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降晋,厚存宠之,妻以姨妹,家室甚笃。
妻尝妒,乃骂秀为“貉子”。

秀大不平,遂不复入。
蒯氏大自悔责,请救于帝。
时大赦,群臣咸见。
既出,帝独留秀,从容谓曰:“天下旷荡,蒯夫人可得从其例不?”秀免冠而谢,遂为夫妇如初。
(《·惑溺第三十五》) 孙秀是时东吴的皇族,是的侄孙。
公元270年前后,孙秀在东吴前线带兵,很有威,引起吴主猜忌。
270年,孙皓派了五千兵力前往孙秀的驻地,说要打三千只鹿以充实自己的厨房,其实要打的是孙秀这只“大鹿”。
孙秀是个机灵人,连夜就带着家属和亲兵往北方投奔了。
孙权家族忌讳“貉子” 晋武帝很给孙秀面子,对他格外关怀宠信,不仅封他为骠骑将军,而且还把姨表妹蒯氏嫁给他。
这蒯家妹子也出身豪门大族,表哥是,爷爷是吏部尚书,老爸是南阳太守。

司马炎将这么一个豪族妹子配给孙秀,分明是把他当自家人了。
孙蒯两口子还是蛮恩爱的,不过呢,这不等于夫妻俩没有摩擦。
这蒯家妹子生性爱嫉妒,看见孙帅哥跟哪个美眉似乎有点互动时,就喜欢骂。
老婆和老公拌嘴,本是平常事,偏偏这位夫人用的是最难听的话,最难堪的比方,她骂老公是“貉子”。
什么是貉子?是南方的一种小型犬科动物,身子肥胖,腿又短粗,俗话叫土狗,是一种很不帅的动物。
蒯氏一天到晚把自己的帅哥老公“土狗长土狗短”地骂来骂去,你让你的帅哥老公情何以堪? 更何况孙秀本来就是从江东流亡过来的,在敌人的政权里求生存,心理当然很敏感,是个容易受伤的男人。
再往前追溯,其实整个家族都是很忌讳“貉子”这种动物的。
孙家是南方人,貉子是南方的动物,南方人最喜欢用“貉子”来骂自己看不起的人,后来渐渐发展到北方人也用这种动物来骂南方人。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骂孙权,想当年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他要求孙权友军立即配合,结果孙权有自己的小算盘,迟迟不肯出军,关羽于是开骂:“你这貉子居然敢耍我,等我关某攻下樊城,回头就灭了你孙家。
”一句“貉子”把孙刘联盟活活给毁了,可谓一句骂人的话改变了三国历史。
综合这些历史政治因素,可以想见孙秀该有多生气,于是跟老婆再也不往来。

蒯氏其实也是个善良的人,看老公生气到这个分上了,于是很后悔又自责,只好找最大的人情面子——皇帝司马炎,请表哥想想办法。
司马炎也意识到这不只是家庭问题,因为当时的东吴还没有灭亡,拉拢孙秀是一项很重要的政策,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怎么调停呢?晋武帝这一年正好实施天下大赦,在接见了文武大臣之后,司马炎单独将孙秀留下,只说了一句:“如今天下大赦,讲究宽宏大量,你家的蒯夫人应该也在特赦之列吧。
” 司马炎调停家庭矛盾 这番话有讲究,表面上只是谈公事,却和家事有一个共同点:原谅。
我原谅天下的囚犯,你该原谅家里的老婆吧。
而且也给了孙秀面子,承认蒯氏确实有错。
但是你孙秀也不要过分,我司马炎都替你老婆求情了,见好就收吧。
孙秀是个聪明人,当即脱掉帽子向司马炎谢罪,然后原谅了老婆,夫妻俩和好如初。
司马炎地调停家庭矛盾,从其手法来看,他能统一三国,还真不是偶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代陈北科轶事典故,是如何成为假国舅的?
