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平、抗蒙古,战功赫赫,为何却被罢职弃用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随着三声鸡鸣,的一颗将星陨落,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山东老家凄惨离世,时年五十八岁。
戚继光出身将门,自16岁时承袭祖上的世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为大明王朝南征北战几十年,战功显赫,到最后却被皇帝罢职弃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戚继光继承祖上军职时,正值嘉靖皇帝统治时期,当明朝的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在北方,蒙古各部频繁入侵,甚至兵锋直抵北京城下,酿成“”在东南沿海一带,则受到倭寇的严重骚扰。
“南倭北虏”造成了明朝的边疆危机,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
戚继光的军事生涯是从抗倭开始的。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在浙江期间,戚继光发现明朝官军不习战事,于是招募三千人,加以训练,演习“”,最终组建成一支精兵,人称“”。
此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转战东南沿海一带,在浙东地区九战九捷,之后又率军进入福建等地,剿灭此地的倭寇。
到嘉靖四十四年,滋扰明朝数十年的倭寇被戚继光、等人彻底肃清。
倭寇刚肃清,北边又出现危机,朝廷调戚继光入京,担任神机营副将,负责训练军队。
隆庆二年,戚继光被任命为蓟镇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
自此戚继光在蓟镇训练军队、修筑长城,采取了一些的军事措施。
经过几年的时间,“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蓟镇辖区内的长城“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至今河北省秦皇岛、唐山、承德一带的长城都是当年戚继光主持修建的。
戚继光镇守蓟镇期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蒙古诸部根本无法从这里突入明朝境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南倭北虏”问题的解决和戚继光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功劳足以封侯赏爵。
但是戚继光后来不仅没有得到封赏,反而遭到皇帝嫉恨,被免职弃用。
戚继光在蓟镇的成功,与一个人有关,此人就是明朝!张居正非常赏识戚继光的才能,一直不遗余力的支持戚继光,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朝中普遍认为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党羽。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不久后万历皇帝开始对张居正进行清算,这场风波也席卷到了戚继光。
张居正死后半年,兵科给事中张鼎思认为戚继光与张居正关系密切,不应该在蓟镇做总兵,于是“当国者遽改之广东”。
戚继光“悒悒不得志”,勉强赴任,到第二年就提出辞职养病。
可是万历皇帝十分嫉恨戚继光,连最后的面不给。
在兵科给事中张希皋的弹劾下,万历皇帝将戚继光罢职弃用。
三年后,御史傅光宅上书推荐戚继光,结果万历皇帝很生气,罚了傅光宅两个月的工资,由此可见戚继光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
屋漏偏逢连夜雨,戚继光的妻子也弃他而去,戚继光最终在贫病中离世,朝廷最终都没能给他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守边16年竟鲜为人知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山东蓬莱人。但有一说是山东济宁人,另一说是安徽定远人。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嘉靖、年间,率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成为明朝的抗倭将领。网络配图 生平 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景通一发现其缺点,会严厉批评。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留心韬略,奋迹武闱[wéi]。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荀。”更获得信任。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 戚继光擅长用火器,但考虑火器数量与训练不易,只好使用传统冷兵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创立“鸳鸯阵”,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福建总兵、广东总兵等创平海卫大捷。从此倭患终被荡平。戚继光曾为诗:“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死后,被杨四畏排斥,被调到广东任镇守,郁郁以终,晚年、医药不备,且被妻子遗弃。万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初八日,逝世于蓬莱故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这本著作中,虽然推崇其治军严谨、拥有卓越战术能力与眼光,但也指出戚继光有巴结权贵,秘密纳妾,崇尚迷信等缺点。戚继光还用重金购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送给张居正。有一年,总兵府中竟因为缺乏炊米之薪而不能及时辞岁。可是北京著名餐馆的名菜,如妙手胡同华家的煮猪头,却由百十里外走马传致。戚继光生前,元配不育,娶妾三人,生子五人。《》本传说戚继光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人”,意思是戚继光的操行不如俞大猷,却比俞大猷[yóu]更加果决坚毅。网络配图 军事生涯与成就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戚景通,职为登州卫(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参加武举乡试并中举。