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刘庄当作刘秀的第四个儿子 他是如何继承皇位的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1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在政治、史学与哲学方面,薛元超有哪些成就与当作?

薛元超,本名薛震,字元超,时期宰相,内史侍郎之孙,太常卿薛收之子。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薛元超出身河东西祖第三房,袭封汾阴县男,以门荫入仕。

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迁黄门侍郎,出任饶简二州刺史,入为东台侍郎,进爵汾阴县侯。

仪凤元年(676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成为宰相。

任相七年,多次辅佐监国,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

光宅元年十二月(685年1月),病逝,追赠光禄大夫、秦州刺史,文懿,陪葬于乾陵。

家学渊源,精擅文辞,预修《》时“笔削之美,为当时最”。

朝,有“朝右文宗”之美誉,大力引荐、、崔融等文士,支持变革龙朔文风,引领初唐文学的发展。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直言进谏 唐高宗到温泉宫狩猎,命诸蕃酋长随从前往。

薛元超时为宰相,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上疏极力劝谏。

他道:“夷狄之辈,野心勃勃,随从狩猎必然会携带弓箭,恐将不利于陛下的安全。

” 太子在留守长安监国,常出城射猎,以致懈怠政务。

薛元超时为留守辅臣,直言劝谏道:“内苑之地,草木茂盛,险陡异常。

殿下截擒飞鸟、追逐狡兔,若遭逢变故,如何应对?扈从户奴多是反贼余孽、夷狄残类出身,若心怀逆谋,殿下又如何防范?为人子者,不登高山,不临深渊,就是为了远离危险。

殿下又怎能将自己置于险地呢。

” 建言边略 仪凤三年(678年),进犯唐境,李敬玄率军征伐,大败而回。

唐高宗召群臣问策,求以“御之之术”。

给事中刘景先、皇甫文亮、杨思忠、中书舍人郭正一、刘祎之都建议谨守边境。

薛元超却建议以守为攻,积极进取。

他道:“敌不可纵,纵敌则边患丛生,边不可守,守边则军威衰竭。

应该整顿士卒,一举歼灭吐蕃。

”其主张虽未马上被高宗采纳,但对唐朝制定御敌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久,朝廷便任命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统一指挥对蕃战事。

文史成就 文学 薛元超是高宗朝的文坛领袖,杨炯称其为“朝右文宗”,崔融也在墓志中盛赞其文采、学识、词令。

学者陶敏认为,薛元超“曾领导并推动过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

在初唐诗文革新运动中,王勃是主将。

但薛元超以他文坛领袖的地位,推动扫除颓风的变革,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薛元超十一岁便入弘文馆学习,入仕后又兼任弘文馆学士,有相当长的文馆经历。

他积极参加宫廷的文学唱和活动,是太宗、高宗朝宫廷唱和的主要人物。

据崔融《墓志铭》记载,太宗于玄武内殿夜宴,曾命薛元超咏烛,后又命赋《泛鹢金塘》诗。

在当时同辈诗人中,声名最盛者为和。

薛元超与他们关系密切,“词瀚往复”。

上官仪有《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诗,薛舍人即是薛元超。

薛元超完整留存的唯一诗作《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可视作他早期诗作的代表,就是典型的应制唱和诗,诗中有当时盛行的“上官体”之风,可见他或多或少受到上官仪的影响。

薛元超流贬蜀中十年,其间放旷诗酒,诗歌创作上颇有作为,著有《醉后集》。

这部《醉后集》曾远流国外,见于日人藤原佐世所编《日本国见在书目》。

此集虽已散佚,无法深入探究文本面貌,但有学者对其蜀中诗风进行了推测。

陶敏指出:“集中诗文具体内容虽不详,但从集名和具体创作环境,可以推断出这是一部抒发贬谪中苦闷和愤懑的作品,初唐诗歌从应制咏物转向个人情志的抒写,薛元超应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先也推测其蜀中诗风当有较大转变,指出:“这是薛元超在特定环境下对上官体诗风的超越,也是对初唐文学发展进程的推进。

” 薛元超返回长安后,不但诗歌内容与作风发生了变化,而且成了诗歌革新的积极支持者。

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谈到王勃变革龙朔文风的情况时称:“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亚。

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

……长风一振,众萌自偃。

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

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

”这里的薛令公,就是薛元超。

薛元超是身居朝廷高位的文坛宗匠,折节下交王勃,推动了文坛风气的变化。

正是得到了薛元超的肯定,王勃和、杨炯等人的变革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形成“积年绮碎,一朝清廓”、“后进之士,翕然景慕”的局面。

薛元超文坛领袖的作用还充分表现在赏识和提拔人才方面。

据学者王鸣盛统计,薛元超举荐过的有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郑祖玄、邓玄挺、崔融、顾彻、沈伯仪、贺顗、颜强等。

《唐会要》卷六十四“崇文馆”条载,薛元超还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

另据新旧《唐书》列传记载,经薛元超举荐或赞誉提携而做官的,还有徐彦伯、李峤、李乂、田游岩、员半千等人。

后来,这些人很多都在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学 薛元超在贞观年间曾以太子舍人的身份预修“贞观八史”之一的《晋书》,并与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风、李义府、上官仪、崔行功、辛玄驭、刘胤之、、张文恭一同“分功撰录”,负责《晋书》的基本撰写工作。

哲学成就 易学 薛元超深受其父薛收影响,对易学深有研究,流贬蜀中期间“耽味《易》象”。

他去世后,“以高宗敕书一轴,孝子忠臣传两卷,周易一部,明镜一匣送终焉。

”薛元超不但擅长文学,对史学亦有研究,而独以《周易》一书陪葬,可见对《周易》的情有独钟。

另外,据学者宋德熹推测,《·经籍志》与《·艺文志》甲部经录著录的撰《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的记载,当是录入有误,实际作者当为薛元超。

佛学 薛元超精通佛典,曾与于志宁、许敬宗、来济、杜正伦、李义府等人一同协助整理已译佛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翁万达有哪些当作?为什么被后世称为“岭南第一名臣”?

