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明朝不仅起到了历史上的推动作用,更是享有许多在全球范围都可称之为“第一”的记录。
令人震惊的是,明朝时期我国所拥有的许多的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所不具有的,而所拥有的许多的财富,更是占据了世界水平的一半之多。
所以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些由明朝这个时期所创造出的、让全球惊叹的世界纪录。
首先就是农耕的面积了。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要产业的大国,然而在明朝时在我们几乎最擅长的行业里又创造下了新的记录。
根据记载,在明朝初期,我国的直辖领土有四百六十八万平方公里,而粮田则是处于增长的状态,从年七百万顷到明末将近八百万顷,是史无前例的,更是后期都无法超越的。
在朱元璋统治的时期,他发布了有关于农耕的典籍,在其中详细地解释各种农具的作用、使用方法的同时,还将作物的最佳耕织时期以及治理土地的各种精良方法全都编写入书并进行宣传,看得出来明朝的统治者,对于农耕是非常的看重的。
在这样的治理之下,我国在西方国家眼里,农耕产业之发达程度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参观我国的田亩时,仿佛看见了自己国家精心修建的花园一般,而且惊人的是,几百万顷的田地,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荒废,全都物尽其用。
除了农耕面积之外,人口也是一大惊人数据之一。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口大国,至今人口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但是在明朝的时候,我国的人口数量却是全球第一的。
可惜的是,由于年代已经比较远了,所以具体的数字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是根据推测,当时我国的人口至少是全球的五分之一的,所以说是全球第一也绝对是的。
而白银的产量,在明朝也是非常之多的。
而谈到这批白银的来源,就得说到刚刚在美洲进行征讨,后夺走了无数财产的西班牙人了。
热爱中国的各种特产的西班牙人,用他们夺来的这笔财产几乎全部用来在中国购买茶叶、瓷器以及丝绸等产品。
甚至为了能够购买足够的产品,他们开船渡来时,那船上仿佛除了白花花的银子,看不到任何东西一般。
而从收获到了这么一大笔财产的明朝所拥有的白银在世界上占有的比例来说,几乎是三分之二。
说到经济,那就自然离不开产业。
在明朝,第三产业之多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
当初有阿拉伯的旅行家来到中国这个国家游历,并且记载了这样的史实,那就是在中国的明朝时期,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里都可以找到第三产业,而且每一种都不同。
粗略地估算之下,得出的总数大概有两万之多。
而相比之下,所谓“发达”的西方国家里,却在法律当中写下“第三产业属违法行为”的条文。
在朱元璋成为明朝的统治者开始,重视军事的他又创造了一大数字记录——士兵。
当年在明朝服役的士兵总量足足有两百万!这是个何其可怕的数字?做了对比便显而易见了——西方的所有国家,把士兵总数合计,恐怕不到十万人,而明朝竟然是他们的二十倍之多! 那么,士兵这么多,他们用的设备又如何呢?据记载,明朝时期的军队当中,每五千人就配置了一千架的霹雳炮,二百支的火器。
除了这些机械设备之外,弓箭等装置是每个士兵的标配。
明朝时期的战争还是比较频繁的,因此,士兵的装备绝对是受到重视的。
中国的军工厂发达程度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同样也是全球领先的,据说领先五百年。
在我们现在的意识当中,恐怕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在明朝时期的中国比西方要更擅长使用各种机械军用设备以及热武器,甚至比他们开始的时间都要领先了整整五百年!由此可见,若说起了明朝的“世界第一”的记录,士兵武器也是其中之一。
不过,虽然明朝时期我国的军用设备领先至此,却也有令人感到可惜的事情。
那就是从明朝结束了之后,这项领先也就被中断了。
