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派将军刘贾(刘邦的大表哥)、两人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军后方,与那里的玩游击战术的彭大将军联手,重建敌后战场,扰乱敌人后防,牵制和分散楚军势力。
事实证明,彭越也不吃素的,在得到了刘贾和卢绾的支援后,很快拿下了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外黄(今河南民权县)等十七座楚军城镇。
网络配图 “彭家军”这一闹腾,把楚军后防闹的。
更为重要的是,后防的危机直接关系到前方的战局。
项羽在成皋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带兵去平叛。
然而,问题马上就来了,他去平乱,那谁来守成皋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项羽最为倚重的几员大将,钟离昧现在已经镇守在军事重地荥阳,肯定是不能考虑了。
龙且作风硬朗,办事果断,很有他的风格,倒是不错的人选,但项羽已把他定为支援齐国的唯一人选了。
其他还有一些猛将,比如说季布、周殷、周蓝等人,但问题是他们都有自己的任务,被刘邦的汉军牵制住了,抽不开身。
思来想去,项羽最终把守成皋的大将选定为大司马曹咎。
其实项羽选曹咎担此大任,并非因为曹咎有惊天动地之才能,而是为了感恩。
当年项羽跟随他叔父隐身于栎阳县(今西安市)时,项梁被仇家妒恨,把“莫须有”的罪名一扣就让他锒铛入狱了。
而项梁和曹咎是老相识,正巧那时曹咎在那监狱当监狱长,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相当于司法厅厅长的,那司马欣碍于情面当时把项梁给放了出来。
后来项梁和项羽进行革命后,曹咎闻风而动,举家支持,结果很得重用。
项羽在封王大会后,最终把他拜为大司马,并且封为海春侯,要知道在项羽军中,除了被封为侯外,连钟离昧、龙且等名将都没有获得这样的殊荣,理由可见项羽对他的器重和信任。
此时在“只差将”的情况下,项羽重用曹咎完全是出于报恩。
考虑到成皋地理位置的重要,项羽走之前,还做了两大安排。
一是本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原则,任命原汉中三王中的塞王司马欣和翟王为副将,协助曹咎一起守成皋。
二是本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给曹咎进行了战术部署。
他给了曹咎最为稳妥甚至可以说是稳操胜券的办法,四个字:坚守不出。
并跟他约定为半个月期限,只要坚持半个月,你的任务就完成了。
对此,曹咎拍拍胸脯说,霸王放心,不就是坚守半个月嘛,我保证完成您交代的任务。
网络配图 眼看曹咎签下了军令状,项羽提着的心终于放下,带领楚军又浩浩荡荡地杀回去了。
刘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该是他亮剑的时候了。
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率兵渡过黄河,攻打成皋。
新任为主帅的曹咎牢记项羽的话,避而不战,严防死守。
是夜,刘邦心情郁闷,走出营帐外出散步,透过月光,眼睛定定地望着成皋坚固的城墙,心里意识到:屯兵于坚城之下,乃兵家大忌;强攻于坚城之上,乃灭亡之道。
如果不能尽快拿下成皋,等项羽搬师回来了,只怕就永远都不可能再夺回成皋了。
月光如水,撒下晶莹一片;月光如梦,撒下温柔一片;刘邦转而一想,突然想起了什么:既然强攻不行,那就是来暗攻,既然刚猛行不通,那就阴柔的。
这个计谋成立的前提是:曹咎是个粗鲁耿直的人,极为容易动怒,对他进行唾骂引他出城来战,便可大功告成。
刘邦果然不是一般的人,他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都是惊人的,很快就找到了练有“金刚罩”的曹咎的“面门”。
第一天,刘邦派出一些巧舌如簧的士兵,他们单提曹咎的名字,进行了轮番轰炸。
面对这样赤裸裸的骂声,别说曹咎了,军士们听了也都个个。
幸好就在快要爆发时,副将司马欣和董翳及时对他进行了劝阻。
把骂人队伍组分成两派,一派专门负责骂,一派专负责笑。
这边士兵骂几句,那边士兵就哄笑几声,一唱一和,演起了双簧。
他们分工很明确,骂累了笑累了再换第二批人马上,这样进退有序,笑骂之声一直绵延下去。
曹咎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些汉军生吞活剥,但在司马欣的劝说下,再联想起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他最终还是嚼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强行忍住了。
据说一些心肠极毒辣之人,写下“仇人”的名字还有咒语,埋在百年大树底下,算是最狠毒的诅咒方式了。
当时刘邦并没有采用这样的诅咒方法,他们动用的武器是白色幡旗。
白色幡旗,大家一看这四个字就知道代表什么了,那是死人才用的东西啊。
幡旗一面画的是猪狗不如的畜生,另一面都写着“曹咎”两个血腥大字。
汉军充分发挥动嘴又动手的风格,边骂边诅咒,他们把幡旗放在地上,用剑戟乱刺……总之,这一招比利箭穿心还难以忍受。
曹咎本来就是一个本领小气量小的人,面对汉军这样肆无忌惮的恶毒诅咒,他再也忍不住了,马上做出了野马脱缰之脱。
结果完全失去了理智的他连司马欣和董翳也懒得通报了,大手一挥,就直接带着亲信士兵杀出城去。
等司马欣和董翳知道想要去阻拦时,曹咎等人早已出了城。
而那些骂人组的士兵见曹咎杀过来了,吓得屁滚尿流,丢了幡旗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汜水河上跑。
曹咎一口恶气正没处出,哪里肯这样白白放过他们?结果追啊追,等楚军到达河中央时,汉军已成功抵达河对岸了。
