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觉得太子朱标的性格不像自己,为什么还要选他当继承人

时间:2025-03-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中国古代,开国对继承人往外是非常挑剔的。

很多开国皇帝感叹嫡长子“不类我”,因此在传位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心。

比如,觉得嫡长子“不类我”,把他发配到边关修长城。

觉得“不类我”,就算已经立刘盈为继承人了,也想把他换掉。

觉得他的嫡长子“不类我”,迟迟不愿立他为太子。

也是觉得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不类我”,没有很快确立他们为继承人,才给弟弟留了机会。

皇帝(他从功绩上说,其实也算一个开国皇帝)也是觉得他立的继承人“不类我”,因此,虽然很小就把他立为太子,但后来两次废黜了他。

(朱元璋剧照) 说起来,朱元璋也是觉得嫡长子朱标“不类我”的。

但是为什么,朱元璋却毫不怀疑地把朱标确立为继承人,从来没想过要换他呢?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说朱元璋认为朱标“不类我”?朱元璋是一个从底层草莽中一路拼杀当上皇帝的,他杀伐果敢。

尤其是上台以后,严厉而残酷地打击那些他认为可能对他的皇权构成威胁的人。

手段非常毒辣。

可是,朱标却是一个、敦厚善良的人。

他非常反感朱元璋的残杀,还想办法救了宋濂等不少人。

以至于因为这些事,和朱元璋吵了不少架。

让后世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名山藏》记载的,有一次朱标再次劝谏朱元璋不要滥杀人,朱元璋把一根棘杖放在地上,让朱标拿。

朱标不敢拿,于是朱元璋把上面的刺全拔了,再让朱标拿。

朱元璋用这样的方式让朱标警醒。

但是,朱标依然不醒悟,还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气得朱元璋抄起一根凳子就追打他。

而且,按照《》的记载,朱标正是因为观念与朱元璋不合,最终郁闷而死了。

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眼里,朱标是完全“不类我”的。

(朱元璋与朱标) 可是,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对他的信任,却是的。

我们比较一下朱元璋和康熙。

康熙为什么两废太子?就是因为他怀疑太子想提早夺他的皇位,康熙甚至地说胤礽曾和勾结起来,“潜谋大事”。

但是,朱元璋却一点儿也不担心朱标提前夺位。

他把自己的官员,又都全部封为东宫太子的官员,这到康熙那里是不可想象的。

康熙连一个索额图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全部官员“交通太子”呢?那不是立马就会引起造反吗?还有,朱元璋经常把政事交给朱标,让朱标直接处理,不用给他请示。

这也有“预先干政”的嫌疑啊!可见,朱元璋对朱标是完完全全放心的。

那么,既然朱标明显“不类我”,为什么朱元璋却对他呢? 有人可能说这是因为朱标是嫡长子。

这个道理显然是行不通的。

前面我们讲到的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朱棣、康熙都因为嫡长子“不类我”,而撤换太子的事。

因此,嫡长子并不是这些开国皇帝们的第一选项。

再说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应该继续在儿子中轮班。

但是他没有轮班,却直接传位给了。

由此可见,他也不是考虑所谓的“嫡长子制”。

(朱允炆剧照)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我觉得,朱元璋之所以一定要把皇位传给朱标,恰恰是因为朱标“不类我”。

也就是说,朱元璋其实是非常欣赏朱标这种“不类我”的。

《名山藏》里记载朱元璋因为朱标“不类我”,抄着板凳追打他这种事,多半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臆想。

朱元璋明白,“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不可以治理天下”。

要治理天下,确实必须讲究“仁德”,行“尧舜之道”。

但是,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只有把那些有功之臣都给诛杀了,把那些刺头给捋平了,才能行“尧舜之道”。

也就是说,朱元璋想的是,他自己来做这个“暴君”,把做“仁君”的机会交给他的儿子。

朱标生性仁厚,是最恰当的传位人选。

为什么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等儿子,一定要传位给孙子朱允炆,也是因为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一样,是一个仁厚的人。

