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读影响了大汉王朝三代帝王的女人:西汉窦太后

时间:2025-03-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导读:曾经有这样一个女人,她影响了整整三代帝王;同样是这个女人,伴随皇室度过了两场叛乱,并保住了政权;还是这个女人,或者说是因为她的喜好,或者说是因为她的卓识,政府推行了“修养生息”的政策,奠定了一个王朝雄及一时的基础。

这个女人,就是西汉窦。

窦太后漪房是的妻子,的母亲,的祖母,而这三代帝王正是历史乐章上的三个重音。

然而,这三代帝王,却无一不被窦太后深刻影响着。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历史上所留下的,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背影,这个模糊不清的背影,还要从她的名字说起。

窦漪房,在历史的记载中一直名讳不详,传说名字有:漪、猗房、漪房三个,而《》和《汉书》中都没有确切记载。

直到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里才称:“皇甫谧云名猗房。

”但这个“猗”都不是现今所为人知晓的那个“三点水”的“漪”,而皇甫谧却也不是窦太后同时期的人,他生于末年,与窦太后所处的时代,差了差不多四百年。

也正是从的《史记索隐》开始,窦太后才在史书中有了一个确切的名讳。

美艳的窦漪房从“草根女”成为了宫女 汉初皇后的出身都比较贫贱,的草根出身在某种意义上让汉朝的皇室在初期比较亲民。

正是这种亲民的态度,才让诸如窦漪房、王等妃嫔有机会进宫。

王是个二婚女人,但好歹是“名门之后”,而窦漪房则是不折不扣的草根出身。

窦漪房是汉初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

本来,她的命运应该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寻得一个好夫郎,或者平淡,或者卑微地度过一生。

但当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时,窦漪房却迎来了一个机会。

当时,意欲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5名,窦漪房也在选中之列。

而窦漪房进宫做宫女的经历,说来也颇有些传奇。

窦漪房一家,一直以来都是颇为贫寒,而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每天以钓鱼为乐,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3个孤儿。

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漪房年幼貌美,被前来选秀的官员看上,这才应召入宫。

年幼的窦漪房被选入宫中,原本样貌清丽的她,在此时更是明艳不可方物。

这种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殊为难得的,但窦漪房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回到自己的家乡清河,在那里还有她的两个幼弟,而当她离家时,他们都还没有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

于是,当窦漪房接到上面传话,说她被选入要分派到各个诸侯王属地的宫女行列时,格外激动。

她找到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向他请求,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

因为赵国离清河很近。

但此时的窦漪房,只是宫中的一名普通宫女,没有权势,更没有能打动这名宦官的银钱,于是在几番近乎敷衍的答应后,这个宦官却把这件事忘了,在分派宫女时他把窦漪房的名字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

车辚辚,马萧萧,离开长安向代国驶去的马车里,载着一个失落的女子,满脸愁容,却难掩她的美貌。

她离自己那个地处清河,寒酸破陋的家更远了,而,不知能不能再回去望一眼,但冥冥中,她却离自己人生的巅峰更近了,只是在此时的她,还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阴差阳错得到的宠爱 到了代国的窦漪房,在物质生活上更胜从前,但她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她依旧无时无刻不思念远在清河的老家。

清丽的脸庞上,时时挂满愁容,花前月下,一个美丽的少女常常独坐长叹。

花香月影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美丽。

而她却不知道,此时正有一双眼睛在默默注视着她,这双眼睛的主人,将带给她一段传奇的人生。

这双眼睛的主人是刘恒,他此时是代国的诸侯王,也是刘邦的第4个儿子。

还是青年的刘恒被窦漪房深深吸引住了,而窦漪房原本就是赏赐给诸侯王的女子,自然而然也就陪伴在了刘恒的枕边。

刘恒对窦漪房宠爱有加,先后和她生下了两子(、)一女(刘嫖)。

早在刘恒还身为代王时,他的原配王妃就已去世,等到代王刘恒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4个儿子也相继病故。

于是,在文帝即位不久,皇子被立为太子,当年三月,薄太后便封窦漪房为皇后,刘嫖封为,幼子刘武也被封王。

阴差阳错间,窦漪房这个原本的贫家女子,竟一跃成为了一国之中万人之上的皇后,命运的轮转,不可谓无常,对窦漪房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段始料不及的因缘?成为了皇后的窦漪房,自然拥有了更多资源与权利,寻找幼弟以及册封先人等事务,在她手中也变得寻常起来,后世的史书对于这种发达了不忘本的行为,也自然。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皇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皇后窦漪房也成了皇太后,景帝刚刚即位时,朝中局势并不稳定,分封的众多诸侯王都开始觊觎皇位。

诸侯王对于帝位的向往,最终引发了“”。

在汉景帝平叛的过程中,他的胞弟刘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段功勋,故而梁王刘武赢得了汉景帝的尊重与任。