假国舅 话说陈洸中了乡举之后,即上京赴试。路上遇着一位的书生,两人结伴同行。半途,那陈生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陈生对陈洸吐露真情,这次是奉皇命入宫认亲的。自己命薄无福,只好拜托陈洸上京后想办法见到他的姐姐,把将此事禀明。他把各种信物交给陈洸,吩咐完便断了气。 陈洸进京后,便顶冒死者的身份,通过潮州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 派人对陈洸进行询问,校对信物,认为确实无疑,亲自召见陈洸,决定让陈洸进后宫认亲。 认亲那天,陈洸进入后宫,长跪于地。只见从内宫走出一队同样装扮的宫娥、美女,陈洸从未见过皇后,实在无从识别,一时间被难住了。这时,他急中生智,对着众宫人用潮州方言大声说:“潮州阿姐,你的头钗要掉下来了!”只见一位宫人用手去摸头钗。陈洗立即上前跪下,口称:“娘娘千秋”!这女人正是当今皇后。她连忙伸出双手把陈洸扶起来,连称:“国舅免礼”。 事后,陈洸将实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来因当众认了亲,二来陈洸是家乡人,他敢将事情披露也就算了。陈洸也就假戏真做了。 当然,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但为培植自己的势力,也就将差就错。 巧拒贡品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陈洸陪游江南,正德皇帝因听说岭南盛产荔枝,还有潮阳名产膏蟹,便命他归京时要多带一些荔枝、膏蟹,作为贡品。陈北科心想:如果给正德皇帝尝到了甜头,那以后每年得为朝廷进贡这类食物,这必将加重潮州百姓的负担。 他口头上答应了,但回家乡后一直搁下不予办理,还故意拖延时间,等到超过假期好久才迟迟上京去。 进献贡物那天,他怀藏一盘松果,用红丝线缚了二只田蟹,从午门外边牵边赶,闹了半天才到达殿前。正德皇帝见他这副模样,问道:“国舅为何来迟?”陈北科说:“奏万岁,膏蟹此物必须鲜活的才可烹食,如果死了就不可食用。臣为了保住活膏蟹,一路是赶蟹上京,致误了期限。且路途遥远,膏蟹经不住跋涉,几百只只存下这二只,也越走越瘦小了。乞望我主恕罪、恕罪。”又奉上一盘松果,奏道:“这荔枝乃岭南名产,玉液多津,香甜可口。然臣闻有‘桔生淮南,枳生淮北’之说,故荔枝到了北方便变得又硬又涩,难以入口。”拿起荔枝,刚咬了一口,不仅硬、涩、苦,又带松香的臭味,一连吐了好几口唾液;又望着那两只小得可怜的田蟹,很不满意地说:“潮州的荔枝、膏蟹,从此免了。”陈北科立即跪下叩头道:“谢主隆恩!” 计抗徭役 陈北科告老还乡以后,乡亲们纷纷向他诉说地方上徭役很重,如每年潮阳县都得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潮州参加修治“竹竿山”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官府还要乘机敲诈勒索,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这一年陈北科心生一计,吩咐知县不要派出民工,而他自己则邀了几位老人,带领一群儿童挑着工具去竹竿山。 潮州知府得知潮阳县上竹竿山工地的人全是老弱之辈,大为恼怒,亲往交涉。 知府出门,鸣锣罢道,好不威风。陈北科率领了众父老和孩童上前迎接。知府见陈北科亲自上工地,不敢怠慢,连忙下轿施礼说:“国舅爷为何亲自来竹竿山?” 北科说:“府尊大人有所不知,因连年来潮阳县龟头海发生隙崩为害极大,全部壮丁都出动参加堵塞隙口的工程,只剩下老弱在家,今因官府催迫甚紧,老朽虽手无,然不敢不前来,万望府尊大人见谅、见谅。” 知府见他们老的老、少的少,实在不成样子,便说:“竹竿山工程再紧,国舅爷您老人家也不必亲自来。” 