翁万达,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出生,字仁夫,广东潮州府揭阳县(今属汕头)人,中期名将、诗人。

翁万达生于寒门,勤奋好学,,28岁时,考中进士,从此踏入官场。

中进士后,翁万达即授户部广西司主事,此后历任广西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

为官之初,他查勘悬案,监督税收,赈畿辅饥民,敢言政策利弊。

他秉公执法,严惩当地豪强,因此 以廉法著称 。

嘉靖十三年(1533年),翁万达升任梧州知府。

梧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边防要地,民风凶悍,难以治理。

翁万达上任之后,以治学为根本,兴办学校,招人讲学,在当地掀起一股学习风潮,致使民风好转。

期间,镇守两广的咸阳宁侯,纵容悍卒横行,翁万达不惮权贵,将十余个悍卒逮捕入狱。

在治理梧州的4年,翁万达功绩卓著,声名远播,被誉为“治行第一”。

嘉靖十七年(1538年),安南国(今越南)莫登庸父子称制,勾结广西土匪反叛朝廷。

命两广总兵仇鸾、兵部尚书毛伯温率部征安南。

在征南一战中,翁万达展现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征南号令传出,兵部、礼部意见不一时,他提出以 重兵威慑,抚剿兼施,迫其乞降 的策略,得到兵部、礼部的认同,并成为朝廷国策。

他也因此被推荐为征南副使,成为征南大本营决策层中的智囊团成员以及广西一路的前线指挥官。

征讨安南,翁万达先平定与莫登庸勾结的少数民族叛乱,并实行策反,最后兵不刃血迫使莫登庸乞降。

两广总督张经大说他: 翁君神算也。

叛乱平定之后,翁万达功居第一,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官职连跳三级,嘉靖二十年(1541年)擢升其任四川按察使,次年,先后转任陕西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三年,翁万达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三边总督。

此时明朝已经,北有俺答侵扰,南有倭寇进犯。

嘉靖二十四年,俺答来犯,翁万达率众迎战,严守铁裹门、鹁鸽峪两关。

在铁裹门这边,将士们英勇无比,杀敌无数,俺答军损失惨重,只得仓皇逃离。

鹁鸽峪易攻难守,在失守的情况下,翁万达亲自领兵,与将士们拼死力战,双方僵持不下,最后俺答军听说明军援兵将至,担心寡不敌众,,最终遁逃而去。

铁裹门、鹁鸽峪血战,被誉为“奋勇中坚,威震北虏”,翁万达声名大振。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进犯宣府。

翁万达率领明军与俺答军在曹家庄交战,但敌多我少,翁万达深知强攻无胜算,只能智取。

他令将士乘车拖着树枝,顺丰鼓噪,使得沙尘四起,黄沙蔽日,好比来临,吓得俺答军仓皇而逃,明军取得曹家庄大捷,自此俺答军不敢再大举进犯,边关地区一度和平生息。

凭着卓越功勋,翁万达赢得嘉靖中叶第一边臣的美誉。

曹家庄大捷后,因戍边有功,翁万达升任兵部尚书。

不久,父亲去世,他南归奔丧,按照明制,大臣遇丧事,可守丧三年。

不料俺答得知翁万达离开边关,立即兴兵犯境,大同失守。

形势危急,嘉靖皇帝下诏命翁万达立刻返回边关,起兵抗敌。

然而翁万达背疽发作,动弹不得,只能修书一封《乞恩陈情终制疏》让儿子转交圣上。

只是没想到儿子路上遇盗贼,弄丢了。

而此时,俺答军已经 溃墙南下,直薄都城 ,嘉靖皇帝急得再下两道金牌,催促翁万达起程。

翁万达只得重写修书一封《题知起程疏》让侄子送进京,奈何路途遥远,修书送到北京已是一个月之后。

俺答来犯,边关失守,嘉靖皇帝对翁万达很不满,再加上奸臣离间,嘉靖遂降翁万达为经略。

嘉靖三十一年,翁万达因背疽益发严重,请求辞官,嘉靖皇帝恼火将他免职,后又以他的《谢疏》有讹字为由,将他 削籍为民 。

戎马多年的翁万达便衣简车回乡。

在回乡途中,翁万达背疽疾发,卒于舟中。

而就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嘉靖皇帝颁诏起复他为兵部尚书,但为时已晚,诏书到时,已经是翁万达死后第六天了。

翁万达一生从军从政,宦海沉浮数度。

改革家说他“(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屈一指焉”,后世称他为“岭南第一名臣”。

随着潮汕人遍布海外,翁万达威望远播异邦,在泰国,他被誉为 英勇大帝 ,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