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九子夺嫡”老生常谈之话题,但是每每谈及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心得体会。

研究历史有时候就好比打麻将,都是那几张牌,但是每一次得到的排列组合都不一样,而且即便是同样一副牌,同样的牌局,不同的人来看,都会是不同的结局,而学习历史就有这样的魅力。
今天要主讲的这位人物,在之前但凡涉及“九子夺嫡”话题是必须要涉及之。
然而呢,他在夺嫡过程中似乎“戏份”最少,但是却最被后人熟知,所以今日有意就其事迹单独表上一表,这个人就是第十三子——爱新觉罗_胤祥。
后人习惯称其为“十三爷”。
翻阅历史典籍,你会发现在“大家伙”忙于争宠夺嫡之时,胤祥的事迹“消失”了,可查事迹寥寥。
胤祥成了这一时期“无所事事”的闲散宗室。
但是,要是往前追溯一下,就不难发现“胤祥”这个名字在各类文件中是频频出现,更不难发现对他的宠爱。
再往后看,到了朝,胤祥更是政绩斐然,是雍正朝举足轻重之人物,绝对是最为信任和倚重之大臣,没有之一。
那么就是这样一位既神秘,又了不起的胤祥,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生平又有哪些值得后人借鉴学习的过人之处呢? 前文提及,夺嫡之时胤祥可查事迹寥寥,仅在雍正帝起居注中有这么一句话,大意就是:怡亲王(胤祥)因为二阿哥之事受到了牵连,但不久康熙皇帝就宽宥了胤祥。
就这么一句话,但是放在那个云谲波诡的时期,足以让人“无限遐想”。
胤祥所谓“牵连”之惩罚,应该是被宗人府圈禁,时间不长就被放了出来。
实际上,因“二阿哥”受到牵连而囚禁的并非只有胤祥一人,老三胤祉、老四(雍正皇帝)和老五胤祺都受到囚禁。
后来经过调查,这三位是无辜的,也就释放了事。
可见这一时期,在之形势,康熙皇帝对于他的儿子们戒备心理之强,可谓是前所未有。
至于康熙皇帝对胤祥之“宽宥”,也仅限于没有终身囚禁罢了,但对于胤祥始终未予谅解。
康熙四十八年大封皇子之时,之前被圈禁释放的胤祉、胤禛和胤祺都晋封亲王,就连“镇魇太子”的“从犯”老八都复立贝勒,在不受康熙皇帝重视的老九和年龄更小的老十四胤禵都被封为贝子的情况下,胤祥未获任何爵位封受,侧面反应了康熙皇帝对胤祥之厌恶。
也许正是这样一段人生低谷,铸就了胤祥,与世无争的性格。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成就了胤祥一生之功绩。
“熬”过了康熙末年的低谷岁月,雍正朝伊始,胤祥的人生发生了从低谷到巅峰之变化。
雍正皇帝一上位,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之一就是晋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任命其为四位总理王大臣之一,掌管户部。

尽管雍正皇帝早就封藩建府,但是一向低调谨慎的胤禛并没有太多的自己人,因此胤祥可谓是。
自古多少身居高位,被皇帝捧上天的人物,最后都落得身败名裂之下场。
远的不说,同为雍正朝初期“三巨头”的那“两头”隆科多和,就没能摆脱了这恶性循环的怪圈。
但是胤祥却至始至终都是被光环笼罩,不得不佩服胤祥之同时,又惊讶胤祥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总结起来,胤祥的人生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谦谨。
尽管胤祥身居高位,但是留下胤祥做任何决策的史料并不多。
这说明,胤祥虽然成为雍正朝初期最被倚重之臣,但是绝无任何僭越之行为,自己只负责提意见,决策权永远留给皇帝。
另外,由于胤祥工作认真,政绩出色,雍正皇帝自然是对胤祥大加赏赐。
然而,胤祥面对皇兄的种种恩赏,第一反应永远是竭力推辞。
都说为君者有“帝王心术”,其实为臣者又何尝不是?这种推辞使得皇兄对自己永远持有一种亏欠心理。
而雍正皇帝又是一位爱憎分明之人,心里越是亏欠就越是要加倍地补偿。
所以这也是胤祥能够始终“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方面体现了胤祥谦谨的就是不结党营私。
年羹尧和隆科多基本上就是倒在结党营私上。