陈北科乘势称谢道:“承蒙府尊美意,潮阳县今后就不再派人来修竹竿山了。” 说罢立即传命众人回县。知府目瞪瞪地望着他们回去,不敢阻挡。从此,潮阳县就不用再派工上竹竿山了。 陈北科与周不错 陈北科告老回家,终日吟诗作赋,为人解厄。一天,原三边总制已故翁万达的夫人,来求见,说是翁万达在官时与新任潮州知府侯天来有仇隙,现在侯天来要杀戮翁家,请求陈北科消灾解围。陈北科同情翁家,但苦无良策,整天在家中闷坐,恰好瞎子周不错在府外敲铃招卜,陈北科本是不信命卜,听到周不错,就命人呼唤他进来,以求开心。周不错不知此家是陈北科府第,信口开说陈北科有铁锁之厄。陈北科大怒反问周不错:“那你自己有什么厄运?”周不错知道自己失口,忙说:“小人也有厄,幸有贵人相救。”陈北科觉得好笑。命家人将周不错锁于贵屿大桥下,看看当潮汛涨起时,有谁人去救他。眼看水位渐涨,周不错大声呼救,正好陈北科的家兄陈南科路过,不知是谁,忙将周不错救起。 陈北科原想戏弄周不错,却触悟起解救翁家的对策。第二天,他乔装到潮州府,在大街上故意冲撞新任知府侯天来,侯天来不认识陈北科,命差役用铁索将陈北科捆缚,按当时朝廷惯例,当朝要人被缉,龙头炮便连天响至京城。龙头炮一响,侯天来大惊,一打听,才知原是锁了国舅爷,连忙哀求陈北科谅情。陈北科不允,坚持要同上金銮,侯天来知道事情弄大了对自己不利,苦苦请求陈北科相救。陈北科大声说:“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若依我三件事,此案不究”。侯天来满口答应。陈北科提出三个条件:一是立碑向潮州父老反省,二是不私报翁家前仇,三是赠送一块牌匾给周不错,牌匾要大书“潮州名卜”四个大字。鉴于陈北科的威望和声名,侯天来只得照办这三件事。一场风波平息了。 赴宴席 陈北科因任湖广佥事时而在乡居两年,期间普宁有一大商人与其要好,乔迁新居,摆桌请亲戚朋友前来赴宴,北科也在其中。 参加宴席的还有一位是新人,因北科赴宴时并无鸣锣开道而是带二家丁徒步前往,外人并不知道其来历。主人则安排北科坐宴席主桌的大位,新科举人及主人在两旁,举人心想普通小民敢来坐这大位,就问北科:先生至今是有坐有几次大位?北科则答:三次,一是我中了秀才父母设桌请我,二是我中举人时先生请我,三是我上京认姐后皇帝设宴请我。新科举人听后立刻借故离开主桌。 后举人打听得知当时与其在主桌同坐之人乃当朝国舅、湖广佥事陈北科。这新科举人受北科的为人简朴所影响此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 街路棚 明正德六年,陈北科上京赴试,途中与一姓陈举子相依为伴,结拜为兄弟,举子有姐姐为正德皇帝妃子,上京考中进士之后,陈贵妃认北科为义弟,故史称陈北科为“国舅”流传潮汕各地,至今还在香港和东南亚潮人圈影响深广。 陈北科为官清廉,不畏权势,在任大理寺少卿期间(大理寺为朝廷审处官吏犯罪机关,少卿为副职首长)得罪当朝权贵,明嘉靖十年(1531)被“恩准回梓”(即告老回乡)。史料记载,北科回乡时,官船驶至练江村前登岸,船上杂役抬上五只大箱子,乡邻以为北科当了大官,发财归来。到家时,陈北科当众打开箱子,里面都是书画作品。 后来,为了让全乡人都能欣赏这些佳作,陈北科把全部书画作品悬挂于贵屿最繁华街道的商店门顶,夜晚两旁配上大灯笼,街路上面搭上白布遮阳,这种沿街的书画展览,当地人称为“街路棚”。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邑内乡里,前往观赏者,有走路来的,有坐轿来的,也有驾小船从练江来的,练江上一时舟楫林立,灯光倒影,满江风月,小街,热闹非凡。“街路棚”书画展览延续至今,2014年,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游田野 陈北科因在朝为官二十载一直刚正不阿,在朝内得罪宦官众多,在先前就有宦官搞鬼导致他的“黄门第”无法建完,而宦官当政后,陈北科被迫告老还乡,宦官仍然想置陈洸于死地,曾向嘉靖帝提出要对陈洸实施绞刑,虽嘉靖帝没有采纳,不过宦官也没有放弃,一直诬陷他居乡不法,以致后世的各类文献的陈北科的记载都是一个不法小人,而他的真实面目则不在存在,在嘉靖十二年钦差来潮州视察,顺便到贵屿拜访陈北科,据说在与陈北科交谈中有说到朝内官员要灭他全家,要陈北科小心应对,北科则在第二年选择“诈死”,后隐名去了海陆丰。现如今在海陆丰大约有陈北科子孙后代四五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翁万达轶事传说,怒贬土地神