两人甚至“同辇进出”,在一次家宴中,景帝酒后也夸下海口,要在自己百年后将江山付托给梁王。

的一番戏言,再加上窦漪房一直对刘武宠爱有加,渐渐刘武也开始对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心存觊觎起来。

窦漪房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

不过景帝只是,并非真心,但不这么做又会违背母后的意愿,正左右为难之际,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此事。

景帝当即立长子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刘荣被废,窦太后漪房再次进言,要立刘武为嗣。

汉景帝左右为难,此时却有大臣袁盎等上书,说此事不妥,景帝找到了台阶,便乘机立为太子。

窦漪房与刘武的愿望再次落空,而刘武听说此事乃是袁盎等从中作梗,便派刺客刺杀了袁盎等数10位大臣。

刘武的这一行为,触动了景帝的逆鳞,皇室本就是没有亲情可讲的地方,景帝自然龙颜大怒,严令缉捕真凶。

事情败露了,刘武成了虎背上的骑手,上不得也下不得,幸好在窦太后的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但从此景帝的心里已容不下梁王。

两人之前和睦的兄弟情感,已荡然无存。

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

窦漪房闻讯后整日涕泣,不吃不喝。

还经常大骂:“皇上果然杀了吾儿!”汉景帝颇为无奈,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姐姐馆陶长公主给他出主意,让他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窦太后这才。

窦漪房拥有独到的政治远见 窦漪房出身贫民之家,后来的诸种行事未免有霸道的嫌疑,但在治理国家的政策上,却也有独到之处。

窦漪房对政治统治的经验,或许来源于她曾经经历过的贫穷生活,知道老百姓要什么。

她相当强调节约,生活并不奢华,《汉书文帝纪》中就记载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在个人的政治思想上,窦漪房也一直偏爱黄老之术,于是 景帝及兄弟也不得不读《》而尊黄老之术。

黄老之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无为而治”。

对于汉初刚刚经历了严苛剥削,以及秦末农民战争的社会而言,这种“无为而治”恰恰是最利于民间生产力恢复的。

到了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已经空前强大,具备了和北方匈奴政权相抗衡的实力,但此时,窦太后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果这一时刻开战,不但无法取得胜利,反而可能将文景以来积累下来的成果毁于一旦。

有大臣不解,窦漪房接着进行了分析:此时的汉朝,虽然国力大增,但成果根基尚浅,很容易被大规模战争所动摇,而且当时的军队也有所懈怠,训练和将领的选拔有所松弛;况且此时匈奴其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

北击匈奴,需要强大的骑兵部队,但此时的西汉养马业却甚为松弛,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西汉尚未和西域取得联系,一旦发兵必然是孤军深入,而且对于匈奴内部的情报掌握也不稳定,综合这些因素,尽管汉朝已经非常强悍,但是仍旧处于无法剿灭匈奴的阶段上。

汉武帝几次要求出兵,也均遭否决,直到后来出使西域,掌握了匈奴的具体情况,这才一举发兵,将匈奴远远驱逐,成就了后世基业,由此看来,窦漪房也确有政治远见。

无怪乎会在几代帝王之中,拥有这样大的影响力了。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经历了三代帝王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在宫中病逝,死时年约71岁。

