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久主要在兄长义久的身旁出任军事参谋,左右著岛津军团的战略方针。
从初阵的岩剑城之战起,与兄长义弘及弟弟家久参与岛津家绝多数的合战。
他先后在横川城攻略、大隅小滨城攻略、伊东攻略、耳川合战等,担任副将并立下战功。
岁久从1563年起担任吉田城城主,拥有不俗的政绩。
据说,岁久经常在家中的酒席中代替酒量不佳的兄长喝下家臣们的敬酒,因此获得许多家臣的敬慕。
在的九州征伐的前夕,岁久主张归顺秀吉,然而岛津四兄弟的其余三人均主张,因此岁久的主张被否决。
不过,岁久在岛津家归顺秀吉后,他对秀吉的态度突然完全改变,他对秀吉采取反抗的态度,先在朝鲜文禄之役中以生病为理由拒绝参战,后来更与岛津家臣梅北国兼发起对抗秀吉的一揆暴动(梅北一揆),有不少岁久的家臣亦参与是次暴动,因而触怒秀吉。
秀吉遂下令义久讨伐岁久,岁久自杀,终年56岁。
岁久死后,由忠邻的嫡子岛津常久继任日置岛津家的家督之位。
在秀吉死后,尊敬岁久的百姓在岁久自杀的地方兴建心岳寺纪念他,亦即现在的平松神社,作为战神及安产神受到信仰。
即是说作为九州代表大名,岛津家的历代当主都是文武双全的出色人物。
这句话可以从岛津家能在混乱的战国中立足,然后平安的度过江户三百年中得到证实。
只有当主得到有能力的家老和一门众的辅佐,领国才能得以保全。
在战国岛津家的历代当主身边都有一群优秀的一门众。
岁久和他的兄长义久(当主)、义弘、弟弟家久一同从统一萨摩、大隅、日向三州,走向九州的平定。
岛津家自镰仓时代以来就开始统治三州(萨摩、大隅、日向),历经三百余年。
到了战国时代,岛津家开始从守护转变为战国大名。
但是,战国初期的岛津家一族纷争不断,还不停的各地的豪族交战。
由于领国经营的不当,国内由大量作为领内的地头的岛津一族庶族分裂统治着。
除了岛津宗家,其他还有派生出来的如萨州岛津家、伊作岛津家、向州岛津家等等。
到了岛津家第十四代当主岛津胜久的时候,他甚至连收拾萨摩一国的能力也没有。
而打破这种状态的是岛津分家伊作岛津家的第十代当主岛津忠良。
忠良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政治能力,使自己的嫡男贵久成功的继承了岛津本家,并结束了岛津一族内部争斗局面。
晚年出家号称愚谷轩日新斋隐居,作为岛津家的精神支柱存在着。
他与父亲合力进行三州的统一,还第一次把铁炮运用到实战中(木崎原合战),是一个有着先见之明的战国大名。
岛津岁久(しまつ としひさ)是岛津贵久的三男,天文六年(1537年)十月七日生于伊作龟丸城。
在他之上有两个哥哥,比他大四岁的义久和比他大两岁的义弘,而末弟家久是生于十年后的天文十六年(1547年)。
义久这岛津四兄弟受到祖父日新斋和父亲贵久的熏陶,开始逐渐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长。
祖父日新斋把他们四兄弟的才能评价为,义久拥有出色的政治平衡感觉,义弘犹如摩利支天在世,岁久能够始终察觉利害关系并作出相应对策,家久是优秀的战术指挥官。
岁久成人后被称为是“智谋第一之人”,在战场上以他同样出色的谋略和武勇为岛津家立下了。
新的岛津家当主义久在他的几个弟弟的支持下,终于在天正五年(1577年)完成了父亲和祖父两代人三州统一的夙愿。
天正六年(1578年),岛津军在日向耳川与大友宗麟率领的大友军决战。
大友军此役战死者多达二万人,岛津家向着九州统一的目标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天正十二年(1584年),岛津大军从肥后侵入筑后,在肥前岛原合战中讨取“肥前之熊”龙造寺隆信。