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赴北京参加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军入侵,上陈守御方略,临时受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迁浙江都司,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戚继光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水军‘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在的指挥下与俞大猷[yóu]、刘显等人共抗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连破倭寇巢穴横屿、牛田、兴化,闽境倭寇主力被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 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今莆田东南),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 此后转战闽粤沿海各地,终于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命北上,到京师不久,便上《请兵破虏四事疏》,提出自己的边防策略。但一些官员议论不休,纷进谗言,戚继光结果被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隆庆二年(1568年),明廷特召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16年间为防备北方蒙古俺答汗的入侵,他用自己的士兵作为工人整饬防务,加强战备,预计修筑御敌台3000多个,大规模修补增建(现今的长城大都于此时新建或重修),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部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安全。网络配图 在八达岭的戚继光像。(PS:我去八达岭长城的时候没有看见,不知道在哪里。) 万历二年(1574)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张居正等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筑建炖台, 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戚继光在蓟州凡十六年,“一年三百六十天,多是横戈马上行”。他加固蓟镇长城,成为 万里长城之精华。 当重用他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死后即被弹劾免职,万历十一年(1583年)南调镇守广东。之后再被诬陷夺职。部下的将领胡守仁、王如龙、朱任、金科等人也受到革职或戍边的处分,罢免将军一职,逼迫回乡。 晚年贫病交迫,医药不备,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 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于蓬莱阁府前街东侧建戚继光祠堂,赐额“表功祠”。 为了纪念的成就,现在浙江丽水、金华、义乌以及台湾台中市、高雄市等地都有继光街。 福建福清、马祖列岛的继光饼,也是来自戚继光部队当初抗击倭寇时候的所吃的饼。 继光刀:戚继光将日本倭寇的武士刀根据中国特色改装而成,后改称苗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那么恨孝章宋皇后?真相是什么
你真的了解为何对嫂子充满仇恨,死前,她说的话有很大关系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来说说开国赵匡胤的第三位妻子,他就是孝章宋皇后。孝章宋皇后出身异常显赫,祖母是义宁公主,义宁公主是的闺女,孝章宋皇后的母亲是,永宁公主是后汉太祖的女儿,她的妹妹也都嫁的非常好,其中孝章宋皇后的小妹嫁给的就是著名宰相,这样说的话,孝章宋皇后的家世确实是比较厉害的。 而孝章宋皇后本人更是贵不可言,她在十七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大宋的皇后,孝章宋皇后嫁给赵匡胤的时候十七岁,这时候赵匡胤的大儿子都比她大,天下之母的身份,在一个十七岁姑娘的头上,可以说孝章宋皇后一生都会很幸福的,然而,天不遂人意,孝章宋皇后从二十五岁之后,不幸就来到她头上了,即便是死后,她都是非常不幸的。 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此时的孝章宋皇后只有二十五岁,按照现在来说,二十五岁的孝章宋皇后还是一个妙龄少女,然而,这时候她却面临着重大的人生转折,给她带来转折的就是宋朝未来的皇帝赵光义。 孝章宋皇后当皇后的时候,赵匡胤已经有两个孩子了,我们上文说的赵德昭,当时他十八岁,还有一个叫赵德芳的孩子,当时他只有十岁。赵匡胤死后,孝章宋皇后为了不沾嫌疑,和赵德芳保持距离,不过孝章宋皇后对十岁的赵德芳比较好。 司马光有一本叫《涑水记闻》的书,在这本书中,司马光记载了赵匡胤死之前的一些事情,他在这本说中写到,太祖驾崩后,孝章宋皇后跪在太祖灵柩前面,孝章宋皇后当时派遣内侍王继恩前去找赵德芳前来,当孝章宋皇后看见王继恩匆匆前来,于是孝章宋皇后问了四个字“德芳来耶?” 按照司马光的描述,虽然皇后让王继恩找赵德芳了,可是王继恩并没有按照孝章宋皇后的要求去做,王继恩出去后直接找到是赵光义,把赵匡胤驾崩的消息告诉了赵光义。当王继恩将这一消息告诉赵光义的时候,赵光义是犹豫不决的,但此时王继恩说了一句话:“事久,将为他人有”。 这里的“他人”是谁呢?就是孝章宋皇后看好的赵德芳或者赵德昭了,于是赵光义和王继恩直接就前往皇宫了,当孝章宋皇后看到这两个人的时候,无奈的说到:“吾母子性命,皆托于官家”,听了孝章宋皇后的话,赵光义来了一句,别担心嫂嫂,我们一起富贵。(共保富贵,无忧也) 后来就是赵光义当皇帝了,他当上皇帝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孝章宋皇后赶出东宫,皇后不在东宫的时间长达十二年,可见赵光义对自己嫂嫂多么薄情寡恩。公元995年,四十四岁的孝章宋皇后去世,去世光义命令群臣不能参加她的葬礼,她也没有和赵光义合葬,更没有被供奉在太庙中,有些大臣建议赵光义应该将皇后和太祖合葬,赵光义直接将大臣贬官了。 赵光义如此对待自己的嫂子,后世之人对他有很大的争议。先贤李贽说,赵光义之所以痛恨自己的嫂子,就是因为她知道斧声烛影的内幕,但无论是李贽的说法,还是司马光《涑水记闻》中孝章宋皇后说的一番话,这些都已经注定她以后的悲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