古代帝王,尤其是皇帝,最厌恶大臣们结党,康雍乾三朝多少文字冤案,其主要目的就是打击结党?所以胤祥对于结党之事那是相当避讳。
但是,与结党营私之作风大相径庭的是,雍正皇帝居然主动给胤祥拉帮结派。
在打击年羹尧和隆科多过程中,为了瓦解年、隆集团,深谙官场之道的雍正皇帝,主动给那些结党年、隆的官员找“大腿”,这个“大腿”就是怡亲王胤祥。
要不是对胤祥百分百之信任,精明透顶的雍正皇帝怎么也不会这么做。
然而,胤祥的做法是,以皇帝之结交为结交,以皇帝之憎恶为憎恶,只管发现人才,但从不笼络人心。
确实,胤祥为雍正皇帝举荐过不少人才,近臣和自己的接班人果亲王胤礼,都是胤祥举荐之重臣,但是他们是“十三爷”的人吗?并不是。
胤祥之谦谨最后的表现就是懂得急流勇退。
雍正八年,为雍正皇帝操劳八年的胤祥不幸病殁,年仅44岁。

在卧病在床时期,胤祥给雍正皇帝上了一份为自己的身后之事做了安排之奏折,算是一份遗嘱。
他在遗嘱中特地强调了两点∶ 第一,凡一切安葬礼制绝对不要超出亲王定例;第二,自己死后由自己的小儿子(嫡出)弘晓承袭怡亲王爵位。
第一点好理解,不搞“特殊化”是为了不给其他人留下话柄。
当然了,如果皇帝坚持要搞特殊,此时我胤祥已经不在了,这完全与我个人意志无关。
这第二点的目的其实与第一点是异曲同工。
当时他的小儿子弘晓年仅九岁,九岁孩童承袭王爵是怎么也不可能参与朝政的。
胤祥之意正是借此表明,胤祥这一支后人至此远离政治中心。
其实在胤祥的心里,子孙后代能够保全这一份爵位已然是万幸了。
雍正皇帝对于胤祥身后事安排之良苦用心怎能不心知肚明。
对于第二点,雍正皇帝遵照胤祥之意,谕旨“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
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雍正皇帝特地称为“吾弟”,后才用皇帝专用自称“朕”,可以看出胤祥在雍正皇帝心目中之地位是“先兄弟,后君臣”,这在集权制达到顶峰的封建社会,应该是绝无仅有之例了。
“怡亲王之爵位”也成为大清王朝第九个“”。
而对于第一点,悲恸而愧疚的雍正皇帝怎么也不能答应,实际上,胤祥的安葬礼制远远超出亲王定例,要不是胤祥先见之明早有预料,这些所谓越制的恩宠,都可能成为子孙后代的麻烦。
而且事后证明,胤祥的谦谨不但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己的儿子们。
皇帝上位之后,不但对十三叔颇有微词,对待堂弟弘晓更是隔三差五以言语旁敲侧击,有意打压。
而自己那不安分守己的儿子弘昌和弘晈,最后虽被卷入政治风波,还好仗着老爹的面子,没丢了性命。
其实,胤祥为何能够如此,又能如此先见之明?再简言之,同为帝王心术修炼之人,谁还不知谁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元世祖忽必烈之孙 元朝的第二位帝王孛儿只斤·铁穆耳简介
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即(1295年-1307年在位),的第二位。之孙、皇太子真金第三子。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 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 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一致承认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南、贵州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渐衰败。 大德十一年(1307年)驾崩,后继无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争夺战的隐患。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至元二年(1265年)九月,孛儿只斤·铁穆耳出生于元大都燕王府,是元世祖的嫡子燕王孛儿只斤·真金的第三子,母亲是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 至元十年(1273年)二月,父亲真金被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春,经卢世荣重新起用的余党答即古阿散等,找到了一个搞垮皇太子真金的绝好机会。