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仁轨出身尉氏,他自少孤贫,却恭谨好学,成年后博涉文史。
在唐太宗时以直言敢谏闻名,累官至给事中。
即位后,历任青州刺史、带方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
镇守百济期间,因救援新罗,并在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一度以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受命防御。
摄政时,担任西京留守,封乐城郡公。
垂拱元年(685年),刘仁轨逝世,年八十四。
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
即位,加赠太尉。
时,追谥“文献”,并配享高宗庙廷。
撰有《行年记》《永徽留本司格后本》等,今已佚。
轶事典故 当居宰相 刘仁轨虽然位居宰相,从不骄傲自大,每次会见贫贱时的旧友,不改平民时的样子。
刚任陈仓尉时,观相人袁天纲对他说:“你最终会位居宰相,年近九十。
”后来果然应了他的预言。
心存富贵 刘仁轨任检校带方州刺史时,对别人说:“老天打算让我这老头富贵吧!”于是请求到了朝廷颁布的历书和历代的名讳,有人询问这是为什么,刘仁轨回答说:“我会平定辽东,颁示大唐正朔,让当地夷人遵奉。
”结果都像他说的那样实现了。
矫枉过正 显庆五年(660年),刘仁轨为陷害,所督船队在途中遇风沉没。
朝廷派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李义府暗示袁异式:“你如果能办成这事(陷害刘仁轨),不用担心没官做。
”袁异式到达后,对刘仁轨说:“你与朝廷中什么人有仇恨,应当提前为自己打算。
”刘仁轨说:“我当官不称职,国家有正常的刑罚,您依法将我处死,我没有什么可逃避的。
如果自作主我自尽,以使仇人高兴,我当然不甘心!”袁异式于是结案上报。
离开时,他还亲自上锁,怕刘仁轨逃脱。
刘仁轨任大司宪后,袁异式大惧,内心不安,趁醉向刘仁轨辩解。
刘仁轨将酒杯里的酒倒光,对他说:“我刘仁轨如果记着旧事,就像这酒杯一样!”等到刘仁轨升任右相,袁异式被改授为詹事丞,时人议论纷纷。
刘仁轨闻讯后,又推荐袁异式任中台司元大夫。
监察御史杜易简对人说:“这就是所谓的矫枉过正(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啊!” 解事仆射 上元二年(675年),刘仁轨与戴至德分任左、右仆射。
二人按日轮流接受讼辞。
刘仁轨常用美言答应递送讼辞人的要求。
戴至德定要据理责问,未曾轻易表态。
如果确有冤枉,他才私下上奏为其申辩。
因此,时人都称赞刘仁轨。
曾有一位老妇人要找刘仁轨呈递讼辞,错找了戴至德。
戴至德还未完看完讼辞,老妇人发现找错了,说:“原来以为是懂事的仆射,竟是不懂事的仆射!快把讼辞还我!”戴至德笑着把讼辞交还她。
时人称赞他为宽厚长者。
计杀嗣宗 嗣圣元年(684年),宰相裴炎被下狱,武则天派郎将姜嗣宗前往长安。
刘仁轨问姜嗣宗洛阳的情况,姜嗣宗说:“我觉得裴炎举止很奇怪、有异于常很久了。
”刘仁轨说:“您察觉了吗?”姜嗣宗说:“是的。
”刘仁轨又告诉他:“仁轨有事禀告,请帮我顺便上奏罢。
”姜嗣宗答应他,带着刘仁轨的奏章返回洛阳。
结果,刘仁轨在奏章说:“姜嗣宗预知裴炎造反,而不上奏。
”武则天于是处死裴炎,并在都亭驿将姜嗣宗处以绞刑。
取名 1935年,历史学家傅斯年与妻子俞大彩的儿子出生。
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正不断加深,傅斯年给刚出世的儿子取名为“傅仁轨”。
按傅斯年解释,孩子取名本应按“乐”字排行,之所以破例命名,正是为纪念在白江口之战歼灭日军的刘仁轨。
人物评价 袁天纲:君终当位邻台辅,年将九十。
(《》引) :卿职任虽卑,竭诚奉国,所陈之事,朕甚嘉之。
(《旧唐书》引) :仁轨遭黜削而能尽忠,仁愿秉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
(《》引) 刘仁愿:刘仁轨之词,非臣所及也。
(《旧唐书》引) 武则天:①昔汉以关中之事,专仗。
今者公,亦犹于古。
所希耆德,敬勖乃诚。
(《与刘仁轨书》)②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
(《喻刘仁轨玺书》) 韦述:世称刘乐城与戴至德同为端揆,刘则甘言接人,以收物誉;戴则正色拒下,推美于君。
故乐城之善于今未弭,而之勣无所闻焉。
呜呼!高名美称,或因邀饰而致远;深仁至行,或以韬晦而莫传。
岂唯刘、戴而然,盖自古有之矣。
故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非夫圣智,鲜不惑也。
且刘公逞其私忿,陷人之所不能,覆徒贻国之耻,忠恕之道,岂其然乎? (《旧唐书》引) :太宗朝、高宗朝刘仁轨,皆自宰臣,乞骸致政。
其后知犹可用,复起于家。
进退之间,曲尽情礼。
君臣之际,良史美谈。
(《为裴相公让官第三表》) :①昔晋侯选任将帅,取其说《礼》《乐》而敦《诗》《书》,良有以也。
夫权谋方略,兵家之大经,邦国系之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强弱,则冯众怙力,豨勇虎暴者,安可轻言推毂授任哉!故、振起穷巷,驱驾豪杰,左指右顾,廓定霸图,非他道也,盖智力权变,适当其用耳。
刘乐城、裴闻喜(),文雅方略,无谢昔贤,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
天后预政之时,刑峻如壑,多以谀佞希恩,而乐城、甑山(郝处俊),昌言规正,若时无君子,安及此言?(《旧唐书》)②殷礼阿衡,周师吕尚。
王者之兵,儒者之将。
乐城、闻喜,当仁不让。
管、葛之谭,是吾心匠。
(《旧唐书》) :唐刘仁轨尝忿李敬玄异己,将以计去之,乃称其有将帅材,而敬玄卒败军事,此皆不以国家为虑者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引) 宋祁:仁轨等以兵开定四夷,其勇无前,至奉上则瞿瞿若不及,行俭临下以恕,师德(娄师德)宽厚,其能以功名始终者,盖近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者邪! (《》) 彭孙贻:刘仁轨、裴行俭皆起儒生,怀将略,立功徼外,功等。
仁轨将略卓绝一时,其表陷袁嗣宗(应作姜嗣宗)也,武夫不学,实患失之所致,惜哉!(《茗香堂史论》) 王夫之:、褚遂良、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太宗所任以辅己者也,贬死黜废,不能以一日安矣,保禄位以令终,唯怀奸之李勣耳。
自是而外,若韩瑗、来济、杜正伦、刘仁轨、上官仪、刘祥道,较无覆之伤,而斥罪旋加,幸免者亦托于守边以免祸。
[67] (《读通鉴论》)②武、韦之世,其宣力中外者,则刘仁轨、裴行俭、王方翼、吉顼、唐休璟、郭元振、姚元之、张仁愿悉无所掣曳以立功名。
(《读通鉴论》) 计大受:刘仁轨之为将也,善谋能断。
其始任带方州,谓人曰:天将富贵此翁耶!盖自度智略足以就之,然惟心存富贵,平日所言,苟利国家,知无不为,皆缘以投富贵之机,而非纯于为臣之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