落海遇救 翁万达四岁时随父亲翁玉出海打鱼为生。翁万达,天天缠着要跟父亲去打鱼。传说,海中鱼虾将翁万达看成是白毛老虎,互相呼喊着逃开了。他父亲网网落空,只好返航。自此,凡是带翁万达跟着出海便打不到鱼;反之则鱼虾满载。翁玉终于得出晦气来自儿子的结论。 某次,父亲翁玉见翁万达不在,遂上船出海。正要下网,忽见船舱里钻出万达来。翁玉一时气急,顺势将翁万达抛进大海,随后后悔不迭,以为以致溺死亲子,不由眼泪直流。悲哀回家里,却见翁万达在床上睡觉。传说,翁万达掉进大海之后,南海龙王知道他是天上“白虎星”再世,日后要为建功立业,便急命几名,护送“白虎星”回家。翁玉只认为是神明保佑,大难不死,必成大器。从此,便不再翁万达将当成晦气。 再世 明世宗笃信道教,终日炼丹服药,某晚,正在品尝长生不老药间,突后官起火。朱厚熜闻报大惊,就在这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忽闻空中有人大喊道:“兄皇勿忧,为弟来救驾。”朱厚熜闻声,见空中来者是,朱厚熜觉得奇怪,遂问:“云长称朕为皇兄,莫非我是再世,那三弟张飞在何处。”关羽答道:“三弟张飞,就是前三边总督翁万达。”朱厚熜一听,心头不禁一惊。关羽接着说:“即是翁万达贤。”说罢便腾云而去。朱厚熜听了关羽的这席话,很是后悔,连夜命一位大臣为钦差,即时奔赴揭阳宣召已被罢官的翁万达回京升用谁知这时翁万达正与友人在福建游山玩水解闷,不想骤染急病,背发大疽,不幸中途死在船中。当钦差带圣旨跨进揭阳蓬州所城尚书府大门时,翁万达已归天六日了。 斩诸翰林 传说,翁万达更有一事,亦为乡人所传诵者,顺及之。盖万达与潮州状元林大钦原为中表。当其为新进士时,一日与林大钦到翰林院参观,大钦谓:“尚有人询汝现居何官,但说是举人可也。”万达颇感奇怪,自思:明明为进士,如何以举人对。心甚不然。而不钦之意:以为进士未入翰苑,恐势利之人不加敬重;而举人还得再考,前程未可限量,故诸翰林不敢轻蔑耳。两人一进翰林院,众人见其与状元同来,皆礼而迎之。其时果有人询其官职,万达以“进士”对。其人一听顿现蔑视之态,背后并对诸翰林曰:“吾以为是何大官员,原来一个小小进士耳,劳动我等迎接。”适为万达听见,一时,乃曰:“海水虽阔,船头有时相撞。”不料其人曰:“撞是撞,但汝不得撞到翰林院。”万达一听,更为愤怒,即刻离座而去。迨后万达统军征摇,奏请诸翰林为押粮官,藉故一一杀之。此虽传说,却可为势利而蔑人者诫。事或未可全信,然而妄言妄听可也。 怒贬土地神 翁万达少年时在桑浦山龙泉岩一个幽僻去处读书,往返该处需要涉水过小沟。某天清晨,不知谁人搬来“土地之神”字样的石碑在沟中垫脚,翁万达不慎被碰鲜血。遂骂石碑道:“土地神,我贬你到北口外充军去。”并把脚朝石碑一踢,据说这块石碑顿时飞去无踪。 后,翁万达成边塞重臣。某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忽进军帐,跪倒说道:“老朽本是广东潮州府揭阳县桑浦山土地神,三十多年前在龙泉岩坑沟被大人踢了一脚,贬到北口外充军,现请求解除军籍,复回桑浦山。”翁方达应允了,但提出:“你是土地之神,老虎属你管,你得派一只猛虎来替本总督擎旗打先锋,为国杀敌。”老兵(土地神)随即立即唤来一只老虎听总督差遣。从此,翁万达打仗时,总有猛虎擎旗打先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