在此以前,南台御史曾封章上言:“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宜外预。”真金深知忽必烈不愿禅位,闻知此事后甚为恐惧,御史台因秘其章不发。但此事为答即古阿散等得知,遂于忽必烈前奏请收内外百司吏案,以大索天下埋没钞粮为名,而实欲揭露此事,乃悉拘封御史台吏案。御史台都事尚文将事情原委告知中书右丞相安童和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决定留秘章不与;次日,答即古阿散乃上告忽必烈,命大宗正薛彻干取其章。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尚文就献计于安童及玉昔帖木儿二位“大根脚”人物,以“先计夺谋”法抢先至忽必烈前陈述事情经过。,忽必烈听到居然有人要他提前让位给太子,大发雷霆,历声责问道:“汝等无罪耶?”丞相安童带头认罪说:“臣等无所逃罪,但此辈名载刑书,此举动摇人心,宜选重臣为之长,庶靖纷扰”。忽必烈怒气稍解。形势遂趋缓和,后答即古阿散等坐奸赃论死,其同伙分别被诛杀、流放或没为奴。虽然如此,真金竟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十二月死,终年四十三岁。 真金太子的长子甘麻剌作为嫡长孙,自然是皇位最佳的继承人——这种观点只是汉儒的观点。甘麻剌与铁穆耳皆由真金太子妃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所生,自小由忽必烈皇后察必抚养长大,封晋王,长期在漠北任方面主帅。忽必烈在真金太子死后,并没有特意立“皇太孙”,可他专门为甘麻剌专立设置“内史府”,似乎是倾向把这位当接班人来培养。但是,真金太子妃阔阔真对长子并没多少感情,她更喜欢幼子铁穆耳。并且元世祖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真金之子铁穆耳身上。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诸王叛乱,忽必烈派铁穆耳统兵讨伐叛王哈丹。 上都即位 至元三十年(1293年)六月,铁穆耳受皇太子宝,接着忽必烈又派他镇守蒙古汗国故都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掌管北方防务。同时派开国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孙、御史大夫玉昔贴木儿做他的助手。在玉昔贴木儿请求之下,忽必烈将原来属于真金的印玺皇太子宝授给铁穆耳,间接表明了传位给他的意图。此外,在忽必烈的督促下,铁穆耳戒了酒。铁穆耳在东北与和林的经历,使他与精锐的北方驻军结下了特殊关系。这一关系成为他和他的后裔登上帝位的重要保证。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二十二日,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四月初,铁穆耳和随同出征的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赶回漠南。玉昔帖木儿立即成为临时执政集团最核心的成员之一。右丞相完泽不得预议机密,只好结托真金妃打听消息。真金妃召伯颜、不忽木和玉昔帖木儿探问,却受到玉昔帖木儿的一顿抢白。这时候,与铁穆耳竞争帝位的最强有力的对手,应是他的胞兄、真金长子、出镇岭北的晋王甘麻剌。玉昔帖木儿先发制人,在宗亲合议前私下逼迫甘麻剌说:“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主。畴昔储闱符玺既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甘剌麻虽然勉强表态:“皇帝践祚,愿北面事之。”但他内心终究仍有些不服。后来经真金妃提议,命兄弟两人当众比赛诵读祖宗宝训,优胜者为大汗。甘麻剌因口吃,竞赛失败。四月十四日,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左右部诸王全部来到上都聚集。