除士兵以及设备之外,明朝时期的航海技术也是令人仰视的。
远渡重洋之时,他所带领的船队,队伍的长度有一百五十米,宽度达三十余米,甲板的大小看起来仿佛有一个广场那么大。
这反映了我国当年的造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是多么的领先!其他国家有哪个有这样的造船技术?即便是有这技术,又有谁能够撑起如此庞大规模的船队呢? 如果不计这次渡洋的船队之大,即便是普通船队的平均水平,也是远远在其他国家之上的。
而当时的郑和的船队,则是影响了整个南太平洋。
国外的许多传教士对于中国的航海能力是不吝于赞赏的,他们称若是中国的传令下来,中国的船队甚至可以从大陆一直排到马六甲海峡!此种说法当中是否有夸张成分不谈,这种言辞当中所包含的被中国船队的震慑感是掩藏不住的。
参考资料: 【《》、《大明军工帝国》】 随机文章宇宙白洞和黑洞有什么区别,黑洞吸入白洞吐出/白洞未被证明人类可以回到过去吗,没有可能/会导致未来崩溃(前往未来有希望)百慕大三角是真实的存在吗,美国作家写软文造谣/为了吸引眼球高斯枪威力有多大,可击穿任何装甲/对付太空战舰最有效武器揭秘中世纪欧洲棍刑刺穿人体,受刑者活活哀嚎三天才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在古时候中国的农民起义欧洲的有什么分别?又有什么相同点
先说一下“农民起义”这个概念。 “起义”是一个有着明确的道德判断的词。中国古典文献中有“起义”一词,但从来没有“农民起义”连用。 比如,《》“汝水”条下,有“汝南太守周矜起义于悬瓠者是矣”之句。《志·传》裴注中,有“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田)丰”之句。《通典》中有“篡晋,宋武帝起义讨之”、“大唐高祖起义至京师”、“大唐起义太原”等句。《》中,“高祖斩白蛇而起义”、“斩蛇起义”等句,出现频率也很高。 “农民起义”一词最早见于何人作品,很难搞明白。可以肯定的是,要到50年代,该词才在报刊杂志和书籍中大量出现(40年代后期的《新华日报》,已较频繁使用该词)。 在《38年前重要剪报资料库》中检索“农民起义”,仅能得到得1项结果(检索“起义”有130项结果)。孙中山生平文章,经常使用“起义”一词,但在“国父全集全文检索系统”中检索“农民起义”,结果也是0(检索“起义”有481笔资料)。 不止是报刊和政治人物,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也很少使用“农民起义”一词。 1934年开明书店“中学生丛书”出版《晚明流寇》(王耘庄著)一书,专供初中学生各科课外阅读之用。该书总结农民暴动产生的六大原因——1、天灾流行;2、赋税繁苛;3、政治腐败;4、外患频仍;5、兵变迭起;6、乡官虐民——可谓对农民充满了同情,但作者仍以 “盗贼之祸”名之,未使用“农民起义”一词。 1933年亚东图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蔡雪村著)、1935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中国农民战争之史的研究》(薛农山著)等,也没有“农民起义”之说,而多用“暴动”、“流寇之乱”、“农民战争”、“农民暴动”、“农民骚动”等词。蔡雪村是留苏地下党、薛农山曾加入陈独秀组织的“无产者社”,属于左翼学者。钱穆、吕思勉这些非左翼学者的著作里,也没有“农民起义”之说。 图:上世纪50年代,“农民起义”一词开始井喷,图为1954年出版的《中国农民起义论集》封面及前言。 动机层面的正义,不足以抵消手段和结果层面的非正义,这是民国史家对农民怀有深厚的同情,却又很少使用“农民起义”这个词的主要原因。 钱穆的解释很有代表性: “中国史上,亦有大规模从社会下层掀起的战争,不幸此等常为纷乱牺牲,而非有意义的划界限之进步。秦末刘、项之乱,可谓例外。明祖崛起,扫除胡尘,光复故土,亦可谓一个上进的转变。其他如汉末黄巾,乃至黄巢、、,全是混乱破坏,只见倒退,无上进。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然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此中国史上大规模从社会下层掀起的战争,常不为民族文化进展之一好例也。”(《〈国史大纲〉引论》) 也就是说,动机层面的正义,不足以抵消手段和结果层面的非正义。 比如,李秀成谈起事初期裹挟民众的诀窍,乃是“凡是拜上帝之家,房屋俱要放火烧了。寒家无食,故而从他。