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其实,东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朝代。
在五胡乱华之后,中原汉人政权匆匆衣冠南渡,将大好中原之地拱手相让,之后,东晋建立。
司马家的血脉似乎受到了什么诅咒,也或许是不习惯南方的水土,历任很少有长寿之人,很多皇帝都是幼年登基,结果,没有活到成年就一命呜呼了。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垂帘听政这一说法。
对于皇帝普遍早逝的东晋王朝,垂帘听政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而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康帝皇后,在整个东晋都算是一位传奇人物。
这位太后曾经三次垂帘听政,分别以:母亲、婶母、堂嫂的身份册立帝王,辅佐新帝。
这位太后在执政期间,与民为恤,凭借着其超高的政治手腕周旋在权臣之间,不但,强有力地稳定了摇摇欲坠的东晋王朝,还以绝佳的胸怀气度,为人民所爱戴。
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她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诸多女性中的佼佼者。
褚蒜子,出身名门,褚家是当时的上层士族之一,世代为官,朝中族人颇多。
褚蒜子从小聪明能干,见识远超同龄人。
琅琊王听到她的美名之后,聘她为王妃。
公元432年,成帝病逝,临终时,传位于司马岳,年仅19岁的褚蒜子,就此成了东晋王朝的皇后。
然而,司马家的皇帝好像对于南方不是很适应,导致上台的皇帝都没活多久。
司马岳仅仅继承皇位两年时间,就去世了。
此时,褚蒜子才21岁,两人的儿子,也就是东晋新的继承人,还是一个被人抱在怀里的2岁幼儿。
于是,朝臣共同上表,请求皇太后临朝执政。
褚蒜子为母则刚,而且,有本事的人总是能够迎难而上。
因此,褚蒜子抱着儿子在朝堂之上,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垂帘听政。
虽然,古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当时的上层贵族,还是很注意培养女子的政治素养的。
出身大家的褚蒜子颇有政治才干,在她的治理之下,东晋王朝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态势。
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得到大大增强。
不久,大将先灭成汉政权,将蜀地收归囊下,后领兵三次北伐,大壮东晋军威。
不过,东晋王朝有个弊病,就是轻视军旅之人。
所以,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逐渐丰满的大将桓温,会因为自己大权在握,在后期,更是给这个的王朝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公元357年,皇帝司马聃15岁了,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
皇太后褚蒜子并没有舍不得手中的权力,她下诏要求群臣,以国家社稷为重,全力辅佐新帝治理国家。
随后,他就退居崇德宫,不再过问政事了。
站在太后的立场上,这位皇太后的做法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国无二主,能够干脆利落地放弃手中的大权,这样的女人是令人敬佩的。
只是,褚蒜子为了国家,为了王朝退居后宫,但是,桓温却没有。
在新帝亲政之后,桓温却进一步放肆了起来。
公元361年,在皇位上仅仅坐了四年的司马聃就暴病而亡,英年早逝了。
褚蒜子面临着失子之痛,却还要为了国家再次站出来。
当时,成帝的儿子,司马聃的堂兄弟已经成年,于是,褚蒜子便将皇位归还正统,立司马丕为帝。
令人的是,这位皇帝志不在此,他对于治理国家毫无兴趣,反而迷信方士,以金石丹药为食。
所以,他年纪轻轻,身体状况就十分不好,没办法,群臣只好再次请求皇太后临朝,至此,褚蒜子再次成为了国家的掌权者。
不过,这次执政不到一年的褚蒜子,就面临着再次选择新帝的局面,因为,司马丕把自己给玩死了。
在褚蒜子再三考虑之下,她选了司马丕的弟弟为帝。
此时,桓温已经克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屡次北伐,想要为自己造势。
谁知事与愿违,北伐前燕,桓温战败,威望大减。
所以,桓温只好另辟蹊径,他命人散布谣言,说:“司马奕根本没有性能力,三位皇是皇帝男宠的种。
”然后,桓温理直气壮地要求太后废帝。
褚蒜子无法抵抗桓温,权衡利弊之后,只能废了司马奕,自己再次退居崇德宫。
东晋的皇帝总是被权臣掣肘,尤为可怜,他就是桓温的傀儡。
不过傀儡也是皇帝,仅仅当了八个月的皇帝,他就驾崩了。
好在,司马昱在临死之前终于自己做了回主,他遗诏:让自己的儿子司马曜继位。
桓温眼看失去了登基为帝的机会,连气带病地去见了阎王。
于是,褚蒜子又一次被群臣请了出来。
在政坛多年的褚蒜子此时已经十分成熟了,在她的执政下,朝堂之上的桓温势力逐渐被消除殆尽,朝中的局面也得到了控制。
而且,褚蒜子以仁行治理国家,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再次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公元276年,褚太后归政于孝武帝司马曜,结束了自己在政坛生涯。
公元384年,61岁的崇德太后褚蒜子病逝。
曾三度临朝,扶立了六位皇帝,总共约四十年。
可以说,褚太后对于东晋王朝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一个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堪称后人的榜样,值得后人称颂与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