九州长期维持的岛津、大友、龙造寺鼎立的局面被完全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岛津家独霸九州的局面。
天正十四年(1586年),岛津军为了完成九州的最终统一,开始对大友家的本处地丰后发动总攻。
然而,就在岛津家全力侵攻丰后之时,的敌人出现了。
秀吉接受了大友宗麟的救援要请,向岛津家发出停战命令(国割案),这自然是遭到了岛津家的拒绝。
次年的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方大军二十五万开始征伐九州。
而此时在岛津家中唯一与主张和秀吉决战的重臣唱反调的就只有岁久一人。
岁久冷静的分析了岛津家和丰臣家的实力对比,他知道无论岛津军怎样的英勇奋战,始终是无法战胜秀吉的大军的。
然而,岁久的愿望没有实现,秀吉大军开始侵攻九州。
开战前采取强硬手段的义久在根白坂砦合战战败后,不顾弟弟和重臣的反对,独自决定投降秀吉。
然而,开战前属稳健派的岁久的态度在义久屈服后突然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巨大转变。
岁久反对向丰臣方参降,坚守自己的居城宫之城,还煽动丰臣军进军要道上的领民暴动,命家臣在山林里向秀吉的驾笼射箭。
岁久的态度的骤变引起了自己与主张降伏的兄长的对立。
之后,末弟家久在向丰臣秀长参降后急死,怀疑是被丰臣方所毒杀的,这更是加剧了岁久对秀吉的不信任。
自义久继承家督以来一直以团结一致著称了岛津四兄弟崩溃了。
义久的降伏虽然使岛津家没有了存亡的危机,但是家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不满分子。
对义久屈服于秀吉不满的地头、侍大将手中都握有一定的实战兵力。
他们都把希望寄托于在宫之城称病拒不拜谒秀吉的岁久身上。
天正二十年(1592年),不满分子终于发动了叛乱。
就在秀吉出兵朝鲜之后,地头梅北国兼、田尻但马守、伊集院三河等笔头率军二千,叫嚣着讨伐秀吉,进攻肥后的八代城和佐敷城。
当时,义久正在名护屋阵中,义弘已经渡海赴朝。
接到家中发生叛乱的报告后,连一向沉着冷静的义久都感到惊愕不已。
梅北等在叛乱成功后率军向萨摩方向退却,在国境附近遭到岛津军迎击,梅北军全灭。
那就是在二千叛乱军中有三百名是岁久的家臣。
虽然没有岁久直接参与梅北一揆的证据,但是岁久自从九州征伐以来就一直与秀吉对抗。
秀吉自然不能容许这样的危险人物存在,他向为镇压叛乱归国的义久发出了岁久征伐令。
义久自然不忍讨伐支持了自己数十年的亲弟弟,但是权利者秀吉的命令是必须服从的。
义久找借口要岁久前往鹿儿岛,岁久在路上发现事情不对,与家臣白人回归宫之城。
但是义久的士兵已经切断了岁久的退路,岁久不得不在樱岛吉野台地上岸,匆忙摆开阵势。
由于自己与宫之城的联络被切断,岁久仅以百人面对义久所率领的五百军。
天正二十年七月十八日,义久率本家兵五百人向岁久军发起进攻。
岁久在将短刀刺入自己的腹中时言到, “到自己死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妇人生产时的痛苦。
” 此后,岁久自刃地的那块石头被称为“御石样”,是妊妇的守神。
在义久、义弘两兄弟团结努力下,岛津家巧妙的从后来的动乱时代中生存了下来。
一般认为,岁久是因为反抗秀吉的支配而被亲大哥诛杀的悲剧人物。
但是岁久在兄长降伏后突然变成反秀吉派,除了他本身对秀吉的反感以外,其中另有隐情。
岁久对秀吉的抵抗,使他身边结合了岛津家中所有的不满分子,而在他死后与之相连的所有的不满分一同被消灭了。
岁久为了岛津宗家的存续,赌上了自己的性命,他用他的死解救了岛津家。