乡下之人,不知远路,行百十里外,不悉回头,后又有追兵”;为防掳来之兵丁逃逸,严格控制士兵私财,甚至在士兵脸上刺字“”,以断其归路。这样的手段,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正义。太平军素有“打先锋”之惯例,“每至一处,即肆意掳掠,必招本地无赖为眼目,就富家大小,以次搜索。有预为埋藏者,亦十不免一。”苏州在1830年时有户口341万,经太平天国之役后,至1865年已只剩下129万,损失过半。当代人口史学者曹树基的研究认为,1851~1864年,共约造成7330万的人口损失。这样的结果,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正义。这些也是钱穆评价太平天国“其扩大依然是恐怖裹胁政策的效用”、感慨“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的缘故所在。 图:钱穆 简言之:“农民起义”是一个带有明确褒义色彩的词汇,并非所有的“民变”(我认为这是一个中性词),都可以被称作“农民起义”。一场“民变”是否算“农民起义”,不但要考察其动机是否正义,还需要考量其手段和诉求是否正义。 从这个角度来打量中国历史,就不难发现,很多以往被理所当然视为“农民起义”的民变,其实只能算做“农民暴动”,动机(原因)是正义的,手段和结果则未必。比如,《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视为下贱之人,涉及刑罚时动辄“黜为农”: “官或违犯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则为奸,由高贬至卑,黜为农。……凡滥保举人者,黜为农。……凡滥保举人及滥奏贬人者,黜为农。……但凡在尚保升奏贬在下,诬,则黜为农。……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 这就已经与“农民起义”相去甚远了。 欧洲古代的“民变”情形,可参考《中世纪欧洲史》的以下表述: “1381年英格兰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人头税大幅增加。该税开征于几年前。人人都要缴纳。起义农民从肯特和埃塞克斯涌向伦敦。年轻的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和幕府没有及时采取军事行动。起义军在泰勒(War Tyler)率领下攻入伦敦城,捣毁了萨伏伊宫(Savoy)。该宫主人为兰开夏(Lancaster)公爵。起义军在伦敦城郊向国王递交了请愿书。国王似乎有意妥协,但起义军还是攻占了王廷要塞伦敦塔,并在城外的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再度与国王谈判。泰勒当着国王的面漱口并要了一杯啤酒,被伦敦市长杀死。国王夺回了伦敦,镇压了起义军。从起义军向国王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他们的真正诉求,也可以理解伦敦之外的大修道院为什么会成为农民的攻击目标。起义军的主要要求如下:废除农奴制(仍存在于英格兰东南部),废除黑死病之后制定的限薪劳工法,百权参与乡村政务,消灭英格兰教会的世俗财产。最后一点并不算激进,当时威克里夫(John Wyclif)的教会改革思想已经广为流传,甚至得到了兰开夏公爵的支持。 “1525年德意志农民起义在德意志南部和中部爆发(包括现今奥地利和瑞士部分地区)。该地区的很多农民都属于农奴,早已不堪重负,而伯爵、修道院长和骑士等小领主却日渐增多。这些小领主名义上归德意志国王()管辖,却享有自治权,通常占据几个村落,既当大地主,又作领主。这种双重身份引起了农民的反抗。德意志南部的农民不仅发起暴动,还展开了宣传攻势,为自己辩护。起义源头在士瓦本北部,起义者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了自己的主张,并作为宣言四处印发。《梅明根十二条》(Twelve Articles of Memmingen)就是一个范例,明确提出:农民有权选举乡村牧师,废除农奴税,削减什一税,农民自主决定公共林地、牧场和水源的使用,要求地方法庭尊重当地习俗,不采用领主们强加的夹杂着罗马法的法规。”(维姆·布洛克曼 彼得·霍彭布劳沃/著,《中世纪欧洲史》,花城出版社,2012,P277-278。) 如果《中世纪欧洲史》的以上描述没有错误,那么,“1381年英格兰农民起义”和“1525年德意志农民起义”,确实与“农民起义”的概念比较契合,他们的动机(不堪重负)、手段(对抗压迫者和剥削者)和诉求(基于自身利益),均具备正义性。 