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德皇后乌林答氏,帝王为她空置皇后之位30年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乌林答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给了刘阿娇“”的承诺,可还是将她遗忘在后宫,情托;与开一夫一妻的先河,可还是因失望处死宠幸之人;金世宗则似乎是中的另类,不是说他是多么的忠诚,而是他的那份深情让人感动,为了所爱之人,不惜空置后位。

此女便是乌林答氏,那么乌林答氏有何魅力?竟能让皇帝为她空置皇后之位30年?本期我们就来揭晓金世宗与乌林答氏的旷世绝恋。

一:聪敏孝慈,治家有方 乌林答氏出身于女真贵族之家,与金世宗自幼相识且年龄相仿,两家便定了娃娃亲。

当时两人还只是玩伴,哪里懂得父母考虑的婚姻大事。

直到金世宗十二岁那年,父亲完颜宗辅去世,按照的习俗,母亲要嫁给同宗族的人。

但金世宗的母亲不愿一女侍二夫,坚决不从,选择了出家为尼。

也许是出于家庭影响的原因,在以后面临这样的选择时,金世宗做了和母亲差不多的选择。

但当时的金世宗就这样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成为了一个非严格意义上的“孤儿”,幸好当时陪在他身边的还有乌林答氏。

两人订婚的时候只有五岁,到天眷三年二人十八岁的时候才完婚。

《金史》记载,乌林答氏“聪敏孝慈,容仪整肃,在父母家,宗族皆敬重之。

既归世宗,事舅姑孝谨,治家有叙,甚得妇道”。

幼时只懂得乌林答氏的天真美好,到如今的困境才知道她的聪明能干。

当时的金世宗处境艰难,没有父亲的庇佑,没有母亲的教诲,只剩下他自己面对那个血雨腥风的宗族势力,乌林答氏就是一剂柔和剂调节着金世宗的退缩和强大。

婚后不久,他们就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儿子完颜允恭。

他们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终于让他们的生活迎来了新的风景。

二:建言献策,排忧解难 在父亲逝世时,金世宗才刚刚十二岁。

当时的金世宗自然就失去了家族势力,在宗族的势力大不如前。

所有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打拼,当时的金世宗只能说是步履薄冰了。

更糟糕的是,据《金史》记载,金熙宗到了晚年,“末年嗜酒妄杀,人怀畏惧”。

人到晚年就开始飘了,就连皇帝也难逃这个魔咒,金熙宗后期性情暴虐,酗酒嗜杀,并且无端猜疑,弄的朝堂人人自危。

悼平皇后也趁机干政,扰乱朝局,随意授予相位。

金世宗的势力不足以引起金熙宗的重视,所以金熙宗并没有对他做什么刻意处罚之事,但这不代表以后就不会。

乌林答氏深知丈夫处境艰难,突然想到公公完颜宗辅伐宋时得到了一条皇帝用过的白玉带,十分喜爱,遂将其作为传家宝。

乌林答氏便建议将这条白玉带进献给皇上,来表忠心。

金世宗对于父亲留下来的传家宝十分不舍,乌林答氏便说: “这个玉带本来就非王府所有,应当献给天子,况且如果家都没有了,宝物又能传给谁呢?” 此举,让金世宗赢得了金熙宗和悼平皇后的信任,也在这番危局中终脱险境。

只可惜,。

一直有狼子野心的完颜亮弑君夺位,登上皇位。

而金世宗在多年的努力下,已经不是当年的少年,在宗族中已经有了威望。

能文能武的金世宗注定要成为海陵王完颜亮的眼中钉、。

海陵王经常调动他的官职,让他无法构建自己的权利中心。

这份不安,也是源于自己也是通过弑君得到的皇位,他害怕这样的命运在发生在自己的头上。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他的这份担心是正确的。

不过一切,还是他自己罪有应得。

乌林答氏看到这样的境况,知道历史又重演了。

她再次劝丈夫服软,现在的退缩是为了日后的强大,暂时的服软不代表什么,现在保住性命是最重要的。

金世宗听取了妻子的建议,将所得的一些悉数献给了海陵王完颜亮。

完颜亮的胜负心得到了满足,就理所当然的认为金世宗完颜雍怕自己,心中的疑虑也就稍稍消减。

对于男人来说自尊比什么都重要,这就需要女人来做调和剂,来为他们做内心的平衡。

三:为爱赴死,保全丈夫 对于相爱的两人,老天总是会刁难几分。

可是到了金世宗和乌林答氏面前,这份刁难来的是那么沉重。

在金世宗被调到东京留守后,海陵王立刻召乌林答氏入中都。

这隐含的意思太过明显,那就是要乌林答氏做人质,让金世宗不要做什么不轨之事。

只是海陵王实属,登基几年来已经霸占了好几位贵族大臣的妻女,甚至连同族姐妹也不放过。

乌林答氏自知此次进京,难得自保。

可是为了丈夫的安危,她还是出发了。

临行前对金世宗说:“我当自勉,不可累大王也。

” 想必这时她已经做好了赴死的打算,只是死的时机必须恰当。

在离都城大约还有几十里路的时候,乌林答氏在北京良乡投湖自尽。

既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又保全了丈夫的安危,不让丈夫受责罚。

在乌林答氏自杀前,还挂念着丈夫。

她留下了一封《上雍王说》,其中有言: “……妾愿殿下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暴,不占有孚矣……勿以贱妄故,哀毁以伤生,而做儿女态也。