接下来没有什么悬念了,刘邦早就安排的“半渡而击之”的战术开始实施了,潮水般的汉军铺天盖地杀将而出。
曹咎的大军在河中央,仓促之间进退无路,很快自乱了阵角,很快溃不成军,曹咎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突然感觉到一股透彻心扉的寒气涌上心上头,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一种压抑感笼罩着他,那是一种死亡的气息。
好在正在曹咎的心快到跌到谷底时,他的两个“好伙伴”司马欣和董翳率领援军及时赶来了,费了终于把他救上了岸。
网络配图 然而,经过这样一折腾,曹咎和司马欣、董翳三人一回过头,顿时惊的云里雾里,因他们发现成皋城上早已换成了汉军的大旗了…… “中了刘邦的奸计。
”羞愧的曹咎自知无颜再见项王,拔出身佩宝剑一剑刺进了自己的心窝。
兵败城破,司马欣和董翳知道同样难辞其咎,也学曹咎的样,双双挥剑自刎了。
至此,这场就以这种悲壮的方式暂时宣告一个阶段。
最终,刘邦成功收复了成皋这个军事要地,不但原本属于他的金银财宝,美女宫殿再次物归原主,更为重要的是,敖仓粮道又成了刘邦的一亩三分地。
总之,成皋易主成了两军的分水岭,要不刘邦踏进成皋城时,怎会发出这样得意的笑容来:“当起风涨潮时,站在岸上,欣赏敌人挣扎于水中,真乃人生一大块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皇太极能当上汗位,他的哥哥、代善功不可没。
并且皇太极登上汗位后,代善对他又极尽忠心,可是为什么,皇太极却因为一件小事,便严厉打压他呢? (代善像)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
性情温和,对努尔哈赤很有孝心,对兄弟也颇多关怀。
本来,按努尔哈赤的想法,自己的汗位是准备让长子继承的。
可是褚英对兄弟多苛刻,甚至要求他们但凡禀事,先要告知他再向努尔哈赤禀告。
兄弟们不堪其苦,集体向努尔哈赤告发褚英的种种劣迹。
最终功劳无数的褚英,不光被废除了继承人的资格,还丢了性命。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见代善不管是在兄弟中,还是在大臣那里,都颇得善缘,再加上他也有军功,因此将他立为继承人。
经过时间的考验,代善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都是继承汗位的不二人选。
因此,努尔哈赤很满意自己的安排,年老时,曾在公众场合表示,等自己,大妃和皇太极兄弟们,等都托付给代善。
也许阿巴亥急于将自己的未来打点好,也许是代善急于接管努尔哈赤的大妃,总之,这两人遭人告发,说他们有的关系。
一个是自己最为信赖的儿子,一个是自己最为宠爱的妃子,努尔哈赤尽管心里无比悲痛,但他再不愿意对自己的儿子举起屠刀。
(努尔哈赤)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来不及安排身后事便疾病突发,猝然离世了。
努尔哈赤离世后,汗位的空缺让手握军权的(代善、阿敏、、皇太极)蠢蠢欲动。
就在此时,代善的长子岳托说服了代善,拥立皇太极继位。
代善经过几番思量后,也认为自己就算继承汗位,面对后金政治复杂的局面,也难以应付。
再加上自己若是强行称汗,必然会招致其他贝勒的不满,于是他和岳托等人,坚决拥立皇太极。
再加上阿敏又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莽古尔泰又为人残暴,曾手刃生母,几乎无人拥戴他俩。
既然大贝勒代善高风亮节,不与皇太极争夺汗位,要拥立他为新的大汗,阿敏和莽古尔泰还有朝中大臣们自然都没有意见。
皇太极继位后,因代善有拥立之功,将代善封为和硕礼亲王。
代善深知皇太极为人疑心较重,事事谨小慎微,。
紧密地团结在皇太极身边,南征北战时,更是在前方冲锋陷阵,颇有舍掉一身皮,也要为皇太极的江山立汗马功的架势。
天聪八年,被皇太极多次征伐的蒙古汗在逃亡路上病逝,久经战乱的蒙古察哈尔部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皇太极 做为战败者的女人,还有财物和牛马,自然都归皇太极所有。
皇太极为了显示自己“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于是将林丹汗的福晋,分发给与他的兄弟们,其中也分给长子一个女人。
豪格的嫡福晋是的女儿,哈达公主是努尔哈赤的女儿,也是皇太极的姐姐。
她得知这件事后,认为女儿的权益会受到损害,于是当着众人的面,质问皇太极,事情闹得很不好看。
代善是个和事佬,他将满腹怒火的哈达公主,迎到自己的府邸设宴款待,并且在她临走时,还送了些财物给她。
代善的做法让皇太极很不高兴,认为他居心叵测。
于是通知诸贝勒开大会,并在会上历数代善的罪状,最后直说他拉帮结派,居心险恶。
不光如此,还罢工,扬言自己做不了大汗,还是另请高明吧。
罪魁祸首代善自然受到了大家的谴责,甚至还列举了很多代善的不是,跪求皇太极给代善定罪。
不光要剥夺他的爵位,还要没收他十牛录的人口。
皇太极见闹也闹得差不多了,代善也几次登门谢罪,这才“勉为其难”继续工作。
代善对此感激万分,再次誓告天地:“若不恪守忠贞,殚心竭力,而言与行违,又或如莽古尔泰、德格类谋逆作乱者,天地谴之,让代善。
” 代善不过是尽兄妹情谊,请哈达公主吃了顿饭,何至于此呢? 很显然,皇太极这样小题大做,是因为代善在朝中位高权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二号。
再加上他又年长,对自己又有拥立之功,自己不得不对他礼让三分。
因此,才借这个事件,通过“打一巴掌给颗枣”的方式,借此削弱代善的权威,并让代善对他产生畏惧。
这也是这位具有极强政治平衡术的的一种惯常做法。
(参考史料:《啸亭续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