廓清了“农民起义”的概念,文章开篇的问题,其实也就很自然地变成了:古代欧洲与古代中国的民变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种“领主分封制”。民变者所反抗的是领主的暴政,他们也比较容易找到领主,进行直接对话。 古代的中国,是一种大一统的郡县制。民变者所反抗的,是皇权直接制定或者间接衍生的暴政,但他们很难直接与皇权对话,往往只能和皇权的代理人打交道。 前者可以直接与领主对话,或展开谈判,或暴力对垒。民变在手段与结果层面,往往距离“农民起义”往往较近。 后者直接面对的是皇权的代理人(要么是郡县的武装力量,要么是中央的武装力量),为自身利益计,小规模的“民变”,往往更乐于落草为寇去侵害更弱势的普通民众,而非直接与郡县的武装力量对抗,比如民国年间,河南因军阀混战“民变”迭起,基本上走就是盗匪路线;大规模的“民变”,也往往更乐于去“掳掠州县”,伤害更弱势的普通民众,而非直接与中央的武装力量对抗,赤眉、绿林、黄巾、黄巢、李自成,这些民变者,都曾辗转过小半个或大半个中国。如此,民变在手段与结果层面,也就与“农民起义”越来越远。 这种区别,与“民族性”、“国民性”、“文化基因”之类的概念毫无关系,只是不同现实环境下的不同的“理性选择”。 郡县制下,地方郡县官僚只是皇权的代理人,郡县不是他们的私产,他们犯不着往死了镇压从其他地方流窜过来的民变者;民变者也很清楚,掳掠其他郡县的普通百姓,风险要远远低于直接和国家机器(郡县军队、中央军队)对抗。领主制下,封地是领主的私产,有强烈的的抵御外来民变者的动力,民变者们也清楚,去掳掠其他领主治下的百姓,风险不一定低于直接反抗自己的领主。这也是领主分封制下,很少出现所过之处“凡有身家, 莫不破碎”的全国性民变的原因。 随机文章探寻路西塔尼亚号沉船,鱼雷击中致使1200人葬身大海兴义万峰林天坑深达600米,人类在坑底定居了600多年印度神庙的五头蛇惊爆网络,网友PS误导读者(100%假新闻)二战日本九二式重机枪,最差重机枪却收割无数生命(需11人伺候)揭秘世界上已公开的异能者,透视眼少女堪比X光机/能看透人体和墙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古时候十大奸臣 赵高乱秦终列第一
导读:奸臣者,国之蛀虫也,他们在位时欺上蒙下,罪行。历史上有些奸臣一手遮天,连都不能幸免于他们的毒手。他们搅得朝池混乱,百官莫不侧目。更有甚者威胁国祚,断送国运。网络配图 NO.1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 赵国人,生而受宫刑。及长,强健有力,通狱法,闻之,遂以其为中车府令,教其幼子。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于出游途中,高伪造诏书,改立胡亥,杀始皇长子赢、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将军、右丞相等人。及胡亥即位,高为郎中令。乃杀丞相,自为丞相,集大权于一身,驾空二世。他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誉“杀人众者为忠臣”;在危机四起之时,又杀二世,立赢为秦王。后为子婴所杀。 NO.2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 陇西人,性粗猛,有谋,体力过人。少时曾游羌中,尽与其豪帅相结。初为兵马掾。继为羽林郎、军司马、郎中、东中郎将。公元184年,被黄巾军击败,抵罪。公元190年,征为少府,辞不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八月,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为相国,专断朝政,凶暴淫乱,激起全国反对。他焚烧洛阳,西迁长安。公元191年二月,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公元192年,为司徒等人所杀。中国的大分裂时代终于到来了。 NO.3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黄皓(三国) 宦官。不知为何许人。性奸佞,善奉迎。初,服侍太子。禅即位,是为后主。因先有丞相,后有侍中主持朝政,皓不敢售其奸,位不过黄门丞。公元246年,允死,陈祗代为侍中。皓、祗二人狼狈为奸,纵后主淫乐,朝治日益腐败。