裁书永诀,不胜呜咽痛愤之至。

” 这份遗书,字里行间都透露了出乌林答氏慷慨赴死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金世宗的劝诫,希望对于自己的死不要有过多的悲伤,抛掉。

几十年的风雨相伴,载不动的万千愁绪,本以为爱情终于可以圆满结局,却落得个如此境地。

金世宗内心的悲凉可想而知,可他终是听了妻子的话,没有做悲伤之态,甚至只是命人将她的遗体草草下葬。

这份杀妻之恨,被他深埋心中,以报杀妻之仇。

四:妇道至矣,其妇难比 乌林答氏的慷慨赴死,激起了金世宗内心的勇武之心。

他开始暗中积蓄力量,组建自己的军队。

海陵王为政期间穷兵黩武,肆意的攻打,致使金朝在人力、武力、财力方面损失惨重,搞得“民皆被困,衣食不给”、“民不堪命,盗贼蜂起”,契丹人也起义造反,完颜亮的统治十分不稳。

在海陵王又一次南下攻宋的时候,金世宗领兵顺利到达中都,夺取了金国的中央领导权。

完颜亮也在兵变中被乱箭射死,金世宗也彻彻底底的报了杀妻之仇。

金世宗执政期间,任人为贤为才,与民修养生息,积极吸取汉文化,进行军事改革,一片盛世局面。

只是这盛世局面,身边却缺了那个他可以分享的人。

完颜雍在他称帝后,追封乌林答氏为,自此再也没有立皇后。

不仅如此还为她立别庙,追封三代,立他们的儿子为太子。

太子早逝,又立太子之子完颜璟为皇太孙,也就是后来的金章宗。

在每次的家宴中,金世宗总是怀念起乌林答氏。

皇太子完颜允恭之子完颜璟出生时,世宗语重心长的说: “得社稷冢嗣,朕乐何极,此皇后贻尔以阴德也”。

皇太子生日豫国公主起舞助兴,世宗感慨说: “此女之母皇后,妇道至矣。

朕所以不立中宫者,念皇后之德金无其比故也。

” 这份怀念,是世宗对爱情最后的纪念,也是对乌林答氏最好的想念。

因为爱,所以珍惜想念;因为爱,所以愿意为她空留后位几十年。

一个女人有什么魅力能让身为皇帝的丈夫为她空留后位30年,我想也是因为她对丈夫毫无保留的爱。

这样的爱情真的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张嫣为什么会被尊为花神?为什么说张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却无实权的处女皇后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却无实权的处女皇后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张嫣的身份在当时来说,外祖父是的开国之祖,外祖母是,母亲是汉朝的嫡长公主,按说生活在这样的富贵家庭,张嫣应该是自由快乐的,史载在张嫣外祖父还未去世时,张嫣经常随自己的母亲鲁元公主进宫看望自己的外祖父刘邦。刘邦就让抱着她,并对戚夫人说:“你虽然美丽高雅,世上无人能及,但此女十年以后,绝非是你所比的。”可惜自由快乐的生活随着张嫣外祖父刘邦的去世便戛然而止。 刘邦去世后,朝廷大权被自己的外祖母吕后掌管,自己的舅舅刘盈继任为帝,这时掌管实权的吕后做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就是令自己嫁给自己的亲舅舅刘盈,美其名曰亲上加亲,这一年张嫣11岁,她本能的想拒绝,可是在吕后的压迫下,汉惠帝刘盈与张嫣只能被动接受。 虽然表面上俩人接受了这段婚姻,但自从结婚后俩人还是守着最后的人伦底线,因为吕后强势且又独掌大权,张嫣成为皇后后与汉惠帝一样只是一名有名无实权的存在。吕后希望张嫣能生子,但是张嫣一直没能怀孕,之下吕后就强取汉惠帝与宫女所生的孩子,对外谎称是张嫣所生,并且残忍的将孩子的生母杀死。公元前188年,汉惠帝病逝,为了能继续独揽大权,吕后立张嫣收养的儿子为帝,自己并仍称皇;张嫣则不称太后,仍称皇后。 吕后篡权终不能久,在吕后去世后,大臣们里应外合共同铲除诸吕,另立刘邦的第四子代王为帝。而张嫣虽是吕后一手所立,但朝野上下都知道张嫣与诸吕乱政无关,所以在诛杀诸吕的时候并没有杀死她。虽然张嫣无过错,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位后对于自己的这位皇嫂,按规定废黜其位,将她安置在北宫居住,仍称皇后。 在北宫里,没了外界的打扰,张嫣在里面怡然自得的生活了17年,公元前163年病逝,这一年离她入宫刚好29年。汉文帝得知消息后令礼官按礼仪将张皇后与汉惠帝合葬,侍女在为张嫣净身时惊人地发现张嫣至死竟然依旧是女儿身(侍女为后沐浴,验视后之下体,皆曰:“可怜哉,后真处女也),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怜惜她,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 张嫣一生可怜又不幸,也许在最后时刻,她会开怀大笑吧,终于解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最悲情的皇后,随口说了一句话就被赐死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志》和《》中,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说:景初元年,也就是公元237年,摆驾北园,临行前,他特意嘱咐左右千万不要把自己游北园的消息泄露给毛皇后。