随机文章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二十五万分之一,或发射飞行器改变其轨道地狱九大堕天使实力排行榜,魔王路西法成为堕落天使领头羊美国人为什么不吃米饭,小麦和玉米才是美国人的主食(营养更丰富)赤道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吗,气温还不及中国几大火炉/最热在非洲陶渊明是什么先生,陶渊明的名句盘点(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开国帝王明太祖朱元璋——亡国奴的救世主还是暴君?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杀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长全家的真实目的

把太子叫到跟前,往地下扔了一根长满了刺的棍,让太子捡起来。太子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就说,这棍上有刺你不敢捡是吧?我替你把刺去干净了。我杀的这些都是天下的坏人,我把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好当家啊。朱元璋和太子的这番对话,就暴露了朱元璋滥杀功臣的真实动机。网络配图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实现了从放牛娃到至尊的华丽转身,登基之后他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这些跟随他征战四野的开国元勋,哪一个不是、功勋卓著,、、、胡大海,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即便是在600多年以后,依旧在被世人熟识和传诵。而在朱元璋的功劳薄上,排在最前列的就是韩国公,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度身居宰相高位的头号大功臣,最后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76岁已经年逾古稀的李善长,至死也许都没弄明白,压在他脊梁上诸多罪名的虚实与真假。曾几何时,李善长可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他不止一次地称赞李善长是自己的“在世”,就是这位“在世萧何”形影不离地跟在朱元璋的身后,把朱元璋从一个草莽一步一步地推上了权力的顶峰。朱元璋每一步成功的背后,都能看到李善长的身影。网络配图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位列众人之首,荣耀至极。朱元璋之所以如此信任李善长,除了在关键时候,李善长忠贞不二地站在朱元璋一边之外,他还做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竭尽全力地帮助朱元璋一步步地登上了皇帝宝座。从投靠到朱元璋的队伍中,到大明建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善长与朱元璋之间都配合默契,相互信赖,对朱元璋交办的事情李善长无不,不敢有丝毫怠慢。然而,就在李善长受到皇帝给予的莫大荣耀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朱元璋不太信任李善长了。因为李善长权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到了朱元璋皇帝的权力。所以朱元璋就撤了李善长的丞相职位,而李善长也对朱元璋不像以前那么谦卑和恭敬了。洪武九年,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封他为驸马都尉。朱元璋这个女儿虽然是皇帝的女儿,却根本没有大小姐的脾气,特别守妇道,对李善长尊敬如父。李善长荣誉达到了极致。可是这一下,就遭到了同僚们的嫉妒。有人弹劾李善长,说他儿子娶了皇帝的女儿,他就从此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陛下病了十几天不上朝,你连问都不问一句?朱元璋也觉得,李善长也太不像话了,一生气,就扣了李善长18000石奉禄。史书说,“帝始微厌之”(《李善长传》),也就是皇帝开始有点讨厌李善长了。网络配图在小编看来,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定罪依据,无论是参与谋反,还是擅自带兵,如果其中有一件是真的,都是灭门的大罪,然而通过推理,却发现其中漏洞百出,无法令人信服。对于这样的无力指控,甚至连朱元璋都无法说服自己,于是,他需要更为充足的理由。就在朱元璋不知如何处理李善长的时候,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来报,说观测到了“填星犯灵台”。所谓“填星”就代表大臣,“犯灵台”就是要遭灾了。意思是说,将要有大臣遭灾了。这一下,朱元璋心想,杀李善长可是天意。朱元璋终于找到了杀李善长的借口。就这样一声令下,把李善长一家70多口人满门抄斩。当李善长被杀之后,太子对父亲朱元璋说,父皇啊,您杀人太多太滥,这会有伤和气的。他说这个和气,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气,而是大自然之间和社会中的生命的能量。朱元璋听完之后没吱声。第二天,他把太子叫到跟前,往地下扔了一根长满了刺的棍,让太子捡起来。太子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就说,这棍上有刺你不敢捡是吧?我替你把刺去干净了。我杀的这些都是天下的坏人,我把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好当家啊。朱元璋和太子的这番对话,就暴露了朱元璋滥杀功臣的真实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