她去世后,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这个出身贫家的女子,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也铸就了汉朝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63岁老人娶17岁少女为妾,生下一子影响中国数千年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法国国王腓力二世有着怎么样的政治成就?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政治 腓力二世是卡佩王朝的第一位强大的君主。在执政初期,他首先力图摆脱摄政的束缚。与埃诺的伊莎贝拉的婚姻在客观上有利于腓力与香槟家族的斗争。尤其是1180年其父路易七世病危时,腓力二世抛开摄政独自与来访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会谈并签订条约,使香槟家族陷于孤立。后来他迫使香槟的亨利割让了大量领地,包括阿米耶努瓦、维尔芒杜瓦和瓦卢瓦。这些领地成为王室领地的一部分,充实了腓力二世的力量。然而不久,香槟家族与佛兰德伯爵菲利普·德·阿尔萨斯联合,发起一场反对腓力二世的战争。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腓力于1185年与菲利普达成协议,解决了双方的领土纠纷。 腓力二世奉行明显的使国家集权化的政策,力图抑制使法国王权陷于瘫痪的强大诸侯。这主要通过以下办法来实现:争取小封建领主和教会的支持,与经济繁荣的城市维持良好关系(腓力二世大大扩展了路易六世给予城市自治权的制度,并且把市政宪章实行到诸侯领地内的城市中去,这就使得大贵族受到自己领地内城市的掣肘),极力拓展王室领地。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王室领地的直接扩大,这使腓力二世有能力与骜不驯的贵族进行对抗。通过4次大规模的合并领地,腓力二世事实上成为法国最大的封建领主。 王室领地的最大扩展来自于腓力二世与英格兰金雀花王朝诸国王的斗争。金雀花王朝的始祖亨利二世由于出身法国贵族而在法国境内拥有大量领地,包括安茹和诺曼底,又通过婚姻获得对阿基坦的统治权。为了削弱亨利二世的势力,腓力二世竭力挑拨亨利和他的几个儿子(亨利、理查、约翰)之间的关系。腓力二世支持理查和约翰在亨利二世晚年发动的叛乱;在理查一世继承王位后,他又积极策划打击理查。 军事 腓力二世是1189年~1192年的第三次的领袖之一。欧洲的另外两位重要君主,腓特烈一世和英王理查一世也参加了这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毫无成果:腓特烈在小亚细亚渡河时淹死,腓力二世与理查矛盾明显而分道扬镳(腓力于1191年返回法国)。理查单独与穆斯林领袖萨拉丁议和后,在返回途中被新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的封臣、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俘虏。亨利六世后来成为腓力二世的重要盟友,他们在反对理查的问题上是意见一致的。腓力二世不断蚕食金雀花王朝领地的行为终于引起理查的反击:在佛兰德伯爵博杜安九世和纳瓦拉国王桑乔六世的支持下,理查一世在法国本土向腓力发起攻击。一时间腓力二世似乎腹背受敌,因为桑乔六世从南方侵袭法国。但是理查一世的运气很不好。在与腓力二世艰难地达成了一个为期5年的停战协议(1199年1月13日)之后,理查去围攻其宿敌利摩日子爵的领地沙吕斯堡。他在是役中被箭射中,不久因伤重去世。理查对腓力的战役没有取得任何重要结果。 在理查一世去世后,腓力二世继续反对他的继任者约翰(亨利二世最小的儿子)。腓力与约翰的第一次矛盾爆发于1200年,起因是后者与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的婚姻。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原本是马尔什伯爵于格十世·德·吕济昂的未婚妻,她与约翰的婚姻使吕济昂家族失去了可能的领地嫁妆,于格·德·吕济昂遂请求腓力二世主持公道。腓力二世抓住机会打击约翰,他以领主的身份要求其封臣、阿基坦公爵约翰到法国应诉。在遭到约翰当然的拒绝后,腓力宣布金雀花家族在法国的所有领地都被法国国王没收。腓力并于1202年与布列塔尼公爵阿尔蒂尔一世结盟。阿尔蒂尔是约翰的侄子,他拥有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金雀花王朝的许多法国附庸都希望用他来取代刚愎自用的约翰。腓力二世利用这一点诱使阿尔蒂尔一世向他效忠,约定夹击约翰的领地(诺曼底和普瓦图)。然而阿尔蒂尔在1203年7月31日于米拉波附近遭到约翰的奇袭,被俘虏后带往鲁昂。不久阿尔蒂尔就神秘地失踪了,普遍认为他被约翰下令杀害。腓力二世于是挑明了反对约翰的立场,于是年再次进攻诺曼底;他在摧毁了许多城堡之后,集中兵力攻打加亚尔堡。尽管英国士兵英勇奋战,这座工事还是于1204年3月6日陷落。整个诺曼底随后都落入腓力二世手中。令人惊异的是,在腓力二世侵入诺曼底时,约翰却返回了英格兰。 外交 1206年10月13日,腓力二世与约翰在图阿尔签订和约。这个和约对法国王室压倒性地有利:约翰被迫放弃罗亚尔以北所有原属金雀花王朝的领地,包括诺曼底、阿基坦、安茹和图赖讷。按照条约,约翰应保有普瓦图;但腓力于1207年就又侵入了这一地区。 约翰希望夺回失去的领地,与欧洲大陆上另一位重要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结盟,约定从东西夹击腓力二世的法国。他可谓是找错了结盟对象;奥托四世本身正受到教廷史上最强大的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孤立。1214年2月,约翰最终在拉罗歇尔登陆,很快进入安茹。1214年7月27日,腓力二世领导法军与约翰和奥托四世的联军在布汶战役中展开决战。法军在战斗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布汶战役具有历史意义。它不仅是罗马帝国灭亡以来西欧发生的第一场伤亡重大的战役,而且还标志着法兰西取代德意志成为欧洲大陆上最主要的国家。德国在以后的历史中不断衰弱、分裂,而法国则在百年战争后成为西欧的头号强国。 尽管腓力二世与教会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但他从未受制于他们。他对教皇关于清剿朗格多克地区的异端的要求充耳不闻。他也拒绝了为英诺森三世发动一场反对阿尔比派异端的十字军。1223年7月14日,腓力二世去世于芒特,遗体安葬在圣但尼修道院。 腓力二世是第一个没有在生前就给王储提前加冕的卡佩王朝国王。因为此时,法国王室的力量已经强大到不需要再用这种方式来确保王位了。 建造城堡 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巴黎市区周围建起了坚固的城墙。约在1200年,腓力二世在巴黎中心城岛西端建立一座方形城堡;这座城堡后来成为卢浮宫的前身。同年,腓力二世正式批准巴黎大学的成立。于是从那时开始,许多学校被建立起来,包括现代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1257年,时为路易九世统治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