但是,到了第二日,由于毛皇后问了魏明帝一句话,结果,却被曹叡当即赐死了。 那么,毛皇后说了一句什么话?毛皇后说:“陛下,昨日在北园游玩可尽兴?” 这件事怎么看都觉得蹊跷,皇后关心,天经地义。虽说,这位皇帝曾经下令不许身边人告诉皇后他去了哪里。俗语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能做到皇后位置的人,其智商和情商都不会太差。那么,她为何会顶风作案?明知故问?这就是整件事情的疑点所在。 再说,皇帝虽手中握有生杀大权,但皇后也不是随便就能杀的,作为后宫的一把手,他对皇后的处置,甚至,会影响到朝政,难道他不清楚这一点吗?更何况,他对毛皇后不是没有感情。曹叡还是平原王时,则为太子妃,两人经常乘车同进同出,可见感情基础还是很好的。 后来,虽然有了,后宫少不了“宫斗”,但是,这位皇帝也不至于为了替自己心爱的女人撑腰,而灭了皇后吧。那么,唯一的原因就是:就如这位皇帝事先声明的那样,不允许皇后知道这件事。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一定要瞒着皇后呢? 首先,曹叡本人,就不是什么明君。曹丕留给他的江山,其实,仍处于风雨之中。外部有者,内部也不那么团结。他在成为皇帝前,并不过问朝政,和大臣们也不来往,只是埋头读书。看上去,他算是一位有计划有目标的储君。可是,当他坐上那个位置以后,人就变了。 这时的曹叡,本性也暴露无遗,贪图享受生活,更是享受着皇权所带来的满足感。《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还“常游宴在内”,身边女子无数。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纷纷劝谏。这位皇帝听得进去吗?当然不会。 他大修宫殿的时候,大臣劝他要勤俭持家,当他想选美时,大臣又劝他不可贪图女色。一而再,再而三,大臣总是以国家为重,阻止他铺张浪费,纵情女色。他不能不听,但是,又不想听,后来他不让手下告诉毛皇后他的行动,可能也是怕被皇后知道了,再有什么大臣来烦他。 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毛皇后的为人很是正派。所以,她是最不愿意看见曹叡整日,这样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误国。以至于,为了阻止皇帝在这条道路上越陷越深,她必须出面干预。所以,那天这位皇帝应是做了毛皇后“极为不喜”的事情。 曹叡不愿意毛皇后来烦扰自己,所以,警告了下人。虽然,他和毛皇后的感情基础不错。但是,后来身边的美人一多,再加上他又不愿意听那些“不讨喜”的话,必然会疏远毛皇后。“帝之幸郭元后也,后爱宠日弛”,可见这位皇帝的爱,都是很短期的。 所以,曹叡会毫不犹豫的下令,赐死了毛皇后。但在毛皇后死后曹叡并没有剥夺她的皇后资格,也没有加罪她的家人,依旧以皇后之礼葬于愍陵。 这位皇帝就这么心虚吗?只不过是在北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花天酒地罢了,历史上,这样的皇帝又不是少数。但是,为了一句质问的话,就除去了皇后倒是少数。深究其中的原因,怕是这位皇帝,很是担心被皇后知道了自己的“”,被大臣们知道了自己“心中无朝政”,所以“心虚”之下,借着下人不听话的理由一气之下胡乱杀人,连侍从都杀了十几位。 那么,他这是要打算掩盖真相吗? 任何事情,都是有痕迹的,这位皇帝再怎么灭口,依旧没有删除自己的“纸醉金迷”记录。只是可惜了毛皇后,她明明知道丈夫的“喜好”,但从大局出发,不允许自己与其同流合污。所以,她必须得站出来,指正皇帝的缺点。 这在寻常家里,本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位皇帝而言,高高在上那么久,周围又环绕一批的美人们,所以,毛皇后的话,只会像锥子一般,让他的心里极不痛快。以至于,毛皇后说了一句, “昨日游宴北园,乐乎?”顿时让曹叡萌生杀意。 可以这么推测,这位爷,当上皇帝一段时间后,已经极为不喜有人“忤逆”他,大臣们,他还能忍受,但是,后宫之人,在他的眼中,就是该安安分分做好自己就行了,敢管他的事情,就是“找死”。 那么,作为结发妻子的毛氏,能不清楚这一点么? 她其实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了,不说,就是看着皇帝自我沦陷,说,一定会被“讨厌”。但她到死也没有料到,一句“质问”就让自己魂断西天。可笑的是,这位皇帝,自认为杀了几个人,就可抹杀了他的“黑历史”。殊不知,越是掩盖,越是会激发他人的好奇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至今仍有很多人议论他为何要出手这么“狠毒”?这恐怕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