在此以前,御史中丞崔彧得到传国玉玺,上面的文字是“受命天于,既寿永昌”,把它交给了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将玉玺授予了铁穆耳。而后铁穆耳即皇帝位,受诸王宗亲、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铁穆耳终得以继位为帝,由真金妃亲手授以新发现的传国玉玺,并于四月十六日正式登基,是为成宗。追尊其父真金为皇帝,是为元裕宗,尊太母元妃为皇太后。五月,上大行皇帝尊谥曰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改皇太后居住的以前的太子府为隆福宫,詹事院为徽政院,司议为中议,府正为宫正,家令为内宰,典医署为掌医,典宝为掌谒,典设为掌仪,典膳为掌膳。并且封皇姑高丽王王昛妃忽都鲁揭里迷失为安平公主。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六月,成宗下诏减速免所在本年包银、俸钞,以及内郡地税和江淮以南州县当年的一半夏税。 守成之局 元贞元年(1295年)正月,下诏道家复行《金箓》《科范》。以云南行省左丞杨炎龙为中书左丞。封皇姑囊家真公主为鲁国大长公主,驸马蛮子台为济宁王。二月,安西王相铁赤等人请求再次设立王相府,元成宗不许。下令陕西省臣给其所需,仍然把廉访司没收的赃钞给他。闰四月,元成宗在山西五台山为皇太后建佛寺。五月,翰林承旨董文用等人进《世祖实录》。驸马济宁王蛮子台私杀罪人,御史台大臣弹劾他擅自处理,元成宗下旨让蛮子台知晓。下诏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营建,免除五月以前积欠的钱粮。 元贞二年(1296年)正月,铁穆耳下诏因为忽剌出千户所部屯夫非常贫乏,所以免除其输租。上思的叛贼黄胜许攻打剽水口思光寨,湖广行省调兵击败了他,抓获其党羽黄法安等人,叛贼逃入上牙六罗。命西平王奥鲁赤夏天去上都。安西王傅铁赤、脱铁木等人再次请求修筑王府,皇上说:“去年阿难答已经面奏过一次了,朕以世祖定的规矩回复了他,如今再次奏请,难道想让四川、京兆全成为你们的吗?赋税、军站都是归朝廷所管,如今姑且同意你们的请求,置王相府。”御史台的大臣说:“汉人的大臣,曾经被别人搜罗罪状打击,所以不敢直接对皇上进言。请皇上在近侍昔宝赤、速古而赤这两个人里,选择一个任用。”皇上说:“怎么能任用他们?在汉人中选择有见识能办大事的人吧。”最终以御史中丞秃赤为御史大夫。二月,自六盘山至黄河的地区立屯田,置军万人。以大都留守司达鲁花赤段贞为中书平章政事。三月,以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为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 大德元年(1297年)三月,以陕西行省平章铁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中书省左丞梁暗都剌为中书省右丞。西蕃的贼寇攻打阶州,陕西行省平章脱列伯派兵进讨,其党羽全部平定,留军五百人戍守那里。八月,八百媳妇爆发叛乱,攻打彻里地区,元成宗派遣也先不花率领军队征讨他们。 大德二年(1298年)二月,下诏枢密院合并贫难军户。以中书右丞、徽政院副使张九思为平章政事,让他处理中书省的事。五月,元成宗以中书右丞何荣祖为平章政事,处理中书省的事,以湖广左丞八都马辛为中书右丞。命中书省派遣官员监察云南、四川、海北海南、广西两江、广东、福建等处六品以下的官员的遴选。六月,御史台大臣上书:“江南地区在的时候实行两税法,自从阿里海牙改为门摊,增加的课税钱到了五万锭。如今宣慰张国纪请求恢复科夏税,与门摊一起征收,湖、湘地区受害很深啊。”元成宗立即下令中书省免去这个方法。元成宗禁止诸王擅自行事,其中有越例亵渎的人,遣使将其拘拿。七月,河南汴梁等地下大雨,黄河决堤,淹没了归德数县的禾稼、庐舍,元成宗免其田租一年。并且派遣尚书那怀、御史刘赓等去堵住决堤的大河,自蒲口开始修筑,一共修筑了九十六处。 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皇太后崩,祔葬先陵。四月,以中书省断事官不兰奚为平章政事。赐皇侄()所统诸王戍军马二万二千九百余匹。