岁久死后,他的灵位被供奉在心岳寺(现在的平松神社),和日新寺(竹田神社)的岛津家中兴之祖岛津忠良、妙圆寺(德重神社)的摩利支天的化身岛津义弘一同被神格化。
岁久对岛津所做的一切,是萨摩人永远不会忘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外求财者,往北走吉利,往南走不吉利,得此梦与属鼠之人,属龙之人共同求财,乃是水入水库,事业良好,生活顺利,多为他人真诚相待求才可长久。
单身女人梦见自己命不久矣,感情中有不利之征兆也,乃是与爱人间争吵颇多,你二人感情多受他人影响,彼此因烦恼之事有所误会,生活更有不利。
已婚女人梦见自己命不久矣,近期感情中有不安,乃是与爱人多有斗争之事,则家中更有烦恼之,切莫将情绪发泄于人。
从事传媒,影视等相关行业者,得此梦乃是水克火为财,虽有担忧之事,却是能力过强之人,事业中有所改善。
长禄四年(1460年)政尧制造了守护代伊庭满隆之子被杀事件,近江实权掌握者伊庭氏的实力被削弱,而将军足利义政误听谗言,使政尧在京都大原地方剃发出家,由龟寿丸再度继任家督。
南近江六角氏源出武士名门佐佐木氏嫡系,世为南部近江守护。
康正二年(1456年),六角久赖因无力抵御京极氏对领国的干涉而自杀,被官拥立久赖年幼的嫡子龟寿丸继承家督之位,并仿照往例,由家臣山内政纲辅佐龟寿丸。
长禄二年(1458年)龟寿丸突然被解除近江守护的职务,改由堂兄弟六角政尧继任,政尧是在文安内乱中自杀的六角时纲之子,这明显是幕府抑制六角的势力安定近江的手段。
内权力争 此时围绕着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的后继者之争愈演愈,深为家督继承问题困扰的六角氏也趟进了幕府内权力争伐的浑水。
应仁元年(1467年)畠山政长与义就之间的合战引燃了战火。
自此迅速扩大到各地,北近江的京极家参加了东军,而六角家则加入了西军,家督龟寿丸年幼,便由山内政纲与伊庭贞隆领军攻占清水城,并侵略延历寺寺领,但此后山内政纲和伊庭贞隆分别在京都和近江的合战中失利。
应仁二年(1468年)十一月,京极氏与六角政尧的联军攻破了六角氏的本城观音寺城,在东军拥立的将军足利义政的支持下,政尧再度成为近江守护。
文明元年(1469年),京极持替六角政尧出任近江守护,六角龟寿丸和山内政纲为了夺回领国而在近江起兵展开对观音寺城的攻略,在京极持清的强力守护代多贺高忠的压制下,六角军屡屡战败。
互战 文明二年(1470年)京极持清急病遽逝,其子胜秀在家督继承的争夺中失势,六角家重占近江,势力又发展起来。
文明三年(1471年)东军的幕府再度任命六角政尧为近江守护,指令其攻入近江。
已经元服的龟寿丸更名行高,率领六角氏一族进行了有力的抗击,攻占清水城政尧战败自杀。
文明四年(1472年)京极政高令家臣多贺高忠再度攻略近江,高忠从近江北部攻入并取得一定战果,却在南下时受到西军的美浓斋藤妙椿的阻击而败走,东军幕府对近江的侵入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六角氏支配领国的欲望是强烈的,随着幕府与六角氏交涉的决裂,幕府决定再度发动对近江的攻略。
近江守护的职务由六角虎夜叉继承,同时命令京极政高讨伐六角行高。
决战 文明七年(1475年),政高自领国出云远征,集结延历寺徒众发动攻略,与六角氏的决战拉开了序幕,战斗在观音寺城展开,六角行高身先士卒率军奋战。
初战以六角氏被“俘虏数百人,斩获百余级”的败北而告终,观音寺立刻陷入了笼城战的境地。
正当行高自觉命数已绝之时,次月西军的援军在土岐成赖和斯波义廉的率领下抵达,西军发动反击,东军全线崩溃被逐出了近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