷术就远不如雕版精致、美观,被边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如果我们要来印制儒生参加科举都要用的四书五经,使用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呢?针对这种需求量很大的书籍,手抄肯定是不行的的,那只能用活字或者雕版,那我们就都来用一下,看哪种比较合适。一块雕版的使用寿命三万次,印刷完一版后,可以洗刷干净、风干,等待下一次的使用,无需排版终身只需一次刻板。如果是用活字就需要每次印刷前进行排版、核对,印完了需要把版拆掉,再把活字归位。单比较这个过程,活字印刷的成本好像低一点,但接下来的才是关键。 活字印刷要排版,排完版还要校对,印完了这次还要把版拆掉,要把一个个活字归位。然后什么时候要印了,还要再次排版,排完版还要再次校对。但是排版得需要识字的人,可是在古代,识字人都是为了科举,只有那种连私塾都干不了的人,才来干排版。事实上,那时候很少有读书人能放下身段在干这个工作,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行业。而雕版就不一样了,他不需要雕版工人识字,在雕版工人眼里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只要雕刻出来就可以了,干这个的人多还工钱少。从经济效益这方面,活字又败给雕版印刷。 而且随着雕版印刷的需求量增大,也就产生了一个刻工群体,每个时代大约有上千人,他们之间分工越来越细,又有师徒之间的传承,手艺越来越精湛,印出来的书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好。但是活字字模一次制作完,可以用很久,这就导致了无法持续产生大量相关的专业人才,这也就导致印刷水平的提升。到此你也就明白为啥活字印刷书籍只占2%了吧。 那2%的印刷量去哪里呢?我们有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族谱,这些族谱就是活字印刷的。族谱由于没有太大的印刷量,而且印完后短期内不需要再次印刷,所以活字印刷是经济上是最合适的。一个事物是否能发展开,其实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活字印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资料:郑也夫《社会学专题五十讲》 随机文章请问西汉[窦婴]生平简介及事迹?阿什法则的重要性,无视它恐让微软和华为破产(绝非危言耸听)法国起死回生的圣泉是真的吗,就连癌症都可以治愈(产生了67次奇迹)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可摧毁地球/轻则可致不孕不育远古恐龙为什么那么大,富氧环境加没有生长抑制基因造就巨大身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