派江浙释教总统僧人宁一山出使日本,恢复了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和文化往来。但是,成宗后期曾一度用兵西南。 大德四年(1300年)底,身在云南的行省左丞刘深好利生事,上奏道:“世祖以神武混壹海内,功盖万世。皇帝继位以来,未有武功以彰显神武天资,西南夷有八百媳妇国未奉大元正朔,请允许为臣我为陛下征之。”成宗发兵两万出征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治京泰国清迈)。元成宗本也想“开边”弄出件大功青史留名,因而“用兵意甚坚”。 大德五年(1301年)正月,元廷发钞近十万锭,作为军费支持用兵。又因金齿(今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腊戍一带)诸国阻击元朝的征缅归师,下诏计伐金齿诸国。后因出征八百媳妇国之元军损失惨重,成宗才决心不再对西南用兵。也就在这时,成宗达成了与笃哇、察八儿等西北诸王的和解,延续几十年的西北战乱得以平息。五月,云南土官宋隆济举兵叛乱,云南行省自愿征八百媳妇的有二千人。七月,元成宗命云南行省的蒙古士兵征讨八百媳妇。八月,元成宗派遣薛超兀而等人率兵征讨金齿诸国,当时征缅的大军还师,被金齿所阻挡,并且战死了很多士兵。并且金齿又接连八百媳妇诸个蛮邦,他们相互效法不向元朝缴纳税赋,并且杀戮元朝的官吏,所以发兵征讨。十一月,元成宗派遣刘国杰及也先忽都鲁率兵万人,八剌及阿塔赤将兵五千人,征讨宋隆济。 后期弊政 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晋王甘麻剌薨,元成宗下令封其王印以及内史府印。元成宗下令探马赤军与江南水手相互教习,以防备海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江南朱清等贪污贿赂案被揭发出来,牵连了一大批官员,促使成宗再一次下决心查处贪污官员。当年仅七道奉使宣抚官查处罢免的贪官污吏就有18473人之多,查出赃款15865锭,审理冤案5176件。在大都建孔庙(即今北京国子监孔庙),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大德七年(1303年)三月,因为征讨八百媳妇损兵折将,诛杀刘深,鞭打合剌带、郑祐等人,于是引发出成宗对中书省进行大清洗的事件。它被看成是成宗后期“朝廷更政”的一个标志。主持“更政”的首相,则是曾以中书左丞相职位辅助过完泽的哈剌哈孙。哈剌哈孙晋位右丞相以后,精选州郡守令,定官吏赃罪十二章及丁忧、婚聘、盗贼等制,禁献户及山泽之利。不过“更政”的实际成效并不很大。同时罢云南征缅分省。小兰禧、岳铉等进《大一统志》。六月,罢除四川宣慰司,设立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以云南行省平章脱脱、湖广行省议事平章程鹏飞一起做为平章政事。 大德八年(1304年),成宗下令天下官员体恤民情,减省刑罚,免除灾民差税一至三年不等。鉴于江南佃户田租过重,在过去减过十分之三的基础上再减十分之二,且永为定例。同时开放山场、河泊、任民采捕。二月,翰林学士承旨撒里蛮进金书《世祖实录节文》一册、汉字《实录》八十册。四月,元成宗设置千户所戍守定海一带,以防备倭寇的侵扰。命僧道为商人缴纳租税。 大德九年(1305年)四月,云南行省请求增加当地的卫兵,元成宗不许。六月,成宗立子德寿为皇太子。七月,以大司徒段贞、中书右丞八都马辛并为中书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合剌蛮子为右丞,参知政事迷而火者为左丞,参议中书省事也先伯为参知政事。十月,成宗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伯要真氏执政。朝中大事委于右丞相哈剌答孙。十二月,皇太子病逝。 无嗣而终 成宗后卜鲁罕在大德后期干政多年,与中书省、枢密院里的许多回回大臣深相结纳。因此卜鲁罕打算内而操纵朝议,外而倚重阿难答手中的兵权,临朝称制。而阿难答本人也因手握重兵,欲以世祖嫡孙的身份争夺皇位。双方为了共同对付出镇漠北的海山和他弟弟而结为联盟,被当时的汉人儒巨称为“回邪诪张,势挟中闱”。为了试探舆情,卜鲁罕等人几次召集馆阁会议。争夺皇位的另一方,是海山兄弟。