及祗死,皓为中常侍、奉车都尉。自是操弄权柄,以至灭亡。西将军邓艾,知其奸险,将杀之。皓贿赂艾左右,终免一死。 NO.4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阮佃夫() 会稽人,初为台小吏,后为淮阳王主衣,后为世子之师,颇受信任。公元456年,佃夫等杀前废帝,立彧为帝,是为宋明帝。继因平定长史邓琬之乱,迁龙骧将军、司徒参军。后为太子步兵校尉参预朝政,权压人主。横征暴敛,人有逆之,祸害立至。大收贿赂,生活奢侈,诸王莫及。广用亲信。公元472年,明帝死,立太子刘昱为后废帝,佃夫加给事中、辅国将军,权任益重。次年,镇压建平王刘景素之乱,以功为南豫州刺史、冠军将军。公元477年,因废长立幼,被诛。 NO.5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 弘农华阴人,初事武帝。后事,为上柱国,拜御史大夫。588年,伐陈有功,任荆州总管。继为纳言、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以奸诈自立。依附晋王参与宫廷阴谋,废太子,杀文帝。杨广立,他拜司徒。素十分骄横,任意侮辱属臣,凡逆己者,必加陷害。贪图财货,广营产业。公元606年,死。网络配图 NO.6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 唐宗室。初为千牛直长,后官至宰相。为人奸诈阴险。其手段是厚结宦官、妃嫔,迎合玄宗,;表面上示人以友好,而暗中陷害,世称“口有蜜,腹有剑”;收罗党羽,结党营私;唯庸才是用,以固其权。他广收贿赂,生活奢侈。致朝风日益腐败,终于酿成历史上著名的“”。公元752年十一月,死。 NO.7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 江宁人, 进士出身。北宋末为御史中丞。曾主抗金和反对立为帝,被俘至北方。成为金太宗之弟完颜昌之亲信。公元1130年,昌放弃南归。声称杀金人监者夺船逃回。朝官多疑之,但宰相范宗尹等力排众疑,遂为参知政事。继任右相。次年,罢相。公元1134年,复为相。桧性残忍阴险。为相十九年,杀,贬忠良,极力破坏,主持和议,向金纳贡称臣。晚年屡兴大狱,冤案。实为中国第一大奸臣,一直为国人所唾骂。公元1155年,病死。 NO.8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哈麻() 康里人,其母为宁宗乳母,哈麻颇受顺帝宠爱,相继任殿中侍御史、同知枢密院事。公元1340年,脱脱为相,他趋附之。脱脱与大臣太平等有隙,他支持脱脱。脱脱复相,他拜中书添设右臣。不久与脱脱不和,决计害之。他进西番僧以房中术媚顺帝。顺帝日事其法,广取妇女,君臣淫乱,丑恶不堪。公元1355年,拜中书左丞相。十二月,害死脱脱。次年二月,被杖死。网络配图 NO.9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 肃宁人,原名进忠。少无赖,喜赌博。因输钱,为一群恶少所逼,恨而自阉。年间,入宫,勾结熹宗乳母客氏。熹宗即位,为司礼,他因善导帝倡优伎乐及狗马射猎而得信任,遂掌。他与客氏相结,,广结党羽,致有“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称。势倾天下,媚事者拜呼他为“”,各地督抚竞相为他建生祠。公元1627年,思宗即位,发其奸,命逮治,自缢死。 NO.10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之() 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初在銮仪卫当差。因善于逢迎,为所宠。累迁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公元1781年,为钦差,督师镇压叛乱;及回京,代兵部尚书,封一等男爵。及登高位,排除异己,网罗亲信,不择手段,搜刮财富。公元1799年,亲政,捕和珅下狱,赐死,抄家。其金银财宝、价值银约八亿两,竟值当时朝廷十一年之财政收入。实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号贪官。时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些奸臣,虽然风光一时,却始终免不了法律的惩罚,堵不住千古悠悠众口。可谓是留下万古骂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