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清朝时期官员退休后的薪资时多少 ?算多还是算少呢?

时间:2025-03-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是整个古代官员工资水平最低的朝代了。

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们的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心老年人的退休工资的问题。

现在基本实现了全民社保,因此基本上每一个到达了退休年龄的公民都可以领到退休工资,只是因为工龄、缴费基数等原因的不同,他们的退休工资也不同。

但是在我国古代,可不是这种情况。

拥有退休工资的人,在社会上是少数,他们都是朝廷官员,换句话说,就像是现在的公务员,只有这些人,才有退休工资的保障。

据说,在,一个退休官员的工资是50两白银。

那么这50两算多还是算少呢?换算到现在的货币水平,50两白银又价值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晓一下吧。

01 官员退休工资 在不同的朝代,拥有退休工资的人群是不同的,有的朝代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退休工资,有的朝代是只有三品以上的大员才有退休工资。

而在清朝,朝廷官员基本都有退休工资。

也就是说,只要你入仕了,基本上你老年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那么在清代,退休官员的俸禄是多少呢?其实这个问题跟在职官员的俸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根据官员等级来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清代的官员,那么你在退休之前的官位等级越高,那你在退休之后的退休工资就越高。

但是我们这里说的退休工资,一般来讲是取得平均值。

抛开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的官员退休俸禄不谈,取最代表中间水平的平均数,一个清代官员的退休工资一般就是50两白银一年。

50两白银一年的退休俸禄在清代是什么水平呢?应该说,这是退休官员的大多数水平,是比很多在职官员的俸禄还要高的水平。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也能看出来,在清代,退休官员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舒服的。

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为朝廷做了贡献,年老之后,朝廷也会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不过,这50两白银的数字,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没什么概念的。

那么,把这50两白银换算到我们今天的货币使用水平,我们应该就能知道这个退休俸禄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了。

02 退休工资换算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人民币来换算,这50两白银一年的退休工资到底是多少人民币的呢?前些年,有人给出了一个答案,清代官员一年的退休工资大概是五万块钱。

在他的换算当中,按照清代中期的物价水平来说,一两白银大概能换到1000文铜钱,而1文铜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块钱人民币。

在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支出基本上是不用白银的,因为白银的数额巨大,他们都用铜钱来进行生活支出。

按照铜钱来计算的话,一个家庭一个月大概会用到1000文的铜钱,其实跟我们现在一个家庭一个月支出1000块钱差不多。

可能有人会说,一个家庭一个月只用1000块钱是不是不太现实呀。

其实不是的,我们这里算的是人民生活的平均水平,有的人可能一个月不止用1000,但也有人一个月根本没有1000块钱可用。

那么以这个水平来说的话,一个清代官员一年的退休俸禄,换算到现在就是50000块钱。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太少了?确实,当时这个说法一出现,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质疑,这个换算太直接了。

更多的人认为,白银和人民币是不能这样直接换算的,因为在现在,白银已经算作是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金属物品了,一般来讲不会贬值。

但是在清代,白银只是一种货币,是普普通通的一般等价物,只能用于物品交易市场当中。

所以,直接换算的方式,太片面了。

按照这群人的说法,经过换算,1两白银差不多能换算到现在的10000元人民币,这样的价值换算才是合理的。

那么,清代官员一年50两白银的退休工资,大概就是50万人民币这么多。

以我们现在的物价水平来说,一年50万元的退休工资,是相当高的工资水平了,起码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的工资。

太可怕了,可以想象,清代官员的退休生活过得是多么安逸啊。

03 还有其他收入 就这50两白银一年的退休工资,都让我们觉得他们的工资太高了,但没想到,他们其实还有更多收入。

这些清代官员,在退休之后,还有其他人缴纳的岁贡和一些求办事的贿赂。

他们在退休之前,都是朝廷大臣,都有自己的人脉和资源。

这些人脉资源,在退休之后,仍然握在他们手中,能够为他们创造出更多的收益。

尤其是一些朝廷重臣退休之后,有下级官员逢年过节给他们进贡大量财宝,还有一些人求他们办事,大量的贿赂就进了他们的口袋。

所以,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人退休之后,拿到的工资,也只会多,不会少,他们的生活可滋润多了。

但即便生活水平已经如此之好了,清代的贪污腐败之风仍然没有断绝。

人们的工资水平高了,收受贿赂反而还更多了。

以至于,到了清朝后期,整个朝廷的贪污腐败都形成了风气,朝廷的风尚被败坏了,整个政府被灭亡将会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顺治帝为什么认为做帝王还不如出家当和尚

十八年正月,顺治帝很不幸,本来他就身体脆弱,骨瘦如柴,偏偏又染上了可怕的天花。他自知抵不过这场灾难,于是,他开始安排后事。临死之前,顺治帝做了三件事。一是圆梦。顺治帝最大的憾事就是出家未成,原因就是自己的母后极力反对。眼看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顺治帝决心圆了这个梦。于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日,他去世前5天,顺治帝安排自己的宠监吴良辅代替出家,并亲眼看着给吴良辅剃发。网络配图 二是安排火化师。顺治年间,入关不久,还很盛行火化制度。尤其是顺治帝宠信,他就更希望去世之后,要火化掉自己的尸体。所以,顺治帝眼看自己即将大行,便早早安排火化师。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由茆溪森和尚来主持火化。顺治帝之所以希望茆溪森来火化自己,是因为当年董鄂妃的尸体,就是由他来火化的。而且,自己最想出家的时候,就是茆溪森和尚给剃的发。茆溪森当时在杭州,接到顺治帝遗旨后,马上进京。三是命人写遗嘱。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顺治帝的遗嘱却不同寻常。首先,写遗嘱的人很特别。 这个人不是满臣而是汉臣,而且,这个人的级别不高,仅仅是一位正三品的文官,这个人就是王熙。其次,这个遗诏不是歌功颂德之作,却是一个典型的“罪己诏”,是几千年来罕见的。再次,遗诏被人神秘篡改。究竟是谁篡改了顺治帝遗诏?经过专家分析,应该是他的母后文皇后,她出于自己的目的,篡改了顺治遗诏。 孝庄作为顺治帝的母亲,眼看儿子病势日重,十分着急。她也做了三件事:一是召集御医紧急拿出良策,可是没有好办法,因为,那个时候,天花还是要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没有良药可治;二是传谕民间。要求老百姓“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三是大赦天下。把那些关在监狱中的犯人释放,为顺治帝积功德,感动上苍。网络配图 但是,不管怎么努力,顺治帝还是在十八年的正月初七日龙驭上宾,享年24岁,是一个短命天子。顺治一咽气,居然有两个人自愿为之殉葬。一个是他的妃子:贞妃。其实,顺治帝并不喜欢她,因而,她也没有生育,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封号。她自愿殉葬,应该是一时急火攻心所致。另一个是顺治帝的贴身侍卫傅达理,傅达理以身殉主后,朝廷特准他葬在东陵。 顺治帝去世后,清廷为他举办了隆重的丧礼。在景山火化了顺治帝尸体。这天,王宫百官齐聚景山,孝庄文皇后一身黑色素服,悲哀至极。白发人送黑发人,心情可想而知。按照顺治帝的生前安排,茆溪森早早赶到景山,准备为顺治帝举火烧棺材。一堆很高大的干柴早已准备好,当茆溪森举起火把,开始烧棺材的时候,顿时哭声震天。孝庄文皇后放声大哭,王宫百官、朝廷命妇也都。网络配图 这时,火光冲天,并且,发出乒乒乓乓的爆豆一样的声音,那是棺材之内珍珠发出的响声。还有,人们看到顺治帝棺材在燃烧时,发出五彩光芒。为什么会发出五彩光芒呢?有人分析,应该是棺材里面的各种遇火后,燃烧发出的奇异光芒。顺治帝棺材之中的大量的珍宝,就这样和他的尸体一样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楚汉时期的中吕雉和虞姬两人, 两种不同人生。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