海山长年总兵北边,在大德年间与西北藩王的几次硬仗中战功卓著,又是真金嫡孙,颇得在漠北作战过的诸王将领的拥护;海山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则雅重儒术,从成宗朝起就在身边聚集起一批汉人士大夫或倾心汉文化的蒙古、色目侍臣,被中原和南方士人看成振兴文运的希望所在。卜鲁罕显然早就对海山母子染指皇位存有戒备。大德九年(1305年)十月,她以中宫秉政,出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于怀州,企图通过割断他们与朝廷中枢的联系来限制其行动。大德十年(1306年)正月,元成宗下诏询问庄圣皇后、昭睿顺圣皇后、徽仁裕圣皇后处理朝政的情况,以备纪录。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成宗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庙号成宗,谥号为钦明广孝皇帝。蒙古语称号完泽笃皇帝。《成宗皇帝谥册文》内容如下:“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曰:臣闻称天以诔,表名实之至公;法日而名,庶形容之可拟。维帝王之有谥,盖今古之彝章。钦惟大行皇帝禀上圣之资,抚重熙之运。当裕考龙升之后,承世皇燕翼之谋。武威肃镇于遐荒,文德诞敷于华夏。业业谨盈成之戒,愉愉尽孝敬之诚。罢勤远之兵,边衅弭而苗顽格;遣直指之使,皇泽宣而民瘼除。九族形敦睦之风,万国洽隆平之治。爰酌奉常之仪,用昭告祔之文。谨遣摄太尉某官某奉册宝,上尊谥曰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伏惟睿灵在天,孚鉴逮下,茂膺典册,锡羡邦家。“ 按照蒙古旧俗,大汗死后,例应由皇后摄政,主持召开选立新汗的忽里台大会。但卜鲁罕企图控制朝议以遂其私。成宗死后,哈剌哈孙立即秘密地遣人通知在漠北的海山和在怀州的答己及爱育黎拔力八达。这时卜鲁罕已下密制切断通往漠北的驿路。戍守和林的海山接到成宗去世的消息后,曾准备立即离开大军回朝。 大德十一年(1307年),率军自金山前线东返的海山抵达和林,召集岭北诸王勋戚大会,诛杀与阿难答通谋的合赤温后王也只里,与会宗亲大臣合辞劝进。海山这时已获悉答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先至大都。当年五月,海山会答己、爱育黎拔力八达于上都,在忽里台大会上就任新汗,是为武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自刎殉国的军机大臣,博尔济吉特·班第生平简介
博尔济吉特·班第(?—1755年)蒙古镶黄旗人,将领。官学生出身,历任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湖广总督、兵部尚书。至年间,三度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乾隆十一年,署山西巡抚。十五年,补拉布敦之缺任驻藏大臣。十七年,转西宁办事大臣。十八年,奉旨接替阿里衮署两广总督。二十年,授予定边将军,领兵西征准噶尔。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反叛后,班第在撤出伊犁时被准噶尔叛军包围,自刎殉国,谥义烈,京师建祠,亦曰双忠,图形紫光阁。 生平 博尔济吉特·班第,间,自官学生授内阁中书。五迁,雍正初至内阁学士。四川、云南徼外与西藏定界,命偕副都统鄂齐如西藏宣谕。迁理藩院侍郎。坐事左迁,在内阁学士上行走。十一年,命在军机处行走。 乾隆三年,授兵部侍郎。外擢湖广总督。剿镇筸、永绥乱苗,两阅月而毕,上嘉焉。 五年,以忧还京师。六年,命仍在军机处行走,授兵部尚书。十三年,师征金川,授内大臣,出督军饷,加太子少保。寻按四川巡抚纪山加徵累民状,命即署巡抚。时讷亲、师久无功,上谘班第,但言广泗罪状,语不及讷亲。上谕曰:“班第虽职饷,然为本兵军机大臣,军事及将弁功罪,皆职掌所在,不得以督饷,一切置不问。”左迁兵部侍郎。 十四年,予副都统衔赴青海办事。西藏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有叛迹,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疏闻。上移班第代拉布敦,未至,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谋益急,傅清、拉布敦召至廨,诛之。其徒卓呢、罗卜藏札什等遂叛,傅清、拉布敦死之。公班第达执卓呢、罗卜藏札什等,班第至,按讯,又得其党德什奈等凡二十七人,悉诛之。上以藏酋授王爵名位过重,命班第达以公爵管格隆事,令班第宣谕。班第又疏陈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与准噶尔通书谋叛状,上命诛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妻子。四川总督策楞等以师至,会议西藏善后诸事,西藏大定。 十六年,授都统衔。十七年,还京师,仍在军机处行走,授正红旗汉军都统。出署两广总督。十九年,师征准噶尔,复授兵部尚书,署定边左副将军,出北路。准噶尔内乱,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来降。诏以明岁进兵,谕班第筹画。班第以军中驼马牛羊宜牧地,得紥布堪、呢圭诸处,冬令暖,富水草,令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等往督牧。遣兵擒乌梁海宰桑东根、赤伦等,收其众数千户。复令参赞大臣萨喇尔将兵擒准噶尔宰桑库克新玛木特、通玛木特,收其众,得牲畜无算。上奖班第奋勇果断,予子爵,世授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赐白金千。十二月,授定北将军,召来京示方略。 军功 二十年正月,大举讨准噶尔,班第出北路,阿睦尔撒纳授定边左副将军为副;永常以定西将军出西路,萨喇尔授定边右副将军为副。班第与阿睦尔撒纳等议以二月出师。阿睦尔撒纳将六千人先行,班第将二千人继其后。班第至齐齐克淖尔,以马不给,令千五百人先,留五百人待马再进。至喇托辉,与阿睦尔撒纳军合。上以阿睦尔撒纳为准噶尔人所知,令其前行易招抚,戒班第仍令阿睦尔撒纳先行毋合军。班第至额尔得里克,复令阿睦尔撒纳先行。四月,师至博罗塔拉,得达瓦齐所遣徵兵使者,知伊犁无备。班第谋约西路军锐进。五月,遂克伊犁。达瓦齐以万人保格登山,侍卫阿玉锡以二十馀骑击之,惊走。上奖班第功,封一等诚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金黄绦朝珠。班第以伊犁厄鲁特生计甚艰,不足供大兵,六月,疏请留察哈尔兵三百、喀尔喀兵二百移驻伊犁河北尼楚衮治事。诸军次第遣还。是月,获达瓦齐,献俘京师。军初出,上察阿睦尔撒纳有异志,令班第严约束。及伊犁既定,上令和硕特四部部置汗,将以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阿睦尔撒纳觊总统四部,意不慊,置副将军印不用,用故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凌菊形小印檄诸部,讳其降,言以中国兵定乱,叛迹渐著。上召阿睦尔撒纳,以九月至热河行在,行饮至礼,与他部汗同受封。参赞大臣色布腾巴尔珠尔率遣还诸军以归。阿睦尔撒纳乞代奏,冀总统四部,期七月俟命。色布腾巴尔珠尔归,不敢闻。以班第趣阿睦尔撒纳诣热河,令参赞大臣额林沁多尔济与俱。阿睦尔撒纳怏怏就道,而上念阿睦尔撒纳终且叛,谕班第宜乘其未发讨之,毋濡忍贻后患。谕至,阿睦尔撒纳已行。上又命鄂容安等擒治。八月,阿睦尔撒纳行至乌陇古,解副将军印还额林沁多尔济,走额尔齐斯,遂叛。伊犁道梗。阿睦尔撒纳之党克什木、巴朗、敦克多曼集、乌克图等作乱,班第与鄂容安以五百人拒战,自固勒札赴空格斯,转战至乌兰库图勒,贼大至,围合。班第拔剑自刭,鄂容安同殉。上初闻班第等陷贼,令参赞大臣策楞自巴里坤间使传谕毋以身殉。策楞闻讹传班第等自贼中出,以闻,上解所佩荷包为赐。既闻班第等死事状,降诏谓:“班第、鄂容安见危授命,固为可悯;然於事无补,非傅清、拉布敦为国除凶者比。” 二十一年,师复定伊犁。丧还,上亲临奠,并令执克什木、巴朗等,馘耳以祭。又以萨喇尔同陷贼不能死,令监往旁视。寻以班第义烈,仍如傅清、拉布敦故事,京师建祠,亦曰双忠。旋复命图形紫光阁。子巴禄,初以察哈尔总管从军,袭一等诚勇公,授镶红旗蒙古都统